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天地事南河记忆征文散文
摘要:在陇南,南河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全省、全国就更数不上了。然而,以一个国列贫困县里的贫困乡来衡量,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它还是今非昔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彻底告别了那个贫穷落后、缺衣少食、依靠破坏森林自然生态维持生存的时代。
南河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一个地名。
如今你到了南河,在川坝河滩上,是看不到南河水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陇南兴起水利资源大开发,大大小小的江河都修建了梯级式的水电站,星罗棋布,截止2016年,已经建起了181座。南河也不例外,几十公里长的河流,建起了十多个微型水电站,河水都被引到电站的渠道里去了,放眼望去,只剩下了干涸的河床。
水力资源大开发以前,南河水的流量虽然不大,但一年四季都是清凌凌的,鱼翔浅底,一路欢歌,给南河这个地方平添了几分清爽,几分清幽,几分清朗。尤其是六十年代,接近南河的出口处,因南边山体滑坡,堵住了河道,形成了一个几百亩大的堰塞湖,当地人称它“阿娃峡”,也叫作“峡里”或“浪里”。直到七十年代末,从上游涌来的泥沙不断淤积,逐渐地填平了湖床,整个堰塞湖才消失了。那时候倘若利用这个天然水库,可以修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水电站。可惜,那时候时局动乱,没有开发建设意识,没有投资条件,让一个很好的水利资源无声无息地自生自灭了。现在,县乡两级政府动议,欲在原“阿娃峡”的老地方,再建设一座人工湖,搞旅游景点开发,但是水源却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
原来的南河公社,现在的南河乡政府,坐落在距212国道南边距南河路口大约两公里处,后来迁到了距路口很近的南川,南河村两个自然村的村民,也陆续迁到了这里,再后来政府补贴、个人修建,把这里建设成了宕昌县一个规模较大的新农村。昔日的南川,是南河公社不多见的平坝川地之一,属于南河、前贯两个生产大队的土地,养活着上千口人。
宕昌县是陇南的国列贫困县。南河如同全县大部分地区一样,土地贫瘠,石多土少,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玉米、洋芋、荞麦、杨麦等,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加之雹灾、干旱严重,乡民们长期以来,靠天吃饭,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尤其是扶贫攻坚国策实施以前,南河人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只能非常勉强地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所需。
然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南河人也没有出外讨饭的。这里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面积很大,岷江林业总场黄家路分场就设在这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河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不仅由国家采伐,给国家做出贡献后,还养活了成百上千的林业工人、家属和伐木民工,给南河人祖祖辈辈提供了燃料、盖房子的木材,特别是一定的维持生存的经济收入。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我父亲在岷江林业总场黄家路分场工作,我们全家就生活在南河。那时候,国有林场管得也很严,盗伐、倒卖木材是要被法办的。但是,严酷的生存环境,迫使乡民不得不铤而走险,常常在夜里,避开木材检查站,行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去深山老林里砍树、背木头。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最多能背两根小径木,一根可以卖五元钱。倘若被发现了,为了逃避法办,只好扔掉木头,逃之夭夭,几天的辛苦就白费了。与南河邻近公社的社员,到南河沟里偷木头,同林场的职工发生械斗,是常有的事。而南河人却没有如此的经历,南河人是幸运的。
南河人的另一个经济来源是,这里出产中药材,大宗的就有当归、大黄、黄芪、党参四种。那时间,当归、大黄已经是人工种植,主要是生产队集体经营,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而黄芪、党参是野生的,采挖来,晒干后,去药材收购站或供销社代收点交售了,也可以贴补生活。也有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到深山老林去偷大黄,被打伤或坠崖死亡的,风险很大。
当时,由于小麦产量很低,农民吃的主粮,大都是玉米、青稞、荞麦面,一锅合着洋芋条块的荞面节节,放点食盐,就是挺不错的饭了。那时间,山野菜很多,有蕨菜、荠荠菜、麦麦菜、灰灰菜、马英子、露韭、破布丁等等,也有蘑菇、羊肚菌,别说是农民家里,就是我们林场家属院吃供应粮的人家,食用山野菜也是常事。不种菜籽,养不起猪,最缺的就是油水,一到秋冬两季,漫山遍野都放上绳套,捉野鸡,给寡肚寡肠加点油腥。衣服、裤子、帽子、鞋子,补丁摞补丁,还有常年只穿一件棉衣的,大多数人基本不穿袜子。到了冬天,农闲了,就捅了袖子,聚集在土墙边晒太阳,谝闲传。
