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记忆天堂
人到中年,似乎不得不随“回忆”而行。午夜时分,经常在“回忆”的引导下遇见另外一个遗忘多时的“自己”,如同与友人久别重逢一般,此时,更多的“回忆”又被唤醒。“回忆”与“回忆”之间不具逻辑,所有的联系就是这点点滴滴的文字。
——题记
1、萤火虫
昨夜做了一个梦,与慧琴姐在老家田埂上捉萤火虫。慧琴姐是从上海来的知青。那时乡下没有电灯,晚上我就陪她出去捉萤火虫。我们各拿一把散了边的蒲扇,对着萤火虫轻轻一挥便可击落它们。把萤虫装进盐水瓶子,挂在慧琴姐的蚊帐里。慧琴姐就在荧光下看书,那专注的神态,简直就是一幅艺术画,很美。
2、青蛙汤
永强哥是我在老家的邻居,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他养的母猪,产崽多,成活率高。到了夏天,我帮他划船出去捉青蛙。他在撑篙的另一头装了铁叉。在河岸栖息的青蛙大都会成他的战利品。熬制的青蛙汤很能催奶,所以他喂养的猪崽惹人喜爱。每回他都会盛一碗汤犒劳我一番。那浓如奶汁的青蛙汤对小时候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三角尺
我上四年级时,慧琴姐从上海探亲回来给我带了两把三角尺子。一把是等边三角形的,中间呈半圆形,可以量角度,另一把是长三角形的,可以用来划格子,制表格。三角尺用聚丙烯酸酯制成,被称做有机玻璃,比同伴用的木制三角尺,清晰,轻巧,耐用。后来我不仅用它们来制图,还学会了度量热情与友善。
4、尼龙袜
我十岁生日那天,干妈妈送给我一双尼龙袜子,咖啡色、带白条纹的那一种。记忆里我是全年级第一个穿尼龙袜子的,在那个年代与藏青色卡叽裤子和绿色解放鞋简直就是绝配!有时坐在凳子上,我还不时地伸长腿,故意露出尼龙袜子,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虚荣心与尼龙袜子有点儿像,不透气,捂的时间长就会散发臭味。
5、经济烟
小时候,一到夏天晚上我就跟爸爸在室外纳凉,听他讲故事。说到精彩处,爸爸故意卖起关子,要我给他回房间点着一支烟来。我点着烟从里屋出来,过堂屋,穿天井,跨门楼,不时吸上几口,就这样慢慢学会了抽烟。后来,钓到黄鳝,积攒起来拿到集市上去卖,买回一种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那时也只敢躲在茅房里抽。
6、油馓子
我八岁那年妈妈小产,需要补身体。爸爸又在外地,只好由我到镇上买馓子。那天下午,我徒步到五里以外的小镇上买了两斤馓子。回头路上,馋嘴的我,边走边吃。猪油炸的馓子特别香,吃了便欲罢不能。一路吃,吃到家时,也剩不了多少了。傍晚台风来了,体质虚弱的妈妈看到被雨淋透的我,连忙就将装馓子的竹篮子扔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
7、昂嗤鱼
昂嗤鱼又叫昂公,头扁嘴大,无鳞,黄色鱼身有黑斑点,出水便发出昂嗤昂嗤的声音。野生昂嗤鱼七八两重就很难得了。小时候钓鱼最怕钓到昂嗤鱼了,因为有昂嗤鱼出没的地方,多半是没有鲫鱼鳊鱼的。乡下人对无理哭闹的小孩子就戏称为昂嗤,很不讨人喜。昂嗤鱼汆汤吃,用火慢慢熬,汤如乳汁,味道鲜美。
8、冬瓜汤
冬瓜属葫芦科,呈枕头形状。生长于夏季,却取名冬瓜,盖因瓜熟之际表面上积了一层白粉,如同冰霜一般。我在老家时,自留地里冬瓜最大的有一百多斤。到了夏天妈妈就摘冬瓜回来,削去皮,扒掉囊,切成一块一块的,加一些蚕豆瓣,做汤吃。冬瓜汤有消暑解热、利尿消肿的功效,若再加一点开洋,味道就更鲜了。
9、冬瓜皮
小时候食物匮乏,因为产量高,自留地里长冬瓜。到了夏天,用冬瓜做汤吃,削下来的冬瓜皮也不肯扔掉,还可以用来做菜。把冬瓜皮削下,洗净,与毛豆子一起,放在油锅里爆炒。随着“唦……”的一声,顿时一股清香便弥漫开来,然后再加入雪里蕻咸菜烧几分钟即可。早晚用冬瓜皮咸菜搭凉的大麦粥吃,味道很好。
10、大麦粥
