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知青回忆实录八原创
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七)
父母亲送医送药
杨印秋/文
1975年春节后我回农村,是和爸妈一块儿的。爸爸已经让姐姐顶替到医院上班,自己退休了,妈妈是放射科医生,有休假,所以他们决定到我下乡的地方,从玉溪区委开始,到公社,再到向阳大队,给和老乡看病送药。
那次从县城回玉溪是先坐去遂宁的公共汽车到双江镇,那样子可以少走20里路。
初春的乡下,秧田还关着水。干田里有一些栽种了苜蓿草,是可以割了喂猪的,此时正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煞是好看。加上有爸妈同行,一点也不伤感,一边走,一边给他们讲东讲西。三十里路,轻轻松松的就走完了。
到了我住的草蒲湾,农家小院后面是浓密的竹林,前面有几棵李子树,几步坡道连接一条小路。小路沿着一湾湾的梯田,大约一里地,就是莫家沟通往玉溪镇的大道。我们草蒲湾干田里也有大片大片的苜蓿,田坎上是一排排的桑树和桃树,姹紫嫣红,连父亲都忍不住夸起来: 农村的景色真是美呀!
大队朱支书一向对我们重庆知青很关心,得知我父母亲来了,赶紧让社员从公房抬了一张宽床送来,还送了许多谷草。那时向玲已经推荐到遂宁师范学校读书,我是一个人在住。
木头床上放一张篾笆席子,再堆了厚厚的新谷草,我铺上一床新床单,躺上去试了试感觉像皇宫里的床。我高高兴兴的忙前忙后,对一切都很满意。这时,爸爸带着一丝伤感轻轻的朝妈妈说了一句:
我们小秋就住在这样子的屋子里啊…
(忘记说了,我那间房子夹在两户农民中间,没有窗户,只有屋顶上的两片亮瓦采光。主屋有一边是张家农民的猪圈。厕所就是后门出去,左拐,猪圈的粪坑。可我那时不到二十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真的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苦)
话说我白天照常出工,爸妈自己背着药箱去四处走走,给病人看病送药。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只记得一件小事情,爸妈走后,农民们还当笑话讲了好久。
一个出大太阳的日子。我爸妈巡诊回来的半路上,太热了,就在大路边停下来。我妈扶着我爸,先把外裤脱掉,再把毛裤脱掉,只穿棉毛裤再套上外裤继续走。这个稀松平常的状况被坡上挖土的农民们看见了,当个新鲜事传遍整个莫家沟:
重庆知青某人的爸爸,在路边光着大腿换裤子呢。
他们以为我听了会生气。我才不生气呢,只觉得他们好无聊。同时,也更加清楚农村的偏僻造成的闭塞,他们的日常消遣也就是一边挖土,一边看看大路上有什么人过去了。
唉,亲爱的农民兄弟,一年到头多半没有像城里人那样,里三层外三层的穿衣服,浅色的棉毛裤在你们眼里是不存在的。这怪不得你们的哟。
(8)
我过去在潼南玉溪镇当知青,距离县城50里,不通公共汽车的。有时候送完公粮,或办了其他事情(比如公社召开知青大会)我一个人会在公社玉溪镇上逛逛,留意公社粮站附近的卡车。发现了停着的空货车就想方设法前去搭话,打听师傅的车回重庆不,有空位子没?有两三次还真的问对了,师傅答应只要我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不打瞌睡,就带我回家歌乐山。
好人啊。老天爷保佑善良老实的司机师傅…
玉溪到重庆三四百里路,不好走,大约需要开车5-6个小时。师傅当然愿意拉个重庆漂亮妹儿坐在旁边,但是安全更重要,打瞌睡是要传染人的。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我一路上只好拼命的没话找话扯东扯西的。现在大家和我熟悉了,都知道我的一个毛病,就是话多,抢话语权–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吧?
