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西安行三小吃印象计划

并且找到人质、将他带回安全地点。每一个动作都务必要小心 西安小吃名闻天下,到西安旅游“看”是饱眼福,“吃”是饱口福,没来西安以前,心里总盘算着一定要把西安的小吃要吃个遍,可来西安以后才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真的不易,一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寻找名小吃的地方,第二是肚子实在消受不起,现在都“中部崛起”了,对那些油腻的东西避之不及呢,对某些传统小吃无福享受,可我又发现了几样新的小吃。

1961年我到西安上大学,那时有两样东西给我的印象颇深,一个是柿子饼,记得在东大街的一个铺面上现场做,陕西不是出柿子吗?它就把柿子捣烂和到面粉里,制成黄澄澄的柿子面,包上糖馅,放到油锅里炸,这样的柿子饼香甜可口,油分很大,大约一毛钱一个,我每次进城都买上两个,一边走一边吃,很解决肚子的问题。一个是老孙家羊肉泡馍,在离大差市不远的东大街上,那可是西安的名吃,我吃过一回。坐定以后服务员端来一个陶瓷碗,那是一个像中型沙锅一样的又大又高的海碗,你要先买两只死面饼,要亲自用手把饼掰成小块,掰的越碎越好,掰好以后叫来服务员,他把你的碗端到里面的大锅里,煮泡一会儿,待死面饼都发胀了就煮好了,给你端上来时就是一大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里面有十几片羊肉、细粉丝和香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肚子总是处于饥饿状态,能吃饱一顿就是最大的愿望了,老孙家的羊肉泡馍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个需求,它能让二两饼子泡出半斤的量,再加上一大碗肥肥的羊肉汤,就让我吃得心满意足了,这美好的印象一直保留到现在。

这次来西安,还想吃柿子饼,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羊肉泡馍倒是吃了一次,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东边一家门面不错的饭馆吃的,吃了以后,完全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我奇怪!是没有吃到正宗?还是我们的口味变了?我想这就是我们再也没有困难时期的饥饿感了,这就像当年朱元璋年少落难,数日乞讨无果而一乡间女子给他端来半碗漂浮着菜叶饭粒的清汤,他喝了感觉好极了,问及此汤何名,答曰:“珍珠翡翠白玉汤”,当他登基当上了皇帝后,让人再做,就再也吃不出这个味道了。

我感到最好吃的是西安的面,我刚到西安就听说了《关中八大怪》里有一条就是“面条像裤带”,我吃了4次这种裤带面,还意犹未尽,第一次是刚入住酒店,已到中午,肚子饿了,就到街上转,正好看到一家“周至软面”的牌子,进去一吃,确实很好吃,面条做得像兰州拉面一样,不过更宽一些,很筋道,味道不错。第二次是去看秦兵马俑时在秦俑村吃的,

另一个好吃的是桂花八宝粥,也是个不大的门面,在鼓楼以南的竹笆市街上,是个专门卖锅贴的饭馆,我买了二两锅贴就管饱了,一盘拌凉皮辣味十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碗桂花八宝粥,粥里的配料我数了数,有红枣、枸杞、莲子、葡萄干、百合、花生米、厥麻(也称人参果)等八样,香甜可口,浓郁的桂花味馨入心扉,三块钱一碗的粥喝了一碗还不尽兴,再要了一碗醪糟味的,仍然是桂花味,这桂花味就像我们就近闻盛开的桂花一样,这种美味佳肴吃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后来又去吃了一次,至今口有余香。

还吃了一次“樊记肉加馍”,在买以前总对肉加馍里的肥肉很惧怕,买来以后一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肉根本不肥量还很大,饼又香又脆,一只肉加馍就把人打发饱了,这也是西安的名吃之一。

“贾三灌汤包”在著名的回民一条街上,可能是西安小吃的NO.1了,那古色古香的门面,大书法家启功的提词匾,那各国政要和名人来此品尝的照片,让人感到我们进府也成了贵宾,这里是清真食品,牛肉和羊肉的灌汤包,吃了也算品尝到了西安的一大名吃。

西安的名吃叫得上名字的还有许多,可惜我们旅途短暂,其他的留待下次来西安时享受了。

石家庄妇科好医院
沈阳看牛皮癣去哪个医院
南通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