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用一万个字告诉你智能穿戴产业今年的总结和

今年的智能穿戴产品可谓大爆发,但是商业化的普及却并没有概念火爆。可穿戴产品从谷歌眼镜、娱乐控制、儿童监护、健康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服饰到通讯等领域,资本云集,技术比拼加速。尽管可穿戴设备发展之路充满着争议,其中有国外机构的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可穿戴设备产业会出现回落。而对于这些报告,其实并不准确,并不能反应整个行业,尤其对于中国市场判断的参考价值并不大。在我看来2015年可穿戴设备较2014年至少会呈现 0%的增速成长,并不存在回落一说。

第一篇:总结篇

1、2014全球可穿戴设备技术路径

在资本的推动以及媒体的关注下,智能穿戴技术进入了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但从目前全球的技术路径来看,智能穿戴目前的技术路径主要分为四条:一条是以三星等传统通讯企业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就是基于通讯的智能穿戴产品;一条是以耐克等传统运动娱乐企业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就是基于定位、运动娱乐的智能穿戴产品;第三条则是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就是基于眼镜类的虚拟现实或沉浸式的智能穿戴产品;第四条则是以移动医疗为主的可穿戴设备路径,就是基于血压、心率、血糖、新陈代谢等方面的监测。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探索从经营者的销售额中进行扣点(即每月从经营者的总销售额中扣除百分之几,尤其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的探索在不断加深。但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可穿戴产品在第一、二条路径上的商业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但是距离商业化的普及还是没有概念来的火爆。

2、火爆并非来自于消费者需求

可穿戴产业的火爆这个现象似乎与曾经电子商务产业火爆有着类似的影子,曾经电子商务的火爆,除了产业发展趋势因素之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来源于资本推动的力量,除了各种基金资金的支持外,另外还有大批的煤老板进入;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于技术工程师的推动,一些技术工程师希望借着技术优势进入。今天回过头来看,成功与活下来的没几个,这是神马原因呢?我总结的结论就是,一方面是资本不熟悉产业的商业化路径;二是技术人员比拼技术,缺乏对商业化需求的了解。不论是哪方面原因,总结一句话就是对产业商业化路径不熟悉。

今天来看智能穿戴产业火爆背后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来自于这两方面,一方面是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资本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加上移动互联的整个浪潮,科技巨头的进入,以及媒体的关注,这些要素就促使了一些资本流向于可穿戴设备产业。这些资本的流向大致可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公开的资本市场,主要是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进行支持,其中以概念股为主;另外一条是VC资本的支持,主要是对一些创业团队,或者说是对一些有想法的团队进行支持,主要以终端产品的创业概念为主。

另外一方面则是受国家鼓励大学生以及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智能的发展已呈现饱和趋势,以及移动互联浪潮趋势的影响,促使一部分创业人群进入细分、垂直市场挖掘风口中的商业机会。

从目前智能概念在资本市场以及媒体领域的火爆,再结合商业化的应用接受度与普及情况来看,显然智能穿戴产品在商业化的实施路径上已经产生了偏差。以谷歌为例,我一直谈谷歌不论是怎么收购,其本质根本就不是为了所谓的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而是为了在移动互联时代继续它大数据帝国的地位,其次谷歌不断的收购是为了资本与产业探索的需要。

再以三星为例子,三星是典型的商业路径依赖的结果。由于三星在通讯领域的成功,它就将这种技术思考,直接从搬到手表上,然后附加一些探索性的性能。在三星的第二代智能手表产品还未推出之前,我就曾对其下过结论,不会在商业化方面获得很好的成功。这就是一部分以通讯为代表的企业,很难摆脱商业决策的路径依赖思维。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不论是哪种情况的进入与支持,显然市场的表现情况都未能达到各方预期。这其中不仅是投资人、创业人员,还包括媒体、消费者等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后,其热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站到风口或许是因为她

可穿戴产业的爆发几乎可以用一夜之间来形容,如果真正的需求不是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到底是什么风让可穿戴设备突然之间站到了风口之上。这要从两个层面去观察,一是产业发展趋势层面,这其中主要由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是互联产业发展的演变,以极快的速度从传统互联切换到了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让一个虚拟的移动世界以更加真实的方式存在,就需要借助于可穿戴设备进行诠释;

第二方面是包括4G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凸显出来,这在PC互联时代,或者说传统互联时代,可穿戴设备的价值是很难凸显出来的,我们不太可能手上戴块表然后后面拖着根线去跑步;

第三方面是传统IT产业链在基于摩尔定律发展,元器件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又不断的微型化,刚好在一些环节上满足了可穿戴设备微型化的产业要求;

第四方面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穿戴设备成为了移动互联、物联时代的一个关键入口,这也正是国际巨头不惜重金要挺进可穿戴设备的原因。

二是资本层面,主要也由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整个国家环境不差钱了,而且在国家层面又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并给年轻人的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大环境;第二方面是资本市场方面,也就是最近牛市之前的熊市,大部分在资本市场上徘徊的资本很难在权重股中获利,于是就转向于投资趋势产业,助推了可穿戴设备产业;第三方面是整个经济形势下行,传统产业不景气间接费用及项目申请经费会在申请书中自动生成。(相关报道见3版),房地产投资又遭受困境,短期获利的投资渠道受阻,促使资本转向于寻找趋势产业。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层面的七个要素就促使了可穿戴设备成为了风口上的猪,资本、人才,以及媒体关注点都转向了这一行业,促成了可穿戴设备飞速成长。

4、有种陷阱叫盲目跟随

尽管可穿戴设备犹如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但从今天国内企业的表现来看,如果盲目的跟随国外的路径,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掉入陷阱。因为很多巨头,他所说的不一定是代表着它是真正要干那个方向。今天的智能穿戴不是比拼技术、硬件的时刻,而是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商业化路径的时刻。

面对2015年,我希望资本要冷静,技术人员要冷静,创业者们更要冷静。而我做为产业研究人员,不希望看到太多的烈士,而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壮士。智能穿戴产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它不是单纯的互联产品,也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而是一个以人、设备、智能三者融合的产品。

所以不能简单的以互联的思维去思考智能穿戴产品,也不能简单的以硬件的思维来思考智能穿戴产品。而是要抓住智能穿戴的核心,就是与人绑定,并为人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生活方式。只有理解了可穿戴设备的本质,才能让我们在产业商业化路径的思考中不至于迷失或踏入陷阱。

血栓素
男性晚上夜尿多怎么治
亮甲治疗灰指甲要多少钱一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