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父亲的土地散文
【一】
还是半年前,姨夫里说家乡进行土地登记,问我们家的地怎么办,实在不行就登他们家名下。我一时没弄明白,后来知道是土地确权,国家对 0多年前土地承包制度的一次重新认定。我想,父母去世了,家里的承包地没了主人,实在不行就交回集体吧。跟在某县工作的弟弟商量,他说他再了解一下政策再说。这一再说,就过了好几个月。农历十月初一上坟为父母奶奶送寒衣的时候问弟弟土地的事,弟弟说政策上讲,原来的土地承包人如果有子女在本市区的,还可以继承。我说这样好,那就登记在你名下,好让父母他们在天之灵得到些慰藉。他说他联系安排。事情办的怎么样,到底登记到什么程度,之后一个多月又没了音迅。直到前几天,姨娘打来问过去的承包土地证在哪儿,说现在正在办新证,找到旧的可以少去许多麻烦。我说在桌子中间抽屉里。她说问了弟弟也这样说,找了钥匙试了半天没打开,怎么办。我说你们把锁撬了吧,就在里边。反正抽屉里也没什么,就是父亲生前的那些小珍贵:名章,证件,联产承包证,记录经济来往的账本,写下的几页纸,好像还有个剃须刀。过去还有我拿到身边的那本小册子。
再没打来,不知道姨娘他们找到了没有。估计是找到了,不然又会来问的。
想想父亲务息了几十年,珍惜了一辈子的土地还能在我们名下继续保留,感觉这个冬天很暖和。
【二】
父亲一辈子的营生是农民,他这个有一点点文化的农民,最珍爱的东西就是土地。
父亲去世后我从他锁着的抽屉里收藏回来的唯一一件遗物,是“一九五一年二月北京三版”的《土地改革文件》。这本浅灰色布面小书里,分别刊载五份文件,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农民协会组织通则》《人民法庭组织通则》。拿这书的时候,是觉得这本书的历史很久了,又是父亲一直保存着的,并没有想到与父亲的土地情节有多大关系。现在一想,父亲收藏保存这样一个“老物件”,大有深意。
因为这是他最早享有国家给予土地的“凭证”,这也是他和奶奶跟随全中国贫困农民翻身得解放的“证据”。
在父亲的回忆里,我知道父亲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那些岁月里,是怎样在租种的几亩薄田里“刨食”的。
父亲的父亲早在父亲两岁的时候都被横行西北的马家军裹肋失去音信。奶奶,一个刚过 0的小脚女人,带着两个姑姑和年仅两岁的父亲,顶着乡村黑恶势力的多方打压,艰难地在脚下那块难以立锥的地上煎熬。
父亲说,好地都让别人占了,剩下不好浇水的、盐碱多的地奶奶才能种。为了解决盐碱问题,他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把地里渗出来的碱土往外推。这是一种什么场景呢?这是一个嗷嗷待哺的两三岁的娃娃坐在白刮刮的盐碱地上,一个小脚女人,另外两个4岁和6岁的丫头做帮手,那辆沉重的手推车在奶奶手里“吱吜吱吜”地行走,像是大地痛哭的声音。
父亲说浇水是点香的,不管地里有没有水,只看点着的香火烧了多少。只要香火烧完了,你的水也就浇完了。不好浇水的地进不去水,那些掌管水利的土豪还故意把香火点在迎风处,可惜已经出苗的土地,只是水口边上进了一点点水,香就烧完了,眼看着一地的庄稼被旱死了。
望着地日子过不下去,奶奶只好带着 个幼小的孩子跋涉数百公里到他乡靠为人织布、父亲给别人放羊、姑姑给别人当童养媳才勉强活下命来。
父亲回忆的草稿,每每在这样的地方都能看到有泪水的痕迹。我每每读到这些地方,也忍不住地泪往外涌。
不难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珍重土地,为什么身体力行教育我们也要爱惜每一寸土地。
【三】
解放后分到手的土地,很快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入互助组、进入初级社、高级社,汇集到人民公社的大洪流里了。到手的土地还没捂热,就成了集体的,父亲就把对土地满腔热忱的爱转移到热爱集体、为集体服务奉献上了。土地是党和毛主席给的,他相信党,也相信集体,他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也积极参加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的集体活动。他当农会的干部,又被培养当初级社、高级社的会计,当生产大队的会计、大队长。他天天殚精竭虑地是怎样把集体的土地种植好,让社员生活得好。可是,他的愿望屡屡落空。虽然生活还过得下去,但贫穷,直到他在改革开放前回到村里当队长,也没解决得了。他并不知道,不是他这个乡村干部没本事,也不是广大农民不出力,而是国家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不对路;而且,多少年来,国家正是利用乡村与城市的“剪刀差”,支撑着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
