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菡萏发清池(1)

【菡萏发清池,初见逢迎恩,】

满湖密叶罗起轻烟,千朵万朵的荷花凌波出水。高柳上蝉鸣悠远,清风抑扬舞动菡萏斜曳翻飞。太和七年(公元48 年)的六月,冯府迎恩亭的莲花池菡萏齐放,清香溢远,如江南的景致一般。

冯熙奏请冯太后与皇帝游园赏荷。迎恩亭内新更换的彩屏帷幔纤尘不染,珍馐盛宴在亭中摆放罗列。冯熙和常氏早早恭候于府外迎接圣驾。冯太后是冯熙的妹妹,冯府既是太后的娘家,行过君臣之礼,家人相聚,免除了一应礼节,共享天伦之乐。这场看似普通的家宴,可以说是冯太后一手策划而来。

冯太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文明太后,此时的孝文帝拓跋宏还未亲政。他是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长大。北魏皇宫里有条祖制陋习,“子贵母死”,所以拓跋宏的母亲李氏在拓跋宏三岁立太子时已经被杀。鲜卑族历来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此时年仅16岁的拓跋宏已经有了长子拓跋恂。拓跋恂的母亲林氏娴静端庄,深得孝文帝的喜爱。如果立林氏为皇后,那样会有新的后族势力崛起,威胁到冯氏家族。老谋深算的冯太后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她故技重施打着祖制不可违的幌子赐死了林氏。

迎恩亭外众荷斜曳顾盼生姿,亭内笙管弦歌曼妙清雅。然而这些都无法令拓跋宏轻展愁眉,他仍为逝去的林氏黯然神伤,从小饱尝了失母之痛的拓跋宏还要眼睁睁看着襁褓中的儿子也承受失去母亲的痛苦。悠悠丝弦也只是徒惹愁肠而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冯太后兴致高昂,吩咐冯熙让女儿出来见过孝文帝。冯熙有三个女儿。最先出来的冯清是正室博陵公主所生,博陵公主早亡,家中的一切事物有妾室常氏掌管。年纪幼小的冯清还未发育成熟,一袭北方女子特有的装束,稳重矜持,一板一眼的回答孝文帝的询问。这位小姑姑并没有引起拓跋宏的关注。

随后出来的是冯润和冯珊姊妹。冯润和冯珊姊妹都是常氏所生。常氏是冯熙的小妾,一位美丽而聪慧的南方女子。她知道涵雅清俊的拓跋宏素来喜欢汉文化,刻意让两个女儿按照南朝贵族女子的打扮,松松绾就地飞云髻仪态万方。曲裾深衣,广袖翩翩的汉服飘逸轻灵。,再披一袭淡粉色轻纱,莲步款款,婀娜出尘。连亭外灼灼明艳的众荷在冯氏姊妹面前都失了颜色。

姐姐冯润长身玉立丰润娉婷,妹妹冯珊纤弱清丽楚楚动人。姊妹二人盈盈下拜,冯润轻启朱唇:“妙莲见过皇上。”拓跋宏被眼前绝色双姝的风韵深深打动,忍不住脱口而出:“好一支绝妙青莲。”冯太后在一旁意味深长的淡然一笑,一切如她所愿,年轻的拓跋宏依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双影共分红,惆怅西风中】

此后不久冯妙莲与冯珊被送入后宫,甫一入宫即被封为贵人。说来冯氏姊妹是孝文帝的姑姑,但是少数民族并不在意这些。孝文帝极其喜欢这一对姊妹花,每日出入于两姊妹的宫室同寝同食。十几岁的冯妙莲这时也只是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子,一门心思想地也不过是如何讨得孝文帝的宠幸爱怜。她知道拓跋宏喜爱吃鸭掌,喜爱南朝的音乐文学,而宋文帝的第九子刘昶恰好投奔在北魏,就特意让母亲常氏代为讨教音乐歌舞和烹制美食之法。每日训练宫女丝竹乐舞,自己反复研制烹制即有南朝风味的特点有符合北方民族的口味的鸭掌。做好这一切准备之后,冯妙莲约了妹妹冯珊请孝文帝饮宴。

