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寻找半世纪只为道谢八旬老太苦寻救儿罹难的

寻找半世纪只为道谢 八旬老太苦寻救儿罹难的恩人家属

12

民警找到恩人家属

本报 赵晨民

一封普通的信,对于今年已经87岁的苏州老人郑天仙来说显得十分珍贵。这封信,是将近半个世纪前,为救她儿子而溺亡的恩人家属寄来的回信。一位勇敢少年下水救人,结果连同落水者双双溺亡,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一段往事,通过浙江省嘉善县西塘派出所民警的努力,呈现给了世人。

半个世纪前的悲剧

时间回到1965年夏天,苏州着名评弹演员郑天仙正在江浙地区巡回演出。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我和先生两人都要带着孩子在外演出。郑天仙回忆,当年为了养家,不停地跑码头演出,只为给家里带来一些微薄的收入。大儿子胡永杰则在现在嘉善县西塘的一所中学读书。

当时正好是农户双抢期间,胡永杰和其他初三学生一起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劳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在附近的小河边玩耍洗澡。我儿子不会游泳的,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水,他经不住怂恿就下了水。起先窄浅的小河并没有给胡永杰带来什么危险,可是越游越远,胡永杰和小伙伴突然滑落到很深的暗河中。此时正在岸边游泳的小伙子徐汉涛一头扎进水里,先是救起了比较近的一位学生,随后又一次下水游向已经漂向河流交汇处的胡永杰。可是让人惋惜的是,两人最终都没能上岸。

讲起这些陈年往事,郑天仙的眼眶湿润了,丧子之痛在49年后仍然记忆犹新,每次想起来都让她的心情难以平复,但是这段往事,直到最近才被她家人知道。

半个世纪的寻找

郑天仙儿子溺亡的消息,她是回到苏州才知道的。因为当年交通和通讯条件很差,她先是接到家里老母亲发来的电报回到苏州,再从苏州出发赶到西塘的。

我妈妈给我发电报没有说到底出了什么事,但是我接到电报就预感到出大事了。当郑天仙一踏进家门,母亲痛哭流涕差点晕过去,只是告诉她,孩子出事了。经过火车汽车轮船的颠簸,母女二人总算赶上了看大儿子胡永杰的最后一面。

在一个小型追悼会上,郑天仙不仅见到了儿子,还见到了救人英雄徐汉涛的家属。他们家里人真的很好,而且非常有涵养。当晚,因为没能赶上班车,徐汉涛的家人热情地留下郑天仙母女二人在家过夜。

我们走的时候把遗体带回了苏州,因为心情很悲伤,没有互留地址。就这样,49年来郑天仙没能与恩人家属保持联系。回到苏州料理完大儿子的后事,我要忙着演出养家,所以一直没机会专心去找他们。

民警辗转找到恩人家属

现在,郑天仙老人儿孙满堂,她总觉得自己还有一个愿望需要完成。我一直想和徐汉涛的家人取得联系,到恩人的墓碑前看一看。于是,她向嘉善县的西塘写去了第一封信。由于只知道当年救人溺亡的英雄叫徐汉涛,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于是郑天仙在信封上写上了徐汉涛双胞胎弟弟收。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这封信第二天就被退回了。

今年4月底,郑天仙老人向浙江省嘉善县西塘派出所邮寄了一封信,向派出所求救,希望能寻找到徐汉涛的家人。5月5日,郑天仙家里的铃响起,我们是西塘派出所,请问您是郑天仙老人嘛?您的信我们收到了。

由于当时信中提到的徐汉涛在户籍系统中根本查不到符合条件的人,调查一度陷入了僵局。民警随后又向郑天仙老人询问了更多的细节。由于时间跨度大,相关线索信息稀少,在挂断后,西塘派出所民警根据线索在西塘镇周边村部向老者询问,几经打听,终于得到了一些线索。原来,这户徐姓人家早在几十年前就搬迁到了魏塘,民警查到,目前还有一位徐姓老人居住在县城魏塘街道中山社区。

老人希望给少年一个称号

为了还原当年徐汉涛英勇救人的历史真相,民警还在嘉善县第二高级中学档案室内,找到了整整一个案卷,是当时事故的详细记录。

1965年8月4日下午,文水中学组织初三全体学生到红旗塘边的生产队中参加双抢劳动。当天天气炎热,在劳动结束后,部分男同学便到一旁的水塘中戏水纳凉休息。由于对水深认识不够,不识水性的胡永杰涉水过深开始在水中挣扎起来,周边的同学都不识水性,只有徐汉涛会游泳,他立刻跳入水中救人。此时值班老师已经闻讯赶来,也有老师跳入水中试图施救,无奈距离较远,徐汉涛等不到后方援手已经体力不支,与胡永杰双双沉入水中。待老师同学们一同施救将两人救起时,却为时已晚,两条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因为徐汉涛英勇救人牺牲,学校为表彰这次事迹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郑天仙老人告诉,现在她多年的愿望已经完成了一半,徐家人已找到,另一半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到徐汉涛的墓碑前说声谢谢,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徐汉涛争取一个称号。

营口白癜风医院在哪
日照白癜风专科医院是哪个
保山看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