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他们两个人都站在了世界的最顶端生命的最顶搭配

摘要:终于,他们两个人都站在了世界的最顶端——生命的最顶端。 那一刻,我笃信:他们的灵魂一定感受到卡特所期待的那种“无以伦比的寂静”——“世上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就在那个时刻,听到了大山的声音,那仿佛是上帝的声音。”这就是“眼睛闭上了,心灵打开了”的真正涵义吧! 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最美妙的人生谢幕。 灵魂,我自己的,仿佛也在那一刻,完成了一次圣洁的洗涤和升华。 一

假如,我是说假如,就在此时此刻,医院给你打来,说你被检查出患有不治之症,只有六个月的存活时间,即便发生医学奇迹,也顶多活一年,你会怎么办?

这是个太过残酷的问题。

据说,曾有人做过调查,访问了一千个人,是否愿意提前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96%的回答是“NO”。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的“大限”,说不准何时就会不期而至。

直面只有一次的人生,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要作出自己的抉择:乐观?悲观?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当我知道,居然有这么一部电影,竟敢把“直面死亡”作为影片的主题,而且,以喜剧的风格,从绝望出发,抵达了一种恒久快乐的境界,我防止酒精渗透胃壁。多吃豆腐类菜肴惊呆了!

不错,这部电影就叫——《遗愿清单》(也有人把它翻译为《玩转生前事》或《一路玩到挂》)。

《遗愿清单》一开头就摄人心魄——

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峰,逶迤绵亘,巍峨壮观。

一个身穿厚厚的黄色防寒服的美国中年男人,顶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向雪山顶峰攀登。凝重的男声画外音清晰响起——

“爱德华在五月过世。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万里无云。很难说该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一生,有人说该用死者的家人来衡量,有人说可以通过信仰来衡量,有人说该用爱来衡量,也有人说生命本就毫无意义。至于我,我相信,你可以借他人衡量自己的一生,而那些人也是靠你来衡量他们自己的生命。我能确信的是,无论以哪种方式衡量,爱德华爱德华在人世的最后时光,要比许多人的整个一生都更精彩。我知道在他死亡的那一刻,他的眼睛闭上了,心灵打开了。”

“眼睛闭上了,心灵打开了”,这10个字,带着一种无法抵抗的冲击力呼啸而来,一下击中了我的心脏,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该如何衡量人的一生?”我被这个听上去很严肃的话题牢牢牵引着,一时间,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我只想看下去,看下去。

《遗愿清单》的主人公是两个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老男人。若不是因为他们同时都患上不治之症还住进同一间病房,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会有如此戏剧性的交集。

爱德华(杰克·尼爱德华森饰),美国白人,亿万富翁,看上去70多岁,16岁开始经商赚钱,抵制一切信仰,事业上的成功养成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处事风格。“孩子们,你们需要我,而我不需要你们”,这是他最常用的口头禅。

他天性喜欢女人,风流成性,却不喜欢婚姻生活的束缚。所以,他一生结过四次婚,也离了四次婚,每次婚姻都不长,最后一次婚姻给他留下一个女儿。

他生命中唯一的心结就是无法得到女儿的谅解:他因无法容忍女儿挨女婿打(“家庭暴力”),做了“所有父亲都可能做的事儿”——找人“摆平”了女婿,却因此得罪了女儿,父女俩从此不再来往。

卡特(摩根·弗里曼饰),美国黑人,蓝领修车工,看上去60多岁,学识渊博,笃信基督。今生最大的夙愿是当一名历史学教授。但因过早结婚生子,不得不中断了大学学业。在修车铺的汽车底盘下度过了45载春秋。

虽儿孙满堂,却缺少幸福感。

最大的苦恼是与当护士的妻子之间出现了“裂痕”。他发现自己“再也想不起来不牵着她(指妻子)的手过马路就会不自在的那种感觉了。”长久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使他觉得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失去了一些东西”。

他的妻子也有怨怼:“我做了一辈子的护士,与其他女人相比,我目睹过更多的人的悲剧,我只是接受不了,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失去他。”

人生的欠缺与生命的危在旦夕,逼迫他们不得不做出抉择:是混吃等死,还是跟死神来一场最后的较量?