1980年乡下实行联产承包,真正把土地交到农民手里的时候,父亲已经50出头了。直到这时,父亲才真正拿到土地,真正感觉到土地主人的滋味。
从此,父亲在按乡村人口承包的十几亩土地上开始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奶奶早已逝世,她终了也没看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她临终闭没闭眼我没看到,但依人们讲的传说,她肯定闭不上眼:土地是一个原因,爷爷最终没有下落也是一个原因。
陪伴父亲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收获的除了母亲,我们姊妹兄弟中,只有大妹二妹。我早就招工参加工作走出那片盐碱地了,小妹小弟都还小,只有大妹二妹,20左右的年龄,中学毕业再没上学,就成了父亲土地里的最好助手。
应当承认,父亲农民思想里保存着“重男轻女”观念。两个妹妹一次没有考上中专大学,父亲就再没督促复读,使她们失去了再努力的机会。加之她们当时年幼,对于上学也没那么迫切的愿望。再加上父亲母亲在一大片土地上实在没有帮手。各种原由,成了两个聪明好学妹妹一生的遗憾。她们把可能更好的前途“牺牲”在父亲的土地上了,这一点,成了父亲老年后的一块心病,也成了俩个妹妹在父亲逝世后上坟总要“控诉”的内容。
我作为家里顶门立柱的儿子,在父母亲日夜操劳土地的时候,正在城市的工作岗位上“养尊处优”――虽然那些年我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拼博并从工人岗位走进政治机关,但与天天与土地打交道出力流汗的父母妹妹相比,还是非常享福的。我对父亲下在土地上的功夫,只能靠每年休假、春节回家等有限的几次相处得以了解。
还是用几件事来证明父亲夙兴夜寐在那几亩地上的事情吧。
联产承包的头一年,我是秋天回家探亲的。我回家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休息,而是跟随妹妹一起,去分给家里的承包地上平整土地。以前生产队的地都粗放经营,现在分到家里,就成了跟过去那点儿自留地一样要精耕细作的对象。地要整得平平,埂边埂角的冰草要翻得干净,埂槽要挑起来……当时没有机械,所有工作都得一锹一锹地劳动,一天下来,手上就打满了血泡,等手上的泡成了僵硬的茧子,我的假期结束了。当时年龄小,假期一结束就逃也似地往回走,并不多想,妹妹还有父母他们天天不缀地劳动,该有多么疲惫困乏。不过,与千百万分到土地的农民一样,当时站在自家地里干活的感觉跟曾经在生产队里劳动的感觉完全不同。过去是给集体干活,现在是给自家干活,心情、态度、标准、质量完全是两回事情。
再就是父亲对土地上所有活的高标准严要求,有时候到了苛刻的程度。父亲是个有活睡不着的人,他睡不着,也不能让别人睡。他不离开土地,也不能让别人离开土地。只有地里的活有个阶段性的成就,他才能稍放下些心。有一年乡上唱戏,村上多数人家都开着拖拉机、吆着马车或者赶着毛驴车、骑着自行车从我们家旁边的大道上往乡上走,只有我们一家,在父亲严肃的面孔下,集合在一块分配给我们家地旁边的荒地里开荒整地。妹妹几次恳请父亲允许她们去玩一天,父亲就是不答应。休假的我其实也想去转半天,但看父亲的神态,我半句也没说。我知道父亲的想法,他是利用我在家的每一点时间,好把他想要做的事情做完。否则,我“逃”回去了,剩下的活就只有劳累妹妹们了。
1990年的那些春节期间,在其他人家都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时候,到我们家的亲戚们,弄不好就会被父亲抓一次差。父亲要利用人多的时候,找个拖拉机到沙窝里拉几车沙撒在地里用以解决土地板结问题,还要让我和弟弟带着来看望他的表兄弟们把猪圈牛圈羊圈里的土粪运到地里。一般春节之后接着就是春种,所以父亲只好让大家帮帮忙,免得到种地的时候,他再弄就困难了。这到是大家都理解的,因为这时候两个妹妹已经先后出嫁,小妹小弟先后上大学,平时家里就父母两个人。虽然土地由于实在精力顾不过来送出去好几亩,但他们都已看过六旬,加之没了孩子们的帮忙,种地的困难已经非常显现了。
