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读了五篇杨绛先生的小说

摘要:读了五篇杨绛先生的小说,对比着杨绛先生,与张爱玲及胡兰成的笔法。张爱玲是旧都市带着名贵香水气的绸缎;胡兰成是带着旧学体香的老布乡织;而杨绛则是上好土棉经过洋机密织的“咔叽布”。 读了五篇杨绛先生的小说,对比着杨绛先生,与张爱玲及胡兰成的笔法。张爱玲是旧都市带着名贵香水气的绸缎;胡兰成是带着旧学体香的老布乡织;而杨绛则是上好土棉经过洋机密织的“咔叽布”。

一、俞博士的小阳春
出场便鲜活,行走起新风,性格生灵动。--这是读完杨绛先生四十年代写的短篇小说《小阳春》,对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深刻印象。
如果说读小说《璐璐,不用愁!》初识杨绛先生小说之才,读了她的小说《ROMANESQUE》,知道杨绛先生写小说具有很高的创作天分,读了《小阳春》,不得不说杨绛先生的慧眼如佛,识透人心的本事,恰若X光透视。
好长时间没有用字字句句不捺的阅读方法读小说了。好多的小说里,藏着虚里八落无用的描述,甚至可以说是垃圾。一直用“眼球挤水式”的阅读方法读尚可读的相关书籍与小说。对那些有点议论和名声的长篇小说,总觉得没必要写那么长。好多的小说,不知是为了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或瞎掰才能,也可能是为了添字数赚稿费,将小说拉长了又拉长。读这样的小说,只能用“扫描式”,摄取其中少量的能起些共鸣的东西。读杨绛先生的《小阳春》,读回了中学时的读书速度与感觉,读出了对小说的爱意。我想在这里用杨绛先生的小说,对比一下负着盛名张爱玲的小说。在我读来,张爱玲的小说具有文字表现的天才气质,以及表现人事细腻独到的风格,但读起来,总有种“处处皆美”审判的疲劳,总缺少对她小说的爱意。读杨绛先生的《小阳春》,本想是翻一下,就睡午觉。看着看着,句连着句,字挨着字,还前后重新的翻看,一口气就看完了。
杨绛先生的字句,并不像张爱玲那样的贵气和华丽,家常话里可能带点家乡的语气的表述里,小说里的人,就像好看的戏曲一样,栩栩如生表现在周围。
真格儿是--出场便鲜活,行走起新风,性格生灵动。
先看“出场便鲜活。”主人公俞博士的出场(也是小说开头语):“其实是秋天,俞博士心上只觉得像春天。谁说他老了!四十岁正是壮年有为,他皮底下还流着青年的血。他的兴致,像刚去了盖的汽水瓶里的泡沫,咕嘟嘟”直往上冒。”太太的出场,是因她说了胡 “一个乌黑的锅底脸,一脸黑毛……”后,其形象是在俞斌心中起了变化:“俞斌瞪视着热气腾腾热毛巾后面的太太尊容:鼻子、嘴、脸颊、眼泡,全是油光光的嫩粉红色,半根毛都没有,连眉毛都没有。一个 裸的胖大的嫩粉红脸儿。当然,蕙芬平时并不整个脸儿嫩红。谁都承认也相貌好。不过‘美’也有休息的时候……”对比的美妙,俞博士拿出门正装胡 的脸,对比着太太热毛巾下“美在休息”的脸。
再看俞博士的“行走便生风。”“俞博士听见她进来了,灵巧地用跳舞的步伐把身子一旋--在一个四十岁稍微发胖的从不运动的人,实在灵活得出人意外。他转过身子,拦腰一把,把太太抱住,在她丰腴的颊上,扑地贴上一个大肥吻……”俞博士的“小阳春”到来前,有一段独自出去走走的描写:“他不顾道上的人看他笑他,挺着脖子,挺着肚子,撅呀撅的走得真起劲。可是拐了两个弯,兴致泄了一半,像是掉进沟水里泄了气的皮球,泄掉几分气,灌进几分污水。”
“性格生的灵动。”主要体现在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俞博士心中萌动着小阳春时,对漂亮太太的一番心思成了这样:“蕙芬是好太太,头等好太太。可是,一个女人,怎么做了太太便把其他都忘了?太太,便不复是情人,不复是朋友,多没趣!她这样就满足了。做个好太太,称心如意地了胖,准备老了!俞斌觉得自己的发胖,全是太太传染给他的。”对太太嘴里说出的敏感女人胡若蕖的心思,对比着太太的白,俞博士是如此想法:“白是没感情的颜色。黑,表示涵蕴着太阳的热--或者--像一朵乌云,饱含着电。”
正是因为“饱含着电”,胡 到俞博士家要稿子,说得两人没话说,胡 并不起身,俞博士也生怕她告辞时,“俞斌只觉得这时会客室里,充满了‘饱含着电的乌云’时流散出来的阴阳电子。”
胡 在俞博士家作客,哪怕是张“一个乌黑的锅底脸,一脸黑毛……”俞太太平日吃过饭不打扮,今晚也搽粉画眉,说与胡 的客气话也一刀一枪的夹枪带棒。这女人呀,对自己的男人心中的那点小阳春,哪怕是锅底脸,敏感着呢!儿子的糖,也绝不允许先生从楼上往下拿,坚定的说:“小弟的!”
