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心灵在烈火中焚没的村庄散文

奔腾而来的黄河,在秋风楼下一反常态,呈现出了平稳的态势,敞开那宽阔的胸怀,紧紧拥抱着秦晋两岸的山岚。

黄河泛去桃花汛,脚踏山西望秦川。

春夏之交的一个清早,我们来到了位于黄河之滨的上朝村。沐浴着河畔清爽的气流,站在天高云淡的沟岔上,抚摸着当年 名村民在此惨遭日本鬼子杀害的柿子树,村里72岁的老书记李维芳以及孙继成,范仲森,范仲林等人,受村委会之托,向我们讲述了78年前上朝村被日寇放火焚烧一旦,不堪回忆的一幕。

上朝村三面环沟。19 8年农历 月18上午,驻扎在荣河县城的十几个日本鬼子骑着洋头大马,驼着汽油罐子,扛着上着明晃晃刺刀的三八大盖,杀气腾腾的向着上朝村方向而来。荣河城离上朝村只有几里路,鬼子一出城,就被在上朝村放哨的地下党员,牺盟会成员李生枝远远的看到了,他明白日本人是前来“报复”的。李生枝丝毫不敢怠慢,上气不接下气的一路小跑,回村报信。村里的牺盟会组织得到消息后,马上在巷道敲响铜锣,呼叫乡亲们赶紧下沟躲难。上朝村当时有 00多口人,60多户,是一个不大的河边村子。人们听到敲锣声后知道又“跑日本”了,一个个跑出家门互相询问情况,听说日本人已经快进村了,巷道里立刻慌乱成一片,那些行动方便的人,慌忙跑回家人有的背出了老父亲,有的搀着老妈妈,有的怀里抱着孩子,纷纷扶老携幼,前拥后挤的出了村南,顺着沟口的小道溜到了沟底,隐藏在土窑洞里。当人本鬼子扑到上朝村后,村里已经没有一个人影了。鬼子撵到沟边上,知道村里人下沟了,却不敢下去行凶。因为狡猾的鬼子曾在沟里吃过滩大王和自卫队的亏。日寇刚开始先是埋伏在沟边上等人上来。后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不见任何动静,就开始不停的在沟边用铁喇叭向下面喊话:你们是良民的,快快的上来吧,太君是不杀良民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上当了。

刚进沟的一个土坎下面,藏着从村子里最后跑出来,日本人已经远远的看见的4名老百姓。他们生怕鬼子撵到沟边后,自己顺沟路下去的过程中,被鬼子看见用枪打。所以就近藏到了这里。这4个人中有两个是河南在这里种滩地的人。这几个头脑简单,用善良之心去衡量豺狼之腹的人,听到一遍又一遍的喊声后,商量说我们又有没有做伤害日本人的事,怕什么呢?都熬半天了,还是上去吧。然而,他们刚爬上沟,就被七八个守在沟口的鬼子按倒在地,解下他们自身系裤子的腰带,脱光他们的衣服,从背后把手捆了起来。鬼子先把两名河南人,绑在这颗歪脖子柿子树上,然后乌哩哇啦的叫了几声,几把刺刀齐上,把这两个人残酷的杀害了。随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杀死了另一位村民。杀害这三个老百姓的过程,第四个人范舍娃看在眼里。为了逃生,他给日本人说,太君,你把绑我的腰带先解开吧,让我尿一泡,完了我告诉你是谁杀死你们大洋马的。

鬼子半信半疑的解开了绑他的腰带,就在这瞬间,范舍娃纵身跳下身后的深沟,鬼子急忙跑上前去张望下面,已久看不见范舍娃了。这条深沟的第一个坎子与沟上有两长高的落差,坎下面才是看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范舍娃在坎子后面隐蔽处藏了一会,听见上面没有动静了,便忍者伤疼连滚带爬的溜到了沟底,被藏在窑洞的乡亲们就救起来。范舍娃虽然捡回了一条性命,却落下了终生躬腰驼背的残疾,难以挑担子干重活。直到88岁逝世,他的腰一直弯了60年。

