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指间小说妈妈你一定要幸福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响亮的爆竹声在古城西部的一条胡同里响起。那天不是什么节日,更不是谁家的开业庆典。是居住在这条胡同里的王阿姨今天要结婚了,而送王阿姨出嫁的正是她的一双儿女。爆竹声刚刚停止,就见一大群人拥簇着打扮的很鲜艳的王阿姨出来了。阿姨的头发盘了起来,脸上还化了淡淡的粉状,身上穿了一条红色的毛料长裙,脚上穿的是红色的平底矮腰皮靴。阿姨的儿女分别陪在她的两边,一人扶着阿姨的一只胳膊,正一起慢慢的从胡同里面走出来。王阿姨现在已经是过50多岁的人了,可今儿这样一打扮起来别说还挺漂亮的,主要是阿姨的脸上一直都带着幸福的笑容,更给今天的她增添了无数的色彩。胡同里的老邻居们也都围在王阿姨的身边祝福着。同时,在胡同口停着的那辆喜车上下来了一位伯伯,大约有60多岁,个头看上去很高,大约有1.75米以上,头发有点白,身上穿了套崭新的灰色的西装,脚上穿的是黑色的休闲皮鞋,看起来很精神,很有派头。最显眼的是伯伯手里捧了一大束红玫瑰,看来他就是来接王阿姨的新郎了。新郎伯伯的身边也同样拥簇了一群人,紧跟在伯伯身边的那俩个年轻人就是新郎伯伯的儿子和儿媳,他们一起陪着父亲快步的向王阿姨走过去。新郎伯伯手捧着红玫瑰来到王阿姨的面前,站直了身子,双手将红玫瑰递到阿姨的面前:

“淑琴,你今天真漂亮。”淑琴是王阿姨的乳名。

“老周,你今天也很精神。”阿姨带羞涩的眼神对新郎伯伯轻声的说。

“这花是送给你的,希望你能喜欢。”新郎伯伯恭敬的说。

“都多大年纪了还送花,怪不好意思的。”王阿姨红着脸,低着头用双手接过伯伯送过来的红玫瑰。

“岁数大怎么了,日子还不都是一样的过,你怎么还不好意思起来了。”伯伯看着低着着头红着脸的王阿姨,特意提高了声调说着。

“是啊,是啊,多好的事呀,你们可是让大伙羡慕着呢。”一位邻居家的大妈提高了嗓门说道。周围的人也都七嘴八舌说着祝福的话。

“是啊,妈妈,今天可是你的好日子,干嘛不好意思啊。”女儿晓玲笑着对妈妈说。

“我是觉得我和你周叔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弄什么结婚仪式,怪难为情的。”阿姨依然觉得不好意思。

“妈。你这就不对了,要结婚就要好好的热闹一下,何况我们做儿女的也想尽点孝心。”儿子晓强对妈妈说。

“是啊妈,我和晓强都希望您从今天起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只要您能开心快乐,我们做儿女的才能安心,所以妈妈你一定要幸福!”女儿诚恳的望着妈妈。

“阿姨,您从今天开始就是我们的妈妈了,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了,我们希望您和我爸都能幸福长寿。”伯伯的儿子也凑过来劝慰王阿姨。

“你看,我们的这些孩子们多好啊,以后我们俩可要幸福的生活呀。”新郎伯伯激动的拉起王阿姨的手。

这位新郎伯伯姓周,与王阿姨认识很多年了,曾经帮助过很多次王阿姨,不想他们还能有这段姻缘。

婚礼在继续进行着。周伯伯一只手拉着王阿姨穿过那些祝福他们的人群,坐上了迎接阿姨的喜车,在亲友的欢送中,带着王阿姨回家了。周伯伯的家里已经安置好了一间新房,按照阿姨的意思弄的很简朴,但生活上需要用的物品样样都有。前来庆祝的客人们喝过喜酒都散了,孩子们累了一天也都休息了,这个新家现在就剩下王阿姨和周伯伯两个人了。

“老周,谢谢你。”王阿姨用手摸着家里的每一样东西,含着眼泪喃喃的说。

“你我现在可是夫妻了,还跟我客气什么,要说谢谢,以后可是我要谢谢你呢,谢谢你能来到我身边,陪我走完我人生的最后岁月。”周伯伯把王阿姨拉过来坐在自己的身边。

“一直以来我都没想过我还能走到今天这步,以前无论发生什么不事我都认为那个是命,谁让我是个没福气的人呢。”王阿姨叹着气说。

“谁说你是没福气的人,你的儿女多好啊,又孝顺又懂事,我看那你就是个有福气的人,我以后还要粘粘你的福呢。”周伯伯笑着说。

“是啊,我这一生啊,就这两个孩子是我最大的牵绊,要不然我早就坚持不下来,哪里还有机会认识你,更不敢想还有今天,”王阿姨激动的握着周伯伯的手说,眼里满含着泪花。

“是啊,我们都有不如意的过去,但是上天又都赐给了我们一群懂事的孩子,看来我们还是被老天眷顾的人,所以我们俩一定要幸福的生活。不要辜负上天和孩子们的美意。”周伯伯也激动了。颤抖着安慰着王阿姨。