南河的说水果树也挺多,有桃、杏、长把梨、凌青、秋子等,最多的是毛桃和酸梨,毛桃和酸梨都是袖珍型的,大拇指头一般大,南河以外的地方不多见,毛桃与普通桃子的口味、形状一样,只是体积大幅度缩小了;酸梨下树后,要放在麦草堆里捂成半黑色,去掉了酸涩才可以吃。山野果子也挺多,有草莓,红的,白的,清香馥郁;有梅子,黄的,黑的,酸甜可口;有沙棘、格珠、剪子果、野樱桃、山梨、山葡萄、马桑果等等。野生动物也很多,有马熊、狗熊、豹子、梅花鹿、狍子、麂子、野猪,还有蓝马鸡、红腹锦鸡、野鸡、山鸡等等。
那时候,全南河公社都不通电,机关学校用煤油灯,农户家里,有用的,也有摸黑的。当地人总结道,点灯基本靠油,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耕地基本靠牛,说的已经不是点灯的问题了。那时候,农村里缺医少药,公社有个卫生所,以中医中药为主,林场有个卫生所,全是西药。但当时没有医保,农民普遍缺钱,小病就扛着,大病就等死,卫生所门前车马冷落,门可罗雀,医生一点也不忙。婴儿的死亡率较高,遇上难产,要用人力车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连大人都没的救,更别说婴儿了。
农民家家户户的堂屋里,都立着几个长方形的粮食柜子,不管有没有余粮,也不论家庭生活好与坏,都要在柜子上摆放大大小小一溜儿几十个玻璃酒瓶子,瓶内空空,也没有啥用,就是一种摆设,抹刷得明光铮亮,摆放得越多越好。瓶子越多,就会招人羡慕,主人就会很自豪,仿佛那些空瓶子里原来装的酒,都是自己喝了一般。其实,哪里有那么奢侈,即便在婚丧酒席上,能用散装酒待客就非常体面了。
那时间,农民家里办喜事,亲朋好友随礼,五毛钱的居多,也有三毛钱的,更多的则是送馍馍的,只有黑面和荞面的两种,没有白面和玉米面的,因为白面紧缺,玉米面不好意思待客,黑面和荞面馍馍就成了待客的主食,成了酒席上用的上品。酒是六毛五分钱一斤的散酒,也有用酒精兑水的,烟卷是五分钱一盒的,老旱烟装在木盒子里,裁好一寸多宽、五寸长的纸条,任凭自己卷了吸。丧事主要是棺材问题,木料倒是不缺,就是好多人家请不起木匠,就把装粮食的老旧柜子锯掉四条腿,代替棺材使用。
那时间,文艺体育生活普遍缺乏,但南河公社还是举办过好几次大规模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活动。十多个生产大队,机关,学校,唱红歌,跳红舞,演样板戏片段,打篮球,拔河,打乒乓球,给寂静的南河平添了几分热闹。我所就读的南河七年制学校,同学们体力不行,体育比赛拿不到名次,而文艺演出却是长项,常常夺冠。最热闹的,就是看电影了。总场有个放映队,在各个分场巡回放电影。每当来到南河,十里八里的农民都要跑来看,把场部大院挤得满满的,虽然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老三战”,还是百看不厌。
那时间,尽管学费很低,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的还是很多,文盲率很高。能上学的,多数是男孩子,一个三十余人的班里,女学生大概也就是三五个。而且,农村孩子上学时,年龄大都偏高,当时,与我同年级的有比我大六岁的,五年级时,我们班里有几个农村的男同学就已经结婚了。另一个就是,普遍上到初小、至多是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上初中的不多,上高中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南北朝时期,羌人建立过宕昌国。南河乡民中可能有羌族后裔,但早已经汉化。一些地名倒是还留有宕昌国的痕迹,譬如,任藏、大族、小族、前贯、路固、司卜寨等。这里的方言里还保留着旧时对一些物品的习惯称呼,而且带有大量的“儿化音”,把子弹壳叫作“洋炮筒筒儿”,把铁瓷碗、铁瓷杯子叫作“洋瓷碗碗儿”“洋瓷盅盅儿”;特别是,“红风”“天前”“地几”“饭换”“非灰”“黄方”不分,发音的韵母一样,而声母不同,譬如,把冯老师吃饭说成“HONG”老师吃“HUAN”,把飞上天说成“HUI”上“QIAN”,把方桌说成“HUANG”桌等,语音语调与大河坝、官鹅沟羌人的后裔高度趋同,与陇南其他任何地域的方言区别很大。这种语言特征,值得研究。
南河人也唱山歌,在山野之地咋样唱,唱任何内容都行,就是不能在村里唱。山歌的名称叫作“啊呕梨儿”,因每唱时先以“啊呕梨儿”起头,故得名。“啊呕梨儿”是语气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为什么所有的山歌都要以它起头,说不清楚。南河人把祝贺婚礼叫作“吃筵席”,把吊唁叫作“烧纸”,把孩子满月庆贺叫作“做(ZU)出月”,把老人去世叫作“过世”,把未成年人夭折叫作“殁了”,把小女孩叫作“尕女儿”,把小男孩叫作“少年”或“尕娃”,把父亲叫作“达”,对别人说父亲是“大汉”,把母亲叫作“娘(NIA)”,把姑姑叫作“娘娘”,把叔叔叫作“爸爸”,把有 行为的人称作“倒畜”,把吃、性事称作“整”,常用惊叹词是“阿娘(NIA)吆”,把“是吗”说成“来么”,把“哪里”说成“阿搭儿”,把去林场、哈达铺、县城说成“场呢(NI)去(QI)呢(NI)”、“铺呢去呢”、“县上去呢”,把吃了饭没有说成“喝(HUO)啦”。在酒场上猜一种拳,叫作“团拳”,也很特别,其中许多术语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譬如“黄马褂子穿上”、“九门提督”、“四品道台”、“十全老人”等;还有说不清来源的词语,譬如“半扁鱼儿”、“刚生”等。
我离开南河四十余年了,每年都要去几次宕昌,也去南河看看。现在的南河乡变化很大,除了地理位置、山川方言,几乎已经没有了我记忆中的模样。一是劳务输出成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许多有劳动能力的人,每年都到新疆、河西、陕西、广州、深圳等地去打工,吃穿自足外,还能带回一部分钱养家;二是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政策以后,对森林生态的破坏基本停止,烧热炕用电褥子,做饭烧水用电或煤,边远山区划有自有林,仅仅用于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许多农民住上了钢筋水泥房子,土木结构的老式民宅大幅度减少了;四是把大量土地腾挪出来,不种低产低收入的粮食,而是大面积种植当归、大黄等中药材,换取可观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南河乡政府所在地,过去没有集市,农民要到数十公里以外的邻近乡镇去赶集,现在也有了集市。南河到迭部县腊子口的“南腊”等级公路早已修通硬化,这里的交通愈加方便了,形成了一条通往甘南藏区的旅游,南河也正在向旅游开发迈进。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后,南河乡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小学毕业后的升学率,已经与城市非常接近;历史上没有出过一个中专生和大学生,现在每个村子里都有,已经不稀罕了。
