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西风妈妈的味道散文

摘要:吃着热乎乎的饭菜,想着妈妈高龄八十,本已是颐养天年的日子却一个人坚守在乡村,坚守在老屋,坚守在这寒冷的冬夜并为我准备一顿晚餐,心中百感交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风在村子里肆意地游荡着,几棵香樟树上的树叶,随着阵阵寒风发出沙沙的声响,顽强地抵御着寒风。天空一片漆黑,大地一片寂静。我走进曾经繁华而今寂静的村庄时,大多数民舍关门闭户,连灯光也不见泄出,只有我家小屋里射出一束昏黄的灯光。循着那束灯光,我径直走进小屋。妈妈正在屋中焦急地来回徘徊着,我进屋时,妈妈几乎没听见我进屋的脚步声。我在妈妈身后喊了一声:妈!妈妈一惊,转过身来,赶紧说:伢!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我说:车子难等。妈妈说:饿了吧,快吃饭,饭菜在锅里焐着呢!

吃着热乎乎的饭菜,想着妈妈高龄八十,本已是颐养天年的日子却一个人坚守在乡村,坚守在老屋,坚守在这寒冷的冬夜并为我准备一顿晚餐,心中百感交集。

饭可凉了?菜可咸了?我吃饭时,妈妈不停地问。她很在乎我对饭菜的感受,我每吃一口她都要问一句,就像一位年轻的妈妈在照顾一个年幼的孩子,完全忘记了她是一位需要孩子照顾的高龄老人。

你怎么不吃鱼?妈妈见我没动那一盘清蒸鱼,焦急地问。

在妈妈的心中我和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爱吃鱼、爱捕鱼,在我进城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妈妈一直替我保留着捕鱼的工具,鱼、鱼竿、鱼钩。圩区水多、鱼多,平日里水塘、水渠抽干水,大伙儿就可以轻易地捕到鱼。我进城后,妈妈每次看到邻居们争先恐后地去捕鱼,就叹息说:要是我家老小在家就好了!

记得年少时,每年初春,我和堂兄们从柳树上砍下一根根碧绿的柳条,在柳条上拴根线,线上系一截竹签,竹签上穿上一截蚯蚓,然后结伴去河中下泥鳅钓。春寒料峭,河中的泥鳅还没有大量活动,每天只有三四十条的收获,我们兄弟几个平分,每人只分到七八条。堂兄们将这几条大小不一的泥鳅拿回家,大人们没眼看,大多扔了。妈妈却将这七八条泥鳅清理后,拌上米粉,蒸在饭锅中。一冬没进食的泥鳅,储存了一身的鲜味,鲜味渗进了米粉,中午吃饭,这一盘香喷喷的米粉泥鳅,带来了乡下一年中最早的水乡美味。到了夏季,泥鳅、黄鳝、鱼虾多了起来,我常常像变戏法似的往家中扔下一堆堆泥鳅、黄鳝、鱼、河虾。妈妈很珍惜我的劳动成果,不厌其烦地收拾着,变着法子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

妈妈将鳝鱼砸扁,切成一片片,和梅干菜一起爆炒,鳝鱼的鲜味入了梅干菜,梅干菜的香气去了鳝鱼的腥味;妈妈将河虾掐头去尾,放进面汤中一锅煮了,虾的鲜味入了面汤,面汤奇鲜无比;那些大小不一的杂鱼,妈妈就清蒸;有时候,我会扔给妈妈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黑鱼。黑鱼难烹,妈妈先用大火红烧去掉腥味,然后加水小火慢煮,待鱼肉细嫩,鱼汤香浓,妈妈让我们一人一碗,吃鱼肉,喝鱼汤。那时乡下难得荤腥,这精心炖制的一锅鱼汤让我们大快朵颐!妈妈的厨艺,令我们回味无穷……

那鱼,你吃啊!在妈妈的催促下,我开始吃鱼。这是一盘再熟悉不过的清蒸鲫鱼。妈妈蒸鱼前先用自家做的蚕豆酱腌一下,然后放上油盐酱醋葱姜蒜辣,最后夹一块自家腌的咸猪油放在上面,酱、咸猪油、调味料在高温中慢慢渗透进了鱼肉,鱼儿出锅,香气诱人。清蒸鱼也是我家招待客人的家常菜。

我用筷子轻轻拨开鱼上面的调味料,从鱼腹处夹起一块鱼肉送进口中,感觉没入味,偏淡。再夹一块,更淡。于是我翻了翻,又夹起一块送入口中,也许这几条养殖的鲫鱼成长在水质不好的环境中,加上没有盐调味,这送进口中的第三块鱼肉居然有一股浓重的土腥味。这腥味甚至令我感到了一阵恶心,我努力克制着味觉的不适,掩饰着难受的表情,静静地望着清蒸鱼发呆。“妈妈真的老了!”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发出了严重的警告。

