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绿野闽南人与闽南话散文

福建省漳州地区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居住。据福建省人类学家证实:闽南最早的居民来自西方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和北方海洋蒙古利亚人(黄种人)的混合种族——古越人;汉以后蒙古利亚人种第二支——南方蒙古利亚人也大举南迁;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府兵入闽平定“蛮獠啸乱”之后,陈元光任漳州刺史,不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也促使大批汉人南迁。同时,唐末至五代,由于黄巢起义,中原战乱不已,也出现大批中原移民入闽。唐朝的两度中原移民入闽,对福建汉族社会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福建省的人口从隋代的12420户,迅速增至唐末元和年间(806年)的74476户,增长了6倍。而据《太平天平寰宇记》的统计,至宋初,已达467851户,比唐末又净增了5倍。至于漳州地区,陈氏父子所率的5600多将士,也绝大多数在漳落籍。据清修《漳州府志》所载:唐漳州领龙溪、漳浦、龙岩三县,天宝十年(751年)全州17940人,而至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漳州领龙溪、漳浦、龙岩和长泰四县共有160566人,比唐时增长了9倍。抗战中,潮汕一带难民又大举涌入闽南;解放战争胜利后,也有部分战士留守闽地;三年()自然灾害中,又有各地族群于闽南落户。众多的原因促使闽南人口逐渐增长。而今,漳州地区的人口已突破500万,是唐时的27倍!闽南人的迅速发展,也渐渐促进了闽南话的形成和传播。

闽南话虽无自己的文字,却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她源于古代中原的河洛话,是我国的八大方言(指北方语、吴语、粤话、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赣语、湘语)之一。如今的闽南方言,则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不断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她主要有三大分支:厦、漳、泉,据统计:全世界讲闽南话的人口约有8000万。1977年,美国发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在其镀金唱片上,录制了全球60种主要语言,闽南话即为其中之一。

就闽南话的发音而言,三大分支也有细微不同之处。漳州闽南话口音虽比较“重”,但男人讲起闽南话来气质显得比较得体,有男子汉的感觉;泉州闽南话发音比较“轻”,该地区的女子讲起闽南话来让人深感“温柔”,但男人讲起话来,就有娘娘腔的韵味;而厦门介于两者之中间,一般认为厦门人的闽南话是比较纯正的。但台湾闽语学者张光宇认为:“闽南话的核心地区,是在福建南部旧属泉州府和漳州府两地。这两处的闽南话可以说是闽南话的故乡,是闽南话的总源头。”因此大致说来,闽南话是出自泉州府和漳州府两地之间。而如今成了闽南方言的代表语厦门话其实是由漳、泉话混合生而成的,即所谓的“半漳半泉的厦门腔”或“不漳不泉的厦门语”。也难怪,自明清以来厦门从原来只是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的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如今的一座开放性大城市。明初洪武二十七年(1 94年),才开始在岛上筑城寨,置卫所,起城名“厦门”,当时的厦门话也只是介于泉漳之间的一个少数人使用的土语。可历史给了厦门经济发展的先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厦门从一小渔村被开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从而取代泉州,逐渐成为闽南对外贸易的中心,进而成为闽南政治、文化的中心。厦门话也因此逐渐扩大影响,最终成为闽南话的代表语。但就其使用范围与人数而言,漳州闽南话才是最大一系,也融括了厦、泉两大分支的所有特点。其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闽南,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华裔居住区,所以漳州闽南话语体系,是闽南语使用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支。

漳州闽南话之所以成为闽南语最大的一支体系,与闽南人移居台湾有重大关系。从远古到宋以前,大陆移居台湾,大多是福建、广东的沿海一带,但人数不多;自明代开始,移民到台湾便成批成批的迁移,并且人数不断增多,其中漳、泉两地居多,正如连横在《台湾语典》自序说:“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又长……”到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后,又开始积极招募泉、漳两地人民入台垦殖,当时官兵眷属及其被迫垦荒移民累计有十二至十五万(据陈碧笙的《台湾地方史》所载),时至1926年,台胞的祖籍调查结果表明:台湾汉族总人口三百七十五万一千六百人中,祖籍漳州一带就有一百三十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人,占总人口近百分之三十六;1984年台湾人口调查,总人口一千八百多万,其中祖籍漳州的有六百四十多万人,占百分之三十五点八。怪不得许多台胞一听到漳州腔的闽南话和闽南语歌曲、歌仔戏等,就有回家的亲切感。

如今,福建漳州电视台及漳州地区各县的电视节目,也都于每周安排有相当一部分节目采用闽南语播出。其中原漳州电视台的“零距离”,南靖电视台每周一次闽南语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此既拉近了与百姓的“零距离”,“近接触”。又有利于与闽南与台港澳和东南亚各族群的相互团结与共荣发展。

而最具闽南语“活化石”之称的芗剧,又是一个十分有力的见证!该剧种采用“闽南语”凄凄婉婉演绎各种历史故事,其中不乏也蕴含许多中原缕缕忧郁哀伤的心曲,如《山伯英台》《吕蒙正》《陈三五娘》等等。

啊,风风雨雨数千多年了——可以说,闽南人是祖国大地上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非常鲜丽的典范,一朵十分瑰丽的奇葩;闽南语是闽南人互通互融的一座古老的桥梁,一道和谐相处的纽带!这种大融合与大接触,充分展现了闽南各族群的大和谐,大团结与大进步!

共 222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议论性散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得当,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史料详实,知识丰富!闽南语是闽南人互通互融的一座古老的桥梁,一道和谐相处的纽带!这种大融合与大接触,充分展现了闽南各族群的大和谐,大团结与大进步!从文中,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丰富性和博大的包容性!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祝福佳作不断!【 林科】

1楼文友: 22:20:19 拜读佳作,欣赏优美的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源远流长。感谢赐稿绿野社团,问好心远老师,祝福佳作不断,精彩继续。

热淋清颗粒治尿路感染吗

威门热淋清颗粒价格

吃什么可以治小便发黄

宝宝腹泻消化不良怎么办
急性腹泻能自愈吗
维生素D滴剂孕妇可以吃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