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菊姐走了散文
菊姐走了,悄悄地、安祥地走了。她卧病三年的最后弥留几日,吃喝要人喂,排便用“尿不湿” , 和次媳像伺候婴儿一般侍奉了她二十天。长女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说没有。又问她:有什么事放不下心?她说没有。2001年 月 号那天我喂她早点,她眯着眼吃了两块软点心,再喂牛奶时,到第四勺就不咽了,一动她,头偏向里,奶从嘴中流出。我急忙打,叫来儿女们和校医。在儿女哭声中,两个白衣女人折腾半天,叫出女婿说:“跟我去医院交出诊费、领死亡证明书” 。女儿媳妇给老太太换了新衣裤、新鞋袜;这时,儿子叫的火葬场灵车来了。我最后看了菊姐一眼,人们便把他抬出楼门。我听见汽车走远了,里屋哭声反而大了。我还在想喂牛奶时的情景,……她安祥地走了。我对全家说:“老太太没有工作单位,哈尔滨娘家也没人了。一切从简,不可张扬,楼门外勿摆花圈,让她静悄悄地走吧!”次晨,除了不准我去,大小十四口全去了火葬场,半晌,拿回来骨灰盒。儿女们把大照片挂起,一个个轮流在灵前致敬。结果走漏消息,不少熟人、朋友、同事、领导陆续来吊唁。还是没能静悄悄。隔了两天,我才打长途,告知我的亲属和好友。菊姐死的那天下午,我本有课,便打给负责人,说“有事” 请假;而第二天下午另一班的课,我不动声色地去上了。学生问:老师,您感冒了吗?我没回答,低头离开了。我没有掉泪,心里一直在回想菊姐的一生。草出了一首《哭菊姐》,小女儿边哭边打印了十份,其他儿女也拿去哭读。大女儿问:家属区有关于她的传说,我妈究竟是甚等样人?我说:应有长篇记实传记来描写。我只能写篇短文,于是就沉坐在电脑前……
菊姐祖籍辽阳,(解放后填表,她才说是满族),她不满周岁,全家搬到哈尔滨。她父亲是个胖胖的中学国文教员,带眼镜,很严厉。母亲生了七个子女,中间五个先后夭折,只剩最小的她,和长她十多岁的大姐。大姐是美术教员,嫁了个地理教员。姐夫为人和善,人称“老太太” 。菊姐十二岁那年,漂亮慈祥的母亲才四十多岁便得肺痨病逝世了。失去娘的孩子,痛不欲生,两天没吃饭,眼肿得几天不敢见人。几十年来,每提及此事,都要再流一回泪。自己成七十多岁老太太了,说到母亲,还是歔欷不已,拿袖口搌眼睛。她上了职业中学,回家总在母亲遗像前默默站片刻。父亲课外给她加古文,讲传统,背女范女训之类。(后来多次给我背诵《吊古战场》、《陈情表》之类)。中国优秀文化养成她洁身自好、个性倔强、深有理性和感情外凉内热特点。一生我没见过她哈哈大笑得失态过。职业中学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株式会社”(公司),当了一名小职员。年轻漂亮的女职员,少不了有人觊觎:连并不太老的日本经理,也总要找机会接近。菊姐懂得:女人是鱼,男人是馋猫。猫总想吃腥。但更懂得:女人是人,如果满身腥骚,自然招蜂引蝶,惹来馋猫。菊姐是不苟言笑的,一生也没有哪个男的敢在她面前开玩笑或说不中听的话。公司里有个叫余晚华的年轻人,与菊姐同室办事,他向菊姐敞开心扉地讲自己的一切、讲过去、讲他的爱情,拿未婚妻的照片和她缠缠绵绵的情书给菊姐看。菊姐只把他当朋友看,不料一次无人时,竟然跪下求爱。菊姐冷静而严肃的拒绝了他;特别提到他青梅竹马已十多年的未婚妻。余晚华,人的确是不错,但怎能不顾别的女孩呢?自己如是那被弃的未婚妻,会如何呢?在此期间菊姐的父亲因脑溢血偏瘫卧床。伺候父亲成了她的头等大事,煎汤熬药、喂饭喂水、擦屎刮尿,结果,父亲还是死了。菊姐大哭一场,安葬了父亲。每天下班回来,便对着父母遗像发呆。外甥会说话了,跑来叫老姨吃饭,这才缓解了情绪。不久,苏联红军来了,东北光复。大家上街欢迎新的民主政府。战败的日本人要撤走了,姓山上的经理想带不满二十、如花似玉的菊姐去日本,磨破嘴皮,好话说尽,就是没打动菊姐的心。菊姐只有一个信念:我是中国人,中国人战胜了,凭什么跟你去日本?就因为你有钱?(她每说到此事,我后来敢嘲弄她:嫁日本人多好!现代时麾女郎以嫁老外为荣。当年你如在东京或名古屋下一堆日本崽子,其中要有不参拜靖国神社而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也不错嘛!)