黄昏的帝城肃穆安详,晚霞流彤燃烧在天边。一场欢宴正在缓缓地拉开序幕。隐隐传来的笙歌是南方丝竹特有的雅致委婉,宫女曼妙的舞姿看得孝文帝不禁有点恍惚如梦一般,妙莲着纱披帛,飘逸如仙地捧上一盘精心烹制的鹅掌。孝文帝浅尝之下顿觉齿颊留香,比宫中的御厨有过之而无不及。妙莲趁机问孝文帝对姊妹二人如何评议。孝文帝看了一眼身边的端庄灵秀的冯珊笑着说:“媚而不佻,静而不滞。”然后转向风情万种的妙莲说:“风韵自娆,妩媚艳丽。”冯氏姊妹满心欢喜。更是一门心思地照顾拓跋宏的饮食起居。而孝文帝也是一个勤勉好学的皇帝,并没有因为姊妹二人而荒废学业,依然潜心刻苦于经史典籍,手不释卷。

承平岁月流转地不落痕迹,转瞬已是三年,妹妹冯珊怀上了龙嗣,上至冯太后孝文帝冯下至至冯氏家族无不欢欣。这原本是一件天大的喜讯,然而谁也没有意料到一场不幸正潜伏在不远处阴恻恻地狞笑。瘦弱体虚的冯珊因为难产和腹中的孩子一起撒手西去。

老话不是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一次真真的验证在了冯氏姊妹身上。冯珊去世不久,冯妙莲身染咯血重症,虽然请遍了国医妙手,病情依然未见起色。眼见着佳人日渐憔悴,孝文帝痛惜不已,不顾御医的劝阻时常探望。病情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倒是反而愈发沉重,渐渐地孝文帝也没有那么殷勤得探望。无奈之下冯太后只好把冯妙莲遣出皇宫,在冯府的家庙里静养。孝文帝依依不舍的送走了冯妙莲,许诺等病好之后再接她入宫。

后宫中历来不乏佳丽,高丽人高扬的二女儿高氏风韵颇似冯妙莲,乘虚而入得到了孝文帝的宠爱。冯太后眼见着冯氏姊妹一亡一病,彻底于皇后的宝座无缘,为了巩固冯氏家族的地位,冯清又被送入内宫。冯清性格内向寡言平和淡薄,对孝文帝从不刻意承欢,孝文帝对冯清礼敬有加却没有多少爱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孝文帝为太皇太后守孝三年期满,于太和十七年(公元49 年)奉冯太后遗诏册立冯清为皇后。

【荷花娇欲语,重逢胜初见】

转回头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几年冯妙莲是如何度过的,冯妙莲毕竟还年轻求生的欲望强烈,在冷清幽静的家庙里潜心调养了一段时日,病情有所控制。此时形销骨立的冯妙莲在家庙中心灰意冷,万念俱灭的带发修行。好在母亲常氏不肯放弃,悬赏求医,四处奔波着为女儿寻医问药。病中的时日要一刻刻数着光阴慢慢捱过。宋人王建曾写过一首词。“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这首词虽然晚了三百多年却道尽了冯妙莲凄凉的处境。

一日,冯府来了一位健壮的河北汉子,此人精通医道,专治女子疑难杂症,人称高菩萨。高菩萨身体健壮,仪表非凡,只是眼角眉梢流露出的不是医者仁心的慈爱,而是一种摄人的风情。每次把脉问诊的时候,总会刻意在冯妙莲的玉腕上摩挲几下。冯妙莲原本也是长于风月的女子,自然心领神会。不久二人便半推半就苟合在一起。这个高菩萨不仅精于岐黄更精于房中秘术,他就是以阳滋阴的方法,引发女子机体本身的活力治愈地冯妙莲。在高菩萨的精心调理下,冯妙莲渐渐恢复健康。

有的人经历过生死就会看淡浮生无欲无求,而有的人经历过生死则会贪恋浮华及时行乐。无疑冯妙莲是后者,康复后陈妙莲一时不能再入皇宫,她在冯府的处境很有些尴尬,该何去何从,前途一片迷茫,不知还有没有再见龙颜的机会,是不是就此终老一生呢。这些困惑无时无刻不令冯妙莲纠结着。而孝文帝在皇宫中佳丽三千朝夕为伴,时时传来各宫后妃诞下龙嗣的讯息,冯妙莲心中是有恨的,恨时运的多舛,恨孝文帝的薄幸。冯妙莲在患得患失间挣扎徘徊着,眼前的高菩萨就像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只有在情欲中才能暂时忘记这些烦恼。她像一只贪恋花粉的蜜蜂一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高菩萨,不仅贪欢,也学习了 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时刻准备着重返那个权利至高的殿堂,夺回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皇后之位。劫难后的她如脱胎换骨一般,不复小女儿娇嗔的形态,变成了一个工于心计,权欲旺盛的女子。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时任太师冯熙由于年迈多病留在平城,孝文帝前去探望。冯妙莲果断地抓住了机会,向母亲常氏述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和母亲常氏一起请求父亲冯熙务必留孝文帝在家中饮宴。席间陈妙莲精心烹制地鸭掌果然唤起了孝文帝对往事的记忆。孝文帝得知冯妙莲已然病愈,正在家庙修行,当即驱车前往。

