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那年村里唱大戏散文
摘要:排戏,演戏,听戏三部曲中有许多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它们像戏剧本身一样,有着独特的韵致和魅力,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惬意和满足。它体现了人们对扼杀文艺的败类的鞭挞与批判,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与向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村剧团成立后,越来越壮大,不但学唱豫剧,还学唱京剧和吕剧。因为对艺术有些偏好,我成了村剧团里的一名二胡乐师,时常随着大家到处演出。我们的剧团多次到外村、公社、县里去演出,多次受到大家的好评,好几次,还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 一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四人帮”的肆意摧残和破坏,我国的文艺百花群芳凋零,一片凄惨。庄户人家的精神生活更是匮乏至极,县电影放映队一年才下乡一次,想听听剧团里的戏,只能是个难圆的梦。所以,偶尔村里来个补破锅,磨剪子抢菜刀的,人们也会纷纷聚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兴致勃勃看魔术般地看上半天。
一九七零年冬,忙完了庄稼活路的人们,再也不甘心这难耐的寂寞,便萌发了搞点文艺节目、快活一番的想法。这一想法和上级的意图正好合拍。于是,村里便组团建队,招兵买马,一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应运而生。顿时,村里沸腾了,大街小巷,远远近近,人们到处欣喜而又新奇地谈论着:村里成立了豫剧团,要热热闹闹地唱大戏!
看戏容易排戏难。新居团里有艺术造诣的如凤毛麟角,文盲半文盲却不在少数。试想,要把那些粗声哑嗓茧手黑背的庄稼人拉上舞台,能歌能舞,谈何容易!组团伊始,百事待举。乐器、服装、道具需要添置,剧本情节需要熟悉,各段唱词需要谱曲……,而最让人伤脑筋的是安排角色。业余演员们虚荣心强,都爱演主角不爱演配角,爱演正面人物不爱演反面人物。尤其那些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大姑娘小媳妇,更是挑挑拣拣锱铢必较。若是安排她们演十七八岁的黄花少女,则称心如意眉开眼笑;若安排她们演一个鸡皮白发、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则要大打折扣,那嘴噘的,恨不能拴住一头大叫驴。
最难安排的是让他们扮演两口儿中的小媳妇,有时候,任导演磨破了口舌也说不通。有的怕父母看了要生气,有的怕留下话柄成笑谈。还有的摊了个鸡肠狗肚的醋丈夫,怕演来演去成了真,自己变成了武大郎。剧团团长就不得不放下架子,软硬兼施耐心细致地去做思想工作。好不容易说通了,那演员也是扭扭捏捏,缩手缩脚,感情不投入。业余导演们就责无旁贷来说戏,让他们眉来眼去亲密无间像真夫妻一般。说得轻了,她们不理不睬我行我素;若说得重了,免不得粉脸儿一寒,小嘴儿一噘,手中道具一扔:“我不演了,谁愿意演谁演!”一边说着躲到了一边。排练便戛然而止。至此,所有的演员、演奏师们不得不停下来,大眼望着小眼。有道是,一个人唱不成一台戏。剧团团长和导演们只好息事宁人陪着笑脸去开导,尽力把她们劝上台。有时候实在找不到这搭档,就只好搞反串选男扮女。男扮女装,缺乏真实感,演起来缺油少盐,干干巴巴,没滋美味,剧情效果也就大打了折扣。
土生土长的演员们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整体素质较差,纪律自由而散漫。迟到旷工现象时有发生,团长急得团团转。等他们一露面,就赶过去追问其故。有的说,今天家中来客人,实在脱不开身。有的说,家里正在盖新房,今天上梁忙得紧。还有的对这批评,左搪右塞不当真。若批评的轻了,他们嬉皮笑脸打哈哈。若是批评的重了,脸上又挂不住。教团长左右为难!团长清楚地知道,自己担着很大的和风险。倘若费了工时和资金,又拿不出像模像样的节目,人们会说:“哼,叮叮蹚嘡个把月,就弄这个奶奶样,光去糊弄工分啊!”
