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流年读书读人随笔

1、一次漂亮的试飞

我认识陈荣付先生时,他形色匆匆,拎着沉甸甸的公文包,但笑容总是堆在那宽厚的脸上,握手时有一种力量瞬间传递过来,无需语言,彼此的心灵都敞开了,呼吸着友情的气息。

悄然间,五个年头过去了,他的长篇小说《旋转人生》,《无言结局》,就像窗外的风,渐渐地抚慰着我燥热的心,使我慢慢地走近一位亦商亦儒的作家。

岁月如梭,记忆如簪,清晰记得在陈荣付长篇小说《旋转人生》研讨会上,著名文艺评论家唐先田、许辉、王达敏、刘先平、钱念孙、黄书泉等近百人出席。

他们给予长篇小说《旋转人生》好评,认为这是一部以中国城乡60年的发展变化为时代背景,以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故事展现江淮地区不同时期人物群像的坎坷命运,以及他们为之奋斗,走向新时代的人生轨迹的作品。

在当前经济大转型、社会大变革时期,探讨人性与人道,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作品必须关注的,作为合肥文艺界的一部当家“大戏”,《旋转人生》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值得欣慰与钦佩。而我也以此知道了作者陈荣付长期在基层乡镇工作,获得过的荣誉称号不计其数,这部长达40万字的小说是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完成的。

那么,时过三载,《岁月》又如何?

在他的长篇小说《岁月》三部曲研讨会上,我们以一种更佳的视角解读在文学失范的当下,作家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

儒雅的评论家唐先田先生以两个“成”涵盖《岁月》和作者的魅力:事业上有成就,创作取得成功。《岁月》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是沿袭“中国故事”的创作思路,实质是多数人的故事,民生故事,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彰显历史价值。而赵凯先生以为:《岁月》的艺术价值值得探讨,这是一部编年体的小说,突显自传性的人物性格塑造,体现时代精神的创作。

在《岁月》三部曲的研讨会上,对于众多名家多层次多角度的评述,我深以为然。

我简言之,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合肥地区是个弱项,所以,对《岁月》的研讨,也是对合肥地区小说的把脉,对当下小说的问诊,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专业讲座。

我推去闪光的镜头,回避匆忙的笔头,慢慢回味,渐成我的“三想法”。

其一,这是一部无功利的小说作品。

我以为,当代所谓作家可以一分为三,是比较客观的,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个是专业作家,就是体制内的写作者,也是不愁吃喝拉撒的人,整天围绕“主题”转,大小会议有身影,酒吧茶楼都熟悉,长话短话,笑话荤话,连篇累牍扯,头上戴个不要承担任何的“帽子”,最后还可以获个奖,光荣退“二”线。这是中国文艺界的一大奇闻,一大怪事,当代社会一大肿瘤也。

一个是文学爱好者,由于是爱和好,往往急功近利,发表欲望强烈,就会东剪剪,西贴贴,找关系,请吃喝,把发表的东西再剪贴在一体,“依法”参加作协后,就可以歇歇了,心安理得以“作家”获得心理按摩。

一个是业余作家,不急不燥,不装神不弄鬼,用心写自己的东西,写出自己的东西。发表,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发表,是时候未到,有梦想,有追求,有计划,有。文字有温度,作品有力量……

陈荣付就是这样一个业余作家,这是他的脚步所决定的。

他慢慢写,认真改,不断地积累,终成三部曲。不追求三部曲以外的东西,所以,他属于作品,作品属于他,就像我,属于会下蛋但不会叫的那种……

古人所谓“小隐”、“大隐”之说,东晋王康琚在《反招隐诗》中有句:“小隐隐陵菽,大隐隐朝市”。唐代白居易《中隐》有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小隐容易,遁入山林畎亩之中,即可。大隐,是在最世俗的商场和官场中,排除干扰,内心安宁,物我两忘,固守高洁,坚持,坚守自己的精神高度,一如我追求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这是人生的一种精神,我以为,陈荣付在尔虞我诈的商场,将自己的一颗心,一颗热爱文学的心,一颗不甘被世俗俘虏的心,搁置在他储藏在胸的文学上,使他的文字有温度,有感觉,有生命。

其二,这部作品路子正,步伐稳,将共和国60年尽情地描述,透视,摩挲。《岁月》故事成片,人物成林。小人物、小故事、小事件、大背景,一部共和国六十年的变革史,一幅中国城乡六十年的画卷。

沈静波的人生苦难、坎坷,是改革开放,带给他的机遇,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善良、真诚、包容,贯穿了全书。女主人公方大云的人生,充满传奇、不幸,她热爱农村、爱家乡,为保护人民财产,导致中年瘫痪……

《岁月》回归到人性的轨道上,彰显人性的拷问,不打迷踪拳,用自己人性之光去照亮笔下的人物的心灵。

我一向以为,文学的主调是人性,而不是兽性,张扬贪婪、自私,为所欲为,这是王达敏先生在和我一杯清茶谈心时,传递给我的终身命题,是我恪尽职守的文学之本。

在陈荣付的笔下,文学中的人性似乎若隐若现,但至始至终未曾熄灭,值得鼓掌。

追求道德为终极目标的作品,往往逃脱不了时间和空间的羁绊,追求时代为终极目标的作品,同样逃脱不了空间的清洗,唯有以人性为终极写作目的的作品,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只有作者自己的内心燃烧人性之火,他的作品才有可能永恒,获得长久的生命。

