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br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初秋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初秋,山东莱州府通往省城的一条官道上,走着一个心不在焉的年轻人。此人风尘仆仆,不是打柴耕田,不像游山玩水,不像奔贩经商……他到底要干什么呢?
崂山脚下有条暖流河,岸边是座繁华市镇,镇上最富有的是谷家,年轻人就是谷家的公子谷韫秀。富公子怎么孤身一人游荡在外?这谷公子是奉祖父之命,来省城济南应试的。据说谷家祖上做过高官,后来子孙代代或经商或务农,渐渐扩建庄园,虽然富裕成远近几百里最显赫的人家。可老当家的却有块心病,他认为谷家有辱了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的门风,这是衰败了。老当家的青壮年就也曾努力读书,最终却与功名擦肩而过,因此,他就从子弟中物色读书天资好些的,给予特别关注。谷韫秀打小好学上进,当然就入了祖父法眼。祖父对他寄予厚望,连亲事也不准给订,就是督促他勤奋读书,将来考个一官半职,恢复乃祖昔日辉煌,改变家族“土财主”的形象。谷韫秀开始时,书也读得特别苦,然而,考上秀才后,接连两度乡试落榜,就搞得他没了信心,一提读书,脑瓜子都大。怎奈爷爷管教极严,一逢开考,就逼他上路。谷秀才祖命难违,只好咬牙坚持,所以,他游魂似的在路上捱,恨不能生点重病,把考期延误了才称心如意。
这天傍晚,谷韫秀走得热了,便掀开衣襟煽风。突然,他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原来是身上背的包袱丢了!那里面装的银子和证明身份的文书,怎么丢失了却浑然不觉?谷秀才吓出一身冷汗,急忙返身回去寻找。他找出好远好远,一直找到天黑透了,但见路边站着一个面黄肌瘦、腰部佝偻的男孩,见谷秀才着急的样子,便问:“这位少爷是不是找包袱呀?”
“包袱?”谷秀才问,“你怎么知道我丢了包袱?一个湖蓝色绸子……”
“里面有什么东西?说对了我就还你。”那孩子说。
谷秀才详细地说了包袱里的物件,那孩子喜形于色:“我等了你多半天,可算等着了。”孩子去草丛中拽出谷秀才的包袱,说了句“拿去吧”,身子一软,倒在了地下。
谷秀才急忙掐孩子的人中。折腾了半天,孩子吐出一口气:“饿死我了……”
谷秀才包袱里不但有银子,还有肉干、面饼,这孩子守着吃的居然饿昏了,他莫不是痴呆?谷秀才慌忙找出来喂那孩子吃下,半天,孩子缓过劲来:“少爷,我长这么大,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经过交谈,谷秀才知道这孩子是孤儿,无名无姓。“你捡到这包袱,够吃喝半辈子的,何苦饿着肚子等待失主?”
“那包袱不是我的,谁丢了谁急,我怎么能要。”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不像是个痴呆人。谷秀才带着孩子摸黑来到镇上,住了一夜。吃过早饭,他掏出一锭银子:“小老弟,你买套体面衣服穿吧。剩下的,要收藏好。咱们就此别过。”
哪知道这小乞丐凭着银子不接:“我要是贪图你谢,还不如全拿走呢。少爷要是不嫌弃我,就带上我,好歹是个伴儿;要是不带我,那咱俩就没什么缘分了,我走。”
这下轮到谷韫秀为难了:带着这小乞丐吧,那模样够15个人瞧半月的,他面子上实在过不去呢;就此分手,小乞丐饿死怎么办?这小乞丐真够善良的,宁肯挨饿也要原地等待失主,忘恩负义或者见死不救都不是读书人的所为。左右为难时,那小乞丐说话了:“怪我给少爷出了个难题。同行讨饭的帮我指过路,说单独行走的富人,莫要纠缠人家。人家都是有钱人子弟,免不了眠花宿柳的,我晃动在跟前那不碍眼吗?少爷,你们家的眠(棉)花……可做被子,还是做袄呀?”
