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
一个饿极了的山里女人
摘要:一个饿极了的山里女人,把自家养着的猪的尾巴割下来煮吃了。可猪头和猪尾巴是山里祭祖时必需的祭品,她就惹了大祸。 夕阳躲在山后,悄无声息地收拢了光芒,夜幕如纱笼罩了山林。淡淡的夜幕里,散落在山林里的房屋冒出缕缕白色的炊烟,在苍翠葱茏的大山背景之中轻飘飘地蜿蜒而上。拖着疲倦的身子从山间劳动回来的山里人,急匆匆地在猪槽里灌进桶猪食,安顿了饿得尖声长嚎的猪,就赶紧到锅灶间去打理,准备应付自己也咕咕直叫的肚皮。
一阵杂乱尖利的争吵声,划破了山里的宁静,在山与山之间碰撞回荡。饥累交加的山里人,侧耳听听,辨别出声音来源的方向,厌烦地骂道:“这家人,又吵了!”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继续忙自己的事。
村东头的泥坏房里,昏暗的灯光下,争吵仍在继续。劳动回来的老父亲,顾不得去吃媳妇已摆好的饭菜,正喘着粗气,跺着脚指着媳妇的鼻子大骂:“不让你上山干活,让你看家,你怎么看成这个样子,你这馋鬼!”憨厚老实的儿子,也急得搓着手在堂屋里走来走去。媳妇一只手紧紧地夹住胳膊下正在吃奶的孩子,一只手委屈地抹着眼泪:“娃娃也吃了,又不是我一个人吃的。”老父亲打亮火机,不甘心地到猪圈里查看。猪圈里唯一的那头猪面对着满槽猪食却不吃,低声哀嚎着在圈里走来走去。老父亲把头低到猪屁股后,左看右看,彻底失望,咬牙切齿地骂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过年祭祖的时候只有猪头没有猪尾巴,就不是全猪,祖宗会怪罪的,来年他们不会保佑我们家了。”边骂边扬起了巴掌,对着媳妇冲了过来。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的媳妇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嚎开了:“你以为我愿意啊,哪个让你家这么穷啊?大半年了,别说肉,连油腥都不见,我实在想吃肉啊,娃娃也馋得很。你们以为我不害怕啊?我好不容易等猪睡着了,提刀翻进猪圈,割下猪尾巴。猪疼得跳起来,差点就咬到我了。幸好我跑得快啊。”“你这个只会生姑娘的败家媳妇,你还敢回嘴!”媳妇看着公爹真是要打人的样子,赶紧拖着孩子,跑进房间,闩上了房门。
堂屋里,在儿子的劝解下,公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接着听见父子倆稀里哗啦吃饭的声音。他们一定把饭菜都吃完了:媳妇听着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渐渐夜深了,山寨里的人都睡了,那头猪也可能嚎累了,有一声没一声地哼着睡着了,寨子里静悄悄的。那个胆小懦弱的老倌,又不敢到老婆房里睡,又和他爹挤去了。也不能怪他,他三岁那年,他妈不知到哪里去了,就是他爹又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养大,他晚上和他爹挤在一起睡,早就习惯了。因为家里穷,三十多岁还没娶上老婆,这个瘸了腿的老婆,还是花了五百块钱从山背后那个寨子里娶来的。
