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流年江南旧事聆听征文散文

【十年一觉扬州梦】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谴怀》)

杜牧的青楼美梦似乎格外漫长,或许他根本就不想或不愿醒来,“十年一觉”,在他最擅长的咏史诗里,其实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已,如“千里莺啼”一般,缥缈,易碎。人在江湖,很多时候只能一个人载酒而行,如果有伴,也是那些楚腰纤细似能在掌中轻盈舞蹈的女子们,看得见的是人声鼎沸的风流,看不见的却是一个人沉重的落魄吧!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孟浩然、李白们都心驰神往的地方,而文人杜牧的足迹更是踏遍扬州大大小小的青楼,宿醉不归。以致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这应

是实有其事的。

自古文人多风流,而像杜牧这样风流得别具一格、无所顾忌、声名远播而非声名狼籍的文人,却是其他文人尤其是“伪文人”难以效仿的。究其根底,或许正在于他的满腹才华吧。对于少负盛名的杜牧来说,其实功名之事一直是举重若轻的,家学的熏陶,加上自身敏而好学,科举考试自不在话下,一篇《阿房宫赋》不仅传诵于文士之间,更让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主动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进士便轻而易举般地得了。试想几百年后的蒲松龄,为功名考得两鬓苍苍,一无所获,得了满肚子的愤懑和不合适宜,不得已才退而著书,写写神仙鬼怪的小说,而设若他的仕途真如杜牧般顺利,又恐怕见不到《聊斋志异》的诞生吧,如此想来,杜牧的悲哀其实便是从这春风得意里就已开始了。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杜牧《登乐游原》),“驱车登古原,向晚意不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曾经盛大煊赫的西汉王朝,如今只剩下荒陵残冢,杜牧眼中所见、心中所叹,和比他小九岁的李商隐所见所叹竟是如此的一致。乐游原,注定是一个让诗人伤心的地方,晚唐的日落也注定是无可挽回的必然。“乐游原上清秋节”(李白《忆秦娥》),曾经的繁华和盛世之音,已无法听见,只有无端而起的秋风,将所有崇高之理想、远大之抱负吹得格外冰凉。自幼熟读史书的杜牧,肯定是在历史的余音里听到了大厦崩塌之前的破裂声,和杜甫或所有欲建功立业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放下“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上李中丞书》)的经世致用之学,在内忧外患的动荡衰败之中,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将报国之身交于青楼。于是,美酒,佳人,顺理成章地成了疗伤祛痛的良药。

佳人在旁,美酒在握,这样的及时行乐的姿态被无数的文人演绎,风雅和快意似乎是有的,却也难以遮蔽满腔的无奈与黯淡。饮酒的人其实都明白,酒,从来都无法浇灭愁绪,只会让愁绪疯长,旧恨之上更添新愁而已,可即使是片刻的麻醉与沉沦,都仿佛可以获得难得的忘却的轻松。

杜牧的醉意应该还没有达到阮藉那样的程度,“穷途之哭”的阮籍是悲伤至极的,可人们只会效仿他嗜酒狂荡的行为,而又有几人能体味他心中的隐痛?杜牧也做不到阮籍那样的“口不臧否人物”,他总会忍不住发几句牢骚,关乎历史,或关乎历史上的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人们熟知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讽刺和嘲笑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可人们似乎更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喜欢唐明皇与杨贵妃那么深情那么动人的爱恋,对于历史,尤其是民间流传的历史,戏说往往比正说更有意思也更深得人心吧。

然而他终究是学不来如今人一般的戏说,比如他夜泊秦淮,美景如画,歌舞升平,冥冥之间,听见的却是亡国之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泊秦淮》)秦淮月夜,扑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世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其实除了咏史,杜牧有名的几首绝句大半都是歌咏青楼 的,比如《张好好诗》、《赠别》等。杜牧于大和三年(829)在洪州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中任职时初识歌妓好好,七年后,他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在洛阳重见好好。感旧伤怀,感慨万千,杜牧忍不住流下热泪,写成了这道短歌。美貌如花、艳惊四座的好好,有着多么美妙的玉质、艳态、绛唇、云步,而七岁之后,洛阳重见,曾经的少年已是白须飘飘,曾经的好好已是妾身,今昔对比之中,斜日衰柳,凉风习习,不觉心痛神痴,泪落满衿,为好好,也是为自己吧,就好似江洲司马为琵琶女而青衫湿透一样。虽然淡漠了对历史、现实的反思与感喟,却沉淀了诚挚的情感与怀念,更让人想见杜牧情深心柔、风流儒雅的另一面。

【乌镇的黑白轮廓】

在这样酷热的季节,去往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力,比如现在身处于人流之中的我,仿佛一个虔诚的夏日漫游者,为一个人而来,为一个小镇停驻。

镇是乌镇,人自然是那个叫“茅盾”的人。我不禁疑惑,是古镇孕育了名人,还是名人使古镇成名,或许正如鲁迅之于绍兴,沈从文之于凤凰,汪曾祺之于高邮吧,他们身上流淌着故土的血液,而他们的文字又让故土成为现代人心驰神往的乐土。

