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日常消费品微幅修正前次预期小麦比价效应或

日常消费品:微幅修正前次预期 小麦比价效应或再次发酵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事件:美国农业部(USDA)11月11日公布了2014年11月份的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2014/15年度全球玉米、小麦、大豆和大米的产量预测值较上月预测水平分别调整了-0.04%、-0.17%、0.28%和-0.09%,较上一年度分别变动0.11%、0.72%、9.49%、-0.28%(具体详见下文)。

总评:USDA本次公布的供需数据上调大豆全球产量预测,下调玉米、小麦和大米全球产量预测。本次主要作物产量调整基本来源于对前次预期的修正,而基本面的变化因素不大,大豆基于一定的收割数据,而玉米和小麦则是结合了收割和官方统计数据。北半球产量尘埃落定后,后市供给端的分析基本将集中在南半球各出产国,种植面积变动的可能性已不大,天气对于单产的影响是核心观测变量。小麦较低的相对价格仍可能因目前的麦价下调而继续刺激需求,粮食作物的增量需求在小麦方面或将继续侧重。我们维持此前观点:至少在2014/15年度的中周期内,可能存在的缓慢而渐进的消费复苏无法对过剩格局构成实质性影响。但我们还应关注大趋势下的品种差异,比价效应为小麦品种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未来下行空间较小。

国际大豆供需情况分析USDA本次上调全球大豆产量预期85.7万吨,美国产量上调,其他国家产量预估未变。全球大豆产量预期上调85.7万吨至 .121亿吨,微调0.28%,上调的增量完全源于美国。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未变,而单产预估提升0.6 %,主要来源于洛瓦州和南达科他州,而其他国家产量均未作出调整。

本次报告对全球大豆消费量及出口量有所上调,库存消费比微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本次报告对分别表征内需和外需两个指标上调,消费上调149万吨、出口上调 4万吨,国内消费的上调基于未来大豆价格长时间维持低位的判断,刺激消费的作用将持续,而出口的上调主要由于近一个月较为强劲的出口数据。产量上调力度不及消费与出口的上调力度,全球大豆供给过剩的情况略微缓解,库存消费比由上月的 1.89%下降至 1.59%,但同比仍大幅提升7.01个百分点,并未离开历史高位。

本次全球产量变动略超市场预期,南美天气对单产的影响成为后市重点关注的部分。虽然市场部分机构在本次报告之前已相继调增大豆产量预估,但大部分的预估水平位于美国农业部的预估之下,本次美国农业部再次上调产量预估还是略超市场预期,而需求的调增则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本次并未对南美产量进行调整,相应主产区近一个月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后市需密切关注南美天气情况,以此判断对单产及产量的影响。

如果四季度出现极端天气,则国际大豆价格可能出现上涨的局面,但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则会给原本供给过剩的市场雪上加霜,未来仍需持续关注天气状况。

以上内容是由东莞SEOtzwoo/摘自于SEO智慧一书 国际玉米供需情况分析USDA本次下调全球玉米产量预估 7.2万吨,产量预期水平由9.9069亿吨下调0.04%至9.90 2亿吨。与前几次不同的是,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下调0.47%,因对单产的重新估计主导了本次下调。鉴于对此前干旱影响的认识加深,中国玉米产量大幅下调1. 8%。而欧盟、乌克兰和墨西哥由于天气状况良好,产量预估均给与上调。

全球玉米需求下调0.18%至9.6901亿吨,过剩量已高达21 1万吨,全球玉米过剩格局继续加剧,库存消费比环比上升至19.76%。本次玉米需求下调主要源于中国,而欧盟、乌克兰和墨西哥则相应给与上调。全球玉米过剩量再次上升至21 1万吨,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环比上升0.1 个百分点至19.76%,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

本次北半球产量调整主要来源于对前次单产估计的重新修正,特别是对于高估的美国丰产状况,以及低估的中国干旱影响。整体来看,北半球在进入11月之后不会有太大的预期差,而南半球正值生长期,天气因素的敏感性较强,也是后市预估调整的来源。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概率仍较大,若发生则会对南美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届时也可能扭转全球增产的格局。

朝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友情链接