1996年弟弟参加工作后,我们商量后劝父亲,别种了,以后生活问题我们弟兄两个承担。但是父亲的态度非常坚决:我们还能动弹,剩下四五亩地还能种动,别的不说,自己吃的,你们吃的粮食都能种出来;你们能帮就帮一把,不能帮我们就慢慢干,干多少算多少。劝不动父亲,只能由着他,希望他趁着点劲,真的能干多少干多少。可是,父亲别的方面都说话算数,唯有在种地上,让他比年轻人慢半点他都不干。他是怎么干的我没多见,但从乡亲们的话里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别人休息的时候,他都在那几亩地里劳动。我回家到乡亲家串门,他们都说:你们的父母,虽然年龄老了,可是他们的农活从来都在别人前边,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大的干劲。
父亲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干劲?
因为这是他的土地,因为这是他从出生就视为珍宝须臾不可放手的东西。
【四】
我们家土地承包证上记载的土地面积是4.7亩。但现在实际面积可能在6亩左右。这多出来的一亩多地,就是父亲一锹一锹,从原来边头角落的荒地中翻垦出来的。记得过去门口有一小片杨树林,正在麦地的南边,杨树长得高,荫住了麦地,影响了麦的产量。父亲打量一番自己亲手种植越来越高的杨树后,下了决心。
在那个秋天,他一棵一棵把树放倒,把那个长满芨芨草的大埂翻了个底朝天,把树沟前荒着的三角地带番得暄呼呼的,最后把新翻出来过去长树的、长草的、搁荒的地方全部纳入到好地里。一下子,小半亩就成了。
就这样,把每一寸草地变成种植地,把每一处荒芜已久的地方变成良田,我们实际种植的地就长到了现在这么多。
【五】
父母6年之前先后逝世,开始有那么一阵子,弟弟跟我商量是否把房子和地打包出售的事情。这件事情被我一口回绝。还在父亲逝世后,母亲随我生活的时候,她就讲到了她身后房子的事情。妈妈嘱咐我,如果不是非卖不可,就先把房子留下,这是个念想,也是你们父亲唯一留下的点点东西。再说,如果把房子卖了,将来你们回来上坟,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我觉得母亲说得非常对。所以我跟弟弟说,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将来我们城里待烦了想回来住几天,也有个地方。关于土地,我想到可能要按政策把承包地交给集体,当时还想,把集体承包给我们的4.7亩地交回去,多出来的,应当是与我们家房子配套的自留地吧。因为每家每户都有点儿种花果的小自留地的。将来如何割让,弟弟提出来把属于自留地的地方种上树,这样好经管。我一下懒惰得没来得及想到底怎么办。
有一年我们清明回家上坟,照管房子的姨夫迟疑地跟我说,有人打听买你们家的房子,看看你咋想。我说这没什么想的,不卖。我夏天还要回家来种菜,退休还要回来住呢。姨夫连忙说,他们就是打听一下,我说了你不想卖的说法,他们让再问问。
我说我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
后来,弟弟跟我说,房子还是留着好。我想他可能也想明白了,留下父母的遗念,好让我们永远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老家许多人儿女进城后,都把父母接到城里,并把房子连地一起卖了。有的老人进了城还好,有些人进了城想回来却无法回来。有些人后悔卖房买地的行为,也已经晚了。
我们跟弟弟说,我们绝对不做这种没有眼光的事情,这里,是我们大家回来回味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灵魂归属的地方,今后如何,留给子孙他们吧。
【六】
留下房子、留下土地的好处,很快就让我们品尝到了。
每次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大年三十这些必须上坟的日子,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从不同地方赶回来,汇集在一起,先到家里,在父母遗像前供上水果吃食,点上香,拾掇一下卫生,然后整理行装往坟地里走。开始几年,我们上坟用的柴草都从父母留下的柴草堆上拿,这几年用光了,才让姨夫为我们准备。
天气温度适宜的时候,我们上完坟都要在家里住下来,放开收音机,打开电视(这几年没闭路看不到了),烧上水,活上面做饭生活。秋天,我们上坟后要把沙枣打了收回家里分配。春天,夏天,门前园子里韭菜长起来的时候,我们每人割一袋子回家吃饺子。秋天,枣儿红艳,苹果飘香,梨子清脆,能收的我们也都一一收摘了。我们知道,这是父母的心愿,我们带着的所有收获,都是父亲母亲的赠予。