混迹于熙熙攘攘的游人之中,旅行团的速度比走马更为快捷,少有停留,一切的美似乎都显得匆匆而格外肤浅。于是很艳羡那些在临水的木制走廊里静心描摹绘画的孩童们,他们专注的神情和细致的笔触,反衬出我们浮光掠影的匆忙和粗糙,他们自然比我们更能感知到许多凝固积蕴的深意。我们的视野里能够留存的可能和相机里储存的近似,平面得单薄,少却了古朴的诗意,虽然这诗意也已是昨日黄花的旧景,夹杂着人工雕琢的印痕,然而至少与城市之中的灯红酒绿保持着恒远的距离。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江南之景,在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里,只是苍凉孤独的映衬,而在眼前却是恬淡宜人的真实图画。

流水贯通于两岸的民居之间,小船荡漾于流水之上,船并非我所知晓的乌篷船,浓重的桐油浸染过的气味,和有些浑浊的东市河水一样,让人减灭了些许美的念想。而那些临水的旧木屋也显出颓倾的姿势,仿佛沧桑,又仿佛怀旧的满身伤痕。没有人(比如一个古典的女子)伸出头来张望,他(她)们早已习惯了闹中取静,安然悠在地过活。不停流动的是水,也是古往今来的生活吧。

步行于石板路上,两旁的木楼夹出一条窄而幽深的小道,和故乡的罗岭老街相似的氛围,只是这里的规模更齐整,年代更久远罢。百床馆。民俗馆。宏源泰染坊。木雕馆。钱币馆。翰林第皮影戏。历史的余音都浸润在这些精致的雕花、蜡像、蓝青花布、古钱币、皮影里,除了感叹,好像也激不起更多更深的情感。我似乎对“人”更感兴趣,比如茅盾故居。清凉的立志书院,早已消失了读书之声,曾经茅盾的年少时光,也和“林家铺子”的门槛一样,早已被纷至沓来的游客踏碎了吧。我和那些陌生的游人一样,站在先生的塑像旁留影存念,靠得很近,却感觉离先生和先生所奋斗的那个时代分外遥远。在人迹罕至的后院,一处石廊,一串串葡萄匍匐在顶上,摘下一颗扔进嘴里,涩涩的酸。

离故居不远,是修真观,据说是鬼谷子传道之所。我无意于怀疑,太多的附会之说,已让我对真假的判断丧失了兴趣,而我对“道教”似乎也不比那个年轻的解说员说出更多“神秘”的所以然来。“人有千算,天则一算”,简朴的道理刻在门柱上,人人知晓却未必能心领神会,更多的恐怕还是不由自主地受了“神秘”之说的蛊惑,双手合十,恭敬于肃穆威仪的神像,然后讨一张千篇一律的生肖卡,请道士低声耳语一番,最后禁不住对自己的人生或命运将信将疑起来。想想倒也有趣,道教的真谛无论起初说得如何之玄妙,最终却还是堕入算命的庸俗之境。转过身去,道观门楣上那把巨大的算盘,那颗不上不下横在中间的珠子,像一个巨大的隐喻,不上不下横亘在我的心上。

道观对面是一个乾隆时建的古戏台,风雨历经,保存得还算完好。一个身着戏服的女子正咿咿呀呀地唱,听不清也听不懂,看戏台一角的木板公告,应该是一出叫《王氏卖布》的桐乡花鼓戏。她的年龄应该很大了,她的眼神里宛若没有我们这些南来北往的过客,只认认真真地唱着,鼓琴铿锵,那声音一直持续进乌镇的夜里。

夜色四伏,我最惦念的那间著名的“汇源当铺”恐怕也已关了门罢。高高的柜台,将多少犹豫、心酸、苦痛抑或放纵、朽败统统压在台下;镂空的雕花,褪色的门窗,吱哑作响的木梯阁楼,在沉寂中也褪去了曾经和白日里的喧嚣与繁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代的落寞正如那发黄的当票一样,成为烟消云散的往事,而从喧嚣和繁华中短暂出离的我们,除了赏玩的心和一无长物的身,似是没有多少可以向历史典当的了。

水面依旧,三两点灯火,勾勒出一个乌镇黑白的轮廓。从东栅到西栅,不知怎的又转回到古戏台前,戏早已散场,而交谊舞的人群又翩跹起来……

共 61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江南,本是由一幅幅婉约秀丽的画面构成。自然,江南也是自始至终唯美浪漫的归属地。本文作者,以《江南旧事》为题,以诗意的语言,跨越时空的感触,去回顾往昔在江南这片热土上所发生过的故事。《十年一觉扬州梦》书写了诗人李牧当年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他的诗里,有柔情蜜意,有淡然惆怅,有无可奈何,有浪迹洒脱……一个人的内心,或许我们无法真正的走入,但是,在那些绝美的诗句里,亦可感受那年那月的几分情怀。《乌镇的黑白轮廓》作者以正面视角,步入乌镇,触摸乌镇,感受乌镇,聆听乌镇。以最真实的笔触,书写下此刻乌镇的人文气息。乌镇的成名,无论是源于名人矛盾的诞生,还是以本身的魅力,都无法抵挡今人对其的热爱与欢喜。作者笔调轻缓,娓娓道来近距离下,心中及眼中乌镇的模样,最后以白天与黑夜的对比,使读者心中不由得生出淡淡惆怅。两篇短文都在叙述着江南旧事,那些旧时光里的美好,如一杯佳酿,愈久愈香。佳作,荐阅。【:静如画】

1楼文友: 06:59:28 江南旧事,提及终是美。

令人产生无尽遐想的文章。

问候作者,遥祝夏安。

剖宫产术后腹胀不排气

剖宫产术后腹胀怎么办

嗳气不消化吃四磨汤

怀孕初期大腿根部抽筋
薏芽健脾凝胶作用
红河哪里有灯盏花种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