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笔尖拥有与创造散文外一篇

拥有与创造孰重孰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写这个命题,我忽然想起南唐李后主——李煜。他的职业是皇帝,南唐的皇帝。但他压根就没想当这个皇帝,只是阴差阳错登上了这个宝座。他甚至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按理说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以说应有尽有呀。但他一点也不稀罕。

由于皇帝不是他的第一志愿,所以他就一点也不敬业。干了15年就让他把南唐干黄了。“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做了宋太祖的阶下囚。

他不务正业,那么他都干点啥呢?他一点也没闲着,而且还挺忙。李煜才华横溢,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这些就够他忙一阵了。他本有词集,但失传,只有三十多首流传下来,其中不乏“神品”、千古杰作。就是他做阶下囚期间,也在勤勤恳恳的创作,而且词的创作达到很高境界。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这期间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留下千古绝唱的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我啰嗦这些就是想说李煜可以说是轻拥有,重创造的人。他的词流芳千古。

历史上有些大人物,红极一时,他们的光辉业绩和拥有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熟悉,但他们的创造一直是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

汉高祖刘邦一代明君,但汉王朝覆灭,江山易主,一切拥有付之东流。但汉高祖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成为千古传唱。

西楚霸王垓下自刎归西,所有的拥有都灰飞烟灭包括他心爱的虞姬和跟随他血战沙场的乌骓。但他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流传千古。

曹孟德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是这只是一时的风光,只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广为传颂。

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穷医生李时珍留下了《本草纲目》科学巨著,晚年穷困潦倒的曹雪芹留下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大千世界,天地悠悠,芸芸众生只是历史长河中来去匆匆的过客。当撒手人寰驾鹤归西时,无论多么贵重的拥有都随一缕青烟飘向太空,只有一个小方盒陪伴着。但他们的创造却流芳千古,造福苍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创造也会给人留点念性。

拥有诚可贵,创造价更高。

拥有是暂时的,创造是永恒的。

《压岁钱》

我小的时候非常盼过年,就是现在说的过春节。过年能吃好的、穿新衣、放鞭炮,看秧歌,尽情的玩耍,还有就是能得到压岁钱,这是个很重要的期盼,有了钱可以买鞭炮,可以买铅笔,虽然钱不是很多,但也特别的期待。

年三十晚上,就是除夕夜,祭奠祖先结束,放完鞭炮,吃过饺子,人们相互间开始拜年,那个时候我家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我们这些孩子是重孙辈,就要忙乎一阵,从太奶开始拜年。拜年的方式是磕头,磕头挺麻烦,双膝跪于地,弯腰,头触地。但我们还是屁颠颠地磕头,乐此不彼。因为磕头就能拿到压岁钱,这是目的,给太奶磕完头,然后是爷爷辈,再后是父亲辈。磕头完毕不能马上起来,而是眼巴巴的看着磕头的对象,等待赏赐。拿到压岁钱后再起来。这个除夕夜磕头累得够呛,但还是很高兴,因为拿到不少压岁钱。这些是童年除夕的温馨记忆。

1945年小鬼子倒台社会动荡,我们的大家庭解体。从此压岁钱在我的生活中消失很长一段时间。我曽问过我的弟弟妹妹,小的时候父母给没给咱们压岁钱,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那个时候能够吃饱,能够念书就幸运了。是的,我们没有缀学就业,是父母给我们最大的压岁钱。

压岁钱回到我的生活是我的孙女出生以后。我的儿子、女儿我不记得给过压岁钱,因为那时候精神压抑,生活困难,既没有闲心,也没有闲钱,岂能有压岁钱。孙女出生后,我们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就不差钱了。每年春节前,我的老伴儿就开始准备压岁钱,换新的百元大钞,装入红包内,挺厚的,看来数目不小。外孙女出生后享受孙女同样的待遇。

压岁钱也算是民俗。文献记载汉代开始有压岁钱了。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钱编成龙形,置于孩子脚下;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枕头底下给。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

关于压岁钱还有两个传说故事。

故事一: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故事二: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 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我这几年竟然收到不少压岁钱,我的儿女自不必说,我的弟弟妹妹都给我压岁钱,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幸福呀!国泰民自安呀!

按理说给我的应称压岁钱,意在期盼老人长寿。而给孩子的应叫“压祟钱”,意在除恶。

共 244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拥有与创造》:可以说,拥有、创造与生命同在,而且,常人意识里,似乎更注重拥有,因为,拥有便是享受,然而,拥有与生命同生死,创造却会流芳千古。作者用实例畅述创造的意义,比如南唐李后主李爆音 、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李时珍、曹雪芹、曹孟德,生前或拥有地位和财富,亦或遭受苦难,但祸福都随生命明与灭,而他们创造的精神却世代承传,“孰重孰轻”?不言而喻。《压岁钱》里再现往日的岁月。过年磕头挣压岁钱的喜悦诱惑着少年的心,更体验着世代承传的年的文化。作者叙述往事的同时将一个个民间故事娓娓道来,引领读者感触那个时代的少年情怀,更了解一方土地的风俗民情。推荐赏阅!【:垄上行】

1楼文友: 11:15:42 小故事折射出人的闪光点,压岁钱的来历还有典故,读来耳目一新。 于无数劫中,所行甚勤苦。如是众生,常而等心。

尿痛尿急吃什么药

小便刺痛不治疗方法

什么原因造成小便后刺痛

年轻人会得老年痴呆吗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有什么作用
肾阴虚吃八子补肾胶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