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江南又是雄鸡报晓时散文

清晨,通讯大楼的大钟又想起来了,这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让本来就显得冷峻的城市又增加了几分静寂。这样的情形如若要在故乡,在曙色初露雄鸡报晓时,就该是另一番场面了。

老家就在秦岭南麓一个靠坡的山村里,枯藤,老树,小桥流水。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比较大,一早一晚要凉一些,比较适合于养一些猪、狗、牛、羊、鸡、鸭之类的家禽家畜。这样,每天清晨当东方微亮,雄鸡一鸣时,若置身于其中,你听到的就该是一场热闹纷繁的重唱,看到的就该是一幅生机勃然的景象了。

只不过,这样的情形至今已经被冲淡了好多。韶光流转,世易时移间,带走的不仅仅是年幼时的懵懂和怯懦,也把存留在心头的往事冲刷地七零八落,所剩无几了。可即便是往事如烟,每次的捡拾都是无心而为,然而每当轻试着记忆的碎片上岁月沉积的浮灰,往昔的一切又恍然间呈现在了眼前,清晰可见。

霜降过后,天气转凉时,妈妈伏里天从县城里买的十只小鸡就只剩下了两只。不过还好,随着这两只鸡形影不离,慢慢长大间,体型较大的成了公鸡,而小巧一些的长成一只母鸡,也成了对失望中的妈妈唯一慰藉。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那只母鸡开始下蛋时,那只公鸡几经长得有三斤多重了。由于妈妈的精心喂养和照看,这只花公鸡完全不像母鸡那样老实、本分,长得健壮、威风八面,俨然一幅不可 的样子,并很快成了我们左邻右舍“鸡国”里的一个霸王。

这只鸡打架没说的,从没输过,可就是打鸣不行。而且贪吃、贪色、黩武成性。有一次居然把隔壁张婶家的那只芦花鸡逼得跳了河,让张婶恼了我们家好几天。还有一次,把王奶奶家三岁的小孙孙追了两丈多远,居然抢小孩的馍馍吃!

真是太不争气了!爸爸、妈妈都不是多事的人,于是,爸爸便决定:第二天到集市上把这只鸡给卖了。鉴于家里缺钱,妈妈又见不得杀生,在那时看来,把这只花公鸡卖掉是息事宁人的最好办法。

大人有大人的主意,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对于卖掉家里能打架的大公鸡这事,我和妹妹当时就坚决反对。其中的原因,现在说起来觉得很是好笑。有谁能想到,在懵懵懂懂的童年里,那只公鸡竟然是我们兄妹俩心目中的英雄!

在那时候,每当妹妹被稍大一些的孩子欺负时,总是会说:“我让我们家的花公鸡来啄你。”听到这话,小伙伴们也往往会就此罢手。古人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小时候,一只大公鸡也居然会成为我和妹妹心目中的庇护神,现在说起来还真是觉得有点羞于启齿。

不过,尽管我和妹妹很不愿意,父亲最终还是把那只公鸡卖了,并从城里买回来几个烧饼和一个小皮球,给了我们兄妹俩。有了难得一次的零食和玩具,慢慢地,我和妹妹也就不再使性子,几乎要将那只大公鸡忘了。

自打那只公鸡被卖掉之后,我家院子里倒是安静了不少,可那只母鸡却开始罢工了,好几天都不下蛋,吃的东西也少了。妈妈说她是舍不得那个形影不离的伙伴——想它了吧。妈妈还说,和人一样,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十多天过去了,那只母鸡又进食了,不过食量还是很小,仍是不下蛋,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底第二年夏天。于是妈妈决定让她来孵小鸡。

妈妈在这只鸡身子下总共放了十二只鸡蛋,最后成功复出了八只小鸡。可能是第一次做妈妈,这只鸡照顾起来小鸡显得很笨拙,也不知怎么搞的,最后也只剩下了两只。就连这两只小鸡,也差点在一次暴风雨中被淹死。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忽然间的一场倾盆大雨,让正在晒麦子的人们忙成了一团,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当我们收完晒在席子上的麦子,躲在了家里,看着那电闪雷鸣的大雨瓢泼般的弥漫在天地间时,这才想起那只带着两个小鸡仔的老母鸡还未回家。雨实在是太大了,一下就是半小时,老母鸡估计没事,倒是那两只小鸡,肯定是活不成了!当时我们都这样想。

大雨过去了,一家人这才去找,果不其然,处于院子角落的鸡舍里全都是水,估计有一尺多深,“咕-咕-咕”妈妈试探着叫了几声,只见—老母鸡从鸡舍的一角的积水潭中开始游了过来,背上站着她的两个孩子。在一丈见方,一尺多深的水潭里,这母女(子)仨,活像一只组装完毕的航空母舰,威风凛凛地驶出了公海。

也许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这两只小鸡后来也都长成了母鸡,在老母鸡病死被我们埋掉之后,它们俩个竟然成了了我们家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在那段岁月里,靠爸爸妈妈起早贪黑辛苦挣的工分,我们家粮食虽不缺,却也舍不得卖,有了几只很少歇窝的母鸡,在妈妈的打理下,我们家基本上还能达到收支相抵。乡下人,除了种地外也没什么收入,好在养个猪呀鸡呀什么的一则可以贴补家用,二来也可以偶尔改善一下生活,打一次牙祭。