这女人呀,不是生就的丽质,还让男人挠心生出小阳春的念想,那魅人的功夫,让人想起了英国王妃戴安娜的对手卡米拉,也想起美国职业篮球赛上经常出现的矮个球员。功夫,真功夫!
胡 ,真喜欢上了俞博士。半道摘挑子,选扎进来便成安乐窝,还是个体面外挂的中年成功男士作丈夫,这喜欢中的水分,在更多人眼里,是别有用心。可俞博士不这想,硬是被胡 弄得神魂颠倒。
也怪不得俞博士,看得破,忍不过。在香饽饽的迷药般的钓饵前,哪里还识得自己?
只此一招,小阳春招着手儿,让俞博士越发觉得四十开外正当年。胡 从俞博士会客室出来。俞博士用上了握手的洋规矩。握手时间不意长了,不知怎的,胡 一缩,俞博士不及松手,胡 往前一栽,恰好吻着了堆绒的黑红花 。后来,俞博士得到胡 一封简短的信。“俞先生:我不知道该快活还是该害怕。请你教我。--若蕖。某月某日”名字下还有两千细字:“这位 今晚没洗脸就睡了,请猜,为什么?”
小阳春,俞博士的小阳春,到底是什么小阳春,经得杨绛先生“出场便鲜活,行走起新风,性格生灵动”这么的一拨弄,就不想知道么?

二、璐璐的愁与不愁
杨绛先生19 4年的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今读来,让好多的现代小说追赶不上。
小说要让人物带着灵性的鲜活,需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下功夫。
《璐璐,不用愁!》是杨绛先生19 4年9月19日第一次试作的短篇小说,当时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肄业,选修了中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习作”。将《璐璐,不用愁!》作为习作缴卷。后朱自清先生与林徽因先生先后推荐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大公报丛刊小说选》。
我读《璐璐,不用愁!》,读的是《杨绛文集》小说卷。
小说故事说的是璐璐恋爱犹豫和忐忑不定的选择。
开始,璐璐在把心里话写在四个纸团里,摇在手里,抛向空中。求洋神土菩萨的结果,“答应汤宓”“不答应汤宓”“汤宓明天来”“汤宓明天不来”,四纸团双双成对拿起,应与不应,来与不来恰好成对。小说写璐璐在小王与汤宓两个男生间的比选、犹豫、徘徊与反复,将少女对爱情的那种微妙的心理与行为,通过许多细节描写,表现得活灵活现。
最终,璐璐拿定主意,到了家中又变掛了。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选定小王,与汤宓说清“请不要再来看我,那些问题都谈不到,我还要念书呢。”
结果,回到房间,小王给她留了信,怪极了,竟然与表妹订婚了。
璐璐,按照自己的喜欢,是喜欢汤宓的。可和小王差点订婚。
坏就坏在父母先前选择门当户对的小王,但最终会尊重璐璐最后的决定。
在三十年代那个时候,青春恋爱这样的决定,肯定会从个人的喜爱出发。璐璐也不例外。她喜欢有个性甩点派头的汤宓,看不太起有个好家庭的小王。
小王大老远,还天黑、风大的来看璐璐,摔了一大跤,磕掉两个门牙,颊上磕破三处,满脸的泥和血,嘴唇又紫又肿。可璐璐并不觉得小王太可怜,情感与思绪好像还沉浸在更喜欢汤宓,刚刚所玩的抛纸团游戏里。
汤宓比较有个性。璐璐几经周折,与汤宓合了分,分了合,最终下定决心要和他好下去。冷落封杀了小王后,回家告诉父母。
到了家又矛盾了。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按照原先父母所作的选择,选定了小王。
女孩被人追紧了,拿不定主意,已经是愁。各有各的好,害人的必须二选一的比拼,更加让璐璐发愁。愁得要命的,是最后扁担无扎,两头失塌。
小说中璐璐的鲜活形象,在于塑造出了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长在自主式家庭,酿造出在恋爱问题上辗转不定,“吃了怕是骨头,吐了怕是肉”的 性格。璐璐想自由浪漫,想要阳刚与独特的男子性格,更想有恋爱婚姻上自主。而王身上所欠缺的正是男子性格,他的死缠烂打,还摔了一跤,让璐璐选择他反而少了自主的成就感。经反复过滤和比选,当璐璐认为考虑事物比较成熟时,经过冷静综合的排他性博弈,最终情感砝码还是偏向了有家庭背景的世俗一边,放弃了汤宓而选定了小王。