不当亡国奴了,人们都很高兴。菊姐过去小学的、中学的好几位同学如吴风、于淼等参加了中苏友好协会下属的话剧团。他们动员菊姐也加入。政府派文化局一领导兼管剧团,此人叫陈振球,延安鲁艺毕业的,广东人,五大三粗,说话很侉。他不时来剧团,找女演员谈话,菊姐对他印象较差。说到演剧,菊姐尽管初次登台,但凭他的灵气、悟性和努力,也还对应得不错。她参予演出了《屈原》、《雷雨》、《日出》、《夜半歌声》、《李闯王》、《长夜行》、《秋海棠》等等戏,由配角到演主角,还起了个艺名“澄秋” 。这些剧都是公开卖票演出的,也维持了这批小知识份子艺人的生活。这是菊姐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她讲过剧团内的许多趣事,每件都是一篇短篇小说的题材。但是,好景不长,国民党中央政府和中央军要接管哈尔滨。民主政府和中苏友协要撤到佳木斯去。陈振球骑着大白马找菊姐两次,动员她一起去。菊姐很犯难,也因年轻缺乏政治意识,她的老同学们和主要演员都留下了,加之,她对陈的不庄重有看法,终于没有到佳木斯去。(每说至此,她都有些后悔。我嘲弄她说:不然,你就是四六年参加的老革命了,五十年代也得评个文艺四五级,现在是离休干部。大时代,摆出分岔路,选哪条,一念之差。她回答:难道要我嫁姓陈的?那会儿,谁分得清中央军、八路军?都是打日本的中国人。在伪满也不大听说什么是共产党,或者国民党)。老同学和演员们纷纷去了长春。要走的,来家约她同行;已去了的,写信催她快来。经过几天内心翻腾,决心与姐姐分家:父母的房子留给姐姐和姐夫,家当归自己。姐姐同意后,她变卖了家当,过完年,离开了故乡,开始了一生飘泊的生活。在长春,经介绍,她加入了熟人较多的蓝鹰剧团,剧团属于孙立人新一军政工队,这样菊姐就成了国民党部队的文职军官。不过她们只管演剧:演出过《孔雀胆》、《茶花女》、《赤子之心》、《结婚进行曲》、《万世师表》、《草木皆兵》、《群莺乱飞》、《梁上君子》等。在剧团里,她结识了北京人张冰玉、广东人阮丽云。张的哥哥张永和是空军驾驶员,阮认识另一空军地勤人员马家骥,并与之恋爱。后者就是我的胞兄。菊姐一次随阮丽云去我哥哥处玩,发现了我给哥哥的信和照片,一下子她被吸引住了。后来她对我说:你敦实诚恳的面貌、漂亮的字迹与流畅的文句,我好像挺熟,在哪儿见过。她再次去时,阮对我哥哥说:她想认识你弟弟。我高中毕业前,父亲拿着一封信,是长春一位认识哥哥的女子来的。主要是向老人问候,又说希望我给她回信。这样,我俩便通起了信。不知道从第几封起,她把“家骏贤弟”简成了“骏弟”;我也就把“菊畦大姐”写成了“菊姐”。“菊姐”这个称呼是我一生给她写信时的称呼。