其三,在陈荣付放弃个人写作,而进入社会捕捉那些闪闪烁烁的亮点和黑洞时,他的《岁月》就进入到批判的高度。文学不是按摩器,作家不是按摩师,把握笔下人物生与死,与社会丝丝入扣,不空穴来风,不八面玲珑。好作品不是获奖作品,不是受捧作品,我们如不清醒,就如作家蓝玉说言:积积德,少毁一棵树,留给子孙吧(意指当下出书泛滥,糟蹋纸张)。

我阅读陈荣付的《岁月》,就仿佛在阅读共和国60年的风云史,户口,粮食,编制,下海,创业,生与死,一幕幕,就在眼前,睡不着,醒不了,犹在梦中……

《岁月》三部曲,是陈荣付在文学道路上的一次成功的试飞,祝愿他,越飞越高,当是心里话。

2、聆听心底舒缓的朗读

吾乡多文气,文人辈出,竟然连攻营拔寨的战将,也会吟诗,如大潜山人刘铭传,结集《大潜山房文钞》,堪称一方风景,

诚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也。

笑君先生,生于此,长于此,他的骨子里就有这方水土的基因。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确有李白风韵,豁达,不拘细节,从他爽朗的笑声中,似乎大好河山就在心中,山水之妙,就在笔下……

读笑君的诗歌,确是一个偶然。那是在一个小雨泼洒街面的下午,我的老哥,安徽桃花源置业有限公司的李俊先生约我打牌,当我如约赶到时,听到一阵阵开怀的笑声,于斯,与笑君相遇。这天,我醉了,源于好酒,好友,好诗!

从笑君的诗歌中,能够读到诗人选择诗歌并恪守一种诗歌精神。这种恪守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思辨能力,更需要一种超脱和勇气。虽然这可能是出于精神上的需要,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崇尚,但现实的杂乱和无奈,很容易让人轻易地放弃,诗歌在现实利益面前,是很脆弱的。

在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诗歌已经死了”的时代,笑君是能继续坚持下来的写作者,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信仰。这种坚守本身,不仅诠释了内心自我的那种纯粹,对接了生命个体独立在世间的那份拥有自我的权利,更是诗人的一种传承与开创的。

走进笑君的诗歌中,我时常会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能够使读者在品读诗文的时候,获得一种情、景、意的内心体验呢?

缓缓地默读,聆听心底最真的自我以舒缓的语调朗读,感受作者诗文中所带给我的感动:

开篇语

本是穷庐不必吟,胸中却有汉江春。

平生懒散无宏愿,半世昏庸少碧痕。

但笑红尘英武士,偏携沃野可怜君。

原来我辈凡心在,才抹山河几处茵。

在《点绛唇·柳》中,诗人托物寄情,通过诗意化的诉说,折射出执着的信念,流淌在心底不变的理想,以及坚守的情怀。大气而鲜润的文字,读后令人感觉余味无穷,思路瞬间开阔:

一片茵茵,饮山蕴水夺千巷。

问风何状,绘就春模样。

纤细柔柔,且绕云钗上,情已酿。

与竹相望,但见黄莺傍。

语言轻柔而抒情,读来感觉到万般思绪在心头,文字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被牵引着:

阮郎归·梦梅

千杯别想挽芳菲,追风问雨赔。

三更何料有惊雷,榻中卧者谁?

天已醒,鸟来催,眉头总是垂。

心间只念去年梅,几时梦里归。

读《忆江南·又新颜》:

南风到,叫醒半江天。

巧燕归来寻旧处,偏携细雨挑春帘。杨柳又新颜。

湖已绿,闯进远峰巅。

万壑峥嵘提翠谷,独收日月扫云尖。山水总相连。

我会心地一笑,诗人以简洁流畅的笔触,将内心理性的思绪,美好的期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短短的诗行,表达了理想主义情怀,以及潜藏在诗歌中的浪漫。

品味《五律·寒潮》:

昨夜听风吼,今晨不见云。

堤边枝弄首,岸上草平身。

鸟羽寻东落,游足向北亲。

寒潮虽有势,怎可挡新春。

我读到的是厚重,是振奋,更确切地说,是呐喊,是一种不屈,也是一种深思。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意绪、心志与外在物象之间电光石火般的撞击。诗歌的世界是一种感觉的物化世界,意象则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而走进笑君的诗歌中,必须对意象进行一番整体而深刻的理解,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领会诗歌中的审美旨趣。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诗人们在一片狼藉的心灵废墟里,极力在勾画梦幻中的乌托邦。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再也找不到来过的痕迹,若能静下心来,你可以试图走进笑君的诗歌中,你会发现有些故事曾经发生过,并且从未消失。这种感情,即使没有过多的表白,也会一直记挂在心怀,时刻提醒你我永不寂寞!