面对不多的生命时日,爱德华与卡特同时意识到,人生还有很多未竟的心愿与梦想,与其带着遗憾上路,不如趁着生命还在,拟一份《遗愿清单》,把今生想做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儿统统列在上面,做好计划,逐一去实现。

细细琢磨那些“遗愿”,有的很寻常,有的很疯狂,有的多少有点不可思议。譬如:“帮助一个陌生人”;“笑出眼泪”;“观看宏伟景象”;“高空跳伞”;“纹身”;“亲吻世上最美的女孩子”等等,等等,仿佛不那么“高大上”。

于是有一天,他俩偷偷离开“混吃等死”的医院,抓住生命最后时光的尾巴,去实现他们共同的“遗愿”。

从高空跳伞到开着跑车跨越极限赛道,从骑着摩托车登上长城到坐在埃及金字塔上“侃大山”,从扎营喜马拉雅山脚下到踱步马来西亚辉煌的地宫前……当《遗愿清单》中的任一个愿望兑现之后,他们都会得意地在第一时间用笔把它划去。

三个月后,《遗愿清单》上的内容大多被划掉了。

尤为搞笑的是,在卡特的《遗愿清单》上,有个愿望竟然是——“笑出眼泪”。最终让他实现这个愿望的,却是因了爱德华生前最得意的一个嗜好。

爱德华生前最喜欢喝一种叫做“考比努尔克”的咖啡,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可他并不知道,这种来自苏门答腊乡村的咖啡豆,却是当地一种狸猫的粪便。狸猫吃了咖啡豆之后,将其消化,然后排泄出来。村里人收集起这些粪便并进行处理。正是狸猫的胃液和咖啡豆的充分混合,营造了考比努克独一无二的口味以及芳香。

当学识渊博的卡特如此这般告诉爱德华之后,爱德华恼羞成怒:“你故意恶心我!”

卡特忍不住大笑起来,眼泪像喷泉一样四溅:“哈……狸猫早了我一步。”就这样,卡特实现了他的愿望。

当然,他们也有来不及实现的愿望,譬如,“观看宏伟景象”。

那天,他们已经走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所有的攀登准备已经就绪,很不幸,就在那时被残酷告知——暴风雪来了,不能登山。

若要登山,须等到来年春天……很显然,这个意愿真的要变成遗愿了。

在疯狂实现“遗愿”的三个月里,两个素昧平生,且家庭背景、身份地位、财富多寡完全不同的人,逐渐消除了隔膜,结为挚交,各自对人生也都有了全新的体验与理解——

爱德华终于被卡特的诚恳所打动,主动放下父亲的“尊严”,与女儿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当他喜滋滋抱起外孙女,深情亲吻了她的小脸蛋后,他把清单上“亲吻世上最美丽的女孩”这一项轻轻划去。

而且,在卡特的循循善诱下,爱德华最终成了一个有信仰的人。

卡特回到家后,也与她的妻子重归于好,甚至还找回了初恋的感觉。

他的妻子动情地说,在他离开的时候,他仿佛像个陌生人,可回家的时候,他又是自己的丈夫了。

卡特认为,这要归功于爱德华。因为,是爱德华曾雇佣一个黑人美女诱惑于他,霎时唤醒了他对妻子久违的爱。

最富戏剧性的情节是,爱德华以他雄厚的财力帮助卡特领略到从未奢望过的冒险生活,而卡特则以他睿智的人生观帮助爱德华走出绝望的心境。

我不得不佩服杰克·尼爱德华森(JackNicholson)和摩根·弗里曼(MorganFreeman)这两位著名老演员,他们在《遗》片中的表演是那样的真实可信,不露痕迹,轻松流畅自然,恰到好处地把两位濒临死亡者的绝望心态和他们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甚至,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乃至每一句台词,都散发着一种恰到好处幽默感,好几次让我笑出声来。

比如,他们第一次在医院病房见面——

爱德华(忽然发现旁边病床上躺着黑人修车工,问助理汤姆):那小子是谁?

卡特:你小子又是谁?

爱德华:他叫我“你小子”……噢,天呐,难道我进了停尸房了吗?

