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散文三言两语说孟子
孟子给我的印象不是光环耀人的“亚圣”,而是一位具有刚直不阿的个性,辩论技巧高超,有点理想主义情调的博学之士。
孟子只要遇见不合儒家思想的言行,不管是君王还是学者,或是士大夫,他都不留情面的斥责或冷脸相对。
面对君王,他宣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人说,因为还承认“君”的作用,所以,是旧民本思想,我想,旧也好,新也好,都是民本。将君王排位老三,先秦诸子中也就孟子敢说,这本身就让我们肃然起敬,何必对古人那么苛求呢。后世的君王对这个观点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态度:大部分是拿来当个装饰品,高高举起,用来显示“朕”的谦虚和肚量;另一个是不能容忍,比如朱元璋上台,就觉得这话太伤皇帝权威,下令将孟子移出孔庙,《孟子》也必须从儒家经典中删除,结果行动的当天天降大雨,众儒臣借题发挥,告诉洪武皇帝:这是天怒,祛除孟子的事儿还是缓缓再说吧,朱元璋也醒过神来,感到做的有点过分,于是这事情终于不了了之,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孟子》。幸甚!
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仁政),也经常去诸侯那儿游说。面对君王,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一点面子也不给。齐宣王问政于孟子,被孟子说的不知如何是好,想反驳,又没有理由,于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跟你孟子说了,岔开话题。另一次,齐宣王被孟子追问,逼的没办法了,只好连说:寡人有疾。
他告诉齐宣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拿我不当人,那么我也拿你当禽兽,君王又如何?君王如果“独乐”,那么民众则“生怨”;如果君王与民同乐,民则会“欣欣然有喜色”。在君王面前,孟子就是这么直来直去,没有丝毫奴颜的在君王前亮明自己的观点。
要是君王实在不上路子,不听劝告,孟子的态度是:好吃好喝留不住,给金银也不要,抬起屁股走人:“君有过则柬,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王驩是齐宣王的宠臣,大臣们都极力巴结讨好王驩,王驩也因此很跋扈,但是孟子不买他的帐。《孟子.公孙丑》篇就记录了这么一件事:当时孟子是齐国的客卿,位列三公。滕文公死,由于孟子以前跟滕文公关系不错,所以齐王派孟子为正使,王驩为副使,带队去滕国吊唁。这来回路上,孟子始终没跟王驩说一句话,总是冷脸相对,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有点看不下去了,对孟子说,人家王驩不管怎样是个副使,老师怎么话都不跟他说一句啊?孟子回答,他什么事都抢在前面做,话也抢在前面说了,我又有什么好说的。一位大臣家里办丧事,同僚们都去慰问,王驩也去了,大臣们都陆续跟王驩寒暄,套近乎,唯独孟子,连招呼也不打一声,王驩觉得脸上无光,对孟子说:你怎么那么大架子?孟子说,按照礼仪,大臣们位列有序,我不能为了跟你寒暄而弄乱位序吧?其实这又不是上朝,位序排列不用那么讲究,孟子明显是在“找话说”,因为他实在是讨厌这位权臣,耿直不屈,没有一点回旋余地。
先秦诸子除了孔子,个个好辩,孟子当然不例外。孟子与告子等人的辩论,在《孟子》中记载的非常详细,几位谦谦君子,坐而论道,食、色、心、性,你来我去,言语机锋不断,却也是心平气和,温文尔雅,读来脍炙人口。不过孟子也有脾气大的时候,战国中期,杨朱,墨子思想流行,他评论:“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看不下去,在《孟子.尽心》和《滕文公》两篇中,孟子把杨朱和墨子这两个思想刚好是相反的两个极端人物好好骂了一通:“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故而“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杨朱极端个人主义,不要君王,在当时的语境就是不要国家,所以孟子说他是禽兽,可以理解;而墨翟,我们就觉得有点冤了,连庄子都觉得墨家真是了不起:“摩顶放踵”,墨家的子弟为了天下人的利益操心的头也秃了,劳累的脚也跑肿了,那么辛苦,还要说人家无父,是禽兽,孟子也真是的。不过孟子有自己的理由,逻辑也正确:兼爱就是将天下人与亲人一律平等的爱,那还要父母家人干嘛?禽兽是没有父母观念的,所以墨家“兼爱”是禽兽。
孟子与农家的辩论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孟子.许行》中记载了孟子与农家陈相的辩论,这个陈相本来是儒家子弟,看到农家的人自耕自食,很是对胃口,就背叛师门投到许行创建的农家去了。孟子问陈相:孟子问:“许子(即许行),他自己耕田才吃饭吗?”“对的,农家当然自己耕田才吃饭。”“许子自己织布才穿衣吗?”“许子穿粗麻的衣服,不用织就可以穿的。”“许子戴帽子吗?戴什么帽子啊?”“戴白绸做的帽子。”孟子问:“许子自己织的吗?”“不是。”“他为什么不自己织呢?”“这样会妨碍耕田。”要戴白绸做的帽子,那你靠粮食来换。别人替你做帽子就没时间耕田。那你耕田是对了,别人做帽子是错的,那你干嘛跟他换帽子呢?孟子就这个意思。再接着问:“许子烧饭用锅子吗?”“是的。”“锅子是他自己做的吗?”“不是,去换来的。”“他耕田用锄头吗?”“是的。”“锄头是自己做的吗?”“去换来的。”“那好啦,你种的粮食跟别人换锅子,换锄头,换帽子,别人都不对,因为他没耕田。你怎么可以这么武断呢?我耕田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你为什么不统统自己做,从家里面拿来用就好了,何必跟别人换呢?”那人就说了:“他没时间啊,耕田很重要。”农家理论在孟子的追问下已经窘相毕露,孟子用农家自己的结论反过来推论,得到了荒谬的结果(用西洋人的一个名词来说,孟子用的叫:归谬法),再辩论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理屈词穷让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让农家的陈相反复唠叨:还是农家好,还是农家好。