后来她来找我,我当面叫她“大姐”,弟妹们至今还是叫“大姐”,就连她去世后弟妹吊唁,也是哀悼“大姐”之死。只有对别人说话时才说“二嫂”如何如何。到我们的大女儿七八岁时,经过商量,我开始直呼其名。有别人在场,叫“大姐”,也不好听。年轻时,总有人把我俩当成姐弟,也许我俩长的有点像吧。不过没人时,我不叫她名字,叫声“菊姐”,她只淡淡一笑而已。在长春,她还在同台演出中认识一位男演员,叫冯露丹。此人也是哈尔滨来的,他是曾泽生六十一师政工队剧团的。这小伙长得英俊,演男主角。他追求起了菊姐。来往两回,发现此人浅薄,文化不深,他爸爸是个厨子。相对说来,她还是喜欢知识分子家的人。冯哭过,菊姐对这种弱式表现,不感兴趣,拒绝了他。六十一军起义了,冯参加了革命,后抗美援朝去过朝鲜。1982年秋,菊姐带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小女儿回哈尔滨,冯请她母女吃饭,炒的一手好菜。小女儿对她妈说:“我爸就炒不好菜。他长得那么帅,你为什么不嫁他呢?”菊姐说:“傻孩子,嫁了他还会有你们兄弟姐妹吗!”(每说到冯露丹,我嘲弄她说:嫁个同行,一生演戏,现在也已经是跨过鸭绿江的离休老干部了。)
内战打开了,新一军大部人员撤到了沈阳。张冰玉和菊姐要走时,解放军开始包围长春,铁路已切断,要走只有坐飞机。张冰玉有她哥哥,搭便机方便。菊姐想离开,到古城汉中找我。唯一办法就是请我哥哥给她弄张空军家属免费搭便机的证明,阮丽云已在沈阳,不会有两个人都要证明。于是,菊姐打着我哥哥的旗号,和张冰玉一起飞到沈阳。她到蓝鹰剧团领了几个月的饷,并托熟人把她所有的钱,包括变卖父母遗留家当的钱,拿去关内换黄金。不然钞票就贬值了。她收拾了行李,与张冰玉一起找理由脱离了国民党军队,飞到北京,住在张家。这时又结识了一位叫贺明实的年轻女人,这位贺 后来成了菊姐最要好的朋友。明实也是黑龙江人,离哈尔滨不远。两位老乡相逢,一见如故。明实开始和张永和谈恋爱,张永和带他妹妹和明实飞去了青岛,住在亲戚家。菊姐去了天津找一个叫仲子生的商人。姓仲的见菊姐穿着军衣,拿着凭据,也不敢赖账。但只给了五两黄金,又摘下他老婆一只名贵手表,顶一两黄金。菊姐本想再争执,看数目也差不多,况且时局日益紧张,也就算了。仲子生夫妻要飞香港,劝菊姐一起走,还说到香港再给补一两黄金。菊姐看出这是圈套,到了香港,就由人摆布了,于是也就放弃了利益,坐船去了青岛,找贺明实她们。(每次说到去讨金子时,我就嘲弄说:你真该跟富商去香港。当个姨太太,吃香的,喝辣的,岂不悠哉悠哉。她听后有点生气地说:那我成了什么人了!但她知道我是在说笑话。)在青岛,亲戚给她三个人照了一些照片。有几张至今还在我这里。