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散文我印象中的上海房子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让人们对上海的住房紧张有了感性的认识,似乎现在的上海人都在为住房艰苦奋斗。其实,在我的印象中,现在上海的居住条件比之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我不是上海本地人,但是作为宁波人,在上海有好多亲戚,再说我又讨了个上海老婆,如今又将户口迁到了上海,在那儿买了房子,(当然不可能很大,说白了就是有个栖身之所)对于上海底层老百姓的住房条件的今天往昔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别人的我不敢说,就说说我的亲戚们五六十年代的住房吧:当初最大的是我四叔父家:大吉路的一个三层阁,沿着狭窄的木楼梯拾级而上,二十几平方的三层小阁楼,中间能站直身体,两头开着矮矮的小窗,一家五口,两对面两张床,叔父、婶娘一张,三个孩子一张,我去了就睡地铺,烧饭做菜得跑到底楼的公共厨房,在那儿才有自来水,烧好了再端上来;最小的是我姑妈家:一个五六平方的亭子间,就搭建在底楼去二楼的楼梯中间,低着头才能进去,头顶上是二楼的楼板,小窗口就是底楼人家的卧室,就那么一张床,一张小台子,凳子藏在床底下,一只煤炉长年放在过道上,一日三餐就在那儿做成,我去的时候姑妈就让我坐在床上吃饭,一不小心站起来,头就会碰到天花板!还有更绝的是我大表哥家,在杨浦区的扬州路汾州路的棚户房,一溜二层小楼(说是二层实际上就是平房上加上一层低低的阁楼),弄堂小得不到一米,家家户户都把煤炉放在走路边,烟熏火燎,人声鼎沸,我表哥的住房不到八平米,搭上一张床,再放上桌子、菜厨、凳子什么的,进去个人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有时他家的小孩还喜欢到老人地方睡,怎么办呢?就在我表哥和表嫂的枕头两侧各放一条凳子,上面铺一块木板构建一张双层床。依我看,这才叫真正“蜗居”当然在我的亲戚中也有几家住房比较宽敞的;我的堂姐解放以前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商店,因而家境殷实,解放以后虽然部分住房被政府收缴,但是在南市侯家路石库门里那套楼房还是很气派的,楼梯就有一米多宽,其余的就可见一斑,不过因为我们家贫穷,除了偶有走动,基本上不相往来:我三婶居住在飞虹路虹镇老街,我去她家时那儿好像是城乡结合部,破破烂烂,马路高低不平、风一吹就飞沙走石,也没有像样的商店,住房大都是平房,三婶她家独门独户,一间平房分成前后两间,门前还有天井,就像我们乡下的房子,住在这儿,令我这个乡下孩子感到十分亲切、舒服,再说三婶待我像自己的儿子,因而每每去上海我就喜欢住到那儿。
六十年代后期,我和上海姑娘(现在的老婆)恋爱、结婚,而亲戚们大都年迈,我也就只是礼节性的拜访了。大部分时间就住在岳父家里。
岳父家的住房又是怎样呢?
岳父家的房子是向房管处租住的,就在老城厢的城隍庙附近,短短的一条卵石路中段丁字形相交的是更短的百翎路,里边是有名的九曲桥,热闹非凡。小小的石库门里边住着十八户人家,过街楼,亭子间、小阁楼......到处都住着人,人口密度之高令我这个乡下人瞠目结舌。
我岳父家的总面积是17.4平方,家中有岳父、岳母、大舅子、小舅子、我爱人和她的妹妹,如果再加上我一共七个人,好在大舅子正在学木工,自己动手搭了一间小阁楼,下面又隔成前后两间,前间是客堂兼餐厅,后间是两位老人的卧室;抬不起头、没有阳光的阁楼是晚辈们的卧室。当时没有卫生设备,清早起来外面一声吆喝,家家户户都有人提着马桶出来,将它齐刷刷地排在马路边上,然后是此起彼伏刷桶交响乐。
那么多住户,室内都没有厨房,家家一个煤炉,不是放在廊檐下就是放在走道上,做饭做菜,嘁嘁喳喳,油烟熏天,甜酸苦辣,众人共享。
最初,诺大的石库门里只有一只水表,装有两个水龙头,洗衣、汏菜,做饭、刷马桶甚至男人冲凉全在这儿,一天到晚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大嫂、大娘们提着大小水桶一边排队,一边张长李短地吹牛。如果碰到一个动作慢一点又特别仔细的在洗涮,那后面的人可就苦透啦。房子小,在冷天不会感到特别难受,下班、放学,回来一家人把门一关,围着台子或坐或站,享受着主妇们烧出来热气腾腾的佳肴,又说又笑,只是在走道上烧菜的那位要顶着刺骨的寒风有点委屈,但是看到家人喜气洋洋地用餐,心里也就暖洋洋的了。饭后一家子坐在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磕磕瓜子,聊聊天,倒也其乐融融。
可到了大热天,那就太难受了。房子里热得像只大蒸笼,四邻八舍一起生火做饭,更加是热上加热。下班以后小小的天井里放满了大小凳子,男人们光着膀子,女人们摇着扇子,孩子们东奔西窜,汗流浃背地等着家里人轮流洗澡,洗好澡出来的可又是一身大汗。晚上睡觉更是大问题,好多人只得躲到九曲桥乘凉,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有的干脆睡在马路边。后来一家一家地装上了空调,家里倒是凉快了,可天井里就成了“赤道”了,一个个外机吹得那个热啊,吓得人都不敢出来。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堪那就是两代夫妻同室,我们家的邻居儿子新婚,就那么十平方一间房,还住着公婆老两口和小姑子,新婚之夜两张床中间只隔着一张塑料窗帘,你说这算怎么回事?难怪上海那条有名的情人墙下有那么多风流韵事。就是我在上海岳父家办喜酒的那天,因为来了我爱人家好多乡下亲戚,晚上我们两只得借住在邻居家里(怎么说这也算是新婚之夜吧)可我们就住在邻居家里,这恐怕是现代人所难以想象的吧。