卡特(沉默,画外音):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爱德华,老实说,那不是个好的开始。

爱德华:我才不要和这个家伙并排躺三个星期,一点生气都没有,简直已经半死了。

助理汤姆:你不能住单人病房,会引起公愤的。

爱德华:狗屁公愤!我要个单间,这他妈的可是我的医院,别跟我说不能有自己的病房。(看着黑人修车工)我可不是针对你,伙计。

助理汤姆:你无数次捍卫过你这个政策——“你开的是医院,不是疗养院,每间病房两张病床,无一例外。”

爱德华(无奈的摇头):我以前从来没病过……

这样的对话在电影里不胜枚举,俏皮,诙谐,有趣。然而,笑过之后,一丝哀伤也会悄然爬上心头。

最难忘是爱德华在主持卡特葬礼上的那番演讲——

“我只是想说,我爱他,也很想念他。我和卡特一起环游了世界,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们知道就在三个月前,我们彼此还并不认识。我希望(此时,他拿出《遗愿清单》,划去了‘帮助一个陌生人’这一项),你们不会觉得我这么说太自私,但是,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他拯救了我的生命……我觉得,可以说我们给彼此的人生带来了乐趣。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告别人世,如果我来到天堂门口,我希望卡特在那儿,为我担保,指引我通往天堂的路……”

忽然意识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完美契合,与身份地位、家庭背景、财富多寡真的没有多少干系,唯有彼此灵魂的相互吸引、相互映照、相互取暖乃至相互救赎,才可以让友情这个字眼变成了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虽说生命的本质是孤独,但这种心心相印的友情,却可以洞穿阴阳两隔的世界,让彼此的生命链接成一道美丽的彩虹。

《遗》片中最经典的对白,莫过于两位男主人公对坐在埃及金字塔上,卡特说的一番话:

“古埃及人对金字塔有着美好的信仰,当他们的灵魂抵达天堂入口,他们的神会问他们两个问题,他们只要诚实的回答,是或者不是。答案决定了它们的去留。

1、Haveyoufoundjoyinyourlife?(你找到人生的乐趣了吗?)

2、Hasyourlifebroughtjoytoothers?(你的人生给他人带来乐趣了吗?)”

猛然醒悟,这两句话,不正是贯穿了《遗愿清单》这部电影的主题嘛。这个主题,不仅是电影的,更是人生的,人性的,对每个活着的人都适用。

“你找到人生的乐趣了吗?”我试着这样解读:人活着,当笑对人生。哪怕死亡迫近,依然可以像《遗愿清单》里的两位老人那样,列出人生最后的愿望,一个一个去兑现,不留遗憾或少留遗憾。

“你的人生给他人带来乐趣了吗?”我试着这样诠释:人生最大的乐趣不仅是自得其乐,也要助人为乐,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拥有活着的乐趣,这种人的灵魂方可以抵达天堂;相反,因了种种自私狭隘嫉妒仇恨乃至罪恶的图谋,毁掉了他人的乐趣,也毁掉了自己的美好,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洞开的地狱。

忽然想到一则关于天堂和地狱的传说。

有个人找到上帝,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区别?上帝把他领进地狱,看到一群饥饿如狼的人们正拿者一根长勺拼命往自己嘴巴里送食物,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吃得到,因为那根长勺比他们自己的手臂还要长,地狱果然凄惨;上帝又把他领到天堂,依然是每个人拿着一根同样长的长勺,但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因为,他们每个人把获取的食物都舀给了对面的那个人,所以没有一个人挨饿。天堂果然美好。

原来,所谓天堂,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很显然,《遗愿清单》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以善意为主导的人生价值观。它像一束璀璨的阳光,投射在我们这个阴暗与光明同在的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轮廓。

善良和友爱拯救世界。

电影的结尾与片头巧妙衔接,揭示了一个更为超然的人生真谛。

依然是顶着风雪向雪峰挺进的中年男人(我认出他是爱德华的助理汤姆)。

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一个用几块水泥板垒在雪峰上的“迷你墓穴”(只能盛下两个速溶咖啡罐)。

他打开水泥板小门,里面放着一个速溶咖啡罐(那是卡特的骨灰)。然后,他把装着爱德华骨灰的一只相同的咖啡罐也放了进去。

两个老朋友在这里团聚了。

顶着呼啸的寒风,汤姆展开了一个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遗愿清单》,密密麻麻被划掉的“遗愿”上,只剩下一行字——“观看宏伟景象”。

于是,汤姆掏出笔,把两位老朋友生前没能实现的这个最后的愿望,果断划掉。然后,他把这份全部完成的“清单”夹在两个咖啡罐中间,轻轻关上了“迷你墓穴”的水泥门。

这时,低沉而乐观的男声画外音再次响起——

“爱德华五月过世,那是个周日的下午,万里无云。他享年81岁。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敢说我知道怎样衡量人生,但是我可以这样讲,我知道他在死亡的那一刻,他的眼睛闭上了,心灵打开了,我相信他一定很满意自己的墓地,因为他被埋在大山之巅,这可是违法的(令人叫绝的幽默感)。”

终于,他们两个人都站在了世界的最顶端——生命的最顶端。

那一刻,我笃信:他们的灵魂一定感受到卡特所期待的那种“无以伦比的寂静”——“世上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就在那个时刻,听到了大山的声音,那仿佛是上帝的声音。”这就是“眼睛闭上了,心灵打开了”的真正涵义吧!

