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道州美食二题散文
一、春天“吃青”
昨日,婆婆托小叔子捎来一袋野菜。打开,以竹簸箕盛之,清香四溢。黄黄的米粒样积簇的花,白茸茸的茎,只掐了尖尖的嫩芽,在青竹簸箕里盛开,像一幅某位名家的油画。只记得小时听说这野菜叫“粑粑菜”,学名叫什么,不清楚。在里,婆婆“函授”我做野菜粑粑的程序,说,先把“粑粑菜”用水淘洗,切细碎,蒸熟,再搅拌进糯米粉里,加适当的水,和成团,蒸熟就是。自小在县城里生活,吃过野菜粑粑,却没亲手做过,且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粉嫩好看的“黄花”,真还舍不得把它们“质变”成食物,于是,先给它们摄下倩影。
在故乡道州古城,重慎终追远之俗,民间祭祀,礼仪隆重。特别是乡间的大村巨族,多建有门厅,有祠堂供奉本族祖先木主(灵位),逢节祭祀。我便翻查《道州志》,在民俗节日章节中有记载说:“春祭最重。每岁清明,合族子侄……具牲币,质明而祭。然后合食,以次序坐,无敢越。陈祖训,明劝惩,其礼甚严。或各家私祭,谓之小清明,既乃往奠于墓,谓之挂祭。”于是,清明节这天,家家插柳枝于大门,族人大小皆入宗祠,祭祖后,杀鸡宰鹅,饮酒聚餐,清明节前三后四,先后一周,家家祭奠坟墓,俗称“挂扫”。乡村还有清明吃鹅和“吃青”的风俗。道州出产一种灰鹅,毛呈灰色,肉质细嫩,上个世纪70年代曾大量出口。清明时节,稚鹅正嫩,以荷叶米粉蒸鹅肉,味道鲜美至极。“吃青”是以艾子拌糯米粉,包裹黄糖、花生、芝麻糖做的馅,糅合成扁圆的糍粑,蒸熟即是。单是暗绿光亮的色,翡翠一般,就让人“好色”不已,艾子的微微馨香,糯米的柔韧,馅的香甜,更是令人垂涎。艾子学名鼠耳,二月生苗,茎叶寸许,有白茸,如鼠耳草,全草入药,性平、味甘,有祛痰止咳功能。吃艾子粑粑去痰止咳定喘,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自小在乡间长大的先生说,在乡下,农历二月初一还有一个“鸟仔节”,要吃“鸟仔粑粑”。鸟也有节日,我是第一次听说。据先生描述,“鸟仔节”那天,大人以糯米粉做成桂圆大小的粑粑,插满苦竹棍子,小孩争相举着像糖葫芦一样的“粑粑树”,插于田间地尾,烧香化纸,学着鸟叫,唤小鸟来吃食,和鸟儿说着好话,希望鸟儿吃饱了,被柔韧的粑粑粘住喉咙,春不伤禾苗,夏不食稻谷,秋不啄果实。吃人家的嘴软啊,鸟儿们,上了村人的当,吃进去就吐不出来了。
后来,我又查找到了相关的资料,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相传很久以前,瑶族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的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成了瑶山早玉米、早春作物的头号大敌,人们年年有种无收,只能靠野菜过活,官府的钱水粮源也枯竭了。有个瑶家姑娘,聪明伶俐又有一副好嗓子,她只要向着山林歌唱,鸟雀就羞得不敢开口,歌声住了,它们还在天空盘旋,追寻歌味,迷得不想飞去。二月初一那天,细妹带着平日里向她学唱歌的青年们,一路唱一路引着鸟儿们离开瑶山,鸟儿被歌声迷醉,一醉就是半年,等到醒来飞回瑶山,耕山人早已把粮食收进了寨。于是瑶家人就将农历二月初一这天定为赶鸟节,瑶家山寨的男女青年,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晚上,瑶家人还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家乡也有几个瑶族乡,“鸟节”也就在乡里流传了。
至于,鸟们在被村人“贿赂”后,是否真的被粑粑粘住了喉咙,不再与农人争口粮了,自然不用去考证了。但是,除了年轻人高兴外,小孩子们与鸟儿一起过节,自然比鸟儿还要快乐。在满眼绿色的田野里,可以名正言顺地玩着春天里最有趣的游戏,参与者还有祖辈父辈,他们像鸟儿一样在黄的油菜花、绿的麦苗里翻飞。追打嬉闹尽兴了,粑粑成了这些“鸟人”的美食。孩子们是不会被这柔韧的粑粑轻易地收买了的,他们眼睛比鸟儿要尖,鼻子比鸟儿要灵,喉咙里时刻伸着一只手,在等待着可以进嘴的食物:桃子李子尚未退去绒毛,他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篱笆上荆棘的嫩茎,成了口里咀嚼的“刺糖糖”;还有,油茶树上的茶耳朵、茶泡,田埂上的草莓、桑葚……他们成天与鸟儿们争食。
我们的祖辈真是浪漫而富于想象,在春暖花开的时日,以大地为席,用香草与糯米作美食,邀鸟儿们过节。他们以友好而怀柔的方式,希望与鸟儿和睦相处,人鸟和谐于天地间,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策划。这比及对鸟雀铺设天罗地的围猎,以鸟铳、猎枪赶尽杀绝,实是充满了人性关怀。