一句话把谷秀才激得一咬牙:“什么被子什么袄?本少爷决不是那种眠花宿柳的浪荡公子!跟我走吧。你不是没名字吗?记好了,从今天起,你就叫‘丹青’。”
收下丹青,谷秀才怕人家取笑,带着他专捡小路走,两人还要前后相隔好几步。就是这样的待遇,小丹青丝毫不计较,嘴里不闲着叨念“苍天有眼”,让他遇到了好主人。弄得谷秀才哭笑不得,苍天有眼了,我却是瞎了眼的!
到了晚上住宿时,秀才灯下读书,这丹青并不急着去自己房间睡,只在一边默默地抓石子儿玩。秀才从来也没把他当成个什么,也就毫不理会。读到费解处,秀才下意识拿拳头砸脑袋,嘴里反复念叨那难题。这时,突然听到丹青对着那堆石子儿说傻话。仔细一听,嘿,真是歪打正着,那傻话一下子启发了秀才的思路!此后,遇到难题,秀才就喃喃地念出声来,一边的丹青或是说句疯话,或是做个动作,也不知怎么那么巧,恰恰就点中秀才的疑难处,让秀才豁然开朗……后来到了省城,结果更是让秀才吃惊不已,试卷上的命题恰巧是丹青无意中帮助他解决的。他顺风顺水地答了卷,回家后不久,捷报传来,谷韫秀高中了举人!
二、上任连遇蹊跷事
中了举人的谷老爷感觉丹青是他的贵人,顿时另眼相待,尽管这孩子干吃不长肉,回家后,他还是说服爷爷,坚持让丹青伴读。
得到丹青后,谷老爷如虎添翼,文思大长。最后黄榜高中,放到江南某省做了知县。
批文到时,谷老爷犯了愁,这段时期,江南闹蝗灾,他马上要赶去上任,沿途饥民如蚁,盗贼如蜂,一路上凶险很多呢。
丹青说:“我陪着老爷前去,可以保护老爷。有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老爷十分不悦:“没长进的奴才,给你个好脸,连话都不会说了,像我跟你八拜之交似的。你陪着顶什么用,还不知道谁保护谁呢。”
喝退丹青,谷老爷告别家人。为了躲避骚扰,也为了顺便体验察一番民情,他装成投奔亲戚的样子,独自上了路。当晚,住在一家小客店里,正要吃饭,听得有人敲门,打开门,见小二身后跟站一个小厮,脸上的灰给汗水冲得一道一道儿,跟花面猫相似,原来是丹青跟了来。
“你不在家伺候老太爷,却跟随我纠缠什么?”谷老爷有些恼怒。
“老爷当了官,就不要贫贱的奴仆了。”丹青委曲地说,“家里人都不搭理我,我过得也没趣。这次过来是跟老爷告个别,丹青要继续讨饭去了。不过,我得提醒老爷一声,路上不太平,您这身装束多扎眼。不如打扮成讨饭的,虽然受点苦楚,可是,贼不偷,盗不扰,保管您一路顺风。”
说得有道理呀。这灾荒年头,还真是乞丐最太平。谷老爷端详了一下丹青,天生长着副乞丐相,还得是最地道的乞丐:“那我还是带上你吧。你能帮我打扮成乞丐的样子吗?破衣烂衫我能穿,虱子就不必要了。”
第二天,丹青把主人打扮成花子模样,主仆二人直奔江南。还别说,谷老爷这身打扮,不单避免了强盗的骚扰,还容易接近贫苦百姓,一路走到任上,对一些官场上的黑暗和民间的疾苦,真让他了解到许多。
当地士绅见新官上任,知道最少要待几年的,免不了相约一同到衙门祝贺。几十名绅士带着贺礼,开头一位还小心翼翼地试探,没想到,谷知县十分欣然地接受了。这口子一开,大家不再客气……一天下来,谷知县收了数千两银子。这期间,丹青已跟主人学得一些字,知县就让他逐笔记下。
送走客人,谷知县见小丹青满脸喜气,就问:“你这奴才,一路上总是愁眉苦脸,今天怎么会傻笑了?”