小时候总是吃不饱,夏天妈妈就做大麦粥给我们吃。抓几把米放在铁锅里,待水沸腾了,将预先调制好的大麦糊,均匀地掺入热水里,边掺边用勺子搅动,然后要敞开锅煮上七八分钟才熟呢。大麦粥主要成分是水,一点也不顶饥,有时从村东头刚走到西头,撒泡尿就又感觉饿了。早上妈妈给我在大麦粥里加两块面疙瘩,妹妹只有一块。
11、看星星
小时候在乡下,一到夏天,晚上我们就把长条桌子搬到室外。先是做餐桌,后便作凉床了。盛夏的夜晚,多为朗空,我和妹妹就躺在长桌上看星星。星星琳琅满目,数也数不清,一直到启明星升起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房间的大床上休息。后来妹妹慢慢长大了,我就给她讲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浪漫。
12、着蚊烟
过去老家蚊子特别多。晚上人走到那里,蚊子便跟到那里,耳边总听到蚊子“嗡嗡”
声,一挥手甚至都能碰到它们。爸爸一直不肯使用滴滴涕制成的蚊香,说怕影响我们生长发育。每晚他就在上风向点燃一堆稻草,洒上一些水,让其阴燃着缓缓地冒烟,熏跑蚊子。夜晚风向多变,有时着一堆蚊烟还不够。烧焦的稻草味道很好闻,现在想起来还亲切。
1 、穿蓑衣
过去乡下有的雨具是草编的,簑衣便是其中的一种。老家的河滩很贫瘠,专长一种挺水植物,叶子细长细长的,干枯后被用来做簑衣。穿簑衣干农活方便,弯腰也可,直立最好,耕田、挑秧、薅草都行。小时候感觉爸爸的簑衣很长,穿起来都无法走路。那时向往快点长大,觉得穿上簑衣在雨中行走挺风光。后来进城了,再不见蓑衣。如今,人都快老了,还没穿过蓑衣呢。
14、戴斗笠
斗笠是乡村常见的一种雨具,用竹片编制的,很结实。由于挡雨面积小,仅适用于毛毛雨。过去在乡下,斗笠的最大用处还是打谷时用来防灰,完全没有武侠小说里侠客的潇洒样子。戴斗笠,迎着脱粒机,搂草、移谷,飞溅的谷子就打不到脸了。大人们歇茶时,我们就在打谷场上比赛扔斗笠,看谁的斗笠滚得远,谁远谁就胜,很好玩的。
15、顶斗篷
斗篷是一种半椭圆形竹制雨具,似一座雨棚被人顶在头上,防雨效果特别好。斗篷的形状很像是一只螃蟹壳子,人顶着它,手是完全自由的,可以插秧、施肥、薅草,直立也可,俯身防雨效果最好。有一次我在邵伯湖的防洪大堤上放牛,看到人民公社大田里,雨唰唰地下,一排妇女头顶斗篷在插秧,秧苗翠绿,笔直排行;男人则身着蓑衣在放秧,水秧成团,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活像龙王宫里的虾兵蟹将。
16、跳方格
跳方格是过去乡下孩子春天里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在一块平地上,用粉笔画出若干个方格子,每个格子大小一般在0.5平方米左右。选择一块陶瓷片,破碗,破罐子的残片都行。一般两三个人一起玩,人太多了会拥挤的。按照规则,谁先单脚把自己的陶瓷片踢到目标方格子里,谁就算赢了。每年因为跳方格,布鞋的大脚趾前头那一块总是先破了,这让妈妈多操了不少心。
17、打钱堆
打钱堆不完全是一种儿童游戏,还有赌博成分,一般是春节后用长辈给的压岁钱做本钱。博弈规则是,参与者先将等量的硬币堆在一块方砖上,依次将自己的铜板扔向十多米外的横线,这样可以排出打钱堆者的次序。谁的铜板离横线最近,谁就是头家,超过横线者排最后。选出来的头家,再站在横线上把铜板回扔到钱堆方砖的附近,尽量要落在合适位置以便于打钱。后面的人就对着头家的铜板,用自己的铜板剁过去。谁碰到了头家的铜板,则方砖上的硬币就都归他所有,不需再打钱堆了。这样的好运是极少的,难得碰到。
头家在铜板落地处做一个记号,然后手拿铜板,等别人把钱堆整理好,便弯腰对准钱堆猛地砸过去。落在地上的硬币就归头家所有。剩下的让其他人继续打。规则允许旁家把钱堆放在方砖的任何一块地方,但尽量要让打钱的人感觉不舒服。有时头家砸了一个白板,一只硬币也没有打下来,引得排在后面的人一阵欢呼。