肚子里饿得一陈阵紧缩,疼得焦躁得很。下午偷着从猪身上割来煮吃的那根猪尾巴,大部分皮肉被孩子吃了,自己嚼的那点骨头喝的那点汤,早就不在肚子里了。怀里的孩子又在使劲地吃奶,快三岁的孩子,吃起奶来,很有力气了。孩子吮吸着,吃了几口,再也吸不出来,就嘟囔着极不情愿地睡着了。媳妇却睡不着,睁着眼睛翻来覆去地盼天亮。
那父子俩终于出门上山了,媳妇赶紧晕晕乎乎地起来,走到灶房里,打开锅盖,锅里像往常一样留着一碗玉米糊。那父子俩一人喝了一碗,又各自带了一碗做他们的午饭,上山干活去了。媳妇不干活,就这一碗。她要什么时候吃,分几次吃都可以。端起碗来,那玉米糊淡了点,真的想加点盐,再蘸点辣椒面,可是昨天才惹了这么大的祸,她再也不敢惹祸了。
媳妇坐在门槛上,看着隐藏在山上树林间那条似有似无的路。其实那不算路,只是寨子里的人偶尔从那里出去,走出点脚印的印迹而已。这是这个寨子与外界的唯一通道了。媳妇只在结婚时,和老倌到城县里买结婚新衣服的时候去过一次。三十多里的山路,好手好脚的人走四个小时就到了,可是媳妇硬是走了五个多小时。天没亮就启程,在城里匆匆忙忙地转了转,就赶紧回来,还跌跌撞撞地摸黑走了段山路。自己长到二十多岁,是第一次进城。县城里的人很多,新衣服也很多,满大街都是,哪件都喜欢,让自己挑哪件都不好,公爹又说没钱规定只能买一件。两个人还在街头小吃摊上吃了东西,老板热情地问:“要卷粉还是米线?”自己也分不清楚老板的簸箕里那些白生生的东西什么叫“卷粉”,什么叫“米线”,就随口答“米线”。那米线真的很好吃,里面还放了肉片。盐和辣椒就放在面前的桌子上,任由自己随意的放。米线滑溜溜的,放到嘴里,没等细嚼,轻轻一咽,刺溜就滑到肚子里去了。老倌说,这像线一样的东西是用米做成的,所以叫“米线”。那“卷粉”是什么味道呢?媳妇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去老板问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记得说:“要卷粉。”
可是从那次以后,媳妇再也没去过县城里。公爹倒是每年都去一次,腊月底,要过年了,杀了家里养了一年的那头猪,留下一半和猪头猪尾巴,另一半公爹和老倌就背到城里卖了,买回一头小猪回家养着,再买回点盐巴和祭祖用的香纸之类的东西。留下的一半猪肉,送一块给山背后媳妇的父母,过年请同村的亲戚吃吃饭,差不多也就完了。
老倌倒是每年都出去几次,大都是在寨子里的果子可以卖的时候。果子自家倒没有,但是寨子里有几家果树多的。村里只有村西头的李家和张家各有一匹马,两家忙着驮自家的果子到城里卖,忙不赢帮别家驮。果树多又没马的那几家就每年都来请老倌给他们背,背一背果子到城里卖了,人家就会请老倌吃一碗“卷粉”或者“米线”,然后买两袋盐给老倌拿回来。
老倌这样挣来的盐和家里山地上种出的辣椒都少得可怜,精打细算才勉强够吃。公爹就把盐和辣椒都挂在梁上,只有晚上吃饭时,公爹才会拿凳子垫着,到挂在梁上的竹篮里,拿出来吃。有时媳妇早饭时,实在忍不住,就偷偷拿一小点来吃,可盐和辣椒公爹都是做了记号的,两人就为这些事老是吵架。
晚上,公爹父子回来了,两人因为昨天的事还在担心生气,也不说话。摆了碗,公爹从梁上拿来盐和辣椒,做成蘸水。媳妇先拿点饭菜喂孩子,喂好孩子,那父子俩也差不多吃饱了。媳妇泡了点菜汤在玉米饭里,白黄色的玉米皮和鸡窝菜的菜花就轻轻地在碗里浮起,就有苦甜清香的味道散发出来。连汤带饭匆匆地填饱肚皮,媳妇就赶紧收洗碗筷。公爹父子坐在火塘边吧嗒吧嗒地抽旱烟,儿子说:“爹,过年祭祖的时候,咱家的猪没了猪尾巴,不是全猪了,祖宗会怪罪的,怎么办?”公爹悠悠地长叹一声,阴沉着脸不说话,只顾吧嗒吧嗒地抽烟。媳妇偷偷看着公爹阴沉的脸,听着吧嗒吧嗒的吸烟声,公爹的抽烟声每响一下,她就不禁害怕地打个寒战。
