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百科全书

摘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百科全书”,《红楼梦》通过酒、酒器、酒令等各种方面,展现了才子佳人与酒文化。 《红楼梦》,曹雪芹的这部鸿篇巨著,历来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化百科全书”,在这部书中,自然也有很多描写到酒的内容。根据有关人士的统计,曹雪芹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合,在《红楼梦》中,对于酒文化的描述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红楼梦》全书中,出现过“酒”580余次,直接描写饮酒的场面,多达60多处。虽然并未详细统计过是否真的有这么多的“酒”,但是,我却知道,《红楼梦》中的确是涉及了关于饮酒、酒器、酒仪、酒德等方方面面与酒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讲述才子佳人与酒之间,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的书籍。
既然是涉及酒文化,那么就自然会提到形形 的各种不同的酒了。《红楼梦》中,就描写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酒,在其中,上镜率最高的一种酒,恐怕就是黄酒了吧。比如,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贾母带着家中一众女眷,在亭子里头吃螃蟹,饮酒,那所饮用的,便是黄酒。那些姐妹们,趁着酒兴,吟诗作对,做出了不少应景的诗篇,将菊花、螃蟹等与“秋”有关的话题,说了个遍。若非有酒助兴,众人又怎会有此雅兴,吟风弄月,生出这许多骚人的情怀呢?
不仅如此,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来到大观园中游玩,凤姐儿招待她,用的也是黄酒。那刘姥姥用一个大大的木头碗儿,豪饮了无数的酒,因此饮得有些醉了,又兼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多喝了几碗茶,肚腹之中受不了,泻了半天。于是,在怡红院中,最后引出了无数的笑话。若非这酒在其中作怪,也不能惹出如许的笑料,给生活添加一些别样的情趣啊。
可是,这《红楼梦》,为何对黄酒最为青睐呢,想来与那曹雪芹的身世背景是分不开的。据说,曹家一直以来都是江南的大家族,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曾任江宁织造;祖父曹寅,也曾担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康熙六下江南,其中竟然有四次都是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的。由此可见,曹雪芹的家族算得上是一个“百年望族”了。曹雪芹从小就是在这充溢着“秦淮风月”的旖旎之地长大的,少年时候过着富贵豪奢的生活,直到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才使得曹家受到牵连,一落千丈。可以说,曹雪芹撰写《红楼梦》,便是对自己前半生生涯的追忆。既然曹雪芹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那么,自然就对于江南的酒更加熟悉,更加感兴趣了。江南的黄酒那是天下闻名的,这便使得这黄酒,成为了曹雪芹笔下的首选酒品了。
为了使得小说情节更加合理,曹雪芹还安排了这样的背景情节,那就是小说中的贾府虽然现在住在北方,但是却是来自南方金陵的。故此,他们的生活习惯南北混杂,在饮酒方面,他们更多地保存着南方的习惯,因此,都喜欢喝黄酒。这样一安排,就使得整个小说,纳入了曹雪芹擅长的范畴了。更何况,要是让小说里这些才子佳人都像东北大汉那样,端起大碗,豪饮狂灌那北方的烧刀子的话,别人不说,这林妹妹,恐怕是首先要提出抗议的,而那就连喝茶都要小口小口,不能超过三杯的妙玉,怕是更要皱着眉毛叹一声“俗”了吧。
当然,《红楼梦》里如果只有一种酒的话,自然是算不上博大精深了。古人宴饮,是少不了烧黄二酒的,所以,既然有黄酒,那么也就少不了烧酒了。同样是在第三十八回,当众姐妹都一边喝黄酒,一边吃螃蟹的时候,只有林黛玉,与众不同,她身子弱,只是吃了一点螃蟹,便觉得心口微微有些作痛,于是,便想喝些热热的烧酒来解心痛。那宝玉便将合欢花浸的酒烫了一壶来,但是,黛玉也才饮了一口。或许,她喝烧酒驱散寒气是一方面的原因,想在众姐妹之间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是另一番原因吧。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小小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不同性格的。
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酒以外,在《红楼梦》中,为了突出主人公的身份,还会出现一些比较名贵的酒,比如,在当时便已经有了的一种舶来品,葡萄酒。在《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中,当芳官拿出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子的时候,柳家的母女还以为这是贾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于是,还想拿旋子烫滚水来烫酒呢,谁知道却是玫瑰露。在这一章中,那葡萄酒虽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并没有露出自己的真身,但是,却可以看出,贾宝玉平常也会喝西洋葡萄酒,而且,那酒的颜色是“胭脂一般的”。不过,这玫瑰露虽然不是葡萄酒,但是也是一种名酒,清代的王士雄曾经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玫瑰花,甘辛温,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酿酒亦可。”这种用玫瑰花调制的露酒,也是极其名贵的,贾宝玉能够将这么多的露酒都给了芳官,也足见他对于芳官的喜爱。

