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今人写诗(1)

摘要:今人写诗,多叙纷扰,多抒郁气;今人写诗,多叙自我,多抒孤私;今人写诗,多叙人事,多抒虚情;其实,那些也许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和诗。 如果,喜欢一朵花,就是纯澈和皈依一种心境;那么,喜欢某个人的某首诗,就是某一种心境的纯澈和皈依。
喜欢上宗海的这首《祁连以北的藏区》很是偶然,偶然得就像一个兴致勃勃的路人,突然卷入了一场惨烈无比的遭遇战。
这首诗最先引起我的关注的,就是题目中的“藏区”二字。
对于西藏,或者说藏区,我一直很是神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那种神往一直只是在梦里。我总觉得,我喜欢的藏区或者说西藏,肯定不是那些旅游杂志和新闻媒体上介绍或播报的那种,那肯定不是我想要的藏区或西藏。在宗海的这首诗里,我放佛看到了我心目中神往的西藏,也仿佛看到了我一直想要的生活。
首先,《祁连以北的藏区》给我这个路过者描摹的是结籽的西藏、收获的藏区。
西藏有也会准时泛黄的麦子,西藏有也会成片的油菜和青稞。西藏不仅有雪山、雪莲、喇嘛教和酥油茶,还有饱含雨水的天空。宗海描摹的西藏是壮实的,更是丰收的。在那片最后的神奇之地,不仅孕育着一个叫西藏的民族,也孕育着一个叫圣洁的梦想,更丰硕着一个屹立在亚洲东部的国家。
宗海笔下的西藏是和平的,是祥和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在宗海的笔下,藏区不仅是一块喇嘛教的圣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栖息地,也是整个世界最后的香格里拉。我们都祈祷它遗世独立,我们都祈祷它永远结籽并永远收获。
其次,《祁连以北的藏区》给我这个路过者描摹的是是入定的西藏、宁静的藏区。
西藏的内涵不是青稞,也不是喇嘛教和藏民,更多的是宗海这首诗中这种入定或宁静的自然而然的气息。
西藏的入定缘于它的遥远和神秘,更缘于它的广袤和无垠。在这里,石头入定,母马怀孕,每一条路口上的都有饱满的雨声;在这里,草原原始而散慢,白云盛开,鲜花怒放,每一片牧区都有自己特有的秩序和宁静。
那种入定,还有那种宁静,不是维持的,也不是谎言掩盖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就一如自然的前身。那种入定,还有那种宁静,不是爆发前的沉默,也不是死亡前的寂静,而是充满着远离人世喧嚣的庄严肃穆的。那种入定,还有那种宁静,不是物欲的,也不是贪婪的,而是鄙弃或扔掉了所有与占有相关的邪念的。
另外,《祁连以北的藏区》给我这个路过者描摹的还是轻声朗诵经卷的西藏、支撑信仰的藏区。
其实,宗海笔下的藏区之所以最牵人魂魄,也许并不在于它的遥远和广袤,也许并不在于它的入定和宁静,也也许并不在于它的结籽和收获,而更多的,是在于它其中所透泛的那种淡泊和纯澈内心的信仰。
信仰不是筑金殿,不是出家为僧为尼,不是捐款捐物,更不是朝圣路上的虔诚,而是缘于内心对大真大善大美的认同和皈依。
在宗海的笔下,柏枝燃起青烟,雪山支撑信仰,嘛呢堆佑护下的祁连牧场,一百头牦牛在河谷低头吃草,一百位喇嘛在山坡轻声朗诵经卷,淡淡星云,照亮前行之路。
那些青烟和那些柏枝是自然而燃的,没有任何的偷偷摸摸和肮脏交易,那些青烟不会对藏区的环境造成任何伤害,相反只是增添了它更为自然的生活气息。那些雪山和那些信仰,没有任何的冰冷与傲慢,没有任何的世欲与贪念,也是自然而然源于内心的,它们二者都只是内心的升腾和自然而然的勃发。还有那些牧场、那些牦牛、那些喇嘛、那些淡淡的星云,它们都在沐浴着自然的祥和,享受天地之护佑,享受河谷之青草,享受山坡之经卷。它们都是那么地自然而然,犹如天成并一尘不染。
今人写诗,多叙纷扰,多抒郁气;今人写诗,多叙自我,多抒孤私;今人写诗,多叙人事,多抒虚情;其实,那些也许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和诗。
像宗海这样,关注淡泊,关注泛众,关注自然;书写宁静,书写纯澈,书写生活之大美的作品,并不多见;也许,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诗和我真正所愿景的生活。


◆附:


◎祁连以北的藏区

文/宗海


麦子黄了,一粒一粒的籽实
压低了饱含雨水的天空
祁连以北的藏区,成片的油菜和青稞
为山川、河谷再一次增添丰收的色彩

石头入定,母马怀孕
每一条路口上祈福的雨声
都引领着牧区特有的宁静
原始而散慢的草原,白云盛开,鲜花怒放
让我看到了自然的前身

柏枝燃起青烟,雪山支撑信仰
嘛呢堆祐护下的祁连牧场
一百头牦牛在河谷低头吃草
一百位喇嘛在山坡轻声朗诵经卷
淡淡星云,照亮前行之路。

共 16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此篇诗评,根据原作的诗旨以及诗中所表现出的氛围与意境,为读者呈现出了一片广阔、宁静、美丽、纯洁的天地,以及诗中那种淡泊悠逸、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一首好诗,除了自然、通透、隽永的表现手法,还应具备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与诗、与诗者共融一体。而此刻,诗评者便是引路人,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并认识诗歌,接受文学艺术的洗礼与熏陶。文章深入原作,领会独到,手法干练、沉着,十分难得,推荐!【编辑:冰煌雪舞】
1 楼 文友: 201 -04-27 10: 6:44 经作者的引领,让读者体会到了与其它风格略有不同的诗歌,自然通透,意蕴深广,最为重要的是,它展示出西藏地区的自然风貌,以及诗者的思想与精神,读来受益,学习!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阜阳中医牛皮癣医院
老人患有典型心绞痛吃通心络可以吗
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