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最美妙的人生谢幕。

灵魂,我自己的,仿佛也在那一刻,完成了一次圣洁的洗涤和升华。

或许,有人会把这部片子简单理解为“垂死的人在做最后的挣扎”;或许,也有人会武断地给这部片子扣一个“及时行乐主义”的大帽子,就像有人为这部片子翻译的片名那样——“玩转身前事”。

但我以为,仅仅用这样的观点看待《遗愿清单》,显然是浅薄的,不公平的。

当我们已经预知自己的生命即将抵达极限时,尽最大可能实现生前的愿望,自然是一个美丽的选择。然而,《遗》片清晰地告诉我们,最终让片中主人公远离死亡的恐惧且重新拥有顶级快乐的源泉,并不仅限于那些及时行乐的疯狂刺激,而是彼此给予对方的最真诚的帮助、最贴心的引导,最终唤回对方日渐疏远的亲情。

卡特的牧师说,“我们的生命就是不同的溪流,涌向同一条河流,涌向瀑下轻渺天堂所在的地方。”可是,痛苦的下坠与愉悦的飞瀑,终究是不一样的。

究竟该怎样衡量人的一生?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个答案。《遗》片让我坚信,当一个人不仅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也为他人或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时,这个人的一生就是精彩而完美的。

我愿将《遗愿清单》视为“妙趣横生的人生教科书”,感谢她为我们的人生指出一条铺满阳光的路。

路两旁,鲜花盛开。

(本文首发于2009年作者博客,后在榕树下发表,略作修订)

共 541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如果人只为吃饱睡好,草木只为存在活着,那么,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那么,“该怎样衡量人的一生?”文章借赏析的过程,立意清晰的提倡“人生最大的乐趣不仅是自得其乐,也要助人为乐,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拥有活着的乐趣”。人们往往把地狱和天堂比喻为邪恶和幸福,生命“因了种种自私狭隘嫉妒仇恨乃至罪恶的图谋,毁掉了他人的乐趣,也毁掉了自己的美好,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洞开的地狱。”文章借赏析作品的情节述说,人固有一死,这不值得恐惧,反而是坚持自己美丽的愿望,“给予对方的最真诚的帮助、最贴心的引导,最终唤回对方日渐疏远的亲情”,这样的快乐心境,虽然最终眼睛闭上了,但心灵打开了,这才是衡量人生的幸福准则。一篇赏析文章,如何引人入胜如何干净利落且简洁高效地把作品推介给读者,开首至关紧要。作者不仅用标题设定议题,并开门见山就展开了话题,“直面只有一次的人生,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要作出自己的抉择:乐观?悲观?顺其自然?随波逐流?”于是,如何解析作品的内涵抓住了读者的期待;文章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导出作品的故事情节,既保持了赏析作品的完整性也不掉议题的主线;尤其是收尾对主旨的提炼,让文章达到了至理达意的最高境界。赏析文章说易却难,既不能像说明书般成压缩版,也不能像论述文般的随意割裂情节,如本文这样用思维的主线贯穿全篇,同时也保存了作品的基本面,这样的笔力是通达动机效果统一的最佳途径。,推荐借鉴学习。:碎月岁月 【江山部·精品推荐16012 0029】

1楼文友: 19:50:28 没看过这部影片,但从月楼作品里让我们从中看到,随着月楼的赏柝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是什么?非常棒的作品!欣赏了。

回复1楼文友: 20:05:4 闲妹这么快就给点评了,非常感谢!

你喜欢,月楼很开心!

每天,我都能看到闲妹在跟评,从不在乎有没有 加分 ,从不在乎有没有回报,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助人为乐啊!

闲妹,姐姐爱你!