接着第二家上场了,他还是站在头家打钱的位置,拿起铜板继续打剩余的硬币。这时,有经验的旁家会移动一下钱堆,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心理战术,然后再让二家打。大家就这样依次打,直至方砖上的硬币全被打下去,再重新堆上本钱,进入下一局博弈。所出本钱都是大家约定好的,有每人一分钱一局的,也有每人两分钱的,大的还有玩五分钱一局的。
记忆里表哥的视力好,准劲大,打钱堆几乎每次都赢钱,一个春天下来居然能赢十几块钱呢。有时我输光了,表哥就帮我垫付,一个下午也要垫付十几份呢。后来表哥参了军,炼成了神枪手,百步穿杨,指那打那,几乎百发百中。1979年他参加了对越南的那场战争,不幸英勇牺牲。每次想起打钱堆,我都想起表哥。好像一张膏药连皮带肉被撕下,钻心地疼。
18、面疙瘩
在那困难时期,面疙瘩对于童年的我就算是美食了。清晨我出去放牛早,空着肚子。牛吃露水草,易长膘。等到牛吃饱了,我却饿得眼睛发花。回家赶紧吃早饭,以免上学迟到。端起碗,呼啦呼啦一气,很快就喝完了大麦粥。有时喝干了粥,才发现碗底还有面疙瘩,心情简直就像中了彩似地高兴,心里直默念:妈妈真好!
19、膏糨子
膏糨子是用糯米粉调制成糊状的与碗一起沉在锅底同粥一起焖制,是我儿时另一种美食。粥烧好了,膏糨子也熟了。用勺子捞出碗,挑一坨猪油放在膏糨子的中间,再洒一小把红糖吃起来更香。有时,实在饿得不行了,若妈妈指派我煮晚饭,我就偷偷地自己做一碗膏糨子吃。等到家人回来了,我早就吃完了,连碗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20、棒子糕
棒子糕是家乡的土话,实际是成棒子状的馒头片,用小麦面经过发酵、碱化、蒸制而成。馒头从蒸笼里出来,冷却后,用菜刀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在竹匾里晒干。干了的棒子糕便于储藏,可以从春节一直放到插秧时都不坏。小时候,妈妈经常用棒子糕作奖品慰劳我。或因为我打猪草多,或因为我家务做得好,反正能解饿就行。
21、云片糕
云片糕是从店里买回来的,一般过年时招待客人用。云同“赢”谐音;糕通“高”字。吃了云片糕,可以讨到吉彩。小时候去舅舅家拜年,临走时舅母总要送我一块云片糕。回到家里,拆开红纸,雪白的糕体就露出来了。我就一片一片地撕,一片一片地吃。吃得很仔细,细嚼慢咽,恨不得这一年都能记得住云片糕的味道。
22、爆米花
爆米花看上去一大把,实际上很轻的。到了冬天,小炉匠就挑着炉子和高压铁葫芦走村串巷,一路走一路唱:爆——米——花唻。声音拖得很长,撩拨得我们坐不住,缠着妈妈要把家里的玉米粒、干蚕豆,红豌豆拿出来去做爆米花。妈妈被缠不过,只好用芭斗盛好谷物陪我们一起去。她的围裙里还放着几只鸡蛋。
那时现金很少,鸡蛋经常用作付费。走到村口,已经排了一队人,拿簸箕的,搬箩筐的,拎木桶的,什么人都有。只见小炉匠呼啦呼啦地拉着风箱,那炉子上的碳火就随着风箱的节奏不停地跳动。他一手拉着风箱,一手转动支撑着的盛有谷物的铁葫芦。大约十来分钟后,小炉匠看了看铁葫芦的表指向了特定位置就站了起来。
只听他拉出一声长音:响——唻——!我们赶紧捂着耳朵。“嘭”地一声,爆米花便全部冲进收袋里了。小孩子连忙伸手去抓爆米花。大人打了打小手,嗔怪道:馋死鬼!把爆米花装进容器,不忘给后面排队的孩子抓几把,让他们先解馋。然后一手牵着自家孩子,一手扶住扛在肩上爆米花的袋子,高高兴兴回家了。
2 、炕蚕豆
炕蚕豆是过去冬季小孩子吃得最多的一种零食。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尤其是雪化时室内外温度会更低。早上起床了,妈妈就给我们制作一只火炉子。在炉子的底部先放一层干牛粪,然后在上面放上阴燃着的草灰,不时翻动炉灰与底层牛粪,慢慢地牛粪也点燃了。我们捧着炉子取暖,不时再抓一把蚕豆放在一边。
在炉灰上依次放上蚕豆。不过一会儿便听到“噼啪”一声响,蚕豆皮炸开了。我们连忙捡起熟蚕豆,放在手里,被烫得一边跳脚,一边不停地哈气,等到蚕豆温度降下来就剥去皮放进嘴里,“格崩,格崩”地嚼起来。手上的灰粘在脸上,远远看上去,活像一个个小鬼。炕蚕豆不仅给我们解了馋,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24、枸杞头