别后经年陈妙莲仍记得孝文帝的喜好,素雅的几案冉冉袅起沉香,墨池笔床欲泛云烟,曲栏花窗净滑如秋水。一袭影青色的襦裙,高高绾就一个道士髻,更衬出冯妙莲高挑玉立的身形和飘逸出尘的神韵。孝文帝对眼前雅致如仙子般冯妙莲再见倾心。

【色夺君王目,潜消凤仪尊】

冯妙莲再入皇宫,已是在洛阳,孝文帝封冯妙莲为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冯妙莲自从和高菩萨苟合之后对于媚术非常精通,并用以麝香为主料研制成的 肌香丸放在肚脐眼内。香味漫散飘逸,满室芬芳,孝文帝被异香刺激得 蓬勃。孝文帝很奇怪冯妙莲身上的异香从何而来,冯妙莲就骗孝文帝说是病后脱胎换骨,褪下一层皮肤便有了异香。忠厚的孝文帝信以为真,对冯妙莲的宠爱更胜于往昔。

孝文帝一味地宠幸冯妙莲,冷落皇后和众嫔妃。但是冯妙莲颇有心计,日常也恩威并施的拉拢着其他的嫔妃,独独对自己的妹妹冯清不放在眼里。她觉得自己是姐姐,而且又先入宫,若不是大病一场皇后的位置原本就应该是自己的。
姊妹同嫁一帝的历来有之,远的如娥皇女英,近的如飞燕合德都是姊妹同心互相帮扶,偏偏冯妙莲要做兄弟阋墙的事情。父亲冯熙去世后冯妙莲更是步步紧逼,处处针对冯清,冯清不是善妒的人,也知道孝文帝心中始终喜欢的是冯妙莲,所以处处隐忍。冯妙莲却觊觎着皇后的位置,不肯罢休,不顾姊妹的情谊和家族的利益在皇帝和众位嫔妃那里处处中伤皇后。这些风言风语或多或少冯清也有耳闻,

又是后宫例行参拜皇后的日子,冯妙莲依旧称病不肯拜见妹妹冯清。冯清派人把冯妙莲请了过来,冯妙莲略一施礼,不冷不热的说:“你是皇后,我是左昭仪地位差不了多少,论起来我是姐姐你是妹妹,我都不计较,你还计较什么!”冯妙莲如此不给身为皇后的冯清留言面,冯清一时气结,就命人把冯妙莲拉下去掌嘴,众嫔妃纷纷求情,冯清也知道孝文帝宠爱姐姐,真的计较起来,自己也不好交代,只能作罢。经过这次事件后冯妙莲越发的看冯清如眼中刺一般。

冯清为人低调稳重,循规蹈矩,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只是有着贵族 的倔脾气,不肯穿汉服说汉话,依然一袭北方女子特有的装束,端庄的平头略加彩饰,短袄、高领、窄袖稳重矜持。而这一点和孝文帝的改革恰恰唱了反调,被冯妙莲抓住了把柄,常常在枕席之间诋毁冯清,孝文帝是忠孝淳厚的人,不肯单单为了这一件事,就废黜皇后,只是越发得冷落了冯清。

一次宫中的家宴,孝文帝请皇后列席,冯妙莲看到冯清不但不施礼,在冯清参拜孝文帝时,也不避不让和孝文帝一起受礼。孝文帝宠着冯妙莲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倒是认为身为皇后的冯清太过和自己的姐姐计较,冯清再也按耐不住逞一时口舌之快,出言顶撞了孝文帝,孝文帝大怒,次日下诏废了冯清,冯清至此迁居瑶光寺为尼。

这期间北魏出了一桩大事情,十五岁的太子拓跋恂因为怕热逃回平城,被孝文帝废为庶人。改立次子拓跋恪为太子就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亲政后改拓跋姓为元,所以孝文帝也叫元宏。)一直没有生育的冯妙莲看到有机可乘,就害死了太子的母亲高夫人,并奏请孝文帝抚养太子,想效仿冯太后巩固自己的地位。孝文帝自然准奏,春风得意的冯妙莲此时一切如愿。