话说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真正是祥和安定。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次冒犯我们女知青的司机师傅(有时候是两个重庆知青一起搭车)
世界本不大,就是一个村;重庆本不大,就是一个家。此话怎讲?且听下文。
那个刘师傅的岳母是我妈湖南娘家的亲戚!平日里极少走动而已(因为我们两家成分高,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影响)
编剧本,也编不出来的啊。
(好希望重新找到两路口的刘师傅一家人,和他们拍照留念–留念那个美好又有点儿苦涩的知青岁月…)
接连搭车偷跑回家的几次,都是在第一年的上半年,估计平均每个月都会跑回家一次,害得我妈现在见到我回重庆去都担惊受怕的,也是那时候的后遗症–她担心我表现不好,出来不了。
不知道我们向阳大队的支书朱建贵怎么告诉我爸,一次又偷跑回话,爸妈转告了我一番话。大意是朱支书说杨小秋啥子都好,就是爱偷跑回家。回家也可以,但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农闲不怕,三抢农忙的时候缺人,就要呆在农村参加劳动啊。
我直到现在都分不清三抢农忙的具体时间。所以当时就下了狠心,不再去打听玉溪镇上的卡车了。第二年我就很少回家,第三年,我像根钉子一样扎在玉溪公社向阳大队纹丝不动。所以,1975 -1976年,我都被评为大队的年度先进生产者了哟。
再后来,县农机厂招工。靠县里面的叔叔阿姨们帮忙,我如愿进厂当了车工学徒。那是后话,慢慢的摆给大家听哈。
(九)
玉溪公社向阳大队,是潼南县的学大寨先进大队。县里面每次召开农业大会,我们支书朱建贵都去参加,还时不时的领回来一大帮子参会农村参观我们大队学习大寨的成就。
参观的地方有好多。我记得起来的有开山造梯田,变山头为原和开展文体活动(不是回乡知青和我们重庆知青比赛篮球,就是我教农民(坐了一坡坡)唱样板戏)
开山造平原,先要石匠在玉溪河边的石崖上把大块大块的石头开出来,再由壮汉抬到山梁的半山腰,垒起来一米多高的石墙,其余社员把山尖尖的泥巴挖到箩筐里挑到石墙里面填平。一天天的过去,山头就不见了,人造平原豁然出现在眼前!
有次县里面开会又组织到我们大队学习开山造平原。我和一回乡女知青作为铁姑娘队的标兵,被县文化宫的干事安排,四人合抬一块连耳石,我俩在前面,另外俩男知青在后面。
其实,我们大队的女知青,平时根本就不会派去抬石头,我们和女社员一样,只负责挑土填坑。但是为了县上宣传我们大队的荣誉,我俩干劲百倍的,真的是鼓足了全身的劲,面带微笑把一块巨石抬了起来…。大约时光停止了五秒,拍照的干事说好了,我们才把石头放下,大舒一口气。
那张照片后来被放得大大的,张贴在潼南县文化宫的宣传橱窗里,有半年之久。我自己也去看过,十分的精神,豪迈。
教社员们唱样板戏,一点不比抬大石头轻松。因为是在室外的山坡坡上,四面八方敞开的,不拢音。我一个人的声音要半个坡上坐着的社员听见,只有扯起嗓子使劲吼。有个把捣乱的青年还有意无意的乱唱,逼得我反反复复的吼。我的嗓子后来常年沙哑,想来应该是那时候落下来的疾患。
重庆知青胡渝成诗词欣赏
作者简介/胡渝成,笔名安逸惨, 重庆市退休工人。热爱生活和诗歌。乐观诙谐,童心未灭。重庆知青诗社社员,重庆诗词学会会员。
江城子*秋烦
柔枝花树映蜿溪。草凄凄。叶稀稀。瘦影伶仃,噙泪嘱残薇。夜晚乖乖偎锦被,霜露冷,暗风吹。
扰人清梦晨鸟啼。理慵姿。眼尤迷。搜寻旧园,四下觅新奇。高挽罗裙携钓具,登艇子,裹蓑衣。
蝶恋花*春恼
夜雨惊眠三月恼。满目花残,红陨知多少?