有认识她们三个的,对照片评价说:菊姐,高贵、典雅、端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明实,娇柔、妩媚、楚楚动人,谁见谁爱,甚至会想入非非;冰玉,聪明、灵巧,但冷峻,长相平平,目有寒光。这些与我看法相近。菊姐给我寄了她的新照片,背后写道:“骏弟:就让你我姐弟二人今生相依为命吧!” 这大概是下决断后题写的。后来,我问她:怎么就定下终身了呢?她说是因为读了我最新一封长达八页的信。又说:贺明实也读了那八页信,魂也被勾了。不过,到现在我始终想不起究竟写了些什么。
三人在青岛住了一阵,决定去上海。没有飞机就坐轮船到了上海,那时已是四八年初冬了。菊姐住在曹家渡我姑姑家。张永和飞来上海后就带着妹妹和恋人飞去了台湾。过年前,突然一天,明实和张永和来我姑家找菊姐,说张永和从国民党空军开了小差。后来,二人悄悄住在了苏州。菊姐去苏州去看望他们,他们住的是金山家的房子,园林建筑,幽雅清静。几天后,菊姐回到上海我姑姑家。临春节前,张冰玉和一个珠光宝气、自傲凶狠的女人,来我姑家,质问张永和现在哪里?张冰玉说:这是先到台湾的嫂子,又返上海找丈夫。菊姐当然不能出卖弱小的明实这位好朋友,便说:“不是与冰玉一起去了台湾吗!”气氛缓和以后,张冰玉说:她已归队,再入蓝鹰剧团,阮丽云他们都希望菊姐也回剧团去。菊姐支吾其词,打发了她们,她们又回了台湾。张冰玉后来嫁了她哥哥的同学(也是空军飞行员),在台湾竟然成了影视明星。这几年看港台电视剧,不时会发现老了的张冰玉,还是一幅冷面孔。怪不得挑她在电视连续剧《倚天屠龙记》中演“灭绝师太” 。菊姐在我姑姑家住了五个月。头年夏天,我来西安,住在盟叔刘拐子鞋店,报考大学。等到秋天考大学也没下文,父亲不让我回汉中,冬初介绍我去他一朋友所管的机关当抄写,令我留在西安,准备来年再考。这四五个月,我与菊姐都相对稳定,也是我们通信最频繁的时期。过春节了,父亲来信说:你那位侠女又寄钱了,解决了家里的困难。菊姐在上海逗留那么长时间,一是仍动摇于去不去台湾演戏;二是等有去汉中的飞机。(每当二人回忆往事说到此,我嘲弄她:你如果去了台湾,论长相和演技,肯定比张冰玉走红。)贺明实劝菊姐哪里也别去,到苏州住一阵再说。但最后,1949年 月,她终于离开上海,来陕西找我了。后来知道:苏州解放后,张永和向军管会登记,经过考查(他还有些同学早加入了解放军),张永和当了飞行教官;明实在空军幼儿园工作。最后二人都是离休干部。[我曾数落菊姐:言情小说和旧戏看多了,充满浪漫幻想,不跟日本经理去东京,不跟共产党去佳木斯,不嫁英俊的男演员,不随富商去香港,不跟国民党去台湾,不留在苏州等解放后工作,却偏偏来我们人多嘴多的穷家、找我这个准高中毕业的穷学生。为什么?图什么?真是让爱情至上迷了心窍?!]
