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晓荷经历老滦河的手工制品征文随笔

千层底鞋

早年滦河街,凡是有点身份的人(指教师、职员、商店老板和士绅),平时都穿千层底鞋。千层底鞋,多是矮腰、圆口、布面,千层底。所谓千层底,就是用多层包边“布袼褙”做“底胎”,用麻绳锥纳出来的棉布底。特点是:腰矮圆口好穿,布面底薄松软,穿起来舒适。

一般人家穿用千层底鞋,都是自己家做,只有少数人去北京毕连昇或者承德鞋店去购买。

制作千层底鞋,需要许多道工序,主要是做鞋帮、纳鞋底和绱鞋。

做鞋底,首先要“打布袼褙”,就是用破旧废弃的绵布,刷上浆糊,平铺在木板(面板)上(一般要铺三层布),晾晒干燥以后揭下来,就成为做鞋底和鞋帮的原料。一大张一大张的,俗称“布袼褙”。

做鞋底的第二步是截鞋底、圈底边。把画好鞋底样(按照脚的尺寸确定),描绘在成张的”布袼褙“上,用剪刀剪下来,就成了单片鞋底料。把单片的鞋底料,再用白色薄布条,沿着四周粘包起来。再把四、五片“鞋底料”粘合在一起,就成了鞋底的毛坯料。

做鞋底的第三步,是纳鞋底。纳鞋底,要用锥子、麻绳。锥子是从市场上买来的(由锥把、锥条组成),麻绳是自己用线麻搓制的,俗称“搓麻绳”(把线麻放在腿上,加劲儿推搓成绳)。有的人家用“转轴儿”(木制的棒锤)纺制纳鞋底用的麻绳。

纳鞋底是个费力气的纯手工活,用两只手操作。一般都是用右手拿锥子,左手端着鞋底毛坯。先用锥子在毛坯上扎一下(得扎透了),然后用针线,顺着锥子眼穿过去再拉麻绳,勒紧了,才可以扎第二锥子,如此这般,一直把鞋底坯子纳成布满“麻绳针脚”的鞋底,才算大功告成。纳鞋底是先圈鞋底的圆圈(也叫圈圈儿),后纳中间。纳中间,是从上到下,一行挨一行地来回穿针引线,每一针都要勒一下,让它落到实处。

做鞋帮,是做千层底鞋的重要一环。得用鞋面布(从布店购买厚实一些的黑色棉布,一般用“冲锋呢”)。做鞋帮也得先画鞋样,用鞋样裁两块“布袼褙”鞋帮(两只鞋各用一块),然后粘贴鞋面和鞋里,(用浆糊把鞋面布和棉布鞋里,固定在用“布袼褙”剪成的鞋帮上,再用手工(或缝纫机),把鞋口过一趟针线加以固定,鞋帮就算完成了。

纳好鞋底,做好鞋帮,最后一道工序就上“绱鞋”(组装)了。“绱鞋”就是把鞋帮和鞋底用麻绳连起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双完整的千层底鞋。

“绱鞋”要用锥子扎眼,细麻绳穿线,要使用两根麻绳,一上一下地栓扣互相穿线,把整只鞋全部穿连起来就算是全部工程竣工。

总之,做千层底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真正做好,也不是一日之功,得有实践经验,“熟能生巧”嘛!

鸡毛掸子

老一辈滦河人,打扫屋里尘土,都喜欢用鸡毛掸子。所用鸡毛掸子,有些人家过年过节杀鸡时,用鸡毛自己制作,有些人家去集市购买现成的。早年,鸡毛掸子是居民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一件日用品。

鸡毛掸子,故名思义,是用鸡毛制成的。掸子的形状,是用细木杆,柴火杆或者竹棍、藤棍,上部捆绑上公鸡的毛翎(公鸡尾部和胸部的长毛,也叫“翎毛”),围成一个转圈的毛刷,掸子头部一般长20— 0公分,掸子把长50—60公分。

一般制做鸡毛掸子的工艺是这样的:

一、先准备好鸡毛、掸子把、面糊和麻绳(线绳)。

鸡毛,要选用杀鸡拔下来的长翎毛。

掸子把,要选用直径一公分左右的细长的木棍(俗称笔直的柴火棍)、细竹棍或藤条棍。细棍的总长度为80—90公分。

二、粘掸子毛:

加工掸子的第二个步骤,是粘掸子毛。就是把零散鸡毛翎,用浆糊三、五根一绺地从根部粘合起来,以备捆绑掸子时应用。俗称“选毛”。

三、捆绑掸子:

捆绑掸子,是制作掸子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组装掸子成形阶段。捆绑的方法是:把粘好的鸡毛(成绺的),围绕掸子把,从上部开始,一圈一圈儿地先粘后捆(用一根长麻绳或线绳,随粘随绕着圈捆绑),直到捆绑到中间合适地位,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鸡毛掸子。等晒干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早年滦河街,几乎家家都是这样自己制作鸡毛掸子,好些人从小就学着自己绑掸子。

共 15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滦河街拥有着民间许多传统手工工艺,无论是千层底鞋还是鸡毛掸子都非常熟悉,脑海中立马浮现母亲在煤油灯下,用心制作着一双双温暖的千层底鞋,一针一线纳鞋底,正如作者文中详细的描述一样,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练成的,真是费时费力鞋,每一环节都不可马虎的,做的好不好看、耐不耐穿、舒适度如何?主要看制作者用料的选择、技巧功夫、用心程度……通过作者细叙,让大家见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人们的智慧以及巧手能工,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有趣,给人温馨亲切的感觉,向读者展示着早年滦河街手工工艺,在当今机械化的社会手工工艺更显得珍贵!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叶华君】

1楼文友: 11:16:12 千层底鞋,有的地方称为布鞋,穿着非常舒服透气,冬天的布鞋制作时会铺上厚厚的棉花,那样穿着非常温暖,那时的女人几乎都会制作布鞋,蕴含浓浓的母爱的布鞋,穿着更是温暖!可惜,今天手工制作的布鞋渐渐消失了,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也是《老北京布鞋》。 叶华君,简阳市作协会员,成都市简阳市草池镇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10524 0610

2楼文友: 11:18:14 民间曾一直流传的传统手工工艺,在今天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渐渐消失,希望这些宝贵的传统手工工艺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这不仅代表时代的变迁,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 叶华君,简阳市作协会员,成都市简阳市草池镇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10524 0610

孩子发烧39度手脚冰凉

小孩流鼻涕咳嗽吃什么药

小儿咳喘怎么治疗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好不好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如何
经常腿抽筋是缺钙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