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晃荡在成都的悠闲好时光

早八点,匆匆吞了一颗鸡蛋和一碗稀饭,工作人员把我送到地铁一号线入口。

拖着大箱子,天府广场下了地铁。在洗手间洗手盆处见一小伙子流鼻血,我对他说,“你流鼻血啊,你用力拍自己后颈,这样会好些。”他道谢,照我说的做。其实我不确知这方法是否科学,但小时候但凡流鼻血,大人们就会教用此法,好像还有点效果。

起初还有些太阳光,这会儿蒙蒙雾气笼罩天地间。茫然四顾,似孤立于荒野,想彼时正值传说中之世界末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于千里之外,萧条冬季,冷寒孤凄,念古来几多身怀家国心忧天下之文人骚客曾被朝廷打发于此,不觉悲从中来。空旷的广场,四围均是灰色调的高楼大厦,艺术中心和名人酒店、科技馆、人民公园等地标性建筑环绕着广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飘虚感。此刻很想发条微博,“世界末日,我在天府广场,你在哪?”,结果忍住了。

打的去了位于武侯祠旁边的锦里。问路人可知锦里客栈,一抱婴女子以为我去锦里大院,结果我循着她手指的方向走错了一里多路。后再问扫地的阿姨,她给我指对了方向。原来客栈就在锦里的小街上。

天气寒冷不已,风从脖颈不时灌进来,手背因忘带护手霜又接触冷水而变得有些皲裂,真是凄惶,猛然想起孔子说自己如丧家之犬,此刻感喟与之同。

拉了铁质门环,推开木制大门,仿若回到故乡,小时候我家的大门正是这种造型。青花瓷桌椅映入眼帘,照壁上用青花瓷片贴着“松鹤延年”的字样,幽静雅致。上二楼转角,一溜黑漆木制长廊,古香古色,门牌上书隐庐xx号,想来我真是来隐居的了,怪不得邻居就是曾卧于草堂的卧龙真人与诗书圣人呢。

房间里也是仿古建造,有太师椅,有绢制的抱枕,有青花瓷杯。推窗,另一个雅静的小院落无声无息地独自雅致着,静谧着,似等懂它的人来。

放下行李,转身去了武侯祠前,搭乘去往杜甫草堂的班车。草堂位于浣花溪畔,内中亭台楼阁,典雅幽静,秀木遮天,兰竹苍郁,小径幽深,诗书味浓,真是绝佳所在。猛然想起高圆圆主演的《好雨时节》正是在此取景,电影中的背景正是这苍翠优雅的竹林,这小巧可爱的青石板路。

流水潺潺,碧水悠悠,银杏叶如蝶儿飘落一地,不知名的小黄花儿在枝头开得正欢,几株寒梅在池畔悄悄绽放,松针铺满光秃秃的松树脚下,残碎的荷叶在荷塘里顾影自怜……草堂的一切都是雅的,静的,美的,那么无声无息地散发着只属于它自己的美丽,在喧嚣尘世里仿若独自拥着一方独有的娴静和恬然,而这美只有知晓诗人内心深深的忧国忧民情怀的人才会深切领略和懂得。也许,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只有这里还能安放下一张书桌。

朱红色的万佛楼寂静伫立在某个不显眼的角落,暮色中苍翠枝叶掩映下,一块匾额上的几个字一下击中我的心扉,仿佛它早已在此等着我,也许草堂的历史有多悠远,它就在此等了我多久,只为有一天我来与之相逢,一相逢,便默然欣喜,仿若觅得知音。它是上苍给予我的指示吧,像是夜行人偶遇一盏明灯,它等着我来开悟,因为它苍劲而又不失温润的笔法写着——心生万福!