“老爷,丹青这是见钱眼开。这么多银子,做梦都不曾遇见。”
“如何?这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呀。”谷知县苦笑了笑。
“照这样收下去,老爷吃肉,丹青可以跟着喝汤了。”
谷知县大笑:“这汤往后厚实着呢,只怕你喝不过来。”
谷知县花招果然很多。第二天,他又让丹青贴出告示,大灾之年,知县事务繁多,每旬只升堂五日,但理事时间延长一半,这样,老爷办案早晚要在公堂上点着蜡烛。老百姓从记忆中也没遇到这样的事,都当稀罕传讲。
谷知县挤出工夫干什么呢?他白天带着丹青装成行路人微服私访,夜晚回府衙接待登门道喜的有钱人,凡有送礼的,来者不拒,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不无得意地对丹青说:“接待客人这种事早、晚都可办理,就不必占用白天的时间了。把人留住,就是最要紧的公务。老百姓都跑光了,还办什么公务?”
灾区的情景好惨啊,不能不让人凄然泪下:成片的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连地上的草都啃得贴了地皮,何况庄稼。绝了望的老百姓拖儿带女,纷纷远走他乡,谷老爷试图阻拦一下,哪有人听他一个路人白话的?正尴尬间,只听耳边锣鼓唢呐齐鸣,迎面过来一帮出殡的,这出殡的气势浩大,队伍拖了有二里长。谷老爷见身边有个跟他一同闪在路边的叫花子,问:“这是哪家死了人,如此排场?”叫花子瞅了他一眼:“听口音你就不是本地的。出殡的是当朝尚书黎老爷的亲戚崇大员外家,别人哪家有如此势力?”
“亲戚便如此铺张,那要是换了尚书本人,更加了不得了。”谷大人喃喃自语。
“说什么呢。”花子瞪他一眼,“要不人们都拼死拼活地捞官当,当官能跟老百姓一样吗?”
正说着,殡葬队伍来到眼前。谷老爷抬头一看,所有人都带着孝,唯独一辆车上拉着一男一女俩孩儿,穿红着绿,在车上还相互打闹嬉笑着。谷韫秀不由又是起了好奇之心,再次问那花子:“那俩孩童是干什么的,怎么不带孝呢?”
花子叹了口气:“你什么都不知道,真不该走南闯北。这俩孩子是买来的,要享福了。”他告诉谷老爷,崇员外的老爹去世,死后要人伺候,便花钱从饥民中买了这对童男女,给老太爷殉葬的。坟墓修得很大,这俩孩子要在里面陪伴着老太爷生活,听说丧主慈悲为怀,特意在坟墓里备下长明灯,还有足够的油盐,米、面、水……供童男女享用……
谷老爷一听,脸色大变,拉着丹青转身就走。
回到府衙,谷老爷马上让丹青唤来本县的师爷和通事,先把一个纸簿交给师爷,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师爷点头自去。县太爷回头又问通事:“你给本县讲讲那朝中有高亲的崇员外,是怎么样一个人。”
通事回答,这崇员外可不是一般的主儿,朝中有位黎尚书,邻县人氏,当年不得第时,多亏崇员外的父亲、也就是才故去的崇家老太爷子的悉心照顾,这才走出困境,有了今天。黎尚书把老崇家当成了救命恩人,每到回家省亲休假时,务必首先到崇家看看。因了这个缘故,别说本县历任知县,就算是省城的高官,遇事也得让着崇家三分。
谷老爷点了点头,陷入了深思。
三、拼上乌纱
谷老爷一夜未睡,次日天刚亮,师爷就来秉报,事情办好了。谷知县又分派衙役们分头请来前些日子送礼的绅士们,并晓喻城内百姓到校场听他说话。事情安排妥当,知县步行来到校场。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帮人工按照师爷的吩咐,在校场北端竖起一块功德碑,由司仪高声唱读,上面刻的全是给谷老爷送礼士绅的名字,银子数量分毫不差。谷知县对到场的黎民百姓说:“面临大灾之年,本县士绅、名流们大有好生之德,自愿捐出银子近万两用来赈灾。本县应所请,特在校场建立施粥棚。凡衣食无着落者,可每天到这儿领一餐粥,虽不能温饱,却也可望撑到朝廷的赈灾钱粮到达。本县在此代全县的百姓向大善诸公致谢!”