小王一路追下来,璐璐远去了。怎么也想不到机缘还会起死回生,璐囊还会折回来选自己。去看璐璐的那一跤,已经摔得不轻。他,再也经不住璐璐的来回折腾,在璐璐冷落他,不辞而别回家后,与表妹订了婚。
失去了小王,璐璐知道汤宓再也不会回头追自己。一声的长叹,能怪谁呢?
好在美国回信了,她请求免费学额成功了。
小说好看,集中在一点,璐璐人物性格的塑造。从第一行字起,到最后结尾,璐璐那让男人不舍,又无比烦燥的性格,以及细腻的少女恋爱心理与非常真实的细节,让人读着读着,直觉得一个鲜活的璐璐,从书中的油墨香里,从三十年代,走到眼前。

三、磁力老王林奶奶
从当当网买了打折的松木简易书架,收到后立马装好,整理好办公室的书后,信手翻了一下《杨绛文集》散文卷上。打开书页,正好是《杂忆与杂写》中“杂忆”中的第二篇文章《林奶奶》。本就是这么的一翻而已,这一看不打紧,磁力一般被吸引进去,一气读完7页,仍不过瘾。接着,又读了前一篇的《老王》,和后一篇的《纪念温德先生》。
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和林奶奶,是社会最底层人物。温德先生,属于知识分子。两类文章,带磁力的当属老王与林奶奶。温德先生,不过是旧事重拾。
老王和林奶奶,也是旧人旧事重拾。与温德先生不同的是,这两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一经杨绛先生的笔墨勾勒,形象特点栩栩如生,鲜活得可以走出书本。
说杨绛先生的文字带着磁力,从这两篇的文章中着实的感受到了。
林奶奶,小杨绛先生三岁。文革第二年,“她忽到我家打门,问我用不用人。”杨绛先生说不用了。林奶奶叹气说:“您自己都能,可我们吃什么饭呀?”这一“打门”,一叹气,林奶奶帮人洗衣打零工的窘境便出来了。
不固定一家做,而做零工,用林奶奶的话说“活着些”(自由主动些)。林奶奶的细心,发现一家太太,把钟拨慢十好几分钟。这十好几分钟,句子肯定是林奶奶的。杨绛先生原话原用,不仅给林奶奶人物形象添色,而且增加了从林奶奶处听来东家长西家短唠叨的可靠性。林奶奶还是个不服输的,在孩子泼了她一身污水,告诉太太后,被骂“活该”后,立马还以颜色,拨了太太一身的污水。林奶奶,还是个善恶即刻于脸的人。小孩不意撞碎了碗,也不管杨绛先生在场,开口就大骂。
林奶奶讲家事,叙述事情,一“他”到底,叫杨绛先生本身听不太明白,越描呢,越糊涂。林奶奶说穷人家没钱娶媳妇,他哥俩合有一个媳妇。他哥俩到底是谁,是同时合有,还是先后合有,叫杨绛先生弄不清。事儿还真,林奶奶叫那边的嫂子,给杨绛先生做了双棉鞋。
林奶奶对人有戒备,与儿子儿媳关系也处得不好。儿子盖房子,与儿子儿媳吵闹一场。林奶奶认为杨绛先生是可以放心的人。将个破皮背心(里面藏有存单)放杨绛先生处,嘱不要告诉别人。林奶奶后来吐黑水,血水变成的黑水,到医院没得救,第二天便死了。办完丧事,林奶奶儿子发现锅里蟠着两条三尺多长,满身红绿的蛇。众人喊打,林奶奶的儿子拦住,直说别打,广开大门,把蛇放走。
《老王》中的老王,蹬三轮的,慢脑袋,经常为杨绛先生家送冰和拉车。老王临死前的一天,到杨绛先生家。杨绛先生是这样形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老王这天,给杨绛先生送了一瓶香油,十个或是十二个鸡蛋。说不是要车钱的,杨绛先生还是给了,理由是既然来了,省得找人托。后来,十多天没见老王,问及同院老李,那天到你家的第二天便死了。杨绛先生悔得不应该拿钱,拂了老王以表谢意的香油和鸡蛋诚意。
都市里的穷人,小人物,林奶奶和老王,人虽然去了,却带着磁力,活在了杨绛先生笔下。

四、玉人成了猴屁屁
存一个美好曾经恋情的记忆,藏个“玉人”于心尖尖,郝志杰结婚后,一个丢不掉,摔断了腿还不忘,相当不错的念向。到后来,不期邂逅让“玉人”成了猴屁屁,这是读了杨绛先生小说《玉人》感到最有意思的地方。如今盛行的老同学、老知青、老战友、老同事会面,其实也有好多不言自明“玉人成了猴屁屁”的尴尬。