尘裹秋千亭上草,伊随风去香飘渺。
窃问菱花奴可老?粉脸含羞,还似当年皎。
独伫空阶妍影俏,浅斟慢饮魂儿掉。
七绝*春池
风过春池皱翠笺,
轻摇柳笔写仙篇。
天书玄奥询蝌蚪,
诗曰清明好放鸢。
钗头凤*旧情
小芳妹。情蒙昧。想起心也碎。
怨招工。恨无穷。数年痴恋,一去无踪。懵。懵。懵。
迟归队。人相会。欲言无语双双泪。
岁如风。晚阳彤。昔年郎女,老态龙钟。空。空。空。
七绝*福地
福地灵山静景幽,
空悬玉瀑碧潭柔。
仙姑浣洗春光绽,
薄雾招来半掩羞。
八六子*庆丰收
2018.中秋
逢中秋。聚亲邀友,燃篝喜庆丰收。
恐,酒令招来雨伯,醉狂惊退婵娟,翳云掩楼。
时鲜瓜果觥酬。小伙抚琴欢唱,姑娘曼舞轻柔。
赞,无限,月华清映,嵌金原野,镀银村寨。
更兼,点点红枫婉约,枝枝娇羞。
看高头。何人在抛绣球。
如梦令*真傻
难忘青梅竹马。私许非君不嫁。十载聘金齐,却道卿卿新寡。
真傻。真傻。残梦欲醒还罢。
钗头凤*临老吟
砚池巧。狼毫妙。素律铿锵金石调。
颂勋功。忆青葱。古稀廉颇,再展雄风。
冲。冲。冲。
心情好。人不老。劲歌豪舞强身脑。
夕阳红。壮心同。咏诗描画,醉媪仙翁。
天仙子*茶山春
文/安逸惨(重庆)
昨夜春风吹宿草。点点黄芽新叶小。
翩翩仙子戏茶园,粉面俏。柔荑巧。快拂轻拈争窈窕。
岚雾随风山际绕。阵阵轻歌娇韵缈。
丝丝心意化毛尖,此中奥。随香袅。清茗一盅情未了。
农村杂诗二首
邱春放/文
八载别渝意如何?
二十七岁漫嗟砣。
三柏乡中挑粪桶,
广阔天地绣地球。
都言农村代代苦,
谁谓公社处处红。
尽把杂念抛却去,
立志耕耘在堰角。
其二
万家灯火是渝州,
农村新风喜人游。
平生何曾择何地,
唯从自然求自由。
眼看都已齐播种,
面愧未去扛锄头。
细思更应勤努力,
做好工作促三秋。
1977.秋
纪念南疆作战四十周年
四十年前风雨急,
越寇小霸屡偷袭。
国怒民怨望西南,
铁血军人勇反击。
九龙过江敌心颤,
攻城拔寨敌胆寒。
血染边陲国防保,
战功春风暖。
注:九龙指解放军过境作战的9个野战军,即:11、13、14、41、42、43、50、54和55军。
相聚忆往昔
新春聚会喜气洋,
知青岁月怎能忘。
日出上山夕下坡,
苞谷林中忙穿梭。
劳累一天把家归,
放下锄头把磨推。
同一屋檐同锅饭,
战友情意难忘怀。
肩挑背扛汗爬纱,
遥见茶旗挂树杈。
炎炎暑天喉似火,
渴望一碗老荫茶。
作者简介:谭学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重庆理工大学退休。曾当过知青,工人,军人。业余爱好:读书,写作,绘画,书法,音乐,古玩及手工工艺。
经期延长喝什么好
温州男科专科医院
- 下一页:关于感恩类名言警句学会感恩学会生活
- 上一页:破坏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