当然,如果只是单单涉及了一些名酒,也无法体现《红楼梦》百科全书的风采,更无法体现才子佳人们对酒的情怀。所以,《红楼梦》中对于酒的描述,绝对不是这么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它有着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描述。
说到酒文化,除了酒本身以外,那些酒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红楼梦》中,就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喝不同的酒,在不同的情况下喝酒,都要使用不同的酒具。
比如琥珀杯,这是在贾宝玉进入仙境,看见警幻仙子的时候,设摆酒馔之时,所用的酒具,“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那酒不是普通的酒,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制而成的,所以叫做“万艳同杯”,要喝这样的酒,用普通的杯子自然是不行,只有用琥珀杯,才能反映出其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啊。不过,看文章不能光看表面,这琥珀杯和“万艳同杯”酒,那流光溢彩的背后,隐喻的其实是“万艳同悲”,反映了作者曹雪芹对于红颜薄命却又无法与悲惨命运抗争的弱女子的同情。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种虚构之酒,而是与《红楼梦》主旨密切相关的,由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能看出曹雪芹的创作态度。
这还是在梦境中的酒具,而现实中的呢,比之梦境毫不逊色,曹雪芹用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酒具,反映了这些在大观园中的才子佳人那饮酒的品味。比如描写林黛玉,曹雪芹就着重突出了她的清高,在第三十八回中,众人饮酒、吃蟹、做诗,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而林黛玉呢,则选择了一个人在清净的地方钓鱼。等到了喝酒的时候,也不需要丫鬟伺候,而是自己自斟自饮,反映了她孤高自傲的情怀。这个时候,曹雪芹为她安排了这样的一个酒壶,“乌银梅花自斟壶”,是“银”,而不是“金”,这酒具显示的更多不是高贵,而是典雅,而那“梅花”的装饰,更显出主人公高洁的情怀,最主要的是那个“自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样的一种酒具,对于林妹妹这样清高之人来说,恐怕是最适合了吧。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四十一回中,当刘姥姥来了之后,屋子里的东西,她看着都觉得新鲜,于是便开玩笑说,喝酒的时候,要是笨手笨脚的,打碎了瓷杯就不好了,还是用木头酒杯吧。她说者无心,可是凤姐儿却听者有意,这凤姐儿是《红楼梦》中最八面玲珑的人,于是便有心要捉弄刘姥姥,和鸳鸯合计着,取了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来,将那刘姥姥猛灌了一回,因此引出了下面的无数笑话。在这一回中,捉弄刘姥姥的人,曹雪芹没有选择别人,偏偏选择了凤姐儿,这当然是为了衬托人物性格而特别设计的。抛开这不说,我们单说这一整套的酒具,就显得特别风格独具。刘姥姥一心以为那只是小孩们使用的木头碗儿,可是谁知拿上来之后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套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就像套娃一样,一个套着一个,按照大小排列,大的有盆子那么大,小的也有普通杯子的两个那么大。这还不是最新鲜的,最喜人的是那一个个杯子都“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可以说,这已经不是用来喝酒的杯子了,而纯粹只是摆设的工艺品。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提到是才子佳人的酒文化,那么,一切酒啊、酒具啊之类的,都及不上那酒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来得重要。
正所谓,寡酒难饮,喝酒自然是要与众同乐的,但是,像刚才凤姐儿这样,将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用戏弄刘姥姥这样没有见识过世面的穷人来寻欢作乐,自然是不靠谱的,也是曹雪芹所看不惯的。在小说中,曹雪芹自有一些其他的喝酒消遣娱乐的法子。
比如说,行酒令,就是其中之一。酒令在中国由来已久,是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说起酒令,大家想到的便是什么“一只小蜜蜂啊,飞在花丛中”,要不就是“十五、二十”之类的,这是划拳,自然也是酒令的一种。但是,这样的酒令,是一般粗俗酒徒的玩乐方式,要是《红楼梦》中的才子佳人,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划拳取乐的话,那就太俗不可耐了。所以,在《红楼梦》中,有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酒令,彰显了才子佳人非同寻常的文化底蕴。
《红楼梦》酒令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全书描写了那么多次的酒令,但是,几乎就没有重复的,由此可见,作者曹雪芹对于酒令文化的深刻了解。“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里玩的是“牙牌令”;“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这时候,大家又进行的是“占花令”;在宝玉过生日的那天,大家进行的又是“曲牌令”;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月”字流觞,击鼓传花,射覆,拇战等等,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在这里基本都能够找得到。这些酒令,雅俗共赏,富有情趣,真是新奇别致,妙不可言啊。