听到这声音,在场的人真是个个表情复杂:老百姓欢呼雀跃,绅士们尴尬无比,本来巴结县令的一片心,却这样给充了公!丹青更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低声抱怨:“我的老爷啊,好不容易收了这么多银子,这种事您以为今后会常有啊?那些穷百姓不认不识的,让他们给吃了,连个‘谢’字也听不到的。丹青这番连汤也喝不成了。”直到谷知县狠瞪他一眼,丹青才停止了嘟囔。
处理完粥棚的事,谷知县见饥饿的百姓喝上了粥,这才回后衙午饭。见丹青依然嘟着嘴,老爷忍俊不禁:“跟随老爷这多天,哪回饿着你了,还是冻着你了?”
丹青摇头:“心疼。丹青觉得老爷这钱扔水里都不响。”
“住口。那是本县的钱吗?”谷老爷严肃起来,“这钱本来是搜刮百姓的,如今用来救灾,绅士们还赚了个善人名声,岂不两全其美。本县若是接收,那还不如回家帮老太爷做生意,赚的比这还多。”
吃过饭,知县命丹青买回一份四色小礼,他连轿子也不坐,让师爷带路,步行去拜访崇员外。
崇员外自恃朝中有人,哪里把个小小知县放在眼里?更没想到,谷知县开口便问他殉葬儿童的事,更让他莫名其妙。其实这对童男女的父母已经无力养活儿女,自愿署了契约,银子领去,孩子便等于是一件货物或者一头牲畜,买主如何处理,是无人过问的。
崇员外亮出契约:“先父生前乐善好施,我不能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并且在坟墓里放置下清水、面粉、白糖各九大缸,还有油盐酱醋等,俩孩子可以在坟墓中自在生活,长大了,还可以生儿育女呢。”
知县冷笑道:“好一个孝顺的员外。把这样的大事交给两名外姓人,两个人事不懂的孩童,未必有失庄重了吧?员外真有孝心,应当亲自去坟墓里伺候老太爷。”
崇员外一愣:“学生日理万机,凡事不能亲恭。先父在时,饮食起居也由奴婢代劳。让孩童陪伴,是他们各自的父母情愿的。”
谷老爷勃然大怒:“一派胡言!坟墓既不透气,又不通光,纵有米面,他们如何活得。活人殉葬,连秦朝始皇帝都早已废除,你是何人,敢如此大胆妄为!着你马上将坟墓扒开,放出孩子,尚可折罪。否则,王法不饶。” 共 871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一开头便设下一玄念,一个小乞丐宁可饿着也不动失者的财物,让人不由敬佩,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人物的形象与心理变化生动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嫉恶如仇的清官形象也为我们讲述着人所有的善良本质,通过谷知县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明白了以人为本,以百姓疾苦为重的做人原则,他不以自身安危为重,勇于向恶势力挑战,最终以自身的正义感动丹青,抛弃了个人恩怨,笔峰扣人心弦。推荐欣赏[责任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1 0012】
1 楼 文友: 2015-04-12 12:07:01 结局最好,憾而非憾,引人暇想,玉子拜读美文,^_^向老师学习
2 楼 文友: 2015-04-28 08:48:12 他后悔当初对她拒绝得过于武断,曾屡次对着空中诉说歉疚之意,希望丹青早日现身,与他共度人生。同僚们也都感觉谷大人年长未婚,必有隐情,杂以各种猜测,把事情说得万般诡秘奇异,而丹青依然迟迟不肯露面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楼 文友: 2016-08-08 09:21: 9 宏声聚精会神欣赏远方文友佳作,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大开眼界,增长知识,爱好写作的人取经来了。向远方的老师问声好,我们相聚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握手,祝老师万事如意!肚子隐痛拉水便婴儿便秘的解决方法经期不准怎么调理
- 下一页:201年虽然已经成为过去
- 上一页:讴歌党的三农政策的英明伟大(1)
最近更新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瑞士山地犬哪里卖体形最古老品种之一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白熊犬初次步入家中要留心的问题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白熊犬体型有多大巨型大白熊犬存在吗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斑马鱼的饲养喜水质澄清有光照的环境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弹涂鱼吃什么主要以底栖硅藻为食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挑选格力犬需要关注的问题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大狗这样帮小主人挠痒痒真是太贴心了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吃的困惑狗狗另类保洁法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合格的护工要这样做如何护理生病的高加索犬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司机撞伤小狗轰油门这司机好毒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史毕诺犬的喂养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吃火锅把流浪狗引来了分了一半肉给它心在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