枸杞属于灌木,那圆圆的红红的小浆果就是枸杞子,很好看。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每到春天,冒出嫩叶,老家人就叫做枸杞头。小时候,妈妈把枸杞头用开水一烫,拧干了,切碎,加上盐、麻油,酱油和醋,凉拌了给我们吃。春天吃枸杞头可以清火,吃在嘴里,略微有点苦,但一股清香能让人久久地回味。
25、小馄饨
小馄饨,有的地方叫云吞,有的地方叫抄手。老家的小馄饨是白汤的,上面放了些胡椒粉,吃起来特别香。我家附近有一叫丁沟的小镇,河西靠近收购站有一家小吃店。小时候,每当家里养的猪出栏了,爸爸从生猪收购站一出来就带我去这家小吃店吃小馄饨,算是对我平常打猪草的奖励。一碗小馄饨是填不了饥的,吃两碗又舍不得让爸爸多花钱,只要他给我多花三分钱,买一只烧饼。明火炉子里贴的烧饼硬得很,我就把它撕成片泡在小馄饨汤里,连汤带水,吃得特别仔细。
共 615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用28隔断小片段,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趣闻,别开一面,多彩多姿,端小的文章勾画出了作者心间对于家乡深切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复原广阔,各地都有不同的乡情,文章将这些融入到亲朋友好的关系之间,融入到平日生活之间,读起来就更显得亲切和长知识了。【:欣雨文萃】【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6: 6:14 很周详,不足的是,应该分多篇展开来写,更具生活色彩和人文故事,大约会更好。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楼文友: 16:40:28 谢谢您辅导,有空一定尝试!
楼文友: 04:47:25 一幅乡村沸腾画面,这些点滴故事,成就了一个人后来的人生道路。好美丽的28景观,让人简直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回复 楼文友: 08:04:45 乡村是美梦的故乡,是儿时记忆的百宝箱。
医药品牌-药品库
优养在线_健康资讯
品牌精选
女人厌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小便刺痛不治疗方法
灯盏花药业经营产品
- 下一页:星火孩子今天你上班了吗随笔
- 上一页:梁晓声郁闷可虑不可怕
- 06月21日体育大玛仕狗粮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大白熊犬做完疫苗后多久可以带出去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大白熊犬价格纯种大白熊犬多少钱一只全国报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大扫除怕阿柴捣乱网友就想了这个办法有点可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大家帮忙罗威纳狗狗的牙被我弄掉了该怎么办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大姐买水果让狗帮助拎着怕它的背被勒疼还垫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大狗热情扑倒女主人看这姿势不是头一回了位置
- 06月20日体育吃狗粮的狗狗需要另外补钙吗位置
- 06月20日体育合格主人如何科学年幼的吉娃娃位置
- 06月20日体育史氏金翅雀鲷的喂食要点以藻类为食位置
- 06月20日体育吃狗粮有味道吗位置
- 06月20日体育吃有吃相怎样对博美犬进行不要弄倒的训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