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小杨春散文
摘要:秋的凉薄,不免会有些伤感,掺杂在稀疏的雨丝中,飘落在湿霉的泥地上,滋生出难以释怀的一些念想,搅扰着心中的宁静。 连着下了七八天的雨,天气便愈发地薄凉了。走在风中,人便有了瑟瑟的感觉。一种令人缩手缩脚的阴冷,顺着身上每个细小的毛孔,渐渐地深入了骨髓,占据了我的思想。意识中,离一个枫叶飘零的晚秋,已经是为时不远了。
秋的凉薄,不免会有些伤感,掺杂在稀疏的雨丝中,飘落在湿霉的泥地上,滋生出难以释怀的一些念想,搅扰着心中的宁静。
偶然在中,看到一篇写平坝往事的文章。作者用戏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已弃世少年的劣迹,给知道平坝过往的人们,带来会心一笑。
可笑过之后,觉得心头有点沉重。有些事情,并不像表面透露出的那么轻松。有些貌似笑话的故事,却装满了沉甸甸的心酸。况且,这个劣迹斑斑的少年,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身影,是那样的孱弱,像是一株生长在旷野中的小草,弱小的身躯,摇曳在岁月的狂风暴雨中,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将日子翻回到八十年代初,在平坝师范学校的校园里,在九月暖暖的阳光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他。
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在食堂打饭的学生,排着并不整齐的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
我和我的同学们,议论着课文里的内容,耐心地等待着走近窗口的那一刻。
当我从厨师的手中,接过我的饭菜,转身离开食堂窗口时,我看见了他。
他顶着一头鸡窝一样的乱发,细细的脖子,撑着一张脏兮兮的小脸。他倾斜着单薄的身子,近于贪婪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我手中的饭菜,口里不停地吞咽着口水。我看见他细小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近乎巴结的神色,好像在说:你有这么多吃的,分一点给我吧!
正是刚开学的时候,而我也是刚走进这所学校。对于周边的环境,包括学校里的一切,都还来不及熟悉。对于这个看上去才头十岁的孩子,我不知道他从何而来,是学校里的孩子呢,还是外面村寨的野孩子。
可是呢,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在这个秋天的中午,他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最终还是打动了我。我将米饭上放着的馒头,拿起来递给了他。
他伸出一双满是泥垢的小手,将馒头紧紧地攥在手里,对我眨了眨眼睛,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嘴唇动了动,终是一句话也没有说,撒开光脚丫子,转身跑了。
也许,他是生怕我会反悔,拿回他手中的馒头,因此跑得离我越远越好。
这以后,到了我们开饭的时候,他那瘦小的身影,便会出现在打饭的队伍旁边,而他那可怜巴巴的眼神,也会专注于某一只手上,有一个馒头的饭盒。
就这样,每一顿饭他都能得到一个馒头。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他虽然看起来有点傻,用我们当地的话说,是个小憨包,可是他乞求食品的目光,,从来不会盯在一个人的手上。他总是像地道战的那句台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师范学校的学生,每个人一个月,最多也就会被他盯上一次。这样呢,我们对他也不如何反感。另一方面,是学校里的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全都知晓他的身世。并且,为了这个缘故,我们都叫他“小可怜”。
师范学校的对面,跨过一条乡村公路,座落着一个小小的寨子。十多户人家,耕种着寨子前面一片高低错落的水田,以及寨子后面,那座山名叫青菜坡的土坡上,一些寡瘦的山地。
寨子的名字,既有点独特,又有点拗口,有点像谁家的娃儿,起了个四个字的名字,喊起来有点儿怪异。
寨子名叫五七大队,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组织,而不像一个寨子的名字。
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多多少少会记得,毛主席那个有名的“五.七”指示,即关于学生不但要学工,也要学农,学兵的重要指示。县里面有一所中学,为了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硬是把学校的名字,改成了“五.七中学”。
可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寨子,为什么也要命名为“五.七大队”呢?要知道,寨子里的村民,全都是外面迁来的,本身也是农民,除了耕田种地,其它什么也不会,他们又学哪门子的工、哪门子的兵呢?