“嘁,屎壳郎会驾车,还要毛驴干什么!”“我看这一起是武大郎教徒弟,没一块好料!”因此,团长、导演们就不得不绞尽脑汁软硬兼施,来调动这起文艺兵的积极性。
当然,那些服从大局、听从指挥的演员也不在少数。每天,他们唱念做打刻苦训练,有的甚至入了迷,走着路干着活还在练习。有的在家中院子里练劈叉,有的在自家炕头上练翻滚,还有的睡梦里依依呀呀地背台词。当然,这些都是团里的骨干分子台柱子。
团长、导演们一边指挥排练,一边还要为服装道具而费心思。像那些军衣军帽镢镰锄锨靴子马鞭,他们都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己准备。像那些笙管笛箫胡琴简板服装道具幕布音响等等必须得动用资金。团长们就厚着脸皮去找党支书。常常地,支书皱皱眉,把大手一摊说:“村里资金太紧张了,凑合凑合吧,热闹就是年下。再说咱们又不是什么正规剧团。”团长们见到要资金有困难,不得不表决心立誓言,豪言壮语冲云天:“支书,好支书,本来我们想弄个高水平,给咱们村子扬扬名。你要不支持,我这团长可怎么当啊!弄个窝窝饼子样,上了台,给全村老少爷们丢脸且不说,主要是给你脸上抹黑灰啊!”支书想想是这么个理,就开了恩:“你们知道,攒点钱不容易,买了可得管好用好啊!”
二
拔音吊嗓,练招摩式,初排彩排,节目渐趋成熟,春节也翩然而至。村里经济条件差,选个高台或者土堰,露天里埋几根木柱子,顶上用芦苇席子蒙了,四周用秫秸围了,便是舞台。腊月二十几,锣鼓家伙叮当一响,演出开始了。尽管这戏台和慈禧老佛爷颐和园里那戏台有不小的差距,但丝毫也不会影响什么情绪。正式演出时,演员们还真不示弱,个个拿出了看家本领。村剧团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可以大胆地夸张和创新。演出的效果还不错。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和啧啧的称赞声。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尽管演员伴奏人员们竭尽了全力,演出效果却仍难以尽善尽美。一出《智取威虎山》可说出尽了风头,几乎让大家笑破了肚皮。
该剧的第二场是威虎山匪徒们袭击夹皮沟。八大金刚里的大麻子有句台词是:“是啊,兔子不吃窝边草嘛!”这演员第一次登台,看到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里老发慌,抖抖索索,把台词给忘了,愣在那里翻白眼。在一旁提稿子的提示给他:“兔子,兔子……”半天他还不省悟。他急大家都在急。好不容易听到了兔子二字,于是他啪地打个敬礼说:“报告,兔子病了不吃草啊!”另一个匪徒见台词不对辙,忍不住笑了。这一笑不要紧,台下的观众也笑了。这样台上台下互为因果,笑个不停,大半天才停下来。又一场戏是团参谋张少剑波唱“望飞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由于少幕布缺画师,又没有投影设备,无法表达白雪皑皑大雪纷飞的壮观景象。这点事难不住演员们,业余导演棋高一着,事先剪出许多纸屑,等唱到望飞雪漫天舞时,从幕后飘飘扬扬撒上了台,以增强舞台视觉效果。可台下的观众们有意见了,他们哪里知道导演们的良苦用心,还以为是谁家的毛孩子在一边捣乱哩。于是纷纷抗议说:“谁家的毛孩子,没有家教,乱撒纸片干什么!”“撒什么撒?快滚他妈的蛋!”这样一来,导演精心设计的雪景效果全没了。
下一场戏是打虎上山。侦察排长杨子荣假扮成胡彪打入威虎山匪徒的内部。刚刚上山,众土匪们不信任他,想测试一下他的枪法。假胡彪意气风发,一手拤腰,一手把木制手枪高高举起,作欲射击状,等待着幕后的鞭炮配音。可这鞭炮一等不响二等不响。假胡彪非常着急,总不能举着手枪过除夕夜吧!他很沮丧,于是就把枪收回去别到了腰上。谁知道,不该响时鞭炮却响了,而且响起来噼里啪啦,没完没了。只炸得台上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吓得演员们停止了演出,观众们也懵懵懂懂,云里雾里,台上台下一片混乱。原来,在后台负责音响效果的小青年遇上了断捻鞭炮,点了两个都没有响。他一着急,稀里糊涂地把整挂鞭炮都点着了。这一响,台下人声鼎沸,斥责的、谩骂的、欢叫的应有尽有,真真热闹就是年下了。
演了几天以后,邻村的人们沉不住气了。他们就派了干部代表来,说:“你们越是高兴,我们越是难过。发扬发扬风格吧,到我们村去演几场,也叫我们高兴高兴,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团长心里想:我们费心劳力搞出来这么好的戏曲节目,凭什么给你们去演?不去不去不去。可来人态度非常坚决,非邀请去演几场不行。团长自己做不了主,就去向党支书请示。没想到支书把大腿一拍说:“好啊,人家邀请这是好事啊!说明咱们大剧团出了名了。去吧去吧,去了咱都光荣光荣。”
为了让请来的演员高兴,邀请单位真是竭尽了心力。演出人员一进村,他们就派人远远地去迎接。然后像招待客人那样递烟倒茶,嘘寒问暖。然后准备上好的饭食。演员们受到了空前重视,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感到特别神气和自豪,走路都带着一股风,演起来也格外卖力气。一天,演出队又到了一个村,这次村里准备的是葱花油饼和鸡蛋汤。这对于每天都吃菜团子地瓜干的庄稼人来说,无异于美味珍馐。于是他们放开肚皮吃起来。演《沙家浜》中胡传奎的演员一气吃了五个油饼,喝了几碗鸡蛋汤,撑得捂着肚子弯不下腰。开场的锣鼓家伙敲了好几遍,还出不了场。气得团长就去熊他。他翻翻白眼还振振有词:“叫你吃这么多,能唱戏吗?”