春天,鸟儿“吃青”,孩子“吃青”,大人们也“吃青”:二月初一吃鸟仔粑粑,三月三吃地菜子煮鸡蛋,清明节吃艾子粑粑……一个春天的“青”都成为了美食。春天的花香,春天的绿色,春天的浪漫,春天的生机,天地间的灵气,都被鸟儿与人尽食口腹,神清气爽。尽管,这个春天的约会,在人与鸟之间是有一个秘密的,但是,这仍是春天里人与鸟最美丽的约会。
二、一枕黄粱——道州枕头粽子
1995年冬天,一粒完整的古稻壳在道州的玉蟾岩破土而出,改写了世界水稻文明历史。这一个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标志着一万年前我们的远祖便栽培出谷粒金黄的水稻。在这个传统水稻王国,家家户户除了种植水稻,也都会留几分田种糯米,打几担糯米酿酒、包粑粑,于是,点心吃食几乎都与稻子有关,在过年时节,粑粑是道州人餐桌上的重要点心:打粑粑、粽子粑粑、馅心粑粑、艾子粑粑、鸟仔粑粑、汤圆粑粑……而打粑粑、粽子粑粑,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庆的点心中担当了重要使命。
【打粑粑】
“二十八,包(舂)粑粑……”打粑粑,过年时节不可少。外婆家在县城东北乡丘陵地带,每年的正月,舅舅姨妈到县城里的我家拜年,最爱提一篮子打粑粑。粑粑大的有菜碗大,小的饭碗大,雪白细腻,还有一种带点微黄,叫碱水粑粑,只口杯大,是加入了一点稻草灰水,有碱性。逢订亲、嫁女、娶媳妇、过大生日、起新房进火,叔伯姑姑舅舅姨妈们等上亲,就会挑一副担子,里面主要的贺礼就是打粑粑。这副担子的情谊沉甸甸的,积淀了至亲们至诚的礼数:主妇们筛选上好的糯米,浸泡,蒸熟,男人们用结实的杂木槌子,拌合着“嗨、嗨”的号子,在石臼里千捣万捶,使得糯米稠粘得像一匹白缎在木槌子和石臼间坚韧缠绵,主妇便用她们的巧手,掐一团柔软有劲道的糯米团,按成薄圆状,摊晒在竹簸箕里,白白圆圆的打粑粑就成了。有的还在粑粑的圆心点上一点大红,就像美人痣一样,添了喜气与妩媚。
打粑粑用水缸泡了,隔天换清水,可以存放几个月。捞一两个大粑粑出来,以茶油文火煎得焦黄,撒几把红糖或是芝麻花生糖,几双筷子把粑粑扯得又长又绵的,糯香糖香早把嘴馋的小奶崽逗引得流口水了。配上几碟子酸咸(坛子里的泡菜),酸稚姜、雪萝卜、豆角、辣椒,是早餐、牙生(下午茶)待客的上好吃食。夜晚,堂屋中间一架炭盆,烧得红红的炭火,煨着把缸里的红糖姜茶,大人陪着客人天南地北地讲古寓。小奶崽捞一个打粑粑,搽干水分,平放在火钳,就着炭火烘烤,小奶崽的笑靥随着糍粑的渐渐变黄也笑成了一朵芙蓉花,把打粑粑叠成半月,将芝麻花生糖包在中间做馅心,咬上一口烫了嘴,一边哈着气还是忍不住再咬一口……
【枕头粑粑】
江南人,一般都是端午才吃粽子,而在道州,一年有几个节庆粽子都会隆重出场,除了端午,清明、中秋,都要包粽子。
道州粽子粑粑很特别,除了普通的羊角粽子,还有鲜见的枕头粽子——长圆状,如同一根长条圆形枕头,其独特形状和重量完全可以申报粽子的吉尼斯纪录。枕头粑粑和羊角粽采用的原料一样,都是糯米、竹叶、稻草灰水,只是耗费的原料、包裹的方式和蒸煮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包扎枕头粽子要挑选长而阔的上等竹叶、笋壳,浸泡得恰到好处的糯米,松紧适度地填充在竹叶笋壳里,大概需要两斤左右,包扎成只把长、两三寸直径的圆柱后,形同枕头。旧时熬煮枕头粽子,用树兜慢火熬煮,糯米的清香招来了全村的孩童,但是,枕头粽子要熬煮一夜才能煮透的,孩子们终是抵挡不住瞌睡虫的侵袭,做起了“一枕黄粱梦”。民间也有说法,小孩若把枕头粽子当着枕头睡上一夜,能够祛病强身,出入平安。于是,在第二天,家里熬制了枕头粽子的孩童,背上多了一根用麻绳系好的特制小枕头粽子,神气活现地到处显摆。
旧时,清明节的枕头粽子,只有男孩子才有资格得到。清明那天,宗祠祭饮“吃清明”,能入宗祠的只能是男人,祭祀完毕,族中每个男子都可分得一根枕头粽子,预示多子多福,宗族后代发人。每年的吃清明,只有家族中新添男丁的门户才能轮流做东,挂扫完毕,族人在其堂屋里喝米酒、吃粽子、划拳猜枚,主家乐得忙上忙下,满是喜气地抱着孙子敬酒敬肉,讨来满堂的祝福,还讨得年尾大年三十,族人将要给新生儿封的红包。
今年清明节,家人回去祭扫,捎来好几根枕头粽子。我分送几位友人分享,面对一根“巨无霸”,受者皆惊异不已,不知何从入口。我便一一培训吃法:以白色丝线或是缝衣线,割成小圈,直接可吃,或者蒸熟、油煎、油炸,金灿灿,香喷喷;枕头粽子加以稻草灰碱水和茶油熬煮的时间长,很瓷实,有韧劲,若吃不完,在太阳下晾晒干,可放上几个月,吃时以水煮软,一样清香糯软。