小可怜的家,就住在这个名叫五七大队的小寨子中。一间石头垒砌的石板房,座落在寨子的最边上。门前一个没有栅栏的土院坝,连接着生产队的土地。院坝的泥土上,到了下雨的时候,满地的鸡屎与鸡爪印混在一起,像是一幅拙劣的印象派的画作。
早先的时候,这间简陋的石板房里,日子虽然不是如何滋润,但也马马虎虎的,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谁知道,小可怜的父亲,年纪轻轻的,竟然迷上了土碗里的包谷烧,没费多少功夫,就喝成了一个“酒串皮”,成天醉眼迷兮的除了喝酒,就是打婆娘。小可怜的母亲,在忍无可忍之下,噙着悲愤的眼泪,拖着满身的伤痕,忍痛抛弃了年幼的儿子,在一个无星无月的夜晚离家而去,从此渺无音讯。
为了媳妇的出走,小可怜的奶奶,流眼抺泪地扯着儿子的耳朵,叫他去把自家的婆娘找回来。
酒串皮,睁着一双白鼓眼,茫然不解地望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嘴巴里呢喃着连不成句的呓语,谁也不知道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老母亲看着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挨千刀路毙”眼泪鼻涕地骂了一通,哭着去找大队的干部,请求他们看在娃儿可怜的处境上,帮忙去把儿媳妇找回来。
大队干部为此,专程去了小可怜的外婆家一趟,可外婆家人说,小可怜的母亲,压根就没有回去过。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办法呢!寨子里的那些妇女,对小可怜母亲的弃家出走,倒是同情的成分居多,指责的语言很少。
说来也是啊,摊上这样的一个男人,偏偏生个儿子又像是个憨包。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没有指望,没有盼头,不是说,哀莫大于心死么!小可怜啊小可怜!怪只怪你那个没有文化,不懂科学的爹;他怎么会知道酒喝多了,生出来的儿子会是憨包啊!
其实呢,小可怜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杨春。这意味着,他出生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可是这个名字,寨子里的人记得,他自己反倒不记得。有人喊他小杨春的时候,他总是翻起父亲遗传给他的白鼓眼,傻傻的笑着,脸上是一片茫然之色。
那时候,所有的农民,都在农村最小的组织,生产队里抢工分。农民每年的口粮,由基本口粮和劳动口粮这两部分组成。小杨春这样的家庭,劳动口粮,只靠奶奶的一双老手,分到家的实在是少得可怜。好在基本口粮这一块,历来都占了大头。因此上呢,小杨春家的日子,虽然常常都是缺盐少油的,但在老奶奶的勉强支撑下,也还不至于到饿死人的地步。
这样呢,到了该上学的时候,老奶奶还是咬咬牙,把小杨春送进了学校。老人心想,儿子已然成了一个废人,这孙子看上去虽然有点憨,但好歹也要让他去念书。说不定到了学校,他会变个样呢!
坐到教室里的小杨春,老师敎课文时,他也跟着咿咿呀呀地,扯长了脖子喊。可是,到了做作业的时候,他将半截铅笔含在嘴里,眼睛茫然地看着黑板。老师叫他,他便从嘴里把铝笔扯出来,在本子上画歪歪扭扭的小圆圈。
叫了几次以后,老师终于搞清楚了他的毛病所在。无奈之下的老师,只好任凭他高兴,继续画他那永远也画不圆的圆圈。
就这样,小杨春在寨子里的学校里,读了三年的一年级。最终,学校老师找到老奶奶,让她把小杨春带回了家里。小杨春的奶奶清楚,这书,真的是读不下去了!