其实,父亲去世时,母亲已经七十六岁了。我们兄弟姐妹每次回家都说:妈,您一个人在家不行,跟我们走吧。妈妈总是坚定地回答:我行!你们兄弟姐妹几大家子、几十号人,如果我去了城里,家中没人,你们回来连口水都没喝,怎么行?我们拗不过妈妈,只好随她留守在老家。

最初的几年,妈妈还在家除草开荒种菜。我年轻时有许多天真的梦想,为了实现我的若干个梦想,我做了许多荒唐的事儿,其中一件就是跑到省城的农学院去买来一批橘树种植在我家屋前。我梦想着屋前会长出一片橘林,哪知橘生南国为橘,到了北国,却从不见长高,一年又一年,草不像草,树不像树,我的这一梦想在众人的一片嘲笑中破灭。父亲去世后,妈妈一个人不种地,闲了下来,她从杂草丛生的荒滩上竟然找出一棵当年我栽的橘树。妈妈小心翼翼地将这棵橘树移栽到门前,一番精心呵护,这棵二十多年没长高的橘树,竟焕发出勃勃生机,渐渐茁壮成长。三年后,挂满累累硕果的橘树成了我家门前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原本以为父亲的去世,母亲的年迈,我家老屋再无繁华喧闹的时光。可橘树的再生,让我感到:家,还是那个家。母亲,还是那个与父亲一起抚养二代人、撑起一个大家庭的母亲。

随着环境的变化,乡下吃鱼再没有那样奢侈了,现在吃鱼,与城里一样,都要去菜市场买。妈妈每次得知孩子们回家,一定要早早地买几条鱼,好为我们做清蒸鱼。清蒸鱼,妈妈几乎做了一辈子了。但是今天,妈妈蒸鱼却忘了放盐,妈妈真老了吗?

妈妈看我发呆的样子,忙说:现在的鱼,都是养殖的,买得不好,腥味重,哪像你小时候,捞的鱼都是活水鱼,野生的,没什么腥味。我忙应付道:嗯!内心却在盘算着怎样处理这盘鱼,我若不吃,妈妈肯定要尝尝是什么原因,我若吃,这鱼实在难以下咽!

妈妈几乎看出我的心思,焦急地问:是不是没放盐?你父亲去世后,我记性越来越来差,常常丢三落四。噢,我想起来了!

什么?我抬起头朝妈妈望去。只见妈妈重重地拍击自己的白发,说:上次在你家,你说我做菜咸。这次,我腌鱼时没加盐,想着蒸鱼时再放盐,这样放一点点盐也有咸味。后来放进锅中蒸时,可能忘记了放盐!

我抬起头,昏黄的灯光照着妈妈满头的白发,一行热泪从我的眼眶中流出,我忙低下头吃鱼,泪水滴进口中。这才是妈妈的味道呀!

妈!您没忘记放盐!你没老!

共 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回到寂静的村子看望留守的母亲。八十高龄的母亲为我烧了一盘她的拿手好菜——清蒸鲫鱼。这盘忘记放盐、味觉不适的菜引发我久远的联想。巴尔扎克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这里所说的“小”是指小人物、小事件、小细节,“大”是指作品中体现大的情感、大的道理、大的主题。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寒冷的冬夜、僵硬的香樟、寂静的村庄、昏黄的灯光、留守的老母亲、往昔的回忆、喷香的清蒸鱼、曾经温馨的家园……作者围绕一盘清蒸鲫鱼,呈献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意象,还有画面背后百感交集的情感。感谢作者赐稿,敬请大家赏读!【:文明俭朴】【江山部·精品推荐F201905 00005】

1楼文友: 21:50:08 感谢老师赐稿西风,编按不当请见谅!

2楼文友: 16: 4: 9 旧时光,鲫鱼香;去了岁月,老了容颜。不曾改变,越来越浓,越来越厚厚的是母亲的爱子之情。感动中读完,感谢老师奉上的佳作。

楼文友:- 1 08: :05 祝贺云中老师,顺问夏安! ( ()

4楼文友: 14: 7:29 有妈妈在,就有家的感觉,更因为妈妈给自己做鱼做饭,尤其显得家的温暖。这篇文很感人。好文。学习了。 ( ()

如何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怀孕左腿疼是怎么回事

孕期缺钙喝什么汤好

红河灯盏花品质好吗
宝宝脾虚吃什么食物
女性晚上多尿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