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工业综合失利阴云渐渐散去行业风险警钟长鸣覆盖

但排放总量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并非线性的正比关系。 工业综合:失利阴云渐渐散去 行业风险警钟长鸣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动态事项:

新华社8月18道:北京时间18日1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新华9月19道:北京时间9月19日0时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A”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新华9月29道:北京时间9月29日21点16分,CZ-2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十分钟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主要观点:

1、发射失利再次警示行业的高风险特性高风险是航天器制造、发射业务本身固有的行业属性。统计显示,发射环节和航天器入轨后在轨运行第一年出现故障的概率合计超过10%(见附图1、2)。如果将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因各种原因提前失效的情况统计在内,则这一概率更高。由于宇航产品的高精密和系统复杂性,加之工作环境存在诸多不可测因素,航天器发射失败不可能完全避免。

就我国当前主力发射载具——“长征”系列火箭而论,在经历过飞行初期的试验、锤炼后,随着持续的改进、完善,“长征”系列的发射成功率稳步提升(见附图 ),当前其产品可靠性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见附图4),特别是2007年年内“长征”系列完成了第一百次发射。按照国际通行经验,产品进入成熟期,质量和可靠性已趋于稳定(见附图5、6)。

实际表现也可说明“长征”系列的日益成熟。我国上一次航天发射失利是2009年8月 1日执行印尼Palapa-D通信卫星的商业发射任务。

升空后长征三号乙火箭的三级发动机一台故障致推力不足,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通过星上姿控发动机工作,卫星经过数次变轨,最终成功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定点,使得此次失利并未造成严重损失(见附表1)。而“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完全失败则要追溯至1996年了。正是多年的连续成功让我们几乎遗忘了高风险这一行业特性的存在。

本溪治疗精神病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