春节过后,公社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汇演比赛。各演出单位都选出了最好的节目,布出了最强的人员阵容,准备到时候大显身手一展风采!我们村推出的节目是豫剧《圈前风波》。该剧的内容是富裕中农王老发自私自利,养猪不圈啃庄稼。一名少先队员适时地教育开导他,使他改过自新的事。周美生演主角王老发。这美生可是个聪明人儿漂亮角色,唱念做打都技高一筹,算是团里的拔尖人物。那天傍晚,文庙广场上的戏台前,早早坐满了人,连台两侧的树上墙头上都是黑压压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演出开始后,一切非常顺利,大家的信心也十分高涨。戏中那头猪太不听话了。到处窜来蹦去。王老发拿根树条儿开始撵猪。谁知跳跃舞蹈动作太猛,那绿绸裤子是自己缝制的,很不结实,关键时候开了线,一裂裂到大腿根。可巧,他里边是穿条白绒裤,点灯光一照,亮亮光光,白大腿一般。顿时台上台下哗成一片。台前那些调皮毛孩子大叫倒好:“快看快看,露了腚了,露了腚了!小 都露出来了!快下去吧。嗷嗷嗷——”几个顽皮孩子一边喊,一边还拿石子土块往裤裆里扔,观众们哪有心思再看戏?结果,演出效果很不好。好端端的一场戏,叫一条裤子给毁了。这次,奖励不但没得着,反而挨了批评。这笑话还越传越远,越传越奇。全团上下很是沮丧,大叫倒霉倒了血霉。事后,剧团团长总结工作,把美生一顿好撸!
村支书这次倒不错,他自我检讨说:“这不怪美生。都怪我,舍不得买条新裤子。好好的一个大奖给丢了!”
三
如果谁要以为演员们演技太差,观众们就会厌之恶之嗤之以鼻,对剧团弃之而去,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那些对艺术如饥似渴如醉如痴的戏迷们,那些生在穷乡僻壤终生都在围着锅台转的百姓们,才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哩。有戏听已经使他们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抱怨挑剔横加指责呢?所以,每天,只要锣鼓家什一响,他们就扔掉一切活路,急匆匆聚到戏台前,有滋有味地享受着。一天晚上,演员们到台下去看演出效果,忽然发现一观众高高大大如鹤立鸡群,便心生好奇。仔细看时,原来是一七旬老人,白髯飘飘,坐在儿子搬去的太师椅上。老人家没有棉大衣,用手扯住棉被的两个角,看得津津有味,且不停地称赞叫好。这情景使演员们非常感动。此时,他们很为平时训练不够刻苦,没练出精湛的艺术而惭愧,而内疚。
村里爱戏的大有人在,简直数不胜数。当然,最爱听戏的当数张文马。张文马看戏可说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本村演还是外村演,他是逢演必到,绝不放空。不管时间地点和路程,而且看则看完,绝不半途退场。张文马有个习惯,看戏从不约伴儿,真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说是这样自由。一天夜深,张文马听完戏后,一边哼着梆子腔,一边口打着家伙点儿咚咚呛呛地往回走,一不留神脚下踏空,掉下路旁的地瓜窨子,那窨子足有三四米深,只摔得他吭吭哧哧,半天才缓过劲来,随后大声呼叫。幸好被过路的行人听见,七手八脚地把他拉上来。那次他摔破了头,折伤了腰,躺在床上哼哼唧唧一个多月才下床。
人们开始分析判断,经过这场磨难,张文马一定会敛住兴致,一改旧习了。没有想到,他却兴趣依然,一如既往,爱戏热情丝毫没有改变。说来奇怪,张文马看戏看得多,瘾头儿又特大,却不大懂戏文,只是图个乐呵。谈戏他道不清是非曲直,说不出子丑寅卯,还常常地张冠李戴。譬如,他常常地把小常宝当成李铁梅,把郭建光说成杨子荣。他偏又爱谈戏论戏评戏。“嗬,昨晚上那戏唱得可真好,快赶上北京的大剧团了!”他眉飞色舞,极力地夸张和渲染。有人搭了腔,“你说说,怎么个好法?”“你们没听,王桂花那两口真叫面,她一口气憋得可真长啊!就这样。”张文马一边说着,一边凝神提气,摇手甩臂,模仿本村的演员王桂花。他本来就五音不全,又反串女腔,只唱得南腔北调,狼嚎一般。只笑得人们前仰后合,泪花儿飞溅。张文马还认为效果很不错,一脸地庄重,不停地问:“怎么样?我唱的跟常香玉不?跟马金凤不?跟咱们村的张桂花不?”“哈哈哈,张文马你唱的真不赖啊真不赖,给咱队里那头大叫驴差不多。”“哪里哪里,你唱的有板有眼有味道,就像磨盘压住了狗耳朵!”张文马涨红了脸,就叫,就骂,就追,就扔雪球。被追的人也骂也投雪球。一旁的人在呐喊助威,在鼓劲加油。大街上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再加上霹里啪啦的鞭炮声,村里漾起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排戏,演戏,听戏三部曲中有许多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它们像戏剧本身一样,有着独特的韵致和魅力,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惬意和满足。它体现了人们对扼杀文艺的败类的鞭挞与批判,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与向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村剧团成立后,越来越壮大,不但学唱豫剧,还学唱京剧和吕剧。因为对艺术有些偏好,我成了村剧团里的一名二胡乐师,时常随着大家到处演出。