笑君在翻阅第一本诗集《翡翠诗抄》时坦诚心语:古人说,诗可以铭志,更可以抒怀。我的诗表达了什么呢,说实在的,我自己并不是十分清楚。然而,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几十年的感情路程,几十年的事业追求,几十年的心灵探索……人的感情只有获得了适度的释放,心灵才能得到更好的慰藉。

确是真话。

、在平凡中见追求,在朴素中出美文

“在平凡中见追求,在朴素中出美文”,原是著名作家李广田品评冯至四十年代散文的用语的简化,见之于他的《谈散文》。最近,当我读了作家张大雨的散文集后,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评论这本散文集。

张大雨很早就开始创作散文,1986年他就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至今将近三十年。可是直到今天才出版作品集《和平年代》,其中的甘苦真是一言难尽!只到退休之际,张大雨将他写的散文剪贴本拿出来,放在我的桌子上,我看出他的虔诚,读出他的羞涩,了解他的心境。我一想到他的那些曲折颠簸的人生之路,就觉得手中的笔很沉重……然而,他又是很幸福的,这本沉甸甸的散文集,本身就有力地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前进,他的创作在不断进步,创作成果在不断丰富。

张大雨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他出身农民,当过兵。转业后,先有过行政领导的经历,后又调到铁路单位,现到省会合肥生活。这样的丰富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是他散文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张大雨说:“我只是老老实实地写我的亲历亲知,只是说说我的朴素的见解。”这很好,没有假大空,没有功利心,可谓“在平凡中见追求,在朴素中出美文”。“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退休职工的今天,就是年轻职工的明天,关爱退休职工也是关心企业职工”(《一间温馨的小屋》载《人民铁道报》)。在他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记录了他的“体温”,凝聚着他的感情体验。这些作品不像时下那些“新潮”散文,写梦幻,写潜意识,内容空洞,表现晦涩。《和平年代》则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的篇章我读了二遍,细细品味,真是余味不少。

《和平年代》中的很多篇章,叙述的都是十分平凡的人和事,但都渗透着作者的人格理想、道德评价、审美选择。梁实秋先生说过:“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把作者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出来。”(《论散文》),这话说得很好,《和平年代》中的散文,或叙事,或记人,或游记,或忆旧,张大雨都在歌唱生活的变化,人生的甜美,也有对不美好事物的鞭挞。可知,作者在引导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感情在升华,人格也为之升华。

《有间小房》对纪奶奶和莫奶奶的关注、关怀,真诚地凸显了作者的无私情怀。《奶奶的歌》、《银发老人》的同类散文,集中展示张大雨的人生价值观,追求,自然地流露出他的人性观,这是一个作者的文本价值的体现和作品的时代意义。

共 791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书·读人》中作者描写了五本书,五个人。【一次漂亮的试飞】中,通过《岁月》《旋转人生》我们认识了一位具有无功利、路子正步伐稳、具有批判高度特点的陈荣付。作者祈愿,他的试飞成功,并祝愿越飞越高;【聆听心底舒缓的朗读】中,通过笑君先生的诗歌,我们了解了他对诗歌的态度。或者说,我们领悟到只有适度的释放,才能获得心灵最好的慰藉这一真谛;用【在平凡中追求,在朴素中出美文】来形容张大雨的散文,非常贴切,人生崎岖坎坷的他,具有朴素、真实、简约的特点,他的文学之路是自己用勇气踩出来的,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一灯能除千里暗】中,描写了乡土水墨画家、宿州七代中医传人吕士民先生,他的收获,可谓“民间智慧”,是别样的“中国幽默”,他通过真切的描写,让读者引起愉快、悲悯、愤怒等情感,这就是他的水墨艺术特色。他真可谓是真正聪明的傻子;【遨游在笔记小说的天空】中的是袁良才先生,他的《小镇书圣》等文,通过多变的叙述方法,造成别样的艺术韵致。新鲜的切入口,干脆有力的收尾,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以文会友,就是这样吧,读书,读人,读人,读书。真性情的人,书 性情的书。这就是最完美的结合,亦是最真诚的分享。很精美的随笔,读过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平淡是真】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2:55:44 作为,读到这样的文章,真是受益匪浅,对我们之后的工作都很有帮助。

感谢老师的分析,定会回来重复阅读。

感谢老师支持流年,祝福创作愉快!

2楼文友: 08:00:4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楼文友: 09:21:47 很好的 文章,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医务工作者

4楼文友: 09:24:1 喜欢文章里面的诗歌,一语道破天机,一点内心明亮。 我是一位医务工作者

5楼文友: 09:47:56 读书读人,品书品人!

6楼文友: 21:55:2 感谢佛家语,道真情,吐真言。我的诗不过胡写乱涂之作,实在不登大雅,但听佛家语,感觉很舒服。谢谢!!! 以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7楼文友: 15:27:44 此文应该是最好的文章了,真正的读书笔记也蕴藏很大的能量,叫人受益。

宝宝口臭

小孩半夜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儿童流鼻血的原因及治疗

生物谷灯盏花品质
红河灯盏花药效
生物谷灯盏花品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