蓦然想起曾在杭州永福禅寺前看到过的令人豁然开朗的字句——境不转心转,境随心转。草堂的这四个看似轻飘实则万钧气力的字,与永福禅寺的这句禅语有着太多的相似,它们也给予天底下所有彷徨迷茫的人们最为温婉动人的开戒——心是我们的孩子,一生当中,所有言行与追求,所有功绩与修为,皆是为了让它平安静好,宁静安详,若它安好恬然,我们便一世欢欣,若它紊乱迷离,我们便一世忧郁。人在这纷繁浮躁世间,逢着各种复杂曲折人事,面临各种诱惑陷阱与抉择难题,安定好我们的心最为重要,它不迷离,有了明确的方向,擎起信念与信仰,开悟开化得尽可能彻底,世间一切芜杂便可放下,生命便也可如清澈溪流一般,畅快欢歌。

武侯祠中,天色暗淡下来,下起微微小雨,时间才不过下午一两点钟,却彷如黄昏,有时光错乱之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几块碑廊,清秀小篆写就《出师表》。刘备的墓冢也在此中,一圈高墙小道围绕着这萋萋荒草中的孤寂古墓,萧瑟静寂中,落叶不时萧萧而下,落在我的发丝上,落在我的衣襟上,落在地上,一阵风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高墙上爬着爬山虎似的藤蔓,不时随风微微晃动,像向行人悄笑招手,想来它和它守护的墓冢主人在千年时光长河里也够寂寞孤单的。

晚间,在住处附近的锦里晃悠。这是一条卖小吃和手工艺品的小街,非常类似于杭州的清河坊、苏州的七里山塘、余姚的乌镇、嘉兴的西塘、丽江的古镇、凤凰的小镇、阳朔的老街……也许每个旅游景点都有这么一条街,卖着琳琅满目的各色吃食,有着各种各样充满创意的小手工艺品,还有小资情调浓郁的酒吧和茶庄。茶庄里可欣赏长嘴壶茶表演、川剧变脸等,但价格大多较贵。这真是打发时光、静静享受生活、感受市井气息、寻觅创意与灵感的好去处。

在街上转悠的大多是年轻人,三五成群,勾肩搭背,好奇地在那些表演皮影戏、树叶画、葫芦画、鸡蛋画、鼻烟壶画等高超民间手工艺人前驻足停留,啧啧称奇。

我吃了一碗三大炮,说是成都地道小吃,其实就是糯米团子,还算可口。接着要了一串烤鸡胗及鱼肉豆腐,填填肚子。

再晚些时候,某同志终于下了飞机赶到了。一同去了住处附近的“耍都”,这里到处都是火锅店,有蜀九香和锦城印象等,皆是人满为患,车流如虹。在蜀九香等位的时候,很多人已裹了棉大衣或羽绒服坐在店外烤炭火,可见成都此时天气之寒冷了。

在店外一溜排开几乎全是名车豪车,连阿斯顿马丁这样价值至少三四百万限量版的英国豪华跑车都有,更不用提奔驰宝 迪拉克了。所以我想着成都人应该挺富裕的。

点的猪肚菌出奇的好吃,另点了鹅肠和毛肚。黄鸭叫是鲜活的,被穿在竹签上端上来,还活蹦乱跳,这让我觉得店家很残忍,鱼儿虽然被人类食用,但也应该人性地对待它的死亡。看着它们在垂死挣扎,我突然很不想吃了,不忍心看它们。

2

这天的天气异常的好,阳光普照,在冬日里格外暖人。

先去了浣花溪公园,它离杜甫草堂不远。先经过一片湿地,桥廊曲折,隔水有一茶庄,池中有类似芦苇样的植物,有老人架了相机在拍摄水鸟。

听说成都有太阳的天气全城人都出动晒太阳,果不其然,四处都是人。经过一个大水池,好像叫沧浪湖,中有几只水鸭嬉戏玩耍,不时调皮将头扎进水中洗脸或洗澡,孩子和大人在岸边笑,有老人背了非常专业的设备驻足拍摄。两只白鹭单腿而立,静静望着水面,阳光照射在它们洁白的羽毛上,此景温暖而又尽显孤独,大概白鹭正在孤独地相思吧,它们的背影让人看着格外寥落孤单,幸好有暖阳相伴。