日本鬼子报复上朝村,是因为两天前上朝村的 名自卫队员,打死了鬼子的大洋马引起的。荣河县城当时住着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县城通往黄河岸边的半路上,设立着鬼子盘查来往人的一个哨卡。 月12日, 名鬼子骑着高头大马去哨卡换岗,途径上朝村的土壕时,遇到了上朝村自卫队的伏击。激战中两名鬼子架着一名负伤的鬼子仓皇逃命,但是大洋马却被自卫队打死,并拉回村杀了煮肉分给了乡亲们。日本人杀害 名老百姓后,再也捕捉不到一个人了。于是,这伙禽兽就开始放火烧村了。鬼子挨家挨户的在梢门上,房门上、屋窗上,家具上、牛栏猪圈上泼上了汽油,然后点燃了火把。很快浓浓的黑烟从村里升起,熊熊的火焰在房上腾出,整个村子很快变成了火海。黄河岸边一般时候风较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瞬间满村开始蔓延。

太阳落山后,几丈高的大火映红了黄河岸边的天空,照亮了秋风楼下的河面。上朝人祖祖辈辈口挪肚攒盖起的房子,辛辛苦苦办置的柜子家具,汗摔八吧瓣一担一担从沟底挑回的粮食,精心喂养的牛马驴和骡子,满圈满栏的猪羊,在这罪恶的大火中被惨无人道的焚烧着。大火燃烧在村子里,痛疼在沟底的乡亲们心上。看着通天的大火,女人们绝望的尖叫和哭泣着,男人们义愤填膺的跺脚怒骂。大家由于走的急,也没有料到鬼子会放火烧村,衣服,馒头,金钱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出村。村子里传来的马嘶声,牛叫声,猪羊的惨叫声,一声声撕裂着人们的心肺。而就在这个时候,竟还有一位女人要生孩子了,同在起的人们便跑到了窑洞外。

如今村里这个名叫的李洞生的老人,就是那年 月18晚上,在西沟土窑出生的,他今年78岁。18日深夜,几个胆大的村民悄悄的爬上沟,想回村里看看情况。然而,就在他们离村口还有半里地时,被一种奇怪的焦糊气味呛得当即呕吐了起来。这种气味逼的他们寸步难行,根本进不了村子。人们后来才闹明白,这种令人窒息的奇怪的气味,包含的是畜生、棉花、粮油、木质,还有马车胶轮,这些动物和物品焚烧在一块后,共同产生的混合气味。这气味在当地整整的弥漫了半个多月,连周围的几个村庄的空气都污染了。

上朝村是当年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的牺盟会聚集的地方。在牺盟会的组织下,周围十几个村都成立了自卫队。在这特殊的战乱时期,自卫队担任着村子的站岗警戒之重任。为保护群众的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根据上级指示打入日伪内部的李秉玉,经常周旋在日本人和地下党之间。 0年代后期,有几个来自南方的年轻大学生途径这里去延安,由于没有良民证行动不方便,李秉玉等人就印制了假籍贯,贴上照片,并趁日本人疏忽之际,给他们盖了章子,这七个年轻人顺利的西渡黄河去了抗大。在牺盟会的活动下,鬼子经常炮楼被袭,弹药被抢,行动遭埋伏,被搅得日夜不得安宁。而且每次围剿地方抗日力量的计划,都由于有人通风报信而落了空。这些倭寇气的咬牙切齿。便想伺机找借口报复。上朝村因为公开打死了大洋马,就自然引来鬼子“明目张胆”的公开报复了。这群禽兽烧光了上朝村465间房屋,180多头牛马骡子,粮食,棉花,衣物等其它东西根本无法统计。

