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棕香记忆

棕香记忆,关于棕香排骨的介绍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香飘。

超市里、商店里,粽叶、江米、红枣等包粽子的物品摆满了柜台,人们也在陆续的购买节日的用品,空气中弥漫着端午节的气息,不由勾起自己记忆中浓浓的粽香。

粽香从故乡飘来,粽香从童年飘来。

故乡地处太行深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北方的端午节虽然没有南方那么热闹,但是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是毫不敷衍的。五月正是生长的季节,到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端午节更增添了这个季节的生动,那些童年的记忆一直镌刻在心灵深处。

端午节还没到,我们这些孩子就早早的盼望着,打苇叶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学后或是星期天,几个伙伴一块儿去打苇叶。村南的几个山沟里都有苇地,村西的河滩上也有两片苇地。那时候的景色是非常迷人的,青山上有葱绿的树木,河沟里有清清的小溪,清脆的鸟鸣,柔柔的夏风,金黄的麦田即将收割。特别是有苇地的地方更是水草丰美,芦苇随风摇曳,身姿婀娜。一片苇地就像是一个绿色的帐篷,钻进苇地里就想钻进迷宫一样。打苇叶也是需要技术的,首先是不能把芦苇弄折,不能把一根芦苇上的苇叶全打光,尽量不影响它们的生长。要拣宽大的、没有裂缝、没有虫子的苇叶,用手捏住苇叶的上部,轻轻往下一拽,力度要恰好,过大过小都会苇叶。打下来的苇叶一片一片放在一起捆成一把,每次打几把就可以了,再去别的苇地打几把。回家的路上用苇叶卷成苇笛儿呜—呜—的吹着,吹着童年简单的快乐。

苇叶打回家后需要在锅里煮熟,一是给苇叶消毒,去除涩味,二是煮熟的苇叶不易折断。煮好的苇叶要到河里洗干净,我们村环村有一条小河,河水在村西汇聚,弯弯曲曲环村流过。说是小河,其实不是河,我们俗称为垄沟下面铺上石板,两边用石头砌筑,中间流水,主要用途为浇灌田地。除了冬天,小河里的水是不断的,村里人经常在这里洗菜洗衣服。煮好的苇叶都拿到垄沟的上游清洗,这时候的垄沟边是非常热闹的。洗好的苇叶拿回家,有毛病的苇叶顺水流下,粽香也便顺着河水开始在村里蔓延。

苇叶准备好了,还要准备黄米、红枣和绑粽子的东西。我们这儿包粽子用的都是黄米,黄米是黍子去了皮后的米,每家都要种上一块黍子,端午时包粽子,过年时打年糕。红枣要到供销社里买,我们这儿没有大枣。绑粽子用的是金针叶,它开的花叫黄花菜,村南的河沟里有很多野生的金针,生长的非常茂盛,割回来用开水煮过清洗干净就可以用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是母亲的活儿,自己只是在旁边帮忙。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干活儿很利索,她将两片或三片苇叶叠加折成一个漏斗,先放些黄米,再放红枣,再放满黄米,将粽叶的上部缠绕包住,用金针叶将粽子绑住,打个活结儿,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着母亲包粽子,自己总是想试试,可是母亲怎么教自己也学不会。

粽子包好后,放到铁锅里,倒满水,在上面压上一块大石头,盖上锅盖,晚饭后开始煮,烧火用的是山上劈回来的木柴,基本上要煮一个晚上。端午节的早上,我们孩子们早早起来吃粽子,因为包粽子煮粽子都是田地里生长的东西,没有污染,粽子吃起来分外香甜,满村都飘满浓浓的粽香。

多年不回故乡过端午节了,但少时的记忆总在脑海,光阴流逝许多东西都已改变。故乡的苇地早已消失,每到端午还要四处找苇叶;黍子也不再种植,取而代之的是江米。而母亲几年前病了,再也不能为我们包粽子了,真是让人几多惆怅。

令人欣慰的是妻子每年都张罗着自己包粽子,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参与,这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传承。

粽香永远。

防城港中医牛皮癣医院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医院
冠心病要检查哪些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