“卷粉还是米线?”“卷粉!”一大碗冒着热气的卷粉放在了桌子上,用筷子一扒拉,半碗都是肉。盐和辣椒放在桌上,任由自己去放,吃得舒坦极了。睁开眼睛,原来是又做梦了。媳妇在黑暗里睁着眼睛,盯着荆条编成的稀稀疏疏的房顶,听着暗夜里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天蒙蒙亮的时候,媳妇房里传来了小姑娘的哭声,父子俩赶紧跑过去。原来孙女肚子饿了,习惯性地伸出手去,空落落的,才发现妈妈不见了。父子俩房前屋后转着找了几圈,没找到。心想:从来没独自出过门的媳妇,又是瘸腿,走不远的,一会就会回来的。
太阳热辣辣地挂在天上,地里的玉米都被晒得卷起了尖,无精打采地耷拉着。知了却在空旷的山林里凄厉地长鸣,精神得很。弓身在地里薅草的爷爷和爹,只顾薅草,不时有一把把的杂草从地里甩出。每天太阳一出,小姑娘就跟着爷爷和爹到地头,在地头等到太阳落山了,爷爷和爹再带着她回家。小姑娘坐在地头,被晒得直喘粗气。汗水在满是污泥的小脸上冲出一条条小溪,痒痒的,难受极了。用沾满污泥的小手抹抹,汗和泥混合在一起,罩住了小姑娘的脸,但被污泥和汗水围住的眼睛里,却闪动着祈求和渴盼的光芒。小姑娘不断地站直小小的身子,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抬眼望着山间小路,盼着妈妈来带她回家,可是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 共 04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祭品】描写老倌的瘸腿媳妇把自家养的猪的尾巴割下来煮吃了。可猪尾巴却是山里人过年祭祖时必需的祭品,她因此差点被公爹暴打。她平时吃玉米饭时很想加点盐再蘸点辣椒面,可是盐和辣椒面都被公爹做好记号收藏到梁上。她想起在县城吃到的又有肉片、又能随意加盐和辣椒的滑溜溜的“米线”,还有那一直没机会吃到的白生生的“卷粉”,就充满了馋欲。终于有一天,她克服了没独自出过远门和走路不便等困难,撇下女儿离家出走了。作者在小说里成功塑造了一个饿极、穷怕了的山里女人偷吃祭品、受不了贫困、撇下女儿离家出走的故事,揭示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消除封建迷信思想、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章构思精巧,情节动人,主题深沉,寓意深刻,令人沉思。欣赏,问候作者!【山水神韵编辑:鹏程】
1 楼 文友: 201 -08-04 12:21:15 一篇情节动人、令人沉思的小说!祝如水创编快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楼 文友: 201 -08-04 15: 4:11 小说揭示了一个山村农民贫困的生活现状,让人在怜悯之中不禁深思:中国的经济建设任重而道远,切不可盲目乐观,肆意浪费挥霍。小说构思独特,语言精练,悲情哀婉,令人赞叹。问好心境如水!
楼 文友: 201 -08-04 16:51:1 小说贴近生活,笔触现实,很好地表现了农村的现状和生活状态!欣赏问好如水,祝编创快乐!暑假开心哦!