1949年 月20号这天,刘拐子鞋店的学徒跑来叫我快回盟叔家,说来了一位漂亮女士。我猜定是菊姐,边走边低头想初次见面该说些什么,虽然两年来那么多的信里该问的都问了、该说的都说了。在盟叔家,我见到了菊姐,她正同刘拐子谈话,一见我进来,怔住了片刻,坐下便捂脸大哭。我在来的路上想妥的话,全忘了,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是好,连劝慰也不会。后来平静下来,在刘盟叔的饭桌上她尽给我碗里夹菜。饭后,她让我背上她那不大的兜儿,要去我住的地方看看。我问行李呢?她说:放在汉中了。原来她乘的飞机在汉中卸一部份东西,趁休息时间,她请飞行员(张永和的同学)用吉普车送到我家,喝了一口茶,放下她的箱子行李,也不听我父亲劝她留下、以及随后写信让我自己回汉中的话,又随吉普回到飞机上。看来她是急切要见到我。我住的房子里三张床睡三个人,姓赵的华县人回家奔丧了,十天半月才能回来。菊姐看了半天说:你睡赵先生床,和熊先生两对面,我睡你床,前半间拉个床单隔开。熊先生先一怔,后连说可以可以。躺在床上,三人说了好久的话,湖北熊随我叫法也是大姐长大姐短的。渐渐菊姐没声音了,大概累了睡着了。但半晌我还清楚听到老熊翻身的声音。不知何时我才睡着。第二天,有熟人问我:你们和个女的住同屋?我大声说:那是我姐!!我陪菊姐上街,她穿着黄褐长毛绒大衣,黄高跟鞋,蓬松的烫发,典雅端庄,在西安东大街上走一趟,来往的人都注目于她。我在她身旁,心里挺自豪。我们去了西郊机场,联系好回汉中的飞机。我向单位辞了职。25号早晨来了吉普车,车上两个人,其一菊姐见过。我的行李放到车上,临到人登车,另一个坐在驾驶盘前的,指着我说“他不是空军家属,不得上车。”突然我蒙了,哭丧着脸。菊姐向人请求,说“他还是个大孩子,一个人上路困难。”另一个说“上吧上吧。”这样,我就生平第一次坐了飞机。那是军用运输机,中间放着木箱和旅客行李,人对面坐在两旁,只有回头才能看窗外。早晨没吃东西,飞机一颠簸,我呕吐了一机舱,根本顾不上看窗外的景致。头晕缓解后,再向窗外看:见汉中城像玩具一般,不过越来越大,飞机降落了。我回到了家。
共 1276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梦送客魂归故里,日移花影上栏杆。人生的际遇和人生的得失,如一曲生命的挽歌,在充满挑战性的现实面前,那种赤诚和感动,让时代的巨臂,托起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铮铮铁骨。菊姐的生平,横跨于旧中国和新中国的临界面,这种跨世纪的宏大场面,让我们后人见证了国共分家、日寇败退、新中国成立和后期经济建设等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画面。本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感性的语言、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胸襟和饱满的情调,讴歌了别人(巾帼不让须眉)、绽放了自己、诠释了生活。像这种大手笔的文章,其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人生变奏曲和社会奋斗史。欣赏问好!倾情推荐!【木马社团:山形依旧】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11:5 马家骏恩师的《菊姐走了》,确实写出了夫妻相濡以沫、离别断肠、感天动地、摧人泪下! 世界文化名人、著名史学家、文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世界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吉春
2楼文友: 08:45: 4 写得感人,赏读!
楼文友: 18: 8:50 菊姐是一位不平凡的女人,她有骨气,有志气,她有胆识,重情义!她一界女流在全家最困难时毅然承担起家的重任鼓励丈夫修完学业,供养弟妹上学,此情世间少有!真是一位可敬的长着 !向菊姐致敬!
小孩鼻子流鼻血怎么办
一岁宝宝口臭怎么回事
三岁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长高钙片哪个牌子好如何预防老年性痴呆
幼儿咳嗽吃什么药效果好
- 下一页: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成常态
- 上一页:自评散文集半生悟道
- 06月21日军事大理一狗贩当街打死狗狗残杀动物也应该受到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白熊犬偶尔会发抖的原因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白熊犬价钱大白熊犬宠物级别元一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招财鱼多少钱主要是看其品种和外观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家怎么给边境牧羊犬自制食物求解答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学校园来了只流浪狗保安欲驱之学生我们养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狗狗赖在厨房不走主人连拖带拽推不动吃成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吃狗粮的狗还吃什么食物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合格主人必备手册怎样给茶杯犬洗澡最正确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史氏金翅雀鲷的外形特点体色十分艳丽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史宾格缉毒犬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吃有吃相怎样训练泰迪犬吃东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