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山水婚自然散文

摘要:就像是一张,无论连接或断裂,牵着的,都是数不清的结。而这张,就是村庄,就是村庄里的一切。 故乡人结婚,漫长而繁琐,往往需要大半年,甚至更久。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它固定的规矩和标准,半点马虎不得。同样,也是这些规矩和标准,让漫流的自由的乡村生活有了具体形态和细节,有了人情味,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关系。

腊月近了,大哥的婚期也就到了眼前。

半年前,母亲打给我,说大哥的婚期定在了腊月,让我想方设法回去。可到了如今,我仍无法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或更该说,我能给的答案,只会让他们的希望落空,这教我如何开得了口。

我也曾试想过,若是婚期再晚些,也许就能赶得上了。但这念头刚擦出点火星,就生生灭了。婚姻终究不是儿戏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婚姻,绝不是两家人的事,它就像张,无论连接或断裂,牵着的,都是数不清的结。

在村中结婚,仍旧讲究颇多,过程繁琐,每每有固定的规矩和标准。比如这媒人就有考量,须通晓两家掌故,说话也得有分量,所以媒人往往是两家亲故;而最重要的,是风评,至少单身的、离过婚的、家庭不睦的,决计掺和不进来。

自然,大哥的媒人也是如此。是本家的伯母。

离过年还有十来天,大嫂,也就是大伯的干女儿上门来看望。当时我和大哥并不在家,到了晚上回来,就听见伯母跟母亲说,那姑娘长得标志极了,性格也温柔,而且跟大哥是初中同学,要是能撮合在一起,也算是一桩良缘。

母亲听了,却连连苦笑,无从开口。兰家与母亲陈家是同宗同源,一棵树里分出来的杈,按辈分,母亲还是大嫂的晚辈。而且,最尴尬的,并不是辈分,是给大哥准备的新房,就在大嫂家旁边,要是真成了,说话大声些,就能传回娘家去,这让小两口的日子咋过。

但伯母却不停劝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村里的关系,本就是一团麻,哪里捋得清楚。至于说离得近,更不是问题,村里的事,哪一样不是明摆着的,还能往哪儿藏。要是你有这个意向,我就去传个话,若是没有,那就翻过不提。

母亲思忖了半天,终于还是没有表态,只是与伯母围绕着大嫂谈了谈。

两天后,母亲早早地去了外婆家,到了第三天晚上才回来,匆匆地吃过晚饭,又折身去了伯母家里。

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哥就渐渐没了影踪,但他回来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味儿,淡淡的,香甜。

约莫是元宵前后,伯母告诉母亲说,那事成了,不过,女方一家过几天就要去外地了,让母亲抓紧一些。

本来依照习俗,传了话之后需要给女方家一定的时间考量和打听的,但时间上不允许,大家又在同一个村子里,更有亲戚关系,考量风评,了解家风之类的过程,也就省下了。于是,在大嫂一家出发的前一天,伯母就带着大哥的生辰八字去了大嫂家交换,并约定好,若是两个年轻人相处得来,就在年中把关系缔结了。

果然,半年之后,大嫂一家从外地赶了回来。

下聘的当天,父亲和母亲带着准备好的聘书、礼书、大礼,约同本家与母亲陈家的宿老们到大嫂家去。而大嫂家,也找来了邻里亲戚准备饭菜招呼来人。虽然在百多年以前,这一过程中,男方的一家只能由女性出面,男性是决计掺和不进来的。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有了男性的身影,到了现在,当事人也堂而皇之地出现了,甚而还衍生出了一个特别仪式——认亲。

这个仪式是在唱礼的最后。主持人唱完聘书、礼书之后,就带着大哥走到大嫂的邻里亲戚前,让大哥双膝跪下,捧上一小盅温酒,热切地喊着二叔、三爷、四舅……等人喝了酒之后,还得给人点上一支烟。而大嫂家的亲属,不管喝不喝酒,抽不抽烟,那杯二钱的酒,都是得喝的,那支烟,也是要点燃的。