几千年来的历史证明,儒家所期望的的“天下为公”的“大道之行”,在君主制的时代只不过是一个理想之中的“乌托邦”。从孟子的好辩和面对君王,推行“仁政”时的不妥协,不奴颜可以看到,孟子内心必然有一种力量或者说是信念在支撑着他这么做,这个“信念”就是仁义礼智;这个力量,用孟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浩然之气”。学生公孙丑问老师:老师有什么专长?孟子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能读懂别人的言辞中的真实含义,善于培养自己胸中的浩然之气。孟子解释:浩然之气是和仁义道德相辅相成,充满天地间,是由自己内心长期培育和积累而成,所以,“知言”是孟子思辨的基础;“浩然之气”是孟子做人的处世的基础,二者合起来正是孟子理想主义信念的表露。
这类理想主义的信念和情怀经常通过孟子的言论表现出来。一次,学生对他说:张仪,公孙衍这些纵横家是真正的大丈夫,他们一发怒,诸侯就担惊受怕;他们闲在家里没事干,天下就太平。孟子回答,这算是什么大丈夫,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教“以顺为正者”之徒,教别人顺从,得过且过的苟安之论,是“妾妇之道”。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立世,应该是“……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话说的真好,一般人不过能不能做到,那就很难说了,但这也正是孟子提倡的,个人修养理想的最高境界。
所以,身逢乱世,大丈夫必须做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几千年来,这句话不知影响了多少仁人之士为了实践理想而前赴后继。
共 297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在这段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在这些思想家中,孟子是相当杰出的一位。被誉为“亚圣”的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观点主张,可以说是为民请命。让人们铭记他的,不仅仅是他的那些仁政措施,还有他的辩论之道。本文作者就相当详细地阐述了孟子的辩论之道:言简意赅,引经据典,观点明确,语言精工,逻辑严密,气势磅礴,说理透彻,感情充沛。同时,在孟子的说理辩论中,就包含中他的思想,其实是在通过辩论,把自己的思想主张放大、传播。本文语言精妙,行云流水,读来一气呵成,回味无穷,致敬,拜读!【宁凉】
1楼文友:201 - 11:08: 6 又见老师大作,拜读,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见谅,问安! 很多时候,我们离天堂的幸福只有寸步之遥。而我曾有过的一切,你给的最美。
血糖仪价格表
甘油三酯高有什么危害
甘油三酯高危害
一岁宝宝便秘怎么办剖宫产术后坐月子注意事项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怎么样
- 下一页:墨香往事如昨梦里墨香月照明外一篇散文
- 上一页:首部典籍史话丛书出版首批十种史话
- 06月21日军事大理一狗贩当街打死狗狗残杀动物也应该受到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白熊犬偶尔会发抖的原因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白熊犬价钱大白熊犬宠物级别元一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招财鱼多少钱主要是看其品种和外观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家怎么给边境牧羊犬自制食物求解答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学校园来了只流浪狗保安欲驱之学生我们养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大狗狗赖在厨房不走主人连拖带拽推不动吃成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吃狗粮的狗还吃什么食物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合格主人必备手册怎样给茶杯犬洗澡最正确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史氏金翅雀鲷的外形特点体色十分艳丽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史宾格缉毒犬位置
- 06月20日军事吃有吃相怎样训练泰迪犬吃东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