很多孩子在游乐场里欢笑追赶,两对新人在冬日湖边摆着造型。另一对结婚的新人与家人在合照,加长的林肯花车静静等在一旁。

转过游乐场,就到了一个无名茶庄。飞檐翘角的外形显得已经有些古旧,进去后发现几个小木桌旁都已经有人在悠闲地晒着太阳磕着瓜子。

我们便也拣了一处阳光充沛的地方坐下来,叫了苦荞茶和竹叶青,另点了一包徽记瓜子。坐下来便开始享受成都人乐享的悠闲时光。阳光温暖明媚但不刺眼,照在身上很舒服,懒洋洋的。上空是几棵光了叶子的树,一些细小树枝时不时随着风掉落,落到小木桌上、人们的肩膀上、水泥地上,几片叶子在微风中打了几个转,然后静静飘落在一旁。茶庄下方是一条水泥过道,过道旁是一条河流,河畔种了迎春花一类的藤蔓,河流并不平静,水势有些湍急,不远处就是一个类似于闸口的地方,水流经过那儿发出轰鸣响声,但它丝毫不曾妨碍河畔品茶人们的雅兴,仿佛千年前它就已经驻守蜀地,静静诉说着岁月苍老。河对岸是一条马路,间或有三两行人和几辆汽车经过,一派人间烟火气息。

阳光照耀在碧绿的河面上,波光粼粼,反射出闪耀却不刺眼的光芒,绿柳黄叶在河畔不时舒展柔软的身姿,茶庄上空还有黄色的银杏叶不时在风中舞蹈,此情此景让人真是乐而忘返,真正的生活不应该就是这样的吗?想着我在别处所经常见到的情形,人们匆匆忙忙赶路,为的是挣钱,为的是名利,身上压着千斤重的担子,心里装着诉不完的怨气,一家老小柴米油盐的算计,恩怨纠缠是非纷争,各种烦恼纷至沓来,每天起早贪黑只为票子位子车子房子儿子,哪有丝毫心情体验真正的人生快乐,哪有丝毫悠闲心境享受平静美好的人生?!想想国人真是悲哀至极。

有卖麻糖的小贩挑了担子来,看着馋人,我便花七元买下一根,细细品尝,酥脆不腻,是别处吃不到的。还有掏耳洞的老爷爷拿着专业的工具在给一个年轻小伙掏耳洞,小伙很享受地闭着眼睛。

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去了博物馆,张大千的仕女拥衾图被印在树叶形的门票上,煞是好看,留着做书签正好。花了押金租了两台解说器,从青铜器馆到瓷器馆,一一看过,总有时光倒错的感觉,以为自己身处南京博物院。

一两个小时后,某同志来短信,说解说器租用时间到了,博物馆也快闭馆了。我匆忙跑到张大千馆、民俗馆、藏传佛教馆看了一遍。张大千馆中介绍大师曾携家眷和朋友,经过劳苦奔波,前往敦煌莫高窟,历时两年多,临摹了大量壁画,也是从那时开始,大师画风陡然变化,后期画风浓墨重彩、笔下女子多有唐时女子的丰腴圆润。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侍女拥衾图了。

很可惜大师在198 年驾鹤西去,无缘得以相识相见。很遗憾,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物资匮乏的民国时期却诞生了如此众多的大师,可见大师之诞生与物质之丰沛或匮乏无关。

成都的的士是很难打到的,尤其在下班前后。为了去宽窄,我们绕了好多路打的,但大多劳而无功。想着坐公交,却发现车站人满为患。好不容易,于万千车流中拦住一辆的,驱车前往传说中的宽窄巷子。