读不读书,对于小杨春来说,实在无关紧要。放下书包的小杨春,像是一只蜻蜓,或者是一只蚂蚁,或是一只豆狗之类的小虫,自由自在地,游荡在他目光所及的地方。守着一块岩石,他可以呆呆地坐上半天。一泓清澈的溪水,也可以让他兴致勃勃地,看上几个时辰。不过有一点,即使一时间看不见他,但一到师范学校开饭的时候,他便会带着一脸傻傻的笑,准时出现在打饭的人群旁边。
师范学校,好像成了小杨春的一个乐园。而我们呢,似乎也觉得,小杨春的存在,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每一个人,稍稍少吃一点,就让一个可怜的孩子,得到许多的温暖,也让我们的心,有那么一点点慰籍,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十分乐意。
离开师范学校后,因为任敎的学校在乡下,我便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过小杨春。再见到他的时候,我都快认不得他了。
在平坝县城,汽车站无疑是一个最热闹的地方。来来往往的车辆,上上下下的人群,加上摆摊设点卖水果、卖小吃的小贩,把汽车站烘托成了一块热土。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再次见到了小杨春。
那天,我与同事去汽车站,准备搭乘到省城贵阳的班车。我们刚走出售票厅,只见空地上围了一群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衣裳褴褛的半大孩子,双手紧紧地抱着一个人的腿不放。被抱住腿脚的那人,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着打扮笔挺潇洒,说一口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的人。围观的人都笑着,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喝唣小杨春,有的劝说那个外地人。而小杨春却是一言不发,只是仰头望着金边眼镜,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神色,很有点有恃无恐的镇定。听了众人的话,我才明白,小杨春这个架势,原来是在乞讨。
终于,耐不住众人的劝说,更耐不住腿脚上,坠着这样一个鼻涕挂在嘴边的小无赖,金边眼镜从兜里掏出一张两元的钞票,塞给了傻傻地盯着他的小杨春。
小杨春一把抓住票子,衣袖在鼻子上一抹,哧的一声,将鼻涕吸回了鼻子里。只见他一下子从地上爬起来,对着众人一个憨笑,便一溜烟儿跑了。
看着他跑远的身影,我感觉他长高了不少。从背影看去,已然是一个近似大人的少年,与趴在岩石上看蚂蚁搬家的小杨春,有了很明显的区别。
在小杨春还抱着人腿脚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小杨春的右手,五个手指,全都不见了。当他伸手去抓钱时,用的是左手。他一只右手,成了疤痕恐怖的一砣,彻底地废了。
后来,听人说,他的这只手,是被火活活地烧废的。
小扬春的身上,还潜伏着一种毛病,病的名称叫颠痫。小地方的人,都把这种病叫作羊颠疯。有这毛病的人,平时与常人无二,一旦发作起来,便口鼻抽搐,口吐白沫,人事不知。小杨春发病的时候,正好在一烤酒房的炉灶旁边,抽蓄翻滚中,一只右手甩到了火里面,将五个指头全烧坏了。
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记住了小阳春。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人们偶尔会提到他。
只到有一天,突然听人说,小杨春已经死了!记得当时,我只觉心里咯噔了一下,竟然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据说,在小杨春临死前的几天,天气异常的晦暗。麻线一般的绵绵细雨,将许多想要出门的人,生生地隔阻在了阴暗的屋子里。至于 那个靠讨要维持生命的弱智少年,在这细雨霏霏的日子里,是在什么地方,他会不会使饥寒交迫得走投无路,或许是无人关注的。
第一个知道小杨春已经死了的人,也就是酒房的酿酒师傅。
清晨,撑着一把雨伞的酿酒师傳,顶着满天的雨丝,推开了酒房的大门。
酿酒师傳如以往一样,在放下雨伞后,便走到缩为一团的小杨春跟前,伸脚轻轻地踢了两脚,笑着喊他起来。谁知一连叫了几声,小杨春依然一动不动。酿酒师傳伸手一扯,小杨春便软软的倒在了地上。虽然倒在地上的小杨春,两只眼睛睁得老大,像是疑惑着什么,又像是期盼着什么。可是,那白多黑少的眼睛珠,却是一动都不动。酿酒师傅伸出两根手指,往小杨春鼻子前一放,只觉一点气息也没有。酿酒师傅意识到,小杨春多半是已经死了。
酿酒师傅倒吸一口冷气,赶紧拎起雨伞,将门掩上,一脚踏进雨幕里,赶往公安局报案去了。
经过公安人员的现场勘查,认定小杨春为自然死亡。至于死于什么原因,因为没人要求,没有进行尸体解剖,最终也成了一个谜。
公安部门找到五七大队,大队的人说,小杨春的奶奶,在小杨春第一次发病,将手烧成残废时,便因操劳过度,以致心力交瘁,终于撇下了不争气的儿子、没有指望的孙子,弃世了。到了第二年,在一个月影朦胧的夜晚,小杨春的酒串皮父亲,跌倒在一个水沟里淹死了。对于酒串皮的死,寨子里的人都啧啧称奇:一尺深的水,也能淹死个人!