在“ .18”之前,上朝村是个富裕村庄。当地有这样一句俗语:周王的杆子,上朝的鞭子。邻靠的周王村学武艺的人较多,看院护舍远近闻名。上朝村60户就有27辆骡马车跑长途运输。有着小北京,小天津、小曲沃之美称。然而,小鬼子的一场大火,让他们失去了美丽富饶的家园,沦落成上无片瓦,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的破落村。但是,勇敢的上朝人擦干眼泪后,从废墟中站起顽强的身子,搭起了茅草棚,扛起劳动工具,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在此过程中,爱国的上朝人没有忘记国家仇,民族恨,继续为抗击日寇做着贡献。19 7年9月,贺龙元帅率部从这里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时,活跃在这里的地下党就积极参与了迎接。这次惨案后,带着复仇之恨从上朝村走出了不少的年轻人参加了抗战。在八路军中担任团长的孙克勤就是一位。前几年孙克勤逝世,他的事迹陈列在省政府的抗日纪念馆里。荣河县解放初期,李秉玉、李生枝面对河对岸陕西尚未解放,国民党和黄河滩土匪随时都有可能血洗的危险,协助党组织组建了荣河县政府,成立了公安局,上朝村许多年轻人参加了公安局,为保护地方安全和镇压反革命分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那些当年的抗日之士已经陆陆续续的离开了人世,但是许多子孙后代在他们的教育下,成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的李维芳,就是李秉玉的儿子,他为上朝村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当年带领村民率先土地下放,解决了几十年全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李庆平,就是李生枝的后代。还有跳沟逃脱的范舍娃,他的后代范仲森经常热心于集体事业,村里有什么事都积极的忙前跑后,深受村民的称赞。最近,上朝村的李维芳,郭培峰,李庆平、范仲森、孙继成、范仲林等人,正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积极筹备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特别是在外搞企业的郭培峰,对此非常热心,积极投身于这个爱过教育活动的组织之中。这些上朝村的后代之所以优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他们的骨子里没有忘记对日寇的仇恨,化仇恨为动力,积极振兴着上朝村,更没有忘记为了祖国的昌盛,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在各个领域里,奉献着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尽的那份和贡献。

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专稿。

共 45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用细腻的笔墨,记录下从上朝村幸存者口中讲述的日本人在上朝村犯下的滔天罪行。因为上朝村的 名自卫队员,打死了鬼子的大洋马,日本人来到上朝村疯狂地报复,虽然提前得到了消息,村民们转移出了家门,但是还是有四个村民在日本人的诱惑下,走出了隐藏的山沟,三个人被日本人的刺刀杀死,一个机智逃生,幸免于难,却留下终生残疾。找不到村民,日本人在村里防火烧村,熊熊烈火,把村民的房子和所有的财产付之一炬,村民无家可归,在污染的空气里苦挨度日。日本鬼子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村民的反抗,他们成立了自卫队,一方面和日本鬼子开展了游击战争,一方面开始了重建家园,上朝村地下党也很活跃,涌现出了将军和抗日英雄,上朝村的优秀后代也各有所成,成为了新中国的栋梁之材。散文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上朝村的血的洗涤,这个血的历史,是国仇家恨,永远抹杀不了的,应永远牢记心间。也描述出上朝村人民的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民族气质,令人震撼!散文回忆历史,弘扬正义,充满正能量,给人向上的力量!欣赏,问候作者!【:刘柳琴】

1楼文友: 09:4 :1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2楼文友: 09:44:1 牢记历史,不忘国仇家恨,还历史本来面目!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楼文友: 09:44: 7 祝作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江山红火!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4楼文友: 16:56:58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5楼文友: 17: 6:15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楼文友: 16:44: 6 我是上朝村文章里的英雄后人

生物谷灯盏花药企怎么样

云南生物谷产业怎么样

生物谷灯盏花产业发展

心绞痛要注意些什么
为我小程序制作教程
小程序开发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