4 楼 文友: 201 -08-05 09:00:55 感谢鹏程老师的辛苦编辑。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准点评。脚抽筋吃什么食补沧州白癜风医院哪家好陕西中医妇科医院
一阵杂乱尖利的争吵声,划破了山里的宁静,在山与山之间碰撞回荡。饥累交加的山里人,侧耳听听,辨别出声音来源的方向,厌烦地骂道:“这家人,又吵了!”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继续忙自己的事。
村东头的泥坏房里,昏暗的灯光下,争吵仍在继续。劳动回来的老父亲,顾不得去吃媳妇已摆好的饭菜,正喘着粗气,跺着脚指着媳妇的鼻子大骂:“不让你上山干活,让你看家,你怎么看成这个样子,你这馋鬼!”憨厚老实的儿子,也急得搓着手在堂屋里走来走去。媳妇一只手紧紧地夹住胳膊下正在吃奶的孩子,一只手委屈地抹着眼泪:“娃娃也吃了,又不是我一个人吃的。”老父亲打亮火机,不甘心地到猪圈里查看。猪圈里唯一的那头猪面对着满槽猪食却不吃,低声哀嚎着在圈里走来走去。老父亲把头低到猪屁股后,左看右看,彻底失望,咬牙切齿地骂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过年祭祖的时候只有猪头没有猪尾巴,就不是全猪,祖宗会怪罪的,来年他们不会保佑我们家了。”边骂边扬起了巴掌,对着媳妇冲了过来。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的媳妇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嚎开了:“你以为我愿意啊,哪个让你家这么穷啊?大半年了,别说肉,连油腥都不见,我实在想吃肉啊,娃娃也馋得很。你们以为我不害怕啊?我好不容易等猪睡着了,提刀翻进猪圈,割下猪尾巴。猪疼得跳起来,差点就咬到我了。幸好我跑得快啊。”“你这个只会生姑娘的败家媳妇,你还敢回嘴!”媳妇看着公爹真是要打人的样子,赶紧拖着孩子,跑进房间,闩上了房门。
堂屋里,在儿子的劝解下,公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接着听见父子倆稀里哗啦吃饭的声音。他们一定把饭菜都吃完了:媳妇听着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渐渐夜深了,山寨里的人都睡了,那头猪也可能嚎累了,有一声没一声地哼着睡着了,寨子里静悄悄的。那个胆小懦弱的老倌,又不敢到老婆房里睡,又和他爹挤去了。也不能怪他,他三岁那年,他妈不知到哪里去了,就是他爹又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养大,他晚上和他爹挤在一起睡,早就习惯了。因为家里穷,三十多岁还没娶上老婆,这个瘸了腿的老婆,还是花了五百块钱从山背后那个寨子里娶来的。
肚子里饿得一陈阵紧缩,疼得焦躁得很。下午偷着从猪身上割来煮吃的那根猪尾巴,大部分皮肉被孩子吃了,自己嚼的那点骨头喝的那点汤,早就不在肚子里了。怀里的孩子又在使劲地吃奶,快三岁的孩子,吃起奶来,很有力气了。孩子吮吸着,吃了几口,再也吸不出来,就嘟囔着极不情愿地睡着了。媳妇却睡不着,睁着眼睛翻来覆去地盼天亮。
那父子俩终于出门上山了,媳妇赶紧晕晕乎乎地起来,走到灶房里,打开锅盖,锅里像往常一样留着一碗玉米糊。那父子俩一人喝了一碗,又各自带了一碗做他们的午饭,上山干活去了。媳妇不干活,就这一碗。她要什么时候吃,分几次吃都可以。端起碗来,那玉米糊淡了点,真的想加点盐,再蘸点辣椒面,可是昨天才惹了这么大的祸,她再也不敢惹祸了。