二人房间的灯一晚上都没关,他们老俩口有说不完的话要说,从过去说的今天,想起过去的种种,王阿姨多年的委屈和心酸在周伯伯的面前都发泄出来了。

王阿姨真的是个苦命的人。听说王阿姨的老家原在辽宁省的一个很贫穷的农村。那个时候正赶上闹饥荒,村里几乎家家都是粮食少,孩子多,吃不饱。而王阿姨家兄弟七人,王阿姨在家又是小末,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早早的就把王阿姨许配给了同村老徐家的三儿子做媳妇,当时只有17岁。王阿姨没的选择,更没能力反抗,只能听从大人的安排。婚后王阿姨才知道和自己结婚的这位,年纪比自己大四岁,好吃懒做,既没有什么手艺还不会务农,整天和一群不像话的人混在一起。王阿姨虽然对自己的婚姻认命了,可她的脾气倔的很,非要把自己的男人管出个样来不可。为了能让自己的男人离开了那些狐朋狗友,从新做人,王阿姨毅然决然的带着这个什么都不是的丈夫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养育自己17年的爹娘。

从那时起王阿姨就在我们这个小镇住下了。刚到这里的时候因为没钱,二个人先租了一间土房,是独门独院的那种。王阿姨有编苇席的手艺,在我们这个小镇里很受欢迎,偶尔也编些小竹筐拿市场卖来填补家用。她的丈夫在一家砖厂找到了工作,头几年表现还不错,领导也很重视他,还升他做了车间的组长。两个人在这住了五年后终于买下了他们租着的这间土房,并迎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降生--女儿晓玲。再三年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儿子晓强,也来到了这个世上。

这个时候的四口之家的生活也是很温馨很快乐的。但是好景不长,王阿姨的丈夫又有恶习了,自己瞒着家里偷偷的在外面借钱赌博,结果就是欠下了好多钱。还好没多长时间就被发现了,那天王阿姨哭的好伤心。她把家里的储蓄都拿出来帮丈夫还了欠的钱,也同时告诫他要是再有下一次的话她就带孩子们离开这个家,孩子们也永远不会再认他这个爹。之后的很久也没人听说他的丈夫在外借钱,还按时的上下班,到月按时也都把工资交给王阿姨。只是偶尔他的丈夫会回家很晚,说单位工作忙。算了,即使他回来了家里的活一概不伸手,所有的家务还有那些里里外外的大小事情也都好像和他没半点关系。这个家和孩子都是王阿姨一个人的。

王阿姨的确是个持家有道的女人,在女儿高中的时候,家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那一间小土房早就变成了 间大砖瓦房了,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缝纫机,装衣服和被褥用的高低柜,吃饭用的大餐桌,孩子用的学习桌等等基本上都有了。在那个80年代末期,这样的家庭算是很不错的了。这是王阿姨操劳了多年建立起来的小家,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女在这里能够无忧无虑的长大。不要像自己一样早早的就为活着奔波辛苦。

一天中午,王阿姨正在给孩子们做饭,外面的信差送来了一封老家来的加急电报,上面写着“母亲病危,望妹速回”。是王阿姨老家的哥哥来的电报,看了电报,阿姨忽放声大哭起来,她不是哭母亲病危,而是哭自己将近20年没回去看过自己的父母。她的确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孩子没时间回去,更主要的是在王阿姨的心中一直对父母的怨恨,为什么把自己嫁给这样的一个人。自己这些年过的有多苦又有谁能理解,谁能知道呢。可是转身看看自己的孩子,算了,天下没不是的父母,能把我带到这个世上来就是我一生报答不完的恩情。想到这儿,王阿姨赶紧安排了一下孩子,带着那个像空气一样的丈夫回老家看望已经病危的母亲。

人呀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王阿姨在母亲刚刚去世没多久,还沉浸在没能尽孝就送走母亲的悲伤中时,他的丈夫出事了。那一天外面下着小雨,他的丈夫一直没回来,因为他最近都回来的很晚也就没人在意了,吃过晚饭,孩子们都写完作业去休息了,王阿姨也累了一天想先眯一会,想一会儿丈夫也该回来了吧。睡梦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王阿姨叫了起来,王阿姨赶紧披了外衣,下地穿了拖鞋碎步跑过去开门,

“谁呀?”王阿姨边问边解门栓。

“大妹子,是我,你老周大哥。”门外面的人喊着。

听声音是老周大哥,他是王阿姨丈夫单位的车间主任,人很老实,大约50多岁。

“哎呀,周大哥你怎么这天来了呀。”王阿姨推开门,看着被雨水浇了个精透的老周问道。

“大妹子,我是来找你的,你先别急,你家老徐兄弟生病了,现在在中医院呢,我是来接你的。”老周略带着着急的口吻说到。“你得去看看,医院要做手术,得家属签字。”