那就是上海平民阶层,,那才是不折不扣的“蜗居”。
二十几年前,两个小舅子和阿姨妹妹都结了婚,有了自己的房子,虽说他们的房子不能算大,但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岳父大人早已仙逝,家中只住着岳母一个人,十几平方带阁楼的房子,就是我和爱人以及我们的女儿由宁波去上海探亲,住着也感到足够宽敞了。唯一不足的是没有煤气和卫生设备。弟妹们偶尔相聚在一起,尽管有点拥挤,但气氛是那么的融洽和热烈。
因为老城厢改造,岳母搬迁到了浦东北蔡镇的莲溪,虽然远离市中心,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热闹,但是五十多平方,煤卫齐全,带小天井、独门独户的优越居住条件,还是让老人动心。搬迁的时候,老邻居们都是那么恋恋不舍,毕竟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头:一个水龙头放水,一个天井聊天,一家有事大家帮助,同喜同乐。如今要远离闹市区去到一个陌生的社区,大家的心里总有那么一种难以言表的失落感。然而,慢慢地浦东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往返市中心,儿女们来往也不过是倒一两趟车而已,有的还有了私家车,可谓迅速便捷,老太太也就适应了。最大的好处还在于新区的绿化面积大,远离大马路,空气清新,原先病怏怏的岳母大人百病消散,八十五岁的人还不时到邻居家去打打麻将,小花园晒晒太阳、练练身体,比原先健康多了。
前几年我们出资买断了这间房子,又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为我这个宁波人准备了安度晚年的小窝。
其实,平民百姓的要求并不高,“但得平安便是地”,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温暖小窝,足矣!!
共 27 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印象中的上海房子,见证了中国翻天复地的变化,从一个则面反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浓缩了中国时代变迁的点滴,作者文字以小见大,写出一种暖洋洋的情怀,欣赏!----无影【江山部 精品推荐100 01140】
1楼文友: -11 20:45: 我印象中的上海房子,见证了中国翻天复地的变化,从一个则面反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浓缩了中国时代变迁的点滴,作者文字以小见大,写出一种暖洋洋的情怀,欣赏!
楼文友: -11 20:49:14 拜读佳作,问好!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流派《诗歌周刊》,《参花》,《三晋诗韵》,《江山文学》《西部作家》等杂志和络。
女人腰酸腿疼是什原因
产后腰酸背痛如何调养
女性老年骨质疏松
宝宝吹空调感冒打喷嚏怎么做小程序
青岛双鲸药业维生素D3
- 下一页:散文喜欢上你天真的霸道散文
- 上一页:文苑散文我把影子嵌到密林深处
- 06月21日武侠大狼狗什么意思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白熊犬体臭怎么办如何清除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白熊犬价格一般发达的城市比较贵一点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弹涂鱼的外形特点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家买狗的途径都是哪里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型犬需求和补钙的误区位置
- 06月21日武侠大狗挡在门口撒娇不让女主人离开这下麻烦了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合格的苏格兰牧羊犬主人生活中要做到哪些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各类狗粮的比较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史氏金翅雀鲷吃什么可投喂浮游生物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吃狗粮便多为什么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吃宵夜捡回来一只小狗没想到它会这个技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