媳妇坐在门槛上,看着隐藏在山上树林间那条似有似无的路。其实那不算路,只是寨子里的人偶尔从那里出去,走出点脚印的印迹而已。这是这个寨子与外界的唯一通道了。媳妇只在结婚时,和老倌到城县里买结婚新衣服的时候去过一次。三十多里的山路,好手好脚的人走四个小时就到了,可是媳妇硬是走了五个多小时。天没亮就启程,在城里匆匆忙忙地转了转,就赶紧回来,还跌跌撞撞地摸黑走了段山路。自己长到二十多岁,是第一次进城。县城里的人很多,新衣服也很多,满大街都是,哪件都喜欢,让自己挑哪件都不好,公爹又说没钱规定只能买一件。两个人还在街头小吃摊上吃了东西,老板热情地问:“要卷粉还是米线?”自己也分不清楚老板的簸箕里那些白生生的东西什么叫“卷粉”,什么叫“米线”,就随口答“米线”。那米线真的很好吃,里面还放了肉片。盐和辣椒就放在面前的桌子上,任由自己随意的放。米线滑溜溜的,放到嘴里,没等细嚼,轻轻一咽,刺溜就滑到肚子里去了。老倌说,这像线一样的东西是用米做成的,所以叫“米线”。那“卷粉”是什么味道呢?媳妇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去老板问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记得说:“要卷粉。”
可是从那次以后,媳妇再也没去过县城里。公爹倒是每年都去一次,腊月底,要过年了,杀了家里养了一年的那头猪,留下一半和猪头猪尾巴,另一半公爹和老倌就背到城里卖了,买回一头小猪回家养着,再买回点盐巴和祭祖用的香纸之类的东西。留下的一半猪肉,送一块给山背后媳妇的父母,过年请同村的亲戚吃吃饭,差不多也就完了。
老倌倒是每年都出去几次,大都是在寨子里的果子可以卖的时候。果子自家倒没有,但是寨子里有几家果树多的。村里只有村西头的李家和张家各有一匹马,两家忙着驮自家的果子到城里卖,忙不赢帮别家驮。果树多又没马的那几家就每年都来请老倌给他们背,背一背果子到城里卖了,人家就会请老倌吃一碗“卷粉”或者“米线”,然后买两袋盐给老倌拿回来。
老倌这样挣来的盐和家里山地上种出的辣椒都少得可怜,精打细算才勉强够吃。公爹就把盐和辣椒都挂在梁上,只有晚上吃饭时,公爹才会拿凳子垫着,到挂在梁上的竹篮里,拿出来吃。有时媳妇早饭时,实在忍不住,就偷偷拿一小点来吃,可盐和辣椒公爹都是做了记号的,两人就为这些事老是吵架。
晚上,公爹父子回来了,两人因为昨天的事还在担心生气,也不说话。摆了碗,公爹从梁上拿来盐和辣椒,做成蘸水。媳妇先拿点饭菜喂孩子,喂好孩子,那父子俩也差不多吃饱了。媳妇泡了点菜汤在玉米饭里,白黄色的玉米皮和鸡窝菜的菜花就轻轻地在碗里浮起,就有苦甜清香的味道散发出来。连汤带饭匆匆地填饱肚皮,媳妇就赶紧收洗碗筷。公爹父子坐在火塘边吧嗒吧嗒地抽旱烟,儿子说:“爹,过年祭祖的时候,咱家的猪没了猪尾巴,不是全猪了,祖宗会怪罪的,怎么办?”公爹悠悠地长叹一声,阴沉着脸不说话,只顾吧嗒吧嗒地抽烟。媳妇偷偷看着公爹阴沉的脸,听着吧嗒吧嗒的吸烟声,公爹的抽烟声每响一下,她就不禁害怕地打个寒战。
“卷粉还是米线?”“卷粉!”一大碗冒着热气的卷粉放在了桌子上,用筷子一扒拉,半碗都是肉。盐和辣椒放在桌上,任由自己去放,吃得舒坦极了。睁开眼睛,原来是又做梦了。媳妇在黑暗里睁着眼睛,盯着荆条编成的稀稀疏疏的房顶,听着暗夜里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天蒙蒙亮的时候,媳妇房里传来了小姑娘的哭声,父子俩赶紧跑过去。原来孙女肚子饿了,习惯性地伸出手去,空落落的,才发现妈妈不见了。父子俩房前屋后转着找了几圈,没找到。心想:从来没独自出过门的媳妇,又是瘸腿,走不远的,一会就会回来的。