如今,小杨春家的土院坝里,长满了一尺多高的野草。从快要朽烂的门望进去,连屋子里都有零星的野草。很显然,这间石板上也长得有草的房子,将永远荒废下去,成为一个家败落的证据。
没有家人的死者小杨春,由公安部门转交给民政局,作为无主尸体处理了。
作为一个话题,小杨春的故事,在秋风秋雨中飘浮了一段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冰雪覆盖起来。到了冰雪化为春水,便只剩了一点微弱的痕迹,留在了谁也不注意的过往中。
时至今日,在小城这个地方,当年的五七大队,在房地产的蚕食下,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小杨春家那间残破的石板房,早已葬身于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还能够记得小阳春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提谈到他,也只剩了一点模糊的印象,和几声感慨而已。毕竟,生活已改变了许多。
共 4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描述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篇文章,文章用秋日的薄凉,秋叶纷飞的萧瑟,来渲染出文中主人公,那个有着悲惨结局的少年。把记忆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坝师范的校园里,每天午饭时间,出现在饭堂里那个脏兮兮的弱智少年,他或许清楚,那些哥哥姐姐们是善良的,会怜悯他,会给他能填饱肚子的馒头。他把青春的蓬勃的校园,当做自己生存的乐园,因为那些哥哥姐姐的善良,成全了他的无忧无虑。一个可怜的孩子,原是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寨子里的傻孩子,父亲酗酒成瘾,酒后殴打母亲,导致母亲离家出走,一个家靠年迈的老奶奶维持生计。后来奶奶离世,父亲醉酒后淹死在河里。从此这个可怜的孩子,盘踞车站靠讨要维持生命,他强讨强要,甚至有了抢夺的成分,他的行为让同情他的人们有了些愤怒。可毕竟他是一个病人,一个无依无靠的傻孩子,在气愤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对他的怜悯。这样一个露宿街头的傻孩子,早早的离开了人世,或许是苍天不忍看他的悲苦潦倒,或许是他自己觉得累了,倦了,在酿酒炉旁沉沉的睡去,再没有醒来。文章通过一个弱智可怜的少年短暂的一生,深度的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善恶美丑。这是文章的深意与精髓,一篇很有内蕴的散文,推荐共赏【:潇湘竹雨】
2楼文友: 19:27:25 一个可怜的傻孩子,风雨岁月里急急忙忙的结束了一生的悲苦,他留给人们是更多反思,通过他也看到了人性的善恶。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多久好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如何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怎么办
前列腺增生水肿吃什么药云南生物谷集团
适合骨关节炎的食物
- 下一页:军警蝶恋媚暖了相思忆散文
- 上一页:荷塘PK大奖赛乡味在记忆里飘忽散文
- 06月21日玄幻大白熊体型过大影响健康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白熊犬到处乱跑抽搐流口水是怎么回事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白熊犬体型特征和个性特点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斑马鱼该怎么饲养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弹涂鱼张嘴互吼超疗愈吸引千万网友观看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家下意识摸狗头但你了解在狗眼中代表哪些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狗闯祸被训主人生气说要砍了它金毛神助攻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大狗咬死小狗主人该如何赔偿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多长时间洗一次澡根据宠物狗的生活习惯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复活岛蝶的外形特点位置
- 06月21日玄幻禁食猫狗立法咋就这么难位置
- 06月21日玄幻男童被哈士奇咬伤脸部毁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