【含笑调熏风,秽行在深宫】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领兵20万南征,册封冯妙莲为皇后主持后宫。孝文帝这一出征就是一年多未归,起初的几个月,冯妙莲甫为皇后,意得志满谨慎端严。渐渐的便觉得无趣起来,情欲旺盛的冯妙莲有些耐不住寂寞了,皇帝远在千里之外,而旧情人却近在咫尺,冯妙莲命心腹中常侍双蒙,召来中官高菩萨。

高菩萨不明就里的被召来,谨慎小心的拜见如今凤仪天下的旧情人,冯妙莲屏退了左右,让高菩萨近前答话。高菩萨这才敢抬眼正视,只见冯妙莲凤目含情,莲脸潮红,风情万种,已经明白了八九分。此后二人秽行后宫,纵情淫欲,起初还避人耳目,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后宫内,人尽皆知,在得知孝文帝病倒在汝南之后,二人更是公然私通。连王公大臣也有所耳闻。

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冯妙莲的命运。孝文帝的妹妹嫁给了南阳王刘昶的儿子,丈夫早亡,正居孀守寡。冯妙莲的弟弟冯夙看上了彭城公主,想聘公主为妻。奏请了冯妙莲。冯妙莲觉得这桩婚姻对自己巩固后位也有助益,于是极力促成。然而彭城公主早已知晓冯妙莲在后宫淫乱行径,非常厌恶。她讨厌皇后,也讨厌冯家的人。而冯妙莲却一再威逼。毕竟鲜卑族是个马上得天下的强悍民族,公主也颇有胆识,带着几个心腹随从,轻衣便装赶往悬滹(今汝南)。

病中的孝文帝听到了妹妹的哭诉,非常震惊,起初还有些不相信。毕竟孝文帝是一个睿智果断的人,立即派了心腹秘密调查这件事情,冯妙莲并不傻,发现公主出逃后,立即遣走了高菩萨,并派了亲信以问候为名,查看孝文帝的反应。孝文帝不动声色地打法走皇后的亲信。

共 608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讲述太和七年,冯府迎接冯太后与皇帝游园赏荷的故事。冯熙就是冯太后的哥哥,冯熙设宴款待皇帝和妹妹。酒席间让三个女儿见皇帝,冯润和冯珊两姊妹被皇帝看中,冯清尚小。后来冯妙莲与冯珊入宫,得到皇帝宠幸。冯珊怀上了龙嗣,难产死亡,冯妙莲身染咯血重症,被遣出宫,冯氏在后宫势力明显削弱。为了巩固势力,将冯清送入宫。最终冯清成为皇后,完成了既定的方案。冯妙莲病愈后,学会攻心计,要重返宫廷。果然机遇巧合,回到宫廷。这次会宫中,首先迷惑皇帝,然后给予皇后宝座。就在步步得逞的时候,天际还是泄露,虽没有被斩,最后成了殉葬品。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一幅远古的故事。自古红颜多薄命,只是贪婪功名时。好文。语言流畅,感染读者,引起共鸣。推荐欣赏。【编辑:木子花飘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2515】
1 楼 文友: 2012-11-24 22:06:2 故事勾思缜密,讲述曾经的往事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回复1 楼 文友: 2012-11-26 14:56:48 感谢木子花飘香的精彩编安。祝安!
2 楼 文友: 2012-11-24 22:08:46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回复2 楼 文友: 2012-11-26 14:59:24 问好,新周愉快!
 楼 文友: 2012-11-25 20:40:19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样卑微的梦想并不是每个女子都可以如愿。
那样的历史洪流里,她曾经是纯粹地爱着的,
但是,没有永恒的存在,爱情也是如此。
爱欲与权力还是改变了一个美好洁净的女子。
好在,她曾经爱过,亦拥有曾爱她的人,这,就够了。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回复  楼 文友: 2012-11-26 15:02:00 纵观历史,发现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死于非命者约有半数,皇后的危险系数更高,不得善终者大半。学习历史的好处就是发觉平淡生活的幸福安详。
熙我们都要平淡幸福的生活。
4 楼 文友: 2012-11-29 1 :12:58 荷衣就是厉害。读你的文,总能让人懂得许多。 公司职员
回复4 楼 文友: 2012-12-08 11:49:49 问好叶孤城,周末愉快哦!
回复4 楼 文友: 2012-12-08 11:49:50 问好叶孤城,周末愉快哦!小儿便秘食疗方法
活血化瘀常吃哪种食物
青海十佳癫痫病医院
友情链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