太阳热辣辣地挂在天上,地里的玉米都被晒得卷起了尖,无精打采地耷拉着。知了却在空旷的山林里凄厉地长鸣,精神得很。弓身在地里薅草的爷爷和爹,只顾薅草,不时有一把把的杂草从地里甩出。每天太阳一出,小姑娘就跟着爷爷和爹到地头,在地头等到太阳落山了,爷爷和爹再带着她回家。小姑娘坐在地头,被晒得直喘粗气。汗水在满是污泥的小脸上冲出一条条小溪,痒痒的,难受极了。用沾满污泥的小手抹抹,汗和泥混合在一起,罩住了小姑娘的脸,但被污泥和汗水围住的眼睛里,却闪动着祈求和渴盼的光芒。小姑娘不断地站直小小的身子,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抬眼望着山间小路,盼着妈妈来带她回家,可是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 共 04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祭品】描写老倌的瘸腿媳妇把自家养的猪的尾巴割下来煮吃了。可猪尾巴却是山里人过年祭祖时必需的祭品,她因此差点被公爹暴打。她平时吃玉米饭时很想加点盐再蘸点辣椒面,可是盐和辣椒面都被公爹做好记号收藏到梁上。她想起在县城吃到的又有肉片、又能随意加盐和辣椒的滑溜溜的“米线”,还有那一直没机会吃到的白生生的“卷粉”,就充满了馋欲。终于有一天,她克服了没独自出过远门和走路不便等困难,撇下女儿离家出走了。作者在小说里成功塑造了一个饿极、穷怕了的山里女人偷吃祭品、受不了贫困、撇下女儿离家出走的故事,揭示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消除封建迷信思想、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章构思精巧,情节动人,主题深沉,寓意深刻,令人沉思。欣赏,问候作者!【山水神韵编辑:鹏程】
1 楼 文友: 201 -08-04 12:21:15 一篇情节动人、令人沉思的小说!祝如水创编快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楼 文友: 201 -08-04 15: 4:11 小说揭示了一个山村农民贫困的生活现状,让人在怜悯之中不禁深思:中国的经济建设任重而道远,切不可盲目乐观,肆意浪费挥霍。小说构思独特,语言精练,悲情哀婉,令人赞叹。问好心境如水!
楼 文友: 201 -08-04 16:51:1 小说贴近生活,笔触现实,很好地表现了农村的现状和生活状态!欣赏问好如水,祝编创快乐!暑假开心哦!
4 楼 文友: 201 -08-05 09:00:55 感谢鹏程老师的辛苦编辑。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准点评。脚抽筋吃什么食补沧州白癜风医院哪家好陕西中医妇科医院
- 下一页:蝶恋花词韵十四部荷影与东山君之词(1)
- 上一页:武道魔尊正文第一卷第477章不屑
最近更新
- 06月21日二次元大瑞士山地犬吃什么狗粮好根据体质选择位置
- 06月21日二次元大白熊犬初次到家要做好哪些工作位置
- 06月21日二次元大白熊犬体味大吗大白熊的体味不是很重位置
- 06月21日二次元大斑马鱼怎么养该鱼对饵料不挑剔位置
- 06月21日二次元大师教你如何给喜乐蒂犬修剪趾甲位置
- 06月21日二次元大宠爱和福来恩效果怎么样位置
- 06月21日二次元大狗见义勇为救小狗位置
- 06月20日二次元吃的健康之如何科学饲养西施犬位置
- 06月20日二次元合格的主人在饲养博美犬的时候要具备三心位置
- 06月20日二次元叶酸缺乏症状鸟叶酸缺乏症需要防治的方法位置
- 06月20日二次元史毕诺犬洗澡注意事项位置
- 06月20日二次元吃泡软狗粮与茶杯犬牙结石疾病之间的关系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