共 798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杨绛向来以著名翻译家与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著称于世,她的小说作品不多,却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之中充满了大智慧。她冷眼纵观苍生,道尽市井男女张皇骚动的百态。沉定简洁是她小说的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在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中蕴含着巨大的表现力。本文是一篇关于杨绛小说的赏析文。作者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杨绛的五篇小说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做出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出场便鲜活,行走起新风,性格生灵动”是对《小阳春》中主人公俞博士的高度概括;《“大笑话”》作者一连读了三遍,在反复咀嚼之中,里面的太太们一个个在作者脑海里风生水起,鲜活了起来,可见杨绛小说之耐读耐品。另外,《璐璐,不用愁!》中细腻的少女恋爱心理描绘、《老王》《林奶奶》像磁铁一般的吸引力、《玉人》中的枚枚成了猴儿屁屁,都显示出作者对文本理解的精准到位。文章用“洋机密织的‘咔叽布’”为题,来比喻杨绛小说的笔法可谓妙不可言,耐人寻味。佳作,荐阅!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41709】
1 楼 文友: 201 -04-16 15:06:5 问好一郎!欢迎你将文字安放流年!遥祝安好!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 201 -04-16 21:57:52 俞博士,出场便鲜活,行走起新风,性格生灵动。好有气度的评价!
不知为何,对杨绛,始终没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记得半夏推荐了,我就试着阅读洗澡不到一半就放弃了。
难道真是各文入各眼,还是我压根忽略她小说的精髓?
有暇,得补补杨绛了。那时再来跟一郎讨论。 网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楼 文友: 201 -04-16 2 :00: 2 慧智慧笔兼慧思,这顶光鲜的桂冠还是适合戴在一郎的头上。哈哈。
人物丰满,话外玄机,素朴简练......杨绛的文学养料。
洋机密织的咔叽布,这个隐喻,雁子愚钝,还没参透。 网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回复  楼 文友: 201 -04-17 07:59:51 让雁见笑。杨绛的文字,是对比着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文字而出的,洋机哈指是留洋回来的,密强,是高品质,棉咔叽布,中西结合。杨绛,后来不写小说,可能是气候不合。后来的《洗澡》,还没来得及细品,不知与先前的对比,是不是更加老道了。
4 楼 文友: 201 -04-17 08:48:4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 201 -04-17 11:11:26 恭贺一郎又得精品! 网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6 楼 文友: 201 -04-29 10:15:41 這書我是六折買的,特價書店里的,不過不是十成新,買完有點后悔,覺得應該買新的,喜歡楊的《堂》譯
回复6 楼 文友: 201 -04-29 16:56:29 杨的堂还没读,估摸着她的功夫了解。反正书在书架上,自己的书,慢慢来。读杨,感觉她的心气带上点仙气了。谢谢来访!滨州牛皮癣医院
亳州治疗癫痫病方法
怎样预防颈动脉斑块增长
友情链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