都市

老家的地瓜干煎饼

老家的地瓜干煎饼,关于吃地瓜干有什么好处的介绍

中国地大物博,南方、北方在饮食上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然而我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的兰陵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主食不是面粉,也不是大米,而是地瓜干煎饼。

地瓜就是红薯、红苕,它的种类很多,有红心的、黄心的、紫心的、白心的等等。老家种植都是白心的,这种地瓜水分少,易晒成地瓜干。它非常适合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种植,它产量高,用途广,既可食用,也可用于工业原料,在六、七十年代主要用于饮食用,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在我们老家大部分土地都种地瓜,这是高产作物。

地瓜它不是早春农作物,在清明节的时候要育苗,把头年放在地窖里的地瓜放在育苗的池子里排好,上面盖塑料薄膜,促使地瓜发芽,一个地瓜要发许多芽,半个多月时间就可以拔苗压地瓜了(栽地瓜)

经过栽培、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劳动工序后,到秋分季节的时候就开始收地瓜了。

收完地瓜以后,大部分要加工成地瓜干,少部分要放入地窖,一是便于人们便于吃新鲜地瓜,二是为明年贮藏地瓜种。

切晒地瓜这一劳动强度很大,比种、收都要费时费力。首先要用一个刀片钉在一个平整的木板上,留有漏口,用手拿地瓜用力向前推,使地瓜一片一片均匀地切下来,这一道工序有一定危险,我在下乡期因为切地瓜片手掌心被切破多次,包上布或带上手套再干,没人帮你,家家都忙。切地瓜片都是在下午收工以后,把当天分的地瓜全部要切完,再把鲜地瓜片一片一片地摆在地面上摊晒,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腰酸背痛的,其中个味自已知道。

鲜地瓜片摆晒好,一天以后要挨个翻一遍,第二天再翻一遍,第三天就可以收回家了。如果其间下雨,半夜也得要起来去收地瓜干,手提小马灯,身穿小棉袄(晚上冷)我曾经历过多次这样的事,真的好辛苦,好劳累。如果再遇上连阴天,辛苦都不算什么,就怕地瓜干霉变,如果霉烂变质那就糟了,不能食用,只能当饲料。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地瓜干的用途非常大,工业用可以酿酒,出酒率很高,那些年,村上的老百姓家中有红、白喜事,推上一车地瓜干上酒厂换两坛酒回来就行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用地瓜干烙煎饼,是老百姓一天三顿饭的主食。一年四季只有过年春节,八月十五仲秋才能是白面。其他时间都是吃地瓜干煎饼,喝高粱米面糊。

把地瓜干烙成煎饼是粗粮细吃的最好办法。其过程也很复杂。

我下乡那年月,村里没有粉碎机,附近也没有。我们只有自已动手处理地瓜干。首先要把地瓜干洗干净,哂干,在石碾压成小块,再用石磨把他推成细面。当然也可以加入一些大豆、玉米、小麦等杂粮。在北方推磨和南方不一样,那是跟着磨子转,我刚开始推磨头晕,推几次才慢慢好了,推磨时间长,走路多,很劳累。大概七、八天就要推一次磨。

把磨好的地瓜干面先浸泡一个小时,揉成面团备用,一般庄户人家用石头塔一个大灶台,上边放个鏊子,旁边有个大风箱。一般两人操作,一人烧火,一人滚面团。

拿一块揉好的地瓜干面团,从鏊子边上开始滚动,让面团均匀地粘在鏊子上。刚滚上去开始冒热气,慢慢变干,待整个鏊子表面被面团全部覆盖以后,用沾了水的木头耙子在面上边刮,刮平整好,待整张面都熟了以后,就可以揭起来,一张一张摞起来。最后再一张张叠好,放在一个缸里面,上面盖上一块笼布,再盖上缸盖,慢慢吃就行了,可以放很长时间。

在我们老家推磨一般都是男人,烙煎饼一般都是女人。烙煎饼时一般男人烧火,女人烙煎饼。烙好煎饼力道要均匀,火候很重要。一个好的煎饼色调微黃,饼薄如纸,质细相甜,柔软可囗。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老家的农作物种植再也不以地瓜为主了,再也没有人切晒地瓜干了,再也没有人吃地瓜干煎饼了。因为现在人们生活快节奏,制作地瓜干煎饼比较慢,工艺复杂,所以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由其它食品所代替,不作为主食了。我几次回老家去都想再偿一偿地瓜干煎饼,再找一找那种吃地瓜干煎饼的感觉,都没有实现。因为家家户户都没有地瓜干了,只有少量鲜地瓜留着冬季食用。

现在煎饼多样化了,有小麦煎饼、小米煎饼、杂粮煎饼、机器煎饼、煎饼、香煎饼、脆煎饼、甜煎饼、煎饼果子、品种繁多,但我还是想吃一口老家的地瓜干煎饼。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2》沂蒙山区的美食就是这种地瓜干煎饼。

这是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2》沂蒙山区的美食地瓜干煎饼。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地瓜干

地瓜干也叫番薯干,是福建连城和山东的传统土特产,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条状或块状,色泽橘红,味甘性平具有和血补中,宽畅通便,益气生津等食用和药用功能。其中福建连城是地瓜干的最大产地,占70%以上市场份额,清朝时作为皇宫的贡品。

经期延长量少有血块
经期前小腹胀痛
大连治疗妇科费用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