当唱礼结束后,大哥大嫂的关系就缔结了。而且,在乡人的眼里,这个仪式远比那张九块九的契约要稳靠。

当然了,前面的事宜,多是两家,或几个家族间的走动,而婚宴,却是一个村庄,甚至是几个村庄的大事。

尽管我到时候回不去,但,在我的脑海里,总能浮现出那热闹的场景来。

到了婚期的那几天,附近的几个寨子都忙碌了起来,带菜刀的,带大盆的,带大锅的,带桌椅板凳的,全都赶到了一块,人挤着人,落脚都得找个空处。

尤其在婚宴的那天,主家托人带过话的村子,也会一家一家的络绎不绝赶来。站在高处看,灰黄的土地上,人们缓缓地流动成线,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连接在了一起。

也是那一天,孩子们最欢实的一天。他们早早就窜进婚房,各按各的辈分腻乎叫着,等新人拿出喜糖来,就疯一样地争抢,一把一把往兜里装。然后,又在婚房外逡巡,等着混入下一批。

而老人们却不然,常常从婚房一出来,就围坐在一起,热闹地谈论着新娘子的样貌和盆骨。等新娘子走出来,他们眼神的余光又聚到了新娘子平坦的肚子上。

因为他们知道,再过一两年,就会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落在这上。

共 181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此篇文章,作者以婚为切入点,用稳健、细腻的笔法,透过大哥的婚事开篇,勾勒了极具地域色彩的风情画卷。用浓郁的地域特色,展示了家乡人婚事的细节描写,和风土人情,让人感受到古朴的乡韵。无不浸透着作者深情而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字里行间浸透着对家乡纯朴风情的留恋之情。结尾耐人寻味,涵盖着古老的婚姻传统,延续着代代传承的深意。文字洗练,文字细腻,充满烟火味道和地域风情,结尾不乏对婚姻的传承和思考。推荐共赏,问好清华。【山水神韵:春华秋实】【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7:11:14 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有了很大的突破,完全摆脱了雕琢之气。行文自然洒脱,叙事稳健、细腻,透过大哥的婚事,渲染了家乡极具地域特色的婚事场面,结尾有传承深意有思考。不错,清华加油

回复1楼文友: 12:11:42 写这篇文的时候,确实努力地丢掉了很多东西,只求一个准确流畅。所幸,写完后真的感觉不一样了,虽然从宏观叙事和细节刻画方面上说,还有很多毛病。但能得其一已经可以偷着笑了,再求其他,就有点不自知了。问好秋实姐,近来真的辛苦了。

2楼文友: 21:0 : 6 这样的民俗是与故乡有关的记忆里最生动的细节!拜读!

回复2楼文友: 22:55: 2 是的,城市把劳动和享受抽象成生产和消费,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了效能,细节在制度的格式里简约,具体生动的性质开始渐渐消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关系,也就成了一纸契约。但这种格式是有缺陷的,这样的生活方式固然有着传奇的表面,但它并不久因此上升为形式,因为它缺乏格调,确切地说,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关系。在突如其来的冲击之下,人都是散了神的。就像我梦中所见的自己,没有嘴巴,眼神是空洞的,惨白的毫无特征的脸上,没有生气,也没有温度,连口音也是变得南腔北调。最后,我死在了人行道上,没有人来收敛,过路的行人,冷漠而匆忙地行走着。渐渐地,我的尸体也就开始发臭、腐烂,被野狗撕碎。留在道上的,就是一滩鲜红的印记。而这鲜红的印记,也在洒水车路过后,冲淡了,消失了。而我从记忆中找到村庄,就是想找到那有着神秘力量约束的生活方式。问好晨曦。

楼文友: 00:00:46 文字很流畅,成熟,读完甚至能想象到那场盛大的婚礼的模样!并且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不错的一篇文章! 文字如浩瀚的星空,文学如闪亮的星星。我愿做一个虔诚的孩子,仰望星空,摘下小小的一颗星!

回复 楼文友: 10: 8:45 感谢朋友留墨,欢迎文友驻足江山,期待文友更多精彩!

4楼文友: 14:09: 1 角度新颖,思绪明朗!赞! 红尘万丈觅清辉,且歌且咏能几回…

5楼文友: 01:00: 5 作者用一支妙笔,用浓郁的地域特色,展示了家乡人婚事的细节描写,和风土人情,让人感受到古朴的乡韵。无不浸透着作者深情而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字里行间浸透着对家乡纯朴风情的留恋之情。结尾耐人寻味,涵盖着古老的婚姻传统,延续着代代传承的深意。

小儿便秘什么原因

脾胃虚消化不良的症状

小儿腹泻如何调整饮食

为我小程序制作教程
小程序秒杀
鲁南欣康使用说明书
友情链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