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星月过故人庄小说

车子翻过枫树岭后,满野的金黄色扑面而来,火苗一样灼伤人的眼球。

老曲随口问小许:是枫树坳吧。

小许答:看见枫树林就到枫树下村啦,枫树坳路口刚才过了,路口进去还有四里路。

报社的司机,对乡下的路比机关的司机要熟悉些,不过精确到这个程度,还是让老曲松直的脑电波起了些微皱纹。

老曲是这个乡出来的,也常分不清枫树下和枫树坳的相对位置。

小许在后视镜里瞟到老曲脸上的恍惚,就顺着话头走:以前跟社长进去过,张常委老家不是在里面嘛。

小许语气平淡,老曲脑子里电光一闪,表情仍平静如水:唉,世事难料啊。轻轻的一个唉字叹得意蕴悠长。

是啊,小许也应声跟上:听说张常委出来后基本就住在老家嘞。

老曲今天心情不错,不用说机灵如猴的小许,怕是连屁股下的桑塔纳2000都感觉到。道路不算颠簸,老曲的身子一路上却一耸一耸的,安了弹簧一样。

上午陪省文联领导参观古戏台和祠堂时,那个研究民俗的主席当着县委宣传部长的面对老曲的讲解大加赞赏,午餐时主动敬他的酒,让宣传部长对老曲也多看了几眼,还主动碰了一下他盛着茶水的酒杯。

回城的路上老曲忍不住给小许泄了个密,他大学学的就是历史,本想考研究生当考古学家的,父亲病逝后家里还有几个妹妹需要帮衬,就主动要求分回县里工作。那时极少有名牌大学本科生愿回县里工作,县领导很重视,把他安到宣传部。他平常写材料,周末就背着水壶和干粮到乡下的古村落里转悠,琢磨里面的古建筑和民俗,算是对理想的一点补偿。

有次他和宣传部长陪地区领导到古村参观,领导问及相关的人文典故,一圈人都说不清来龙去脉,部长急得额头沁汗,他头脑一热站出来,不仅讲清了古村的前世今生,还罗列了本县古村和皖南古村相比所具备的三大特色。后来古村越来越出名,成为本县一张文化名片,来古村视察的领导级别也越来越高,他也有了更多机会给那些只在电视上见过的面孔讲解,级别最高的是位全国政协副主席。

那年他才二十多岁,政协副主席听完讲解对县委书记说:这个年轻人很有见识,要重点培养这种有文化的年轻干部。

后来就提拔了吧?小许问。

老曲抿嘴笑着点点头,他当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 0岁还不到,是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那时,张大头还在冷冻厂数冻猪头呢。

小许见老曲难得的好心情,就想多挖几句:听说你和张常委初中、高中都是同学,他进机关还是你推荐的。

血管里的液体有点烫,太阳穴愉快地怦怦轻跳,像有蚯蚓在皮下乱拱。老曲淡然一笑:他中专毕业分到冷冻厂管冷库,三伏天都冻得流鼻涕,天天向我诉苦。我挂了一个,厂长就把他调到办公室编黑板报,时间长了他又嫌黑板舞台太小。从冷冻厂调宣传部,后来当上报道组长,再后来去公社当副职都是我推荐的。

小许做惊讶状道:是哦,没有你张常委根本起不来。侧脸瞄了老曲一眼继续说:我听好多人谈起过,他有愧于你,起码,他当常委后就该想办法给你扶正,那样现在起码也是副县待遇了。

老曲仰头靠在椅背上笑笑:无所谓无所谓,我现在的日子就是给副县级也不换。

老曲当了一辈子副科级干部,两年前市里出台了20年以上副科解决正科待遇的政策,才到报社任了总编的职,总算是解决了正科级待遇。那时老曲已过50了,搞了正科待遇后本该退居二线了。不料社长以社委会的名义打报告给县委,请求延长老曲任期,因为报社是党性很强的业务单位,目前还离不开老曲这个既懂政策又讲原则的笔杆子。

老婆笑老曲:社长对你的评价还是蛮客观的嘛,要论懂政策,讲原则,全县的科级干部没几个能和你比的。懂政策,讲原则又只会耍笔杆子,全县怕就只有你这根独苗啦,要不你也不会在副科级留级一辈子。