看见黄橙橙的枕头粽子,我不由地想起“一枕黄粱”的典故来。“一枕黄粱”,是指煮熟一锅小米饭的工夫做了一场好梦,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典故出自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位落魄书生叫卢生,在河北邯郸县遇到一位仙人。仙人送给他一个枕头,并说这是个可以实现愿望的枕头。卢生很高兴地睡在枕头上。果然,睡梦中,他科举及第,官运亨通,做了大官,还拥有富贵荣华,美妻娇妾。但不久,他受到奸人陷害,锒铛入《枕中记》狱,在朋友的努力奔走下才得以昭雪。最后,他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离世……当卢生醒时,他发现那位仙人还在煮黄粱。他顿悟,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也就看穿了富贵荣华。
也许,枕着枕头粽子的孩童,也曾做过类似《枕中记》中的卢生的黄粱美梦,不过,不会是科举及第官运亨通之类的美梦,也不会有人生如梦的醍醐灌顶般顿悟,应该只是他有限的见识里关于吃食的梦想,在美梦中大快朵颐。
有人说,孩子小时候能有美食的记忆是幸福的,他将会珍爱生活、会生活。在一切物质都凭票供应的我们的童年时代,任何一种吃食自然都成了美好的记忆。我们的味蕾有记忆,我们胃也有记忆。绞成薄饼样的枕头粽子,圆圆的,金黄的,宛如一轮金色的月亮;在炭火旁烘烤得金黄的打粑粑,似一个大大的太阳;包裹着芝麻花生馅的馅心粑粑,泛着油亮的白光,恰同天上的满月……于是,一个个圆满的粑粑,装饰了孩童曾经的梦境,一个个金黄的、洁白的月亮给孩童吃食匮乏的记忆增添了一抹色彩。
共 4 2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以道州古城美食为叙事线索的回忆散文,夹叙夹议,温馨绵长。在“我”的印象里,道州的美食之一是春天“吃青”,之二是一枕黄粱——道州枕头粽子。民俗里最重春祭,人吃“粑粑菜”,鸟吃鸟仔粑粑,三月三吃地菜子煮鸡蛋,清明节吃艾子粑粑,下一番苦功夫做枕头粑粑,宗祠祭饮,“吃清明”…… 凡此种种,不难看出,道州一年有几个节庆粽子都会隆重登场,端午,清明、中秋……由婆婆送野菜串起春天的吃青,援引鸟节的传说和“一枕黄粱”的典故,不仅写出了吃青与枕头粽子这两道口齿生香的美食,也添增了道州美食的民俗、地域特色和神秘气氛。这是一场人与春天的约会,也是一场人与鸟的约会,更是一场美食与民俗文化的盛大约会。味蕾的记忆、胃的记忆,梦的记忆,一股脑儿便涌上心头,带出了一抹奇特的乡愁。美食,美文,美的传承,美的乡愁,在散文中尽皆展现。倾情推荐共赏。【:芦汀宿雁】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9:59:2 美食,在作者的笔下,生出别样的文化色彩。
喜欢。问好。 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2楼文友: 15:0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微信小程序怎样开发
微信怎么添加小程序
小程序开发需要什么
肿瘤筛查抽血准确吗小便刺痛快速治疗方法
9个月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 下一页:文缘心疼又能怎样散文两篇
- 上一页:致不平静的自己
- 06月21日游戏大瑞士山地犬会咬人吗位置
- 06月21日游戏大白熊犬刚到我家不吃东西还吐了怎么办位置
- 06月21日游戏大白熊犬会咬人吗多数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位置
- 06月21日游戏大斑点狗位置
- 06月21日游戏大家来出招如何纠正博美犬喝脏水的坏习惯位置
- 06月21日游戏大学生瞄准宠物狗市场需求创业致富位置
- 06月21日游戏大狗缺钙趴蹄可以治好吗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吃猫粮猫粮比你想象中要差的多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合格宠物主人制定日常饲养巴哥犬的科学计划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叶形鱼吃什么以小鱼和昆虫为生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史毕诺犬好养吗规律的饮食很重要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吃水果会对杜宾犬构成伤害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