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由小平动怒想到的

摘要:呼唤批评与自我批评良好氛围的浓厚形成,呼唤将这一优良的革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因为,这的确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

报载,小平同志涵养极好,熟悉的人都知道他自制力强,和蔼可亲。尽管寡言少语,难见动怒,但有两次他是发了大火的。

一次是1975年12月 0日下午,他接到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打来的,请他过目一下元旦社论的清样。清样他看过了,已不是原来政治局讨论过的社论。于是,他火了,在中愤怒地说:“谁搞的?前几天政治局讨论过的社论,为什么不用?政治局还要不要?”

此时的邓小平,还不知道这是毛泽东独自改变了政治局会议的决议,全面整顿终于引起了老人家的不满,并改变了对他的支持态度。他只觉得汪东兴送来的那篇题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两报一刊”元旦社论的清样中,阶级斗争的气味太浓,“促生产”的气味太淡,所以在中表现得言辞激烈。当汪东兴告诉他“主席已圈阅”后,他连续两天一声不响,吃完饭就回办公室或到医院看望周恩来。

另一次发火是在1978年11月。当时,他听胡耀邦汇报说,在复审、平反“文革”的冤假错案过程中受到“两个凡是”的干扰,感到为难。于是,小平发火了,他说:“怕什么!‘文革’把你七斗八斗你都不怕,现在还怕什么!有困难找我。先搞影响大、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冤案。”说着就给汪东兴打说:“我提议,明天下午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议题是要不要推倒‘两个凡是’,每个委员都要表态,这关系到究竟要不要拨乱反正、国家向何处去的问题。”

挂了,他又对胡耀邦说:“一定要从组织上解决‘两个凡是’问题,不能再等了。十几年下来伤了多少人,还能等?谁坚持‘两个凡是’,谁就必须离开领导班子。”

以上轶事,是从《党建文汇》杂志上看到的。虽然讫今年头不少,但每每想起,忘记不得。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平同志坚持正义,敢于负责的高贵品德;看到了他为了党的事业,不怕“铤而走险”的精神;看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襟怀。

然而现实生活中,钻研领导科学,怀抱领导大全,讲究领导艺术者越来越多,可敢于负责,直抒胸臆,遇非敢顶,见错敢驳的人,却越来越少。在一些人看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才永远是高于一切的。因而,在假、恶、丑面前,不难丑态百出,善罢甘休。

——表情温和。一副大肚弥勒佛的样子,甜滋滋,笑嘻嘻,似乎有容纳百川胸怀,对假、恶、丑不在乎。即使是民主生活会,也象是子思《中庸》的学习体会交流会,批评与不批评一个样。

——态度暧昧。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紧抬头,慢开口。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人云亦云,啥观点没有,啥意见没提。弄好了,有一份;弄坏了,无。

——曲意支持。不是从大局出发,从主持正义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见风使舵,曲意应合。不向先进看齐,专与落后的东西,后进的东西,甚至污七八糟的东西比。

——背后一套。对一些龌龊行为,人前反对,痛骂不休,而人后却矛盾重重,既艳羡,又不服;既嫉妒,又垂涎;既鄙夷,又慨叹:“我哪天也能如此。”

呼唤批评与自我批评良好氛围的浓厚形成,呼唤将这一优良的革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因为,这的确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

共 12 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邓小平在领导岗位上的两次发火故事,并且指出了这些故事的来源,为下文的分析论述做了铺垫。在具体的分析论述中,文章揭示出了邓小平发火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与今天不少干部的行为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文章用大量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抨击了今天官场上一些官员的不良态度和做法,写出了该文的现实针对性。作为一个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才是前提。【:春雨阳光】

1楼文友: -27 16: 5:04 引用历史要有出处,不能有丝毫的描写,实事求是 。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楼文友: -27 21:14:29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不是个人的前程和利益,而是党和国家的大局利益。文章对比中批评了今天一些干部的不正确观念和做法。 语文教师

宝宝地图舌能自愈吗

幼儿夜间咳嗽小妙招

幼儿积食咳嗽呕吐

脑卒中的前兆
红河灯盏花作用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