我们的剧团多次到外村、公社、县里去演出,多次受到大家的好评,好几次,还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国经济、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飞速提高。电影电视影碟VCD、DVD等走进了村村寨寨,千家万户。各级剧团如雨后春笋开始复苏并发展壮大。京剧、豫剧、越剧、吕剧、黄梅戏等几百种戏剧应有尽有,且精妙绝伦异彩纷呈。村里那些自演自娱的文艺形式便逐渐退伍,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历经严寒的人方知道春天的温暖,经过那特殊年代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热热闹闹唱大戏、其乐融融搞艺术的场面。而且,这情景极像一坛清纯的精品佳酿,年代越久远,越会放出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芳香。
共 546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革期间,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困乏,每天背诵“老三篇”成了功课。作者一位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的青年人,也是想活跃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让农民觉得生活有意思有奔头。【那年村里唱大戏 】这篇文字,作者从组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做起,一点点做大做强。排戏、演戏、听戏三部曲在当时成为响当当的时尚,也让很多能歌善舞的年轻人走进这个氛围,发挥特长。在弹奏这三部曲的过程中,酸甜苦辣,苦辣酸甜,什么滋味都有,特别是这文艺队员中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方面还得需要作者做好思想工作,从中调解,体现了作者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和睿智。在整个排戏演戏的期间也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虽然资金短缺,但也能让宣传队正常运转,让百姓欣赏到了很多喜闻乐见的节目,让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宣传队也走向剧团的专业行列,期间的工作辛苦可想而知,但作者一直在坚持做好。排戏,演戏,听戏三部曲中有许多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它们像戏剧本身一样,有着独特的韵致和魅力,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惬意和满足。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异彩纷呈。也让现代农民走出那个年代的文艺形式的视野,接受具有专业性的文化、文艺的精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正是农民所需,但是当年村里唱大戏热热闹闹的场面不会遗忘。文字描写细腻,中心突出,内容厚重,值得品味和欣赏!倾情推荐!感谢赐稿!【:林雨荷】【江山部精品推荐 0】
1楼文友: 06:1 :00 欣赏佳作!感谢赐稿!问好牛老师!创作愉快!致安!
2楼文友: 10:19:01 祝贺牛老师文获精品!感谢赐稿!遥祝创作愉快!致安!
楼文友: 22:41:12 赞佩雨荷老师敬业爱岗的精神!赞佩老师优美细腻的文笔!
夜尿增多的护理
尿不尽解决方法
尿不尽治疗方法
云南生物谷药业代表性药物老年人脚抽筋吃什么好
发烧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 下一页:江南与雪共舞散文
- 上一页:流年雨巷绝句小说三则
- 06月21日仙侠大狼狗图片大全凶狠大狼狗高清素材下载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大白熊犬体重下降如何给它增肥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大白熊犬价格买狗人必知的影响狗狗价格的三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大弹涂鱼该怎么养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大家在购买哈士奇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大型犬饲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大狗攻击小狗不让它动怎么办位置
- 06月20日仙侠合理不合理喂食金毛犬狗粮的方法你知道么位置
- 06月20日仙侠各类癣病的产生多半因豢养宠物注意宠物疾病位置
- 06月20日仙侠史氏金翅雀鲷好养吗饲养难度不是很大位置
- 06月20日仙侠吃狗粮可以提高狗狗免疫力位置
- 06月20日仙侠吃干狗粮拉稀怎么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