在那段日子里,每逢家里来了客人或是小孩子过生日时,除了珍藏的核桃、水果和红枣等干果外,最寻常的莫过于鸡蛋了。陕南人喜欢吃面食,平日里几乎家家都烙锅盔。每当客人造访时,泡一碗锅盔,打两三个荷包蛋,再在上面撒上红糖或者白糖;或者是做碗鸡蛋挂面,就已经是一种美味佳肴。由于散养的鸡数量少,出蛋率低,再加上要贴补家用,在客人来访时,小孩子家能吃到的荷包蛋就少之又少。

可自从家里多了这两只产蛋率高的母鸡之后,我们家里每天能收的鸡蛋就多了起来,有时候我们兄妹几个也能吃上一些,比如说妈妈煎的葱油鸡蛋饼什么的,那美滋滋的味道好几天都忘不掉。就这样,一直到了我们兄妹几个稍稍长大时,家里分了地,生活好了起来,才不再对鸡蛋饼、荷包蛋什么的所谓的美味垂涎三尺了。

再到了后来,大概是我上小学那年秋,有一天,那两只鸡因误食了鼠药而口流白沫奄奄一息了,村里的土医生给他们开了刀,洗了鸡嗉子也没救活,那两只母鸡就这样死去了,鸡贩子二饼想出钱将那两只死鸡便宜些买了去,结果被爸爸严词拒绝。父亲说,把病死和被毒死的鸡卖掉,是昧着良心甚至是犯法的事,绝对不能干!

按照父亲的嘱咐,我和妹妹把一只埋在了屋后的核桃树下,另一只埋在了柿子树下,和埋葬那只老母鸡的地方相隔不到一丈距离。让这母子三个死后也好有个相互照应。看到那两只死母鸡就这样的归宿,我们全家人因为这件事难过了好几天。

说来也怪,自那年后,屋后那颗核桃和柿子树结出的果实比原来多了,个也大了一些;而且在小山坡上,野草野花也比以前长得更加蓊郁恣睢、开得更艳了。在那杂生的乱草丛中,几株鸡冠花开得异常现眼。

现如今,故乡的粘土小道已成了水泥路面,大多数人家的土坯房已经变成漂亮的两层小洋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很少养猪、牛、鹅、鸭等了,年末春联中的“六畜兴旺”,就只剩下了鸡鸣狗吠还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每年春末夏初,到了草木茂盛,蓊蓊郁郁时,屋后那两颗核桃和柿子树也就焕发出了生机。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那几只鸡的尸骨估计已经化为尘土了吧,可我却仍旧记得它们。我总是想,虽然那只是几只鸡而已,可它们毕竟在季节的变换里,伴随了我懵懵懂懂的岁月,也成了我关于儿时记忆中的一部分。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在和家乡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每到雄鸡报晓的时候,好想乘着那一声长鸣,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梦萦魂牵的故乡,回到那苦涩又带着一丝甜美的童年中去。

共 28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雄鸡报晓和通讯大楼的报时钟声,虽然是一个道理,或者说,报时的钟声更加准确无误,但要和雄鸡报晓的味道来相比的话,又怎能相比呢?作者由报时的钟声联想到了雄鸡报晓,由此,又回忆起了小时候家里养鸡的过程。乡音乡情,也随着作者灵性而朴实的文字纷至沓来,让人不由得回到了那苦涩又带着甜蜜的童年中。是那只大公鸡,我曾经和妹妹引以为豪;也是鸡,才让我懂得了庄稼人的辛苦,父辈们的坚守和期盼;更是鸡,让我体会着父亲的言传身教,做人的准则。那么,就让这雄鸡报晓的声音,永远地留在心间吧!文章主题深刻,思想深远,引起共鸣。欣赏佳作,。——:哪里天涯【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92421】

1楼文友:201 - 19:48:14 问好陈弟,感谢投稿江南社团,祝创作愉快!

回复1楼文友:201 - 20:42:20 谢谢大哥的编审,辛苦了,敬茶

2楼文友:201 - 19:50:05 陈弟,个别字还有个别句子我改了,你检查一下,不妥之处,见谅,需要改的话,说一声。

回复2楼文友:201 - 20:4 :44 嗯,有几处没检查出来,谢谢大哥了。

楼文友:201 - 19:56:24 戈,我是真的忙晕了,头大~~~~( _ )~~~~ 羡慕你还有空写~~~~( _ )~~~~

回复 楼文友:201 - 22:20:5 呵呵,我也没怎么写,这差不多是原来一篇旧题材散文的重写,很惭愧呀 忙过这段时间一定写一篇。

4楼文友:201 - 10: 8:10 多想回到纯真的年华里,日子虽然苦一些,可是没有那么多的疲累和虚伪!

回复4楼文友:201 - 18:15:41 呵呵,说得很好啊,真怀念那些不戴面具的日子。谢谢跟评,上茶 (*^__^*)

5楼文友:201 - 16:16: 2 笔力甚好的一个作品,在冬日里不经意读到,心里有些暖,有些愉悦。好的作品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甚过一支烟、一杯茶。为作品献分支持一下!祝文友创作更进!

回复5楼文友:201 - 19:07:49 谢谢朋友的跟评支持,遥祝冬安!

6楼文友: 12:14:2 太好笑,大公鸡成了保护神。多么熟悉的童年时代

回复6楼文友: 19:2 :11 嗯,小时候相当一段时间内,公鸡呀,狗呀什么的都有过,现在想来真是幼稚可笑。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有什么作用

云南道地药材灯盏花管用吗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有哪些

3个月婴儿发烧如何退烧
女性尿液浑浊怎么办
女腰酸背痛吃什么药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