这里有一条宽巷子与一条窄巷子。巷子两旁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上的雕花很是精致,小小的门缝望进去,院深但窄,光线有些暗淡,中空的部分漏下的光线又颇为亮堂,院里往往摆了蜀地特有的各色盆景,虬枝曲折沧桑,蜿蜒若龙蛇,颇富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美感,是素描画的绝好模特。

随后去旁边的井巷子转悠了一下,在别致的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墙下照了一些照片。再就溜达去了琴台路,这里两边都是装潢出奇一致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楼宇堂皇、气派庄严,但大多是火锅店或饭店,间或夹杂着特色产品店铺等。马路两旁一溜排开的也几乎都是名牌豪车,灯火辉煌处传来浓郁火锅香味,迷离灯影映照着人们津津有味品茶或品味美食的红扑扑的笑脸,一阵阵欢声笑语悄悄弥漫。

客栈送的早餐某同志不爱吃,他说要去吃成都有名的龙抄手,遂去了文殊院。

我把文殊院几进殿堂两侧门廊上张贴着的禅语一一细细看过,印象最深刻的是——口开精气散,舌动是非生。想想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多少是非与纠结、多少误会与恩怨,皆是因口舌而生。尘世中,你怨我恨,你情我仇,大多因人们说的话语易于引起歧义,或是用词不当,或是带有强烈的倾向,或是带有侮辱的意味,又或者传话人肆意歪曲,或是带有明显的偏向,或是故意添油加醋,或是理解有失偏颇,又或者听话人带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或是对号入座,或是以为说话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等等,总会使得言语在说出口和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化,从而成为无穷是非恩怨的源头,进而让卷进去的每个人心绪难平。所以,越来越感知到谨言少言的重要性,越来越不认同滔滔不绝就是口才好或有内涵的体现了。静水流深说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进去的时候,正遇着一大群身着褐色宽大袍子的俗世中人,跟着一些黄衣和尚在侧殿中入座念经,每个人座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纸碗,有灰布衣衫的和尚在给他们分饭菜,大多是白菜叶或豆芽菜一类的素菜,闻起来倒是特别香。他们鱼贯而入,口中念念有词,大概是“南无阿弥陀佛”之类,音调婉转悠扬,梵音渺渺,一时间有弦乐飘飘之感,似进入极乐世界,看得出来他们诵经时的用心。我们这些游客好奇得努力伸长脖颈朝木格窗往里张望,他们似乎对此司空见惯,并未因为游人打望而乱了阵脚,甚至都不抬起眉眼来看一下外面的人群。

这一群在俗世中修行的人大多是当地的老人,年龄大概在五十至七十之间,发丝灰白,身形臃肿,行动迟缓,但面部表情是恬淡而安详的,目光如水平静,不起丝毫波澜,我想他们修行已经不是一两天或一两个月了。其实,在俗世中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也是最艰难最具挑战的修行,但这些经历过太多岁月风霜、看过太多大起大落的爷爷奶奶们,一定是经历了最为痛苦的内心挣扎,看到了人世间太多丑恶与残酷,品尝了生活中太多酸涩苦辣,所以才有了今日眉间的安然,也才有了如今洗去尘埃褪尽铅华之后的淡定,从容得如同春天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野草一般,盎然肆意,绿得恰到好处,看得人也颇为欣然心静。

共 876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在成都旅游的文章,作者以个人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各旅游点的一切 。读起来,知道作者玩得开心,看得仔细,联系古代和现代,研究小吃的内涵,琢磨成都美女多的来由,加上某同志的神秘随行,大饱了读者眼界。很有生活的情趣。【:欣雨文萃】【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0:14:12 安然的描写,内心的涟漪,欣赏了。

回复1楼文友: 14:10:01 成都 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

小孩肚子疼不消化怎么办

三岁小孩脾虚如何调理

月经量少可以中药调理吗
怎样防治老年痴呆
鲁南欣康睡前可以吃吗
友情链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