2楼文友: 20:02:46 感谢碎月总编的透彻按语,道出了本文的核心理念,非常喜欢,引为知音。

这篇文章是旧作了,想到重新翻新发表,实在是因为现实中一些人和事对我的冲击。

该如何衡量人的一生?换言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遗》片告诉我,首先要让自己快乐。而快乐的根基,说到底,是亲情爱情友情的簇拥;但这或许还是不够的,让他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方是人生的更高境界吧。

就像我与雀之巢,虽然常常感到劳心劳神,付出了许多,但只要看到有作者给我们投稿,只要看到有文友真心跟评,只要看到很多巢友在这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一切的付出都有了价值和意义。

我多次说过,雀之巢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多希望更多的巢友在这里寻找到写作的快乐。就像我从《遗》片里收获了对人生的感悟,灵魂受到一次圣洁的洗礼,并,看到了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楼文友: 20:17:54 月楼一直怀念在榕树下的日子,因为,在那里,我收获了那么多巢友给予我的精神上的慰藉,请允许我把当年榕树下大家的评论转移过来,做个收藏。

11:26:10 榕树下友 [ 亦非台 ]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深刻的文章,作者通过一部电影的观后感来提出 该怎样衡量人的一生 这样的命题。正如作者最后写的:究竟该怎样衡量人的一生?《遗》片给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当一个人不仅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而且,也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时,这个人的一生就是有价值的、精彩的、完美的。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由于这些重点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江山新雀之巢

4楼文友: 20:19:40 1 :26:48 榕树下友 [ 落霞与天使齐飞 ]

这确实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好电影,当初看了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

究竟该怎样衡量人的一生?《遗》片给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当一个人不仅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而且,也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时,这个人的一生就是有价值的、精彩的、完美的。这就是大姐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

15: 0:08 榕树下友 [ 米奇诺娃 ]

生命的顶端,恢宏的心灵场景!

感谢老大以笔布景,让俺看完整场电影。

向精彩致敬!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5楼文友: 20:21:52 15:41: 6 榕树下友 [ 缘分二月 ]

现在很多电影都着重搞怪、幽默或极力渲染伤情悲意,都能让观众笑着哭着看下去。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让人看了再看,看后再想,想后能懂,懂罢能长叹一声:人生普遍又积极的意义,原来在这里。

忽然想起来 与人乐独乐孰乐? 这话来。很佩服老大的视角。急切地想去看看 此片,看能否与老大共鸣。

-------------------------------------------------------------------------------------------------

17:18: 5 榕树下友 [ 夏日荷1 ]

真的,很感谢大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内涵而有价值的电影,同时独特深刻的解说,开启了我们的思维与审美。

--------------------------------------------------------------------------------------------------

17: 6:26 榕树下友 [ 独上月楼 ]

谢谢大家的捧场1

真的是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于是,太想跟所有的朋友一起分享。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6楼文友: 20:26:08 19:54:18 榕树下友 [ 于湘女士 ]

你的观赏记,扣人心弦,你的见解,如醍醐灌顶。太精彩 电影与这篇文字! 回复

21:22:28 榕树下友 [ 别小默 ]

你找到人生的乐趣了吗?)

你的人生给他人带来乐趣了吗?)

最后一个愿望 观看宏伟景象

人生苦短,人生也只有一次,珍惜时光,珍惜时光里的每一种善意,才不枉此生。

回复

10:27:44 榕树下友 [ 谢悟空 ]

看电影能激动到这样可见老大是性情中人。不过不必太认真,一切顺其自然,这是禅理所说! 回复

11:54:4 榕树下友 [ 独上月楼 ]

榕树下友 [谢悟空] 发表于: 10:27:44

看电影能激动到这样可见老大是性情中人。不过不必太认真,一切顺其自然,这是禅理所说! 感谢悟空的提醒,也想让自己慢下来,随缘,可是,当你处于这样一个位置时 四周有很多期待的眼神,你真的就无法轻松 ,无法淡然,无法顺其自然了。

你会想,我一定要做些什么,才不辜负了他们。悟空,你能懂吗?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7楼文友: 20:27: 4 18: :20 榕树下友 [ 东方安澜 ]

这不是老大的大

这是人生大课题的大

我个人不会欣赏美剧鸥剧里这类彻底干净完美的结尾

回复

18: 6:59 榕树下友 [ 东方安澜 ]

我倒是觉得,弘一法师的 悲欣交集 和苏东坡的 蓦然回首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这样境界。

特别是苏拍拍肚皮,王朝云对她说,你那肚子里一肚皮不合事宜,那种对理想和价值观的默契。

回复

18:50: 4 榕树下友 [ 独上月楼 ]

榕树下友 [东方安澜] 发表于: 18: :20

这不是老大的大

这是人生大课题的大

我个人不会欣赏美剧欧剧里这类彻底干净完美的结尾

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或许,像我等这样喜欢幻想的人追寻理想化的人,更喜欢这样一种结局。

至少,幻想这样的终极。

回复

19:24:2 榕树下友 [ 东方安澜 ]

人到中年还能葆有纯真的幻想,非常不容易。 回复

17:11:06 榕树下友 [ 柔丝-天地任君意 ]

欣赏好文。看电影,悟人生。祝天天好心情!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8楼文友: 21: 8: 4 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在作者的引领下,不仅了解了电影的故事梗概,而且生动地悟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不仅自得其乐,也要助人为乐。 可见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本教科书。

回复8楼文友: 22:01:22 到底是优秀语文教师,话不多,一语中的!