在陇南,南河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全省、全国就更数不上了。然而,以一个国列贫困县里的贫困乡来衡量,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它还是今非昔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彻底告别了那个贫穷落后、缺衣少食、依靠破坏森林自然生态维持生存的时代。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里的青山依旧,而这里的绿水却不见了,“南河”已经成了一个纯粹的地名,与一条一年四季都是清凌凌的河流没有了必然的联系。十几座微型水电站的总投入不过数千万元,发电量加税收加就业,给国家的贡献微乎其微,特别是给南河人没有带来任何实惠,只是让十几个投资老板利用这个资源,源源不断地获取着个人利益,反而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人畜饮水、土地灌溉等困难;而且,其生态价值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还我青山,已经有了着落;还我绿水,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归来兮,南河!
共 455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南河,即是地名,又是一条河。水力资源大开发以前,这里生机勃勃,鱼翔浅底,一路欢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南河人也没有一个外出去讨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给南河人提供了燃料和木材,南河的果树也很多,桃杏梨和秋子,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宛如一个天然的世外桃源,形成了南河独有的文化,随着南河开发的步伐,截流建站,毁了原始的生态,青山依旧,绿水不见了,反而给南河的百姓造成的引水灌溉的困难,作者用详细的文笔,讲述着南河的变迁,从长远利益看,毁坏了生态环境,也就毁坏了家园。佳作力荐,感谢赐稿。【:军杰】
1楼文友: 18: 4: 9 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2楼文友: 18: 5:15 感谢老师投稿社团,期待更多精彩!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楼文友: 07:25:07 南河资源被几个投资老板利用,源源不断获取的是个人利益。,而给当地的人民却没有带来实惠。而且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无法挽回,值得让你深思。 叶华君,简阳市作协会员,成都市简阳市草池镇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10524 0610
4楼文友: 08: 7:57 又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品读学习:衣服、裤子、帽子、鞋子,补丁摞补丁,还有常年只穿一件棉衣的,大多数人基本不穿袜子。到了冬天,农闲了,就捅了袖子,聚集在土墙边晒太阳,谝闲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5楼文友: 14:01:52 精彩的散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娄!
怀孕七个月腿抽筋怎么办
促进青少年长高的钙片
孕妇腿疼是怎么回事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宝宝物理降温
微信怎么开微店
- 下一页:军警纪实文学一路坎坷一路歌
- 上一页:清晨最远方处是故里散文
- 06月21日现实大猩猩与反偷猎游侠合影这次超级有爱位置
- 06月21日现实大白熊犬便便不成形怎么办位置
- 06月21日现实大白熊犬价格大白熊犬多少钱一只位置
- 06月21日现实大快人心狗肉店老板遭人肉控犬办插手彻查位置
- 06月21日现实大家对雪纳瑞的选购有何高见位置
- 06月21日现实大妈拾荒时碰到只流浪狗给了它一些吃的吃了位置
- 06月21日现实大狗比小狗更聪明或与脑部大小差异有关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合理健康的饮食保持腊肠好身材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各阶段的贵宾犬美容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史氏金翅雀鲷怎么养建议水温为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吃狗粮好还是吃肉好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吃得健康狗狗才开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