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节日(1)

腊八节,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节日

腊八日,是我童年最温暖的日子一叶知秋2015-1-28 老家有句顺口溜:“腊七腊八,出门冻傻。”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 在小时候我总认为是一年中最冷的两天。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腊八日,永远是最温暖的节日。腊月初七,天快黑了,爹、大哥和二哥把白天撅好的柏树枝分成两拃大小的捆儿用干草帮好。再在两棵树上横着架好一根粗粗的长杆子,用绳子固定牢,把捆好的柏树枝一劈两半架在横杆上。吃完晚饭,妈妈在电灯下做针线活。爹、大哥、二哥和我再剥上几件麻,估计时间接近半夜,爹把线麻绑好搭在晾毛巾绳上,我收拾好麻秸。打开院子里的电灯,大哥就去井上挑来水,二哥慢慢的把水一瓢一瓢的浇在架好的柏树枝上。这时你会发现树枝上全是冰溜子。三四担水下来,冰溜子越来越硬,越来越大。二哥就揪下来一条给我吃凉凉的,脆脆的,还有一股柏菱的香味!大功告成再冻上半宿就更硬棒了,这就是凌锥一一自制的冰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过年时还不能随便吃2分钱一根的冰棍,就用这种方法自制冰棍。穷则思变嘛!我还在沤麻的河水坑里砸过冰块吃呢。腊月初八凌晨三四点钟,嬷一骨碌就起炕了因为要早起,熬夜的嬷准是和衣而睡。下炕,洗漱。嬷把大灶的锅舀上水,快满了才停手。我眼巴巴地瞅着妈妈。我睡在嬷旁边,这时我也会被吵醒。打开院子里的电灯,嬷开门从柴棚收来一大筐干杨树叶,放在灶火左边。右手用一根麻秸从煤火上点着火,左手从筐里抓起一把树叶点着放到灶膛里。水开了再把头一天就泡上的红小豆,洗干净的大红枣放到锅里,盖上锅盖。锅大开了滚几分钟,嬷手里的树叶少少的扔向灶膛。洗手,擦手,嬷把大铝盆里的黄米一瓢瓢淘到滚沸的大锅里,这时锅里的水已接近锅沿儿。嬷还真是有准儿呢。

闻着枣和红小豆的甜香,我不禁咽了一下口水。。嬷,还得等多久腊八粥才熟啊?

怎么也得等半个来小时。熟了再焖一会儿才好吃。你再睡一觉,等你睡醒了这粥也就熟了。

嬷被烧树叶的烟熏得直咳嗽,左手不时往灶膛里添着柴火,右手一会儿拉着风箱,一会儿用勺子不停地在大锅里搅动。我被嬷哄得真困了。毕竟那时我还小,我竟然任由嬷一人辛苦,又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不知什么时候天亮了。我醒了,我是闻见腊八粥的香甜味儿才醒的!大锅盖上腾腾地冒着热气。嬷却不在屋里,我知道她肯定是喂猪去了。只听见嬷放泔水桶的声音,不用问嬷肯定是已经喂完猪了。

走进屋,嬷说:醒了,起来吧,先给娘,你二舅送去,再给老虎脖儿里喜魁送一碗去。你姨那儿我去送。我们老家管伯母就叫"娘"我娘自然在本村,我姨也在本村,她们两家离我家都不远。

我姥娘家、二舅家就在本村,自然不在话下。喜魁家是另一个自然村的,是一个老退伍军人,没有老伴儿,跟手脚都有的儿子一起过,每年过端午嬷都叫我去给他们送粽子,九月九送煎饼,过腊八儿去给他们送腊八粥。

“嗯,好。”我起床,洗漱后一家家送去。往回走,才看见地上下了厚厚一层白霜,太阳刚刚升上村东边的山坡。经阳光一照,地上亮闪闪的。哈着手,搓搓耳朵,流着小清鼻涕,手微微发麻,脚倒是走得热热的。我轻快地刚走进院里,嬷端着一簸箕灰土正 往外走。看见我,嬷微微一笑是对我的赞赏,说:“洗手吃饭吧!”爹已坐在饭桌旁正喝着枣酒,笑笑说:“赶紧吃吧,丫头,你最待见吃腊八粥了。”我盛了满满一碗腊八粥,黄黄的米又软又黏,米粒却还是整的。红红的枣又软又甜,也还是整的。嬷把火候掌握得刚刚好。吃一口真是香在嘴里,美在心间呀!往院里一看大哥、二哥正端碗边吃着粥,边看着那晶莹剔透的中间裹着绿绿的柏菱的凌锥,阳光一照,凌锥反射出七彩的光芒,他们的脸上满是笑意。嬷这才刚放下簸箕,拍拍身上的灰,咳嗽一声,洗了手,边拿起饭碗,边问我们:

你们吃着怎么样?我尝尝。

我吸溜着嘴里的腊八粥,由衷地说:好吃,好吃,真好吃。真甜!

腊八日,曾经是童年时期我最期待的日子 。

腊八日,曾经是全家最幸福的日子。

腊八日,也曾经是我嬷最辛苦的日子。

腊八日,也永远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日子!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消肿止痛有什么草药
孩子积食吃什么好呢
运城牛皮癣医院地址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