9楼文友: 22:25:27 此文,认真的阅读后,感觉有一种纵横文字世界的宽阔视野,点醒文字精神的宏伟气概,注重灵魂修为的大家风范。借赏析电影《遗愿清单》,轻轻一划过,名正言顺,掷地有声。为 该怎样衡量人的一生 画圈,其目的是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融洽,最后才能达到相互成全。

是的,一个人心灵的富足,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拥有爱与被爱的心情,彼此成全是一种很高品味的人生境界。不仅欣赏别人的睿智,欣赏别人的优点,也要包容别人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彼此成全。电影《遗愿清单》中的爱德华与卡特,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彼此成全,走出了一条让世人叹为观止的人生之路,而且是非常值得人们参照和效仿的路,为最后的生命划上圆满的句号。

喜欢文字的人,或许有这样一种感觉,文字的魅力有时如牛鬼蛇神附体,如糖衣炮弹浸身,观看着,比较着,追随着,参谋着,向往着。每个人的生命于整个世界来说,只是一滴水珠,当那一滴滴水珠凝聚成为湖泊与海洋,世界是多么的美丽。这让我想到,我们军人的正步、齐步,当一个人走的时候,是多么的单调,当一个方队一起走的时候,那宏伟壮观的默契和配合,才体现出军人的整齐划一,成全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在此,我不历数作者在作品中的精辟表述。我只想说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道理,爱德华和卡特曾经那些各自绽放,各自芬芳,最后发觉,都那么有限。当他们彼此成全,彼此融合,彼此共舞,生命里面流着彼此的信息,流着彼此的情意,流着彼此的韵律,彼此才变得更加完整。

谢谢作者的创作,睿智哲思,引我驻足欣赏、点赞。

回复9楼文友: 22:0 :06 很长时间了,几乎每一次文章发表后,我都默默期待着洞天老师的评点。这次,我又 得逞 了,满心欢喜!

作为我本人,实事求是的说,每次写作几乎都是拼尽心力,不敢怠慢,不敢敷衍。而且,很多次了,都是夜晚开始动笔,完稿时,窗外已是旭日东升。

可是,依然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文字离自己的期望值还 差一截 。而 那一截 ,想必就是自己的差距和短板了。

而您的点评,总会让我茅塞顿开,甚至可以找到 那一截 的差距。

譬如这次,您说, 彼此成全是一种很高品味的人生境界 。我的眼前霎时一亮:是啊,彼此成全,这句话到位,这句话是《遗愿清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 彼此成全 ,可我没有意识到,洞天老师一语中的,也让我找到了这篇文字差的 那一截 !

真要感谢络,在作者和读友之间搭建了一个顺畅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可以让我们这些写手随时都能得到读友们的点拨,无形中,也在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准!

谢谢洞天老师每一次的点评和帮助,您这也是在成全月楼啊!

月楼感激不尽!

10楼文友: 2 :55: 2 其实人生:形式变了爱却依旧。通过人物体现人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层思考。

因为生命是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生命随时可能终结,

但人们的那种探求精神,勇敢与快乐才是为人所称道。真实而艺术地感染

着受众。

我们期冀什么样的生活

有时埋怨有时感激有时超脱

像僧人在佛事上周而复始

走出越来越小的圈子

也许不能说服自己

但是你必须改变自己

迈步行走

一心一意地脚踏实地

不要乞求上帝或者什么偶像

只要问心无愧

一天和几千年一样

渴望已久的心愿

其实就是心安理得的生活 日月如梭

回复10楼文友: 22:06:00 石佛先生的感悟,似乎已经从本文跃到一个更高层次,月楼只能仰视了。

问心无愧,这四个字说的好。

真的等我们有一天就要告别这个世界时,扪心自问,我们可以自信的说 问心无愧,那真的就没有白来世界走一回。

谢谢石佛老师的点拨。

术后ED吃什么好
鼠标手怎么能治好不复发
心脏搭桥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