这可真的是晴天霹雳,比这下雨时打的雷声可响多了。原来那天王阿姨的丈夫和同事们一起去喝酒,因为贪杯喝多了,当场就昏过去了。同时喝酒的人都吓的跑了。正好老周也在那个酒馆的隔壁屋喝酒,听到服务员的喊叫声就出来看看,原来是老徐呀,就赶紧帮忙打车送到我们镇上的中医院。医院有规定必须有家属签字才能做手术,所以老周冒雨来找王阿姨。王阿姨没惊动孩子们,她穿好衣服,跟着老周大哥去了医院。经检查王阿姨的丈夫是脑血栓,需要马上做手术。王阿姨在手术单上签了字,住院的手续都是老周帮忙给办的。手术大约用了2个多小时,很成功,没有性命危险。命是捡回来了,但是得了脑血栓后遗症,一只手和一只脚都不听使唤了,要长期的运动和治疗才能有机会恢复正常。

以后砖厂的工作王阿姨的丈夫是不可能再上了,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家不但缺少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还增加了一份要长期治病的费用。阿姨的女儿现在已经念高二了,儿子念初中,都是正用钱的时候。但是家里的状况没能难倒王阿姨。人活着就要吃五谷杂粮谁还能保证不生病呢,她总是这样的说着,一个人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不久,在那位老周大哥的帮助下,王阿姨顶替了他丈夫的砖厂的工作,虽不是车间的组长,但工作也不是很累,还有休息日,主要是能有一份小小的稳定的收入。晚上王阿姨也不闲着,除了帮助丈夫运动治疗之外,还接着干自己以前的手艺活,编些各种各样的小竹筐,竹席,竹枕什么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就拿到市集上卖了换钱,辛苦的养活着一家四口。她没有怨言,因为她觉得就算再怎么辛苦只要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就是好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王阿姨想象的那么简单。自王阿姨的丈夫得病半年过去了,病情虽没恶化,但也没怎么好转。他的丈夫就是个不要强的人,只要王阿姨不帮他运动他是一下也不动的,整天就躺在床上看电视,饿了就吃,大小便还得找儿子看着,要不就往裤子上撒尿。那到也算了,王阿姨认了,谁让他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爹呢。不久家里发生了更大的事情真的让王阿姨崩溃了。

一日,在砖厂一起工作的几个老师傅找到了王阿姨。

“大妹子,我们有点事要和你说说。”其中一位姓李的师傅对王阿姨说。

“有什么事呀,老李大哥,你说吧。”王阿姨看着李师傅问着。

“是有点事,大妹子,其实看你家老徐现在那样,一家人都靠你实在是不容易,我们真的不好意思再给你添麻烦。”李师傅说着停了一下。

“本来我们是想等你家老徐好了,我们和他说去,但是眼看着半年都过去了他还没好,我看以后要好也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那我们就只能找你说了。”其中一位霍师傅说道。

“什么事儿这么严重呀老霍大哥,怎么还咒起我家老徐好不了了呢?”王阿姨不太高兴的反问到。

“大妹子你别误会,我们和老徐也都是十多年的老哥们了,这不我们也是有难处,真的不是咒他不好。”那位一直站在最后面的老董师傅插了句话。

“我看三位老哥今天找我一定是有什么事,你们就直说吧,是有关我家老徐的对吧?”王阿姨追问着。

“是这样的。”那位最开始说话的老李师傅说到:“大妹子,这些年啊我们都和你家老徐处的关系不错,我们那也没少帮你家的忙。”

“老李大哥,有话你就直说吧。”王阿姨质问到,因为她以前没来上班时从不认识他们,更没听丈夫说起过求他们办过什么事儿、

“大妹子,你家去年买电视说差500块钱,老徐兄弟说你想换个大点电视钱不够,那可是我 个月的工资呀,我还有老徐兄弟签了字借据呢。”老李说完在兜里掏着。

“是啊,大妹子,我们都知道你们家是从外地来的,在这没什么亲戚,所以你们有事我们老哥几个可是都帮忙了呀。”老霍师傅说到。

共 12954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城故事多!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家长里短细细道来,让人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无论年纪大小我们也都有幸福着得权利,希望好人一生平安!作者笔触细腻,写作和叙述方式日渐成熟,希望看见你越来越多的作品!【冷笑】【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 29 7】

1楼文友:201 -0 -29 19:18:29 很平常的暖人故事,仿佛就在身边缓缓发生着呢。 我爱文字。文字里有天籁,有霓裳,有情爱,需要我凝神倾听,细嗅芳菲。

2楼文友:201 -0 - 0 19:20:5 的确是一个很平常暖人的故事,但是一路看下来,却越觉得这幸福的不容易。说这幸福,是苦尽甘来也对。 冷暖自知

小孩子流感怎么治疗方法

孩子感冒流感如何是好

小孩子流感症状有哪些

痛经能总吃止痛药吗
补肾壮阳生精的食物
剖宫产术后饮食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