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婚姻系列之一林语堂(1)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着《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一生认认真真地爱过三个女人:
初恋情人赖柏英(青梅竹马)少年的懵懂之情,或许每个人都有,多年以后想起来心中还暖暖的那种情愫。
爱得死去活来、难成眷属的泉州女子陈锦端(好友的妹妹)终因门第悬殊的世俗观念,家长的棒打鸳鸯,而陈锦端在她三十二岁时才嫁人,终身未育,如此举动捍卫自己的爱情。林语堂唯把爱情赋予了她,在台湾定居多年,80岁的时候得知她在厦门,竟还冲动的想去看望在水一方的她。老年画画时总是画着女人的长发时刻,问起为何总画那一种,他只说锦端的头发就是这样子”连女儿们都知道有个陈阿姨的存在,可见林语堂爱的是那么的坦然,真是应了白居易那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于女人来说,青春时节曾被几个男子爱过或许并不值得骄傲,骄傲的是,是否有那么一个人,虽不能白首偕老,但他将她放在心间一辈子,如印记。若能得这么一人,此生足矣。
于男人来说,一生爱过几个女子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那么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想起都满心欢喜,想去见她。
爱,或许无须计较在一起时有多热烈,单看不在一起后,能否爱如当初。隔了迢迢山迢迢水,你知她在那儿,她知你在这儿。好好地活着,美好相望,而不是从此陌路,相忘于江湖。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交涉。他们都做了爱情的逃兵,奈何?历来世俗的观念,谁能挣脱?延续至今也未曾改变。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陈锦端隔壁的姑娘廖翠凤结婚。旧式婚姻,父母的媒妁之言。标准的先有婚姻后又爱情,既娶之,则爱之,既处之,则惜之。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结婚时林语堂是牧师的儿子,比较穷,而廖翠凤却是当时鼓浪屿首富的二女儿,她没有嫌弃林语堂,按现在的眼光来说,她是慧眼识珠,抓住了这个曾获四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潜力股,虽然当时林语堂没钱没车没房,他们还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试想,一个精通哲学、文学的文豪,性格内向,同一个普通的不爱诗文弄墨的外向的良家女子的结合,在外人看来是不是不搭,但林语堂却觉得幸福的不要不要的,婚姻在于经营,用心的经营。我推测出,是廖对林的无限崇拜,他是她的一片天,她的柔情与宽容感染着他,他享受她无微不至的生活与精神上的照顾与鼓励,倘若林与陈锦端结合,是琴瑟和鸣,但会不会也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吵闹?
廖翠凤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容纳了语堂所有的放肆和不安分,他说:婚姻生活如渡大海,风波是有的,但要看怎么去处理。女人美不在于脸孔上,是在心灵上。当你失败了,她鼓励你;当你遭诬陷了,她仍相信你…。这样的她才是真正美的。 每当林语堂脱离柏拉图、苏格拉底等他的研究范围时,回到廖给做好的满桌丰盛饭菜时,他感觉他是最幸福的人,有如此贤惠的老婆,他没有现代人那种狂妄与自大,没有满脸嫌弃身材发福的老婆,可从他们日常对话中看出平常的幸福。
翠凤让女工开着真空吸尘器像坦克一样轰隆隆地驶进每一个房间。语堂跳着脚。
啊呀,凤啊,等我写完再让她清理书房,可以吗?
不行,翠凤说,她吸完尘还要洗厨房的地板呢!
语堂有时候跑进厨房,看翠凤做饭的样子。他说:看呀!一定要用左手拿铲子,做出来的饭菜才香!
翠凤不耐烦地说:堂啊,不要站在这里嗦,快出去!”女儿们笑话语堂,他告诉她们:我们都要听话!”翠凤喜欢谈论家事,回忆过去,语堂就坐在椅子上,点燃烟斗,不出任何声音,静静地听翠凤的唠叨。
两人的争执都像相声一样有趣。
堂啊,你还在邋遢讲,来睡觉吧。
我邋遢讲可以赚钱呀。
你这本书可以赚多少钱?
不知道。你要多少?
多少都要。
多的场景!
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妻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
关于如何做个好丈夫,他有属于自己的两条标准:
一、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要跟着她喜欢,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生气。
廖翠凤身材丰腴,但她和所有女人一样,不喜欢别人说她胖,却喜欢别人夸赞她挺直的鼻梁。所以,每当她生气,林语堂就上前捏一记她的鼻子,再说一些欢喜的话,彼此笑一笑,也就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
关于吵架,林语堂认为,世上压根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假定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先别结婚,长几年见识再来。那么再来之后若遇吵架,怎么办?就按上面说的做就可以了。
在结婚五十周年的时候,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枚勋章,上面刻着《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这种历经岁月汰洗的真情岂止是几句诗句能够完全表达。
林语堂在《苏东坡转》里说,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他自己算是赢了,把婚姻当成饭吃,而爱情当成了点心,分清了主次。
在《人生不过如此》中,生年不满百,安能为他人拭涕。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只有人能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个层次,才不会为近期的忧郁而伤怀,而总是纠结其中不能释怀。还是那句话说得很好,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
爱着的,放在心底,善待枕边人,是对爱的最好诠释;用实际行动经营好家庭,给予身边人满满的幸福,民国好丈夫!
有缘无份的情感谁也不愿遇到,有时还是要认定上天的安排,可遇不可求的爱情虽珍贵,但也会稍纵即逝,真的无能为力,不管何因,结局就是没得到,看着般配的人难成眷属,不登对的人却走进了婚姻,也许就是命中如此。
生活还是要继续,人生之路漫长,百年修得同船渡,渡过之后再也不见,彼此成了过客,人生路上点缀的彼岸花;心要找个栖息的地方,总会择一城居住,遇一人白首,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生死相伴,不离不弃,柴米油盐,煮文烹字,同样谈笑风生,没有火花四溅,只有脉脉温情,这才是真的生活!
我很喜欢一句话:愿你的厨房有烟火,客厅有笑容,卧室有拥抱,爱人跟你一蔬一饭,你跟爱人一颦一笑。
爱,发之于情,而止于婚姻,刻骨铭心;情,来自于爱,而步入婚姻,牵肠挂肚。没相忘于江湖,亦可相濡以沫,一代林语堂,一生活得精彩,值得佩服!
- 下一页:史上第一师弟第一百八十七章杀
- 上一页:分割尘光 章七 生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