由于大家都是才子佳人,所以,难得有那南郭先生进来滥竽充数的时候,便给这些平日里寂寞的人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除了刘姥姥以外,在《红楼梦》中,还有一位大俗人,也给众人增添了无限的笑料,那就是薛蟠。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贾宝玉和林妹妹又斗了两句嘴,随后有冯大爷邀请,那座上之人,便有薛蟠。许是贾宝玉心中还念着林妹妹吧,于是,当他提议要来酒令的时候,便想起了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这个酒令,对于其他才子佳人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的,但是,却为难了薛蟠了,他平常里只是会弹个琵琶,唱个小曲之类的,哪里会如此高雅的酒令呢。于是,别人都说得有模有样的,唯独他,非但生凑句子,而且还说出了不少笑话,什么“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什么“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等等。虽然粗俗不堪,倒是也能让人解颐,在酒席宴上,平添了许多笑料,而曹雪芹,也正是通过这行酒令的方式,显示出其笔下人物的性格,内涵,这样写,着实比单单描述他读过些什么书,参加过哪些考试,来得更加生动、形象。
另外,趁着酒兴,吟诗作对,也是文人雅士喜欢的一种方式。同样是在第三十八回中,一般的人家,要是吃螃蟹,饮酒,那就单单只是“吃”了,可是,《红楼梦》中的才子佳人要是也这样的话,那便也是落了俗套了,自然也要反映出与众不同的风情来,做诗,便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参与这场做诗比赛的,不是一个两个人,黛玉、探春、宝钗、宝玉等人,皆有参与,可以说,那些做诗的高手,全都参与了。在这一章中,曹雪芹通过诗歌,将每个人不同的诗词风格,全都一一展现,不仅如此,还通过诗歌,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每一首诗,都是独一无二,都是为了小说中人物而量身定做的。除此之外,在赛诗之后,还借着李纨之口,对这些作品来了一个品头论足,说出了一个子丑寅卯,评议出来那些诗歌好在哪里,巧在哪里,可以说,这不仅是小说中人物的看法,也是作者曹雪芹,对于诗歌的看法,是属于曹雪芹的独特诗论。如李纨对于林黛玉的评价是“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纤巧柔弱,这不正是林黛玉性格的体现吗?
自从传说中杜康造酒以来,中国人向来就是无酒不欢的,所以,这酒又有一个名字,叫做“欢伯”,早在汉朝焦延寿的《易林》中,就点出了酒之为物的最大特点,那就是,它能让人忘忧,“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千百年来,中国人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酒文化,不仅是对于饮酒,而且对于饮酒时使用的酒器,宴饮助兴的方法等,都形成了有中华风格的文化。
应该说,《红楼梦》中的绝大多数宴饮情节,都是极尽奢华的,体现了“酒”作为“欢伯”的风格。可是,细细回味起来,却可以发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到了最后,曲终人散的时候,才会更加让人觉出这其中的悲凉来。或许,曹雪芹在描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宴饮场面的时候,也是一边饮酒,一边回忆着自己年轻时的繁华景致吧。因此,到最后,他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再繁华的家世,“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免不了“盛筵必散”的命运。曹雪芹,就是借着这一场又一场的宴乐,不仅详细而又形象地反映了中国酒礼、酒俗、酒歌、酒令等诗酒文化,而且还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悲凉。
正如作者曹雪芹所说的那样:“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或许,《红楼梦》那就是一个已经喝醉了酒的醉客,在一场梦中所见到的场景吧。黄粱一梦,等到酒醒之时,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管怎么说,《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化百科全书”,曹雪芹在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才子佳人密切相关的,也与“酒”有关的梦幻世界。

共 518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若说《三国》《水浒》里的酒文化表现得是英雄豪杰的粗犷豪放,那么《红楼》里的酒文化则表现的是公子淑女的闲情逸志。作者选取了几个有关酒的场景来反映红楼里酒的故事与意境。你看那多才多艺的姑娘们相聚吟诗要吃酒来助兴,公子哥儿们聚会闲谈更少不了酒的力量,就连粗人农妇刘姥姥在酒后也闹了不少笑话,给红楼增添了多少欢乐和逸趣。红楼里每一场场热闹或者清淡的酒宴,皆是中国酒文化与魅力的展示,也与故事里主人公性格与命运息息相关。红楼里看似杂乱无章的饮酒取乐的生活小细节,却和整个故事巧妙地前呼后应。每一个热爱红楼的人,总能在红楼里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梦。作者用自己的眼和笔再次诠释红楼与酒,表现才子佳人与酒的精彩纷呈。推荐。【编辑:蓝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1125】止咳的儿童安全用药
治疗肺炎最好的中药有哪些
男性功能障碍无法勃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