共 622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历代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其实更是国家的命根子。如今国家出台好政策,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对农民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国家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陆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人们对土地的眷念,是根深蒂固的。俗话说:“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土地是一块磁铁,人们走得再远,也会被牵挂。土地的确权,具有重大意义。留着父母的老房子,更是对父母的最好怀念和尊重。闲余时间,可以回到老房子里,睹物思人,就仿佛父母还在身边,这种回味永远都是那么温馨、那么幸福。此篇文字非常质朴、真切,泥土的芳香浓缩着浓浓的至爱亲情。推荐赏读。感谢作者赐稿!问好!【:海韵波涛】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1:54: 1 又看到之中老师的文字了,能够给您审核,真的很高兴。按语也许理解不到位,请老师海涵!顺致冬安! 岁月静好 海韵7867 2982
回复1楼文友: 18:06:49 感谢你!
2楼文友: 2 :45:00 一篇浓浓乡土味儿的散文,老屋里有永久的回忆。拜读老师佳作! ( ()
回复2楼文友: 18:07: 4 谢谢新朋友光临!
楼文友: 07:26:29 老屋是对父母的念想,土地是父亲的馈赠,欣赏老师泛着泥土香气的美文,问好!
回复 楼文友: 18:08: 4 感谢新朋友点评,问好!
4楼文友: 10:27:12 恭喜之中老师佳作连连!期待老师更多佳作!问好! 岁月静好 海韵7867 2982
回复4楼文友: 20:52:57 与领导要求差距还很远,感谢鼓励!
孕妇吃钙片的最佳时间
孕妇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孕妇脚抽筋吃什么钙片好
四磨汤对黄疸有用吗一周岁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厌食症的症状怎么治疗
- 下一页:海蓝散文午夜笔记
- 上一页:西风十个女人九个傻随笔
- 06月21日武侠大狼狗什么意思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白熊犬体臭怎么办如何清除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白熊犬价格一般发达的城市比较贵一点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弹涂鱼的外形特点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家买狗的途径都是哪里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型犬需求和补钙的误区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狗挡在门口撒娇不让女主人离开这下麻烦了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合格的苏格兰牧羊犬主人生活中要做到哪些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各类狗粮的比较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史氏金翅雀鲷吃什么可投喂浮游生物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吃狗粮便多为什么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吃宵夜捡回来一只小狗没想到它会这个技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