老曲就扶着眼镜腿晃着脖子笑,牛抖水似的,半是舒服,半是难受。

社长强力挽留老曲的意图老婆也分析得透彻:报社是社长总负责,可总编和社长级别一样,都是正科级,权力就可大可小,因个人性情和后台大小而定。老曲除了审大样、督促提高编校质量什么也不管,哪个总编能做到他这么讲原则呢?有他这个没任何威胁的僵尸占着位子,其他人就当不了总编成不了社长的对手。

可以说,这两年是老曲近20年来心情最舒展的好时光。

儿子硕士毕业已在西安一所大学当上了讲师。他原本报考了市政府公务员,认为公务员的饭碗比较牢靠。老曲闻讯,当即打阻止,又怕死灰复燃,第二天特意坐火车去西安泼了一整夜凉水。老曲深谙儿子的秉性,也了解基因改良的渺茫,不希望老曲的一生在小曲身上重演。

每天等报纸签字付印,老曲就赶回家陪老婆,什么饭局茶局也不参加。老婆早从小学退休了,时间多得像大海里的水,她每天守在海边,像个耐心的渔夫对老曲张以待。

老婆遵照电视养生节目传授的知识,把两人每天的饮食和锻炼内容用表格安排好,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早上喝牛奶吃燕麦粥,中午、晚上以鱼类和粗粮为主,每天必须消灭一公斤蔬菜和水果,晚上再去内湖边快步走一个半小时,出身汗洗个澡,看看电视就睡觉。

半年下来,老曲的血脂和血压全正常了。

在单位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同事们敬佩老曲的学识和私德,年轻姑娘们扬言找老公必须以曲总为模特,和他交往时言谈举止中也流露出真诚的仰慕;社长欣赏老曲的人品,大到印刷厂改制,小到组织职工异地采访,事事主动找他商量,老曲越不多嘴社长越爱找他商量,大会小会号召大家向曲总学习。

小许仿佛看清了老曲此时的心电图,献媚说:上次跟社长去四川考察县市报那十天,社长不止一次跟我们几个说,如果不是曲总编在家里坐镇,他真不敢出去跑那么久。

是吧?老曲呵呵笑出声来,突然示意小许停车。

小许望着老曲的脸,一脸茫然。

张大头的笑容轰然凸显在老曲眼前的挡风玻璃上,像是有人在他们谈话时偷偷切换了频道。

大概半个月前吧,张大头的身影又在老曲的生活边缘晃了一下。

那天老曲是和老婆一起去花木市场买绿萝柱。

也是电视上说的,在屋子里多栽种点花草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锻炼身体,把那些栽种着植物的盆盆钵钵在阳台和客厅间搬来搬去,还是很消耗能量的。

仙人球和吊兰养得很好,绿萝柱却买一盆死一盆,不知是水浇多了还是水浇少了,或者阳光晒得太少,养着养着叶片就枯黄了,最后整个身子都委顿下来,像件硬质的破旧衣裳支在墙角。

他们进市场大门时,正遇上张大头和一个年轻人一同出来。张大头出事之前,老曲就很少和他交往,加上在里面的两年,怕是有近四年没怎么近距离打照面了。

老曲觉得张大头除了头还是那么大,其他似乎都有些变化。他的头做学生时就大,故获赠外号大头,脸变大是当干部之后的事,具体从哪年开始不记得,进去前脸阔得让那个叫作脸的位置都安不下,肉直往脑后翻,现在脸总算从后脑的地盘退了回来。

那天他穿着件灰不拉几的旧布夹克,裹在肚子和腰身上的白衬衣也不像过去那么内容充实,有些松垮,瘦了一圈似的。不知是不是错觉,肩头和袖子上似乎沾了点尘土,整个人有点灰败之感。

老曲也见过其他从里面出来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神情也多少有些木讷,断了几根神经似的,好几年都复不了原。尤其是年头长的,出来后基本就是废人一个。不过张大头向来是死要面子的人,尤其在老同学老朋友老曲面前。

那天老曲正犹豫着要不要打招呼,怎么打,张大头先喊老曲的小名了:细宝!

细宝是老曲小时候奶奶对他的昵称,老曲明明是老大,后面还有三个妹妹,奶奶最疼他,就细宝细宝地叫着,直叫到老曲上初中后老人家去世。那时老曲的父亲在公社当会计,家境尚可,张大头到老曲家蹭过饭,故知道他的小名。

当年走得近点的同学都叫老曲细宝。老曲进机关后,就以此作为标准,凡坚持叫他细宝的,他就视对方为可以托付真心的兄弟。

吊诡的是,偏偏是这个让老曲心情复杂的张大头叫得最持久,其他同学称呼的多是职务或学名。

老曲还以为张大头是要用这种方式铭记什么。

有次同学聚会,张大头回首升迁之路,只字不提老曲的名字,甚至连冷冻厂的履历都刻意删除了,只讲他如何从公社杀回县政府办,如何从政府办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财政局长、副县长一级级台阶登上常委的宝座。

当然,他只讲自己如何大刀阔斧,如何为了群众的利益担风险吃螃蟹,不讲如何设苦肉计追老县长有点神经官能症的老闺女,又如何利用老丈人和地区的领导挂上勾,再用掌握重金的手,敲开了某省领导的门。

张大头不愿提及的部分,老同学们个个清楚,不过没人不承认张大头有本事,能骗到县长的女儿,那也非常人所能,大家也或多或少从他的本事里分享了一点实惠。

就算他是长跑健将,我起码还起过伯乐和领跑的作用吧。老曲回家就对着地板发泄不满。

对于张大头的本事老曲也另有看法,觉得不过是无原则加无耻罢了。可这话他从来都只跟老婆说。在公共场所他还是很尊敬这位老同学的,他虽不会加入肉麻的群讴,也从不揭他的短说他半个不字。以他平素的清高,这已算是很徇私情了。

因此他很不理解张大头对他的态度。

张大头刚当上副县长时,在老婆的催逼下,老曲去他家里委婉地表露过转个正的想法。张大头当时也摩挲着大肚皮替他抱屈:你细宝的才干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啊,这个不说吧,就是排资论辈也轮到你了呀!什么世道嘛!

那时老曲已由最年轻的副科变成资历最老的副科了。骂完世道,张大头又请老曲多理解他多忍耐几天,在老曲的问题上,他这个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一点发言权都没有。老曲至今还记得张大头的手势,他先双手提了一下裤腰带——张大头一发胖就不系皮带改系软布绸带了,不知是为了捆绑时舒服还是松开时方便,反正这是个公开的秘密,然后做了个从口袋里摸东西的动作:那些正科级位子全在常委口袋里装着,开常委会就像打牌,你出一张我出一张,你憋不住尿出去上个厕所,回来说不定就丢了一个正科级。

张大头话糙理不糙,老曲脖子硬面皮薄,做不来某些事看还是看得懂的。

他就等着老同学熬到常委再帮他打出那张牌。想不到张大头半年后就当常委了,坐直升飞机一样,快得老曲都看不清飞机运行的轨迹。

只是常委比副县长要忙好几倍,白天到处跑,夜里常常到了12点还在常委会议室拼条子,老曲连委婉表达愿望的机会都没了。偶尔在一些同学和同乡的小饭局上见面,张大头仍是热情地细宝细宝地叫着。

见张大头对老曲挺亲热,有些和彼此都相熟的人借着酒劲帮老曲叫苦,暗示张大头帮着解决一下。

张大头就熊抱着老曲的肩头顺势把大半个身子压上来,对着大家埋怨老曲:我这个老同学,老朋友啊,唉,太清高了。当着老朋友们的面,我有批评你,你的问题就是起点太高起步太顺。国家领导人亲口表扬,28岁就当上副部长,这是什么起点?你那时估计都飘到半天云里了吧。还有啊,我们班的班花,我们全体男生日思夜想的罗美兰也被你抢走了,我们连她的小拇指都没摸过一下。人的一生怎么可以这样完美呢?一完美你就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该求的人不求,该放下的面子不放下,最后耽误了自己。

他的认真里带着调侃,批评里含着表扬和羡慕,老曲想辩解都拿捏不准口气,何况身上还压着近200斤的肥肉,能把气喘匀都不错了。

老曲的老婆罗美兰当年确实是男生们的梦中情人,张大头半真半假的抱怨,既起撩拨了老曲的虚荣心,又分流了话题与情绪。

一阵坏笑当中,老曲的希望和张大头的尴尬都烟消云散了,久而久之,无人再提,老曲也不好意思起念。

真正导致两人疏离的,是老曲去县中的事。

老曲的老婆有个远亲在省里某权力不大的厅局当处长,巧的是,他党校一位同学从别处调到老曲所在的县当书记。老婆闻讯,自然不想错过这块送到口边的肥肉,请亲戚从中斡旋,让老曲拜访了一下书记。

那次拜访,耗费了老曲一年的工资,老曲又心疼又觉得掉价,老婆还怀疑他是否跟上了行情。

半年之后,讨论科级干部的人事安排时,县委书记提出,老曲资格很老,对文化教育也有兴趣和研究,建议放到中学当个校长。这个位子在教育界分量虽重,但和公检法、财税等一类单位相比也算不上兵家必争之地,书记出了牌其他人就不多置喙。后来反馈到老曲耳朵里,常委会上唯一的反对者竟是张大头。

老曲一开始不信张大头会这么过分,琢磨一下反对的理由,却只可能出自他口:老曲这个同志有一定学识,不过他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做工作过于谨小慎微,当幕僚很优秀,担任大单位的一把手怕是服不了众,会出乱子。其他常委基本不了解老曲,张大头对老曲的这番评价,三十多年前就听同学转告过。当时老曲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上省里的重点大学,同学们都觉得老曲前途无量,只有张大头不以为然,张大头对那些钦佩老曲的同学说,老曲缺乏杀气,顶多做个高级门客。

共 986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小说我把它归类为一篇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写尽人间百态,整篇文章揭示了造成种种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根源便是“故人”成庄!作者用了和孟浩然作品《过故人庄》同名的题目,也绝不是偶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和谐惬意的场面也和本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在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拟物,对比,粘连,呼应,衬托等修辞手法,用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语,环境描写不断设下悬念,通过人物之间的肢体神态话语来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整篇小说悬念丛生,处处都有矛盾冲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却生动似讲故事般娓娓道来,让人萌生冲动,深陷其中。主人公老曲一次下乡陪同省文联领导参观古戏台和祠堂返程的路上,经过主人公张常委老家时,萌生了探望这位沉浮与官场的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老同志张常委的念头而折返,恰在这段路程中通过老曲和小许的谈话,和村民的问路,这个探访中窥探出了当下社会中许多人的性格和面貌,以老曲为代表的现今社会大部分中层官员,他们才华横溢,保留着最初的一点淳朴,谨小慎微,奔波一生,郁郁而不得志,却也和众多官员一样,明哲保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望身边的腐败,并以故人的身份去迎合助长;以小许为代表的底层员工,善于奉承,察言观色,圆滑处事,依附游离于领导之间;以张常委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地方领导,他们生活腐败糜烂,即使落马也如一张,一棵百年老枫树,始终主宰着这个社会;以老者为代表的大众,他们虽然迂腐却心怀感恩;以少妇为代表的大众,她们对这个社会现象麻木默认,习以为常;以张常委老婆为代表的家庭妇女,她们(有点神经官能症的老闺女)善良,顾念家庭,反抗的方式便是逃离;以老曲妻子为代表的家庭妇女,她们善良,理解支持丈夫,懂得打理家庭;以18岁的小蜜为代表的人物,她们虽然堕落却懂得反抗;以财政局的科长为代表的人物,虽然精通官道,却太过张扬。文章的环境很小,设计的人物场面却规模宏大,包容了社会各个阶层;文章的环境景物描写虽然很少,一条道路,一个枫树岭,一个张常委的村子,一棵百年枫树,坳仙人球、吊兰,绿萝柱、枫树等无不带着感 彩,烘托映衬着整个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作者通过如实客观地描写当前社会的日常生活,冷静地观察和评价当下社会中的弊病和矛盾,从剖析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出造成这种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根源;在全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故人”,不同程度在助长着社会的腐败,只有一位堕落,有了利益损害的小蜜”出来反抗,这不得不说是种悲哀,当然作者未忘,带有感 彩的描写也让全文满是呼吁的声音。佳作推荐!【:蹊雨】【江山部·精品推荐160 100 4】

1楼文友: -29 2 :22:59 感谢作者赐稿,问好作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楼文友: -29 2 :2 :19 小环境写出了大场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楼文友: -29 2 :24:28 社会各个阶层人物尽收文中,作者的掌控能力令人叹赏!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楼文友: 1 :10:5 大作倾情推荐!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吃什么药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能吃啥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能治好吗

骨关节炎病人的饮食
宝宝流